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苟秦 > 第544章 形势大好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44章 形势大好

    第544章 形势大好
    “前制不改!”太极殿內,在消化完汉中捷报带来的惊喜之后,苟政便迅速平復下心情,沉稳地做出指示,“给汉中加急加传命令,让薛强儘快稳定南郑局势,举义之豪右,尽数吸纳入官府,视功劳委派官职,原梁州官军吏,只要愿意归附大秦者,悉数留用!
    儘快发布官文,传檄梁州诸郡,招抚各地士民!
    总之,事急从权!以最快的速度,先將汉中吞入腹內,以备晋军反扑!“
    苟政说得严肃,殿中的秦臣们,也从喜悦中缓过来。苟武拱手道:“大王是担心益州周抚?”
    苟政平静地说道:“若南郑未失,周抚或许还会有几分犹豫,今南郑已克,他必定出兵,否则我们此前,便高看此人了!
    再者,桓温闻讯,也必將有所动作!这毕竟是汉中,巴蜀门户!”
    苟武頷首,作为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將帅,他当然明白汉中的重要性。可以说,攻占汉中的秦国,在西南乃至整个关西的局面,就彻底活了。
    从长远来看,以汉中为基,秦国將占据对益州,乃至荆州的战略主动,这是大局的转变!
    苟政言罢,朱彤立刻建议道:“汉中位置偏北,於梁州诸郡,辖制薄弱,欲稳固汉中,还当继续向西南扩张。
    南郑攻取如此轻易,令朝廷惊异,於益州,也同样意想不到。若能趁益州反应不及,遣师南下,攻取梓潼郡,將剑阁、葭萌二关控制在手,锁死进出巴蜀通道,汉中可无忧!”
    闻之,苟政露出一副讚许的表情,说道:“薛强军报上讲,已遣徐成、罗文惠二將引兵南下,分取二关。“
    “但愿二將,能像奇兵出骆谷一般,於梓潼再建奇功......”苟政呢喃一句,紧跟著又吩咐道:“传制,以徐成为寧南將军,罗文惠为梓潼太守,攻取梓潼,屏障汉中!
    擢別部校尉耿儼为巴西太守,间道南下,招抚巴西士民,委其军政全权。巴西乃益州东部大郡,若得巴西之眾为援,即便梓潼出现波折,於益州周抚,也是一大牵制!“
    “唔..
    ..”略作沉吟之后,苟政又交待道:“另,以陈仓镇將贾豹汉中太守,处置政务,协助都督薛强,稳定局面!“
    不论是耿儼,抑或贾豹,苟政都发现了他们身上更多的才干,也都有意识地更加重用c
    对耿儼,苟政並不单纯把他当做一个情报官员,巴西正是供其驰骋建功的广阔天地;
    至於贾豹,早在当年巡视陈仓守备之时,苟政便发现,此人除了带兵、屯防,在政治民生的发展上,也极有想法。
    此番,大举提拔,既是用其才,也是对二人多年功绩的犒赏与酬报。
    “丞相!”苟政又唤道。
    “老在!”郭毅略显讶异,这面还有他的事?
    苟政:“汉中初下,仅靠一些留用官吏、士右,想要快速稳定局面,远远不足。你会同吏部,从关中选拔一批能臣干吏,火速南下,支援薛强,將汉中都督府的架构,儘快搭建起来!”
    “诺!”郭毅正色道。
    显然,秦王这是又打算效当年平凉之后的“援凉政策”,加强对汉中地区的控制了。
    与凉州之偏远广袤不同,近在臥榻之侧,又属“弹丸之地”的汉中,这套正常办法效果恐怕会更好!
    可以想见的,从汉中易主开始,这场由桓温北伐引发的北方大战,又將彻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了。
    而这场战爭,最终会走向怎样的结局,谁也说不清楚,但此时太极殿中的秦国君臣,都无比確信,秦国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君臣数人,又仔细商討一阵,完善攻取汉中之后的应对措施.....
    隨著一阵绵长的呼吸,苟政嘴角掛上了一丝自信的浅笑,对苟武道:“汉中与河东、
    弘农虽隔著千山重阻,但必然引发东线战局变化,桓温闻讯,必有动作!
    接下来,要加强对晋军动向的监视!还有,將汉中战果,快速通报邓、王二人,让他们顺势而为,河东战事,孤拜託他们了!”
    “诺!”
    这个时候,王墮突然发声,似提醒一般说道:“大王,有一事,朝廷当有明確指示!”'
    迎著苟政询问的目光,王墮平静地回答:“邓征东率关西锐士东渡,王都督统管河东军政,两军联合作战,蒲坂、逗津之役虽配合得当,然接下来面对晋燕,军事作战指挥,当以何人为主,大王还当明示,以免產生误会,影响战事!“
    战爭中,指挥明確,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若在此事上模糊,出点问题,便可能一番致命的后果。
    箇中道理,苟政岂能不知,此前不提,只是心中有所迟疑,不过,王墮既然提及此事,那么苟政也得有个决定了。
    稍微瞟了眼王墮,似乎在怀疑他这项提醒背后有无私心,毕竟王猛的崛起,给很多秦国大臣都带去压力。
    並且,这几年,荣宠过甚的王猛,也確实得罪了不少人。
    “传制,此番河东战事,抵御晋燕,军事指挥,以征东將军邓羌为主,河东都督王猛副之,河东兵马,悉听其调度!“深吸一口气,苟政说道。
    虽然苟政知道,王猛的兵略同样出眾,比如此番对战局的判断,在军事上的准备,几乎都是料敌於先,预案完善,极显水平。
    让王猛为帅,结果应当不会差,但在军队、军事方面,王猛的资歷与威望,毕竟不足。
    仅靠秦王的大力提拔,仅靠河东都督的身份,还指挥不了那么多秦军,尤其是那些各有根底的秦国中军。
    即便不谈这些,邓羌等將帅的心情与感受,也得顾及。
    王猛恐怕还指挥不动邓羌、弓蚝、苟须等人,苟政要让王猛总领军事,说不准邓羌他们敢视为乱命,即便表面服从,暗中也敢撂挑子不干了....
    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考量,河东秦军主帅,都只有邓羌。眼下,连陈晃都不可能压住邓羌,除非大司马苟武亲自出马。
    此事议一定,这场惊喜连连的殿议,也终於宣告结束。
    与此同时,包括攻取汉中在內的,一系列秦军在这场“卫国战爭”中取得的胜利,在秦国军政机器的操作,以长安为中心,快速向关中大地蔓延,传递到苟秦政权势力所能辐射最远的地方去.
    胜利,就是最好的强心剂,关中士民虽苦於战爭模式下的紧张生活、拮据生计,但隨著胜利的消息传开,那些在持久的鏖兵下逐渐滋生的浮躁,也消散几分。
    那些隱藏、盘踞在苟秦政权下形形色色的势力,那些患得患失、蠢蠢欲动的心思,也都沉寂下去了。
    不管愿不愿意,大伙对秦王政与长安政权,都是信心倍增!
    越一日,大司马苟武再度被召进宫中,询问军情。
    “桓温军有何动向?”亲自给苟武倒上一杯热奶,温声问道。
    苟武眼神中透著一股疑思,斟酌著说道:“根据潼关陈晃探报,桓温自退撤至弘农城后,除加强津、茅津两处南岸渡口戒备之外,便再无动作。
    另外得报,桓温这段时间,正將军中伤兵、病卒向洛阳转运...
    ,注意到苟武蹙起的眉头,以及那面容间的犹豫,苟政伸手示意了下:“德长是否察觉到了什么?”
    闻问,苟武微微摇头:“以臣估计,桓温恐怕还不知道汉中已然失守的消息,汉中变故要传至弘农,所费道途与时间,毕竟漫长!
    根据这段时间各方面消息,臣与大司马府诸僚探討,认为桓温后撤弘农,恐怕不只为休整那么简单,其既露怯意,若汉中再出变故,撤军也不无可能!”
    闻之,苟政顿露肃然,背著手,在殿堂间踱了几步,嗤笑几声,又冷笑两声:“孤若是桓温,早就撤军了!不,这场战爭,就不会以如此方式展开!“
    说著,所有的笑声化作一缕嘆息,苟政又略显悵然道:“桓温露怯,这本是我军转守为攻的大好机会!只可惜,慕容僬偏偏要来凑这份热闹!
    虽然我大秦以一己之力,力扛晋燕两军,然欲破敌制胜,只能朝著一路去啊!“
    苟武说道:“桓温有退缩之意,军事部署,越发保守,撤军是早晚之事。
    其三路来犯,三路受阻,自夏入秋,歷时数月,早已师老兵疲,人困马乏,前者又於河东遭遇重创。
    此时仍旧逗留弘农,坚持不撤,除不甘之外,恐怕还在观望河东战局,燕军进展!“
    “他桓温就不怕孤先打他这支疲兵?”苟政冷声一哼。
    “怎能不怕?”苟武微笑道:“若非如此,他岂能自湖县后撤?“
    平復下心头些许波澜,苟政认真思量几许,抬指道:“孤虽不惧桓温,然其犹数万戎卒,窃据弘农,遥遥窥伺,不致命,却扰人啊!”
    “若邓羌东击燕寇,桓温是否会再度北击河东?”苟政提出心中一点疑虑。
    对此,苟武斟酌片刻,摇了摇头:“若桓温若有此决断,早在大军进抵弘农,受阻潼关之初,便当趁兵锋正劲,北渡作战。
    而今,其锐气已丧,胆气不復,岂能敢再贸然北上,邓遐那上万晋军尸骨未寒,做此决策,桓温又岂能不心寒?
    况且,汉中的消息一旦传抵晋军军前,桓温恐怕就要撤军了,臣也想不出,他继续冒险逗留的理由!
    尤其是,邓羌若再对燕军採取反击,桓温如何肯留?”
    隨著苟武的分析,苟政也微微点头,轻舒一口气:“如此说来,桓温仍不足虑?”
    苟武道:“可虑!然不足以致命,也不再以使我军自缚手脚,更改既定战略计划!”
    “对两路来犯燕军,邓羌可有上报作战计划,他准备如何解决?”苟政又问道。
    苟武:“破敌之策,恐怕还需因敌制宜,不过,以臣猜测,邓羌还当採取逐个击破办法。
    北路之悦綰,戎马倥傯,用兵老道,且足够谨慎,已克平阳半月有余,却无丝毫动兵南下跡象。反是东路的慕舆长卿,兵马更少、更杂,却是锐气逼人,死磕厄口,亟欲破关而入...”'
    闻之,苟政的双目中,也不禁闪过一丝冷冽,道:“不错,这慕舆长卿,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突破口!”
    顺著这个思路推演下去,苟政眉头又皱了起来,紧皱!
    “慕舆长卿绝非邓羌对手,然此路一破,必然惊动并州燕军,想要连同悦綰一併歼灭,只怕难了!”苟政感慨著。
    秦王的胃口,显然是很大的!
    对此,苟武也只能点点头:“恐怕是如此!想要扩大战果,还需根据战局发展....”'
    “同样的道理!”苟政紧锁著眉头,又喟然道:“桓温若收到消息,大抵也將惊走,可有余力,对其进行追歼?“
    提出这个问题时,苟政自己都显得底气不足,野战追击,更不是普通军队能够承担的,调动兵马,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出兵少,哪怕兵势衰退如桓温,恐怕也是去送菜的,调兵多,又何来那么多人马,那么多时间与空间,供秦军操作?
    认清这个道理,苟政心头便忍不住火气,骂骂咧咧的,他费尽心机,耗费国力,准备的两万多精锐战略部队,到了最后,一个邓遐,一个慕舆长卿,就给打发掉了?
    这可是苟政筹谋多时,精心为桓温准备的大礼,结果桓温这条大鱼可能跑掉,让两条小鱼挡灾!
    这笔帐,怎么算,苟政都觉亏得慌..
    念及此,苟政心头仍旧涌动著一股意难平,思量一会儿,道:“朝廷这边,还需提前做些准备,武关那边,王泰可能挡住桓冲?若將贾虎所率蓝田、嶢关二营中军东调,东南关防,可能支撑?“
    一听苟政这问话,苟武便知苟政在考虑什么,顿时拱手,肃然拜道:“大王明鑑,王泰能以寡兵抵御桓冲三万之师,一在武关险固,二在后方支持。
    若贾虎所部东调,武关一路,必然空虚,若为桓冲所趁,攻入关內,届时,长安都可能受到威胁,战局势必扭转.
    ,听苟武这么说,苟政就如冷水浇头,那发热的大脑冷静下来,与之对视两眼,苦笑道:“为御敌於国门之外,此番我大秦也是竭尽全力了!若是这般放跑了桓温,孤这心头,也是不甘吶!”
    “臣明白!”见状,苟政拱,宽慰道:“以愚见,击退强敌,保我国家,使苟氏基业,鼎关西,才是第等大事。至於斩获多少,无需过多纠结!”
    “罢了!此事作罢!”苟政扬扬:“终是纸上谈兵,还是静待邓羌破贼吧!”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