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捷报频传
第542章 捷报频传“哈哈哈.”
洪亮的笑声,在秦宫含光殿內尽情地释放著,飘荡著,震得殿中的秦臣们心隨音动。
尤其是几名御政台及东阁尚书郎,他们常侍君前,自桓温北伐以来,是许久没见秦王如此心情畅快、开怀大笑了。
当然,苟政也有足够高兴的理由,前方的秦军將士,不负期望,御敌建功。
从汉中与河东相继传来的捷报,將笼罩在长安乃至整个关中上空的阴云,直接击穿了。
目下,苟秦王朝虽然仍面临著巨大的外寇与军事压力,头顶更谈不上什么晴空万里,但於秦国君臣而言,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了。
河东、汉中,再加上此前的弘农之战,三役加起来,秦军共斩获晋军三万余眾,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哪怕其中战力孱弱的司马勛部,就占据了一多半,战果依旧辉煌。须知,“军眾”二字是要分开解读的,而秦军歼灭的,可基本都是经过军事编制与武装训练的战卒。
与之相比,秦军这边付出的数千伤亡,代价就完全可以接受了。而几役下来,对战局的扭转作用,更是不可估量!
“这可真是双喜临门啊!”良久,笑声收敛,苟政感慨著,那张威严的面庞上,仍旧掩饰不住喜悦。
大司马苟武、丞相郭毅,以及苟侍、苟顺、丁良、王墮、朱肜、柳恭、辛諶、梁安、梁平老等秦国重臣俱在,一起分享著属於秦国、秦王以及他们这些秦臣共同的胜利与喜悦。
郭毅老脸上的愁苦之色,都明显消散许多,此时表情矜持,但那股发自內心的喜悦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天佑大秦!恭喜大王!”郭毅语气振奋,向苟政恭贺著:“有此两役,连破晋军,桓温对我大秦威胁骤减啊!”
看了郭毅一眼,苟政態度也显得格外亲和,摆手道:“上天庇佑,应该感谢!但更应得到表彰的,是前方捨生忘死、浴血杀敌的將士们!”
苟政言罢,礼部尚书梁安老脸几乎笑成一朵,拱手道:“大王如此掛念將土,体恤兵情,何愁忠良义士不竭诚效死?“
对梁安的恭维,苟政免疫般地笑笑,只瞥了他一眼,便对郭毅交待道:“丞相,汉中、河东奏捷,该当大力宣扬,儘快派出使者、驛吏,將此捷报,布告全国,以安国人之心。
传制秦、凉、河及渭北边郡,同步向边地夷族蛮部,通报此捷,算是给他们提个醒!”
“诺!”郭毅受令,立刻表示道:“散朝后,老臣即刻安排!”
面对桓温北伐以及发展如今的晋燕合攻,在庙算几尽极限的情况下,最让苟政感到不可控的,还得是遍布关中內外的夷戎诸部。
即便苟政已经未雨绸繆,採取了大量安抚措施,但依旧不能保证边境无事。
当然,目前秦国对这个“无事”的標准很低,几乎等同於,没有大规模入侵,至於其他小骚乱、小规模的抄掠什么,根本无足轻重,甚至都未必传得到长安...
不过,当秦军取得这两场对晋战役的胜利与斩获后,对关西夷部,应该会是一份强大的震慑!
苟政当然得好好利用这种积极正面的影响,两份捷报的效果,未必比派出几万大军差,当然前提是秦国还能再抽调出几万足堪一战的兵马来.
“大司马!”苟政又唤道。
“臣在!”苟武一脸肃然。
苟政笑吟吟地看著他:“朝廷这边派出使者,前往军前犒劳三军,录其战绩,表其功劳,振奋將士之心!“
“诺!”苟武微笑应之,极有风度。
“对峙至今,又连番大战,前方粮械必然损耗严重,军輜监当一如既往,保证粮輜供应!”苟政又看向苟侍,口吻变得严肃了。
苟侍闻言,身板挺直,自信道:“请大王放心,我们在蒲坂、华阴所屯粮械,再打两场大战,再熬过今冬,不成问题!“
苟政微微頷首,又叮嘱一句:“眼下邓羌已然东渡河东,战线东移,河东战事难说还要持续多久,河东虽有储备,但军输输送,也要准备过河,不能满足於停留在河西!”
“诺!”苟侍肃然。
“王尚书!”眼神一转,苟政目光又落在权领兵部尚书的王鱼身上,下令道:“前方医药紧缺,尤其是医师与金创药物,兵部还剩多少储备,有多少调多少,全部派到河东、汉中!
深秋已近,冬日未远,寒气日盛,冬装也要儘快製备、调拨、转运,要在入冬之前,保证前方將士人手一套冬袄!
孤知道有困难,但孤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要人给人,剩下的问题,都是你的!”
关中的秋收,正是如火如荼,哪怕今岁秋季,只能算是一个平年,但苟政依旧有底气。
过去几年,在农事上的用心与努力,可是有回报的,大量开垦的田亩,使得收成普通,但关中粮食的总量依旧能看。
至少,足以支撑秦国再进行两三场大战,更为重要的,苟秦统治下,已然初步建立了一套丁口、粮税的徵收体系。
这套体系也在发挥作用,並且比起平常时候要更加高效,因为官员、税吏与军吏,收到的都是死命令,他们总有动力与办法去完成来自长安的严令!
面对秦王有些不讲道理的命令,陈晃坐镇潼关期间,代理兵部的尚书王鱼,虽苦著张脸,但语气也同样坚定有力:“诺!”
又是一番查漏补缺过后,长安君臣这边,针对汉中、河东两役后的各项善后布置,也紧跟著拿出方案计划,並快速进入落实阶段。
小朝散后,眾臣陆续退去,不过苟武、郭毅、王墮、朱肜加上一个新躋身御政台的右长史(大司马府)段纯,这些御政大臣,被苟政专门留了下来。
一行苟秦政权的精英大脑,移步太极殿,显然还有小会要开。
回到太极殿的苟政,仿佛已然从此前的兴奋开怀之中摆脱出来,恢復了平日的从容与镇定。
君臣落座,內侍奉茶毕。
苟政没有丝毫拖泥带水,直接说道:“邓羌率我中军精锐东进,出其不意,打一场胜仗,这不足为奇。
虽则孤授意其先打燕军,然晋军北渡,自曝破绽,打他一场,也未过分超出预料!
倒是梁州这一路晋军,孤原想能击退司马勛,將其赶回汉中,也就是了!不曾想,司马勛竟如此不中用,自乱阵脚,一路败北,竟至困守南郑的地步。
西南战局,虽鏖峙已久,但这半月间,战局如此精进发展,我军都直插梁州腹心了,实在让孤有些眼繚乱,措手不及啊.”
苟政最后发出的一声感慨,好似炫耀,又带著几分茫然与犹豫,但嘴角的笑容,是怎么都压不住。
环视一圈,轻轻一笑,苟政问道:“关於目前战局,眾卿有何看法?”
“这还有何可多说的!”京兆尹朱肜显得有些不客气,直接道:“眼下我军,一北一东,就如两道利钳,死死夹住南郑,这座郡邑州治,已在我秦军刀下,岂能不斩?
那司马勛,连秦岭险要尚且守不住,自乱阵脚,靠著一干残兵败將、乌合之眾,又岂能守住南郑城?
臣议,当明令都督薛强,再增派輜需,补充兵役,支持大军,速破南郑!
南郑一破,汉中可定!汉中若定,巴蜀在望,西南乃至荆襄都將震动,对桓温与东线晋军,也是一大牵制与震动!“
朱彤言辞直接,態度明確,立刻得到了王墮以及段纯的支持。
郭毅虽未开口,但那眼神,也已然表达了一切,没有机会也就罢了,眼下汉中那片平川沃野、风水宝地唾手可得,又何需犹豫?
见眾人反应,苟政表情不变,嘴角依旧掛著浅笑,將徵询的目光投向苟武:“德长不作话,定有见!”
“不敢当!”苟武谦虚一句,说道:“天赐良机,必当把握!若不趁此机会,一举將南郑拿下,若待司马勛恢復过来,抑或得到荆益支持。
將来想要再似此战这般,一路南下,直抵南郑,几无可能。因此,臣也支持,加强攻势,夺取南郑,平定汉中!”
在表明態度之后,苟武又道:“唯一的问题在於,薛威明要用多久方能攻取南郑。
虽说眼下战局大利我军,然毕竟是跨越秦岭远征,我兵力亦显不足,事前又无充足准备,司马勛部虽败残,但南郑城毕竟坚实。
如若战事迁延太久,等到晋军援军,那么我军在汉中,既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兵马,乃至陷入危机!”
对苟武的见解,苟政也微微頜首,思吟片刻,抬眼说道:“目前,能够出兵援助司马勛的,只有益州周抚了吧!”
苟武確定地答道:“正是!根据各方消息,司马勛这几年,对梁州治下大肆盘剥,增补军輜,汉中疲敝,梁州其余郡县,更是深恶之。即便有余力,也不会去援救南郑。
唯有益州,周抚之能望,无需臣多言,萧敬文被灭后,益州更有如祛除病灶遗毒,这两年恢復快速。
眼下,舍益州周抚之外,恐怕也无人能够援应汉中,周抚也必定出兵,哪怕仅为益州安全!”
“周抚啊!”苟政眉头皱起,呢喃著,显然忌惮异常。
哪怕不从歷史的汪洋中去汲取知识,仅凭这些年从西南秘密传递至长安的一些情报消息,都可以判断出,这位出身、能力、履歷俱佳的晋臣,绝对是个厉害人物。
或许比不得陶侃那般声名赫赫,但益州在此人手上,能够迸发出的能量与威胁,也绝对不可小覷。当年桓温选择此人坐镇初定的益州,绝对是选对人了!
嗯,周抚的夫人,也是个奇女子。那位有胆有识,十来岁,便敢、便能衝突贼军重围,求得援军救父的“荀灌娘”,请得的援军,也正是周抚。
“无需隱瞒,孤对汉中沃野,同样是垂涎欲滴,恨不能收入囊中!”苟政开始向眾臣陈说他的想法:“只是,眼下晋燕两军正从东面来寇,蒲坂、逗津之役,虽对晋军造成重创,然危机未解。
孤原想,薛强所率征南大军,对司马勛一路有所突破,便抽调兵力向东,充实对晋燕反击力量,决胜东!
然汉中之战打到如今的局面,若是放弃了,的確可惜。只是,战局一旦扩大,非但无法从西南抽调力量,朝廷反倒需要更多投入..
,说著,苟政摇著的头定了,眼神也变得格外犀利:“不过,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已经到这个份上,岂有放弃的道理。
如不趁汉中还在司马勛手上时解决这个问题,若待桓温反应过来,直接插手汉中军政,想要攻取,必然更难。
如德长所言,光一个益州刺史周抚,就足以让人头疼了......”,“孤意已决,破南郑,取汉中!”苟政的声音拔高了,透著无限的坚定,对苟武吩咐道,“以孤与大司马府名义,给薛强传令,要求其穷尽智力,也要在晋军援军抵达之前,攻取南郑!而后再谈,守住这胜利果实的问题!”
“大王英明!”
“如此,还剩一个问题!”深吸一口气,平復那调动起来的情绪,苟政又沉静地说道:“以当前在河东、潼关线兵马,能否对付晋燕万之眾!”
对此,苟武表情虽然严肃,但眼神透著坚定与稳重,答道:“大王,目前我军在潼关、河东,可动用军卒,足有五万之眾。
攻或显不足,然守则有余!且贼势虽炽,却也非合力,晋军新败,不敢妄动,燕军两路来犯,倘露破绽,却可各个击破...
,隨著苟武的讲解,殿中严肃的氛围缓和几分,笑意也重新出现在苟秦君臣脸上。
不论如何,就目前而言,不只是苟政,底下的秦国將臣们,对这场国战的信心,都越发充足了。
“此议既决,接下来,那便看薛威明与南征將士表现了!”苟政定定地说道c
当苟政对薛强与南征秦军包含期许之时,甚至太极殿的小会还未开完,年轻的尚书郎徐嵩,脚步匆匆,喜形於色,带著大司马府新奏来的军报,闯入殿中。
“稟王,汉中急报,薛都督再奏凯歌,南郑已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