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塑编產业
第228章 塑编產业陈光明带回的三千八百多块营业额,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天井样池塘,激起的涟漪几天都未平息。
作坊的火炉烧得更旺了,彻夜通明。
女工们缝纫机踩得飞快,已经开始三班倒干活了。
陈光明要的货又多又急,那几款在万全镇卖爆了的卡其裤和各种时髦衬衫,不断被生產出来。
虽然那边的需求大,但陈光明一点都不敢放鬆质量,现在名声打出去了,可不能在质量上掉链子。
陈光明在家里呆了三天。
除了家里作坊的货外,他还要去镇上作坊收货。
隔壁县城那边缺货。
只要能把货拉过去,就不愁卖。
特別是接下去会有大量货郎也跟过去的情况下。
这种情况下,自然要多收货,卖出去就是钱。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又过了一天。
两辆拖拉机再次运货出发。
那边的货物支撑不了几天,必须先运一批过去。
这次车厢装得比上次更满,堆得小山似的成表。
有了上次遇险的经验,这次护卫力量也加强了。
除了余平、余安兄弟和几个经验丰富的运输队员,车斗里还多了四个身强力壮、眼神机警的山坳后生,每人袖口底下都掖著傢伙,给人非常大的安全感。
“一路当心!”
林雨溪站在作坊门口,手里著新出的帐本。
陈光明挥挥手,拖拉机出发了。
通往仙降镇的路早已走熟。
车轮碾过坑洼的石子路,顛簸依然剧烈,但司机们操作更稳当了。
在仙降供销点短暂休整、补充食水,並接收了仙降代工点最新赶製的一批塑革鞋后,车队重新启程。
后半段那山路依旧豌蜓难行,路况复杂。
陈光明坐在车斗前沿,锐利的目光扫过道路两旁的密林,行至上次遇险的险要路段时,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握紧了手中的傢伙,警惕性提到最高。
幸运的是,或许是他们这趟声势更壮,护卫更显眼,也或许是那些劫道的人已经知道了这伙人不好惹,那几棵该死的大树没再出现,树林里也静悄悄的。
傍晚时分。
拖拉机再次驶入万全镇振兴路。
余三哥早就带人在后院里等著了。
几天过去,小店已经初具规模。
之前的顾客显然有口皆碑,店门口依然能见到一两个徘徊的身影,指著橱窗里掛著的最后几件样衣低声议论。
“快!卸货!”
陈光明跳下车,顾不上休息,立刻指挥。
小山和几个半大小子连忙过来解绳子,搬箱子,动作麻利了许多。
张远拿著进货单,立刻带著余安钻进了后院刚清理扩建好的小库房,开始一丝不苟地清点和登记。
新到的塑革鞋和成衣很快被补充到货架上,
万全镇的店铺渐渐走向正轨,
余三哥作为店长已经完全进入了状態。
面对琐碎的日常管理越来越得心应手。
补充货物、调整陈列、处理顾客的各种要求、安抚偶尔为折扣爭吵的主妇,他甚至能主动去应付那个时不时来转悠一圈、眼神依旧带著挑剔的门卫老头。
本地的市管和工商也由余三哥和大姨父负责打点,关係维持得不错,偶尔的小麻烦也都能及时化解,再没有不开眼的混混敢轻易上门寻。
万全这个桥头堡算是扎稳了。
店铺每日的流水虽然比开张第一天那个天文数字有所回落,但依旧维持在每天一千多的高位上这个稳定的局面,正是铺开更大网络的基石。
这一天清晨,大姨父风尘僕僕地从外面赶回来。
他身后跟著五个精壮汉子,正是最开始被他挑出来做侦察兵的几个后生。
“光明。”大姨父喝了口水,连忙道:“万全这边基本稳了,按你说的,该咱们的货郎动起来了!”
陈光明精神一振:“怎么?有门路了?”
“有!”余强接口道:“我们这几天分头跑了几趟,周边几个乡都探了探,像麻步、萧江这几个离得近的地方,都是靠著大道,人也多,消息传得也快。”
“镇上一些去过万全镇买东西的人,回去都说这边东西新潮、合算,我们几个挑著担子去那边走街串巷,一亮出光明小百货万全店的牌子,还有人认呢!”
“那就好!”陈光明也露出笑容,“光靠镇上一个点不行,咱们山坳出来的脚力好,挑货郎的本事那是看家本领,大姨父,余强,你们立刻组织人手,去这些地方。”
他走到墙边,展开一张简陋的平阳县地图,指著上面的村镇:“第一路,去昆阳县城。”
“那里人口最集中,消费能力强,信息也更灵通,余强,你带两个人去探探路,顺便宣传咱们万全店。”
“第二路,去麻步、萧江,那边交通方便,辐射广,挑著货一路买过去,肯定能有收穫。”
“第三路,下郑楼、宋桥,那边临近河道码头,也有市场,重点看看码头工人的需求,找个能说闽南话的跟著去。”
“第四路,沿海走,鰲江、龙港那边刚刚起步,听说有码头在建,人多机会多,探探那边人的口味,看看流行什么款式。”
陈光明把事情安排下去。
平阳县城和龙港肯定会是接下去的重点地区。
这些货郎先探路,他隨后就会过去镇上开供销点。
万全这边稳定了。
到时候货可以从这里一路运过去。
他打算让余平和余安两兄弟在这边专门送货。
“明白了!”
“放心,光明!”
“晓得!”
货郎们齐声应和,每个人都兴高采烈的。
吃过简单的早饭,他们迅速整理好扁担箩筐,装上精挑细选的样品,精神抖数地分组出发。
等到第二天傍晚,货郎们陆续回来。
领头的是去县城的余强。
他那张被太阳晒得更显黑的脸上,此刻布满了压抑不住的激动,双目炯炯放光,仿佛整个人都在燃烧。
与他同行的两个后生也是满脸通红,胸膛剧烈起伏著,一半是累的,一半是兴奋得。
“光明!光明大表弟,快出来,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余强还没踏进后院门,大嗓门已经喊开了。
陈光明迎出来,询问情况。
“不得了,县城那边人是真的多。”
余强用力挥舞著拳头,“我们挑著担子,走到哪里都有人围上来问,都说很少见这么便宜的稀罕货。”
平阳县城这边確实很缺衣服和塑革鞋。
现在主要还是运输麻烦,不像是他自己有拖拉机。
还有供销点作为据点。
这些都能极大的压低成本,价低,货才这么好卖。
紧接著,去麻步、萧江的小组,下郑楼、宋桥的小组,还有鰲江、龙港的小组,也陆陆续续地赶了回来。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著几乎一模一样的狂喜之色,箩筐里原本装著的样品很多都空了,还装著收的货。
去麻步、萧江的后生报告道:“我们那边也是,大路方便,消息传得飞快,一傢伙出来好几个小贩,追著我们要买断档的热门款!”
去郑楼、宋桥,靠近河道码头的汉子也挤上来:“那些码头工人可捨得钱了,天天扛包的人,就喜欢结实耐磨的,他们看中咱们的那批工装裤了!还有人问咱们塑革鞋改样能不能再硬实点?说码头干活费鞋!”
“鰲江、龙港那边也了不得啊。”
“那码头,热火朝天,到处都是人,泥地上都在起大房子,工人、做生意的人、船老大,乌决决一片。”
“我们箩筐刚放下就被围上了,带去的那些时髦衬衫、新款塑革鞋,城里头都不常见的,一会儿功夫就没了,那里的人打听咱们的店在哪里,都说要去万全买!”
陈光明虽然已经有所预料。
但毕竟这还不是他出来闯荡的年代。
只是比起那时候,现在的机会肯定更多。
整个市场都是空白的,哪里都缺货。
只要肯跑,能吃苦,带来的好货就不愁卖!
特別是在八三年快要八四年的现在,温州地区已经提早放开了,这也给了这个地区更多的发展机会。
余三哥、张远、小山,还有店里帮忙的店员们都围在旁边,听得目瞪口呆,脸上也不由自主露出笑容。
这景象,比开张那天还要让人心潮澎湃!
陈光明站在稍远一点的屋檐下,看著这群被点燃激情、七嘴八舌匯报的乡亲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这才是他要的局面,一个从万全镇这个点向外辐射,编织开来的销售网络。
昆阳、麻步、萧江、郑楼、宋桥、鰲江、龙港—
这些探出来的地方,肯定统统都要开供销点。
当然,现在不是时候。
他让这些货郎们自己去各个镇看店铺。
这么多地方,他自己肯定顾不过来,这赚钱的机会大家也要分一分,他只要保证自己这边能出货就行了。
他自然则打算去县城和龙港镇开店。
一个是县城,另外一个是马上要建了农民第一城。
“千,人手都培养不出来了。”
陈光明计算了一下,也有点愁了。
这还是县和镇,下面可还有那么多乡呢。
还是步子迈的太大了,一时间铺不开,只能靠大家一起了,看来过段时间,还要发展一些本地商贩们。
“还有货,这么多货,还真不够啊。”
陈光明思索。
他打算再回去谈谈生意。
除此之外,他自己的作坊也要扩大產能了。
现在货完全不愁卖,自己生產的越多肯定赚的越多,不然很多都是帮其他作坊卖货,损失了好大一笔。
就在此时,大姨父风风火火地回来了。
“光明!”
“有好消息。”
大姨父连忙兴奋道。
陈光明的思绪被打断,抬头问:“大姨父回来了?看你这样子,是摸到金窝窝了?”
他倒了碗水递过去。
大姨父咕嘟咕嘟几大口喝完,抹了把嘴,一屁股坐下,语气激动地压低了点声音:“你猜我在平阳县城里头溜达时,撞见啥了,塑编作坊,还不止一家!”
“哦?”
陈光明眼晴也亮了,这正是他最近琢磨的方向,塑编和塑革虽然不同,但原料基础相通,涉及塑料加工。
就跟仙降镇那边塑革鞋是优势產业,马屿镇那边卖皮鞋、眼镜和仿製品一样,塑编是这边的优势產业。
“快说说,啥情况?规模怎样?东西好吗?”
“我这几天不是按照你吩咐,在县城里各个冕里转悠嘛,一是熟悉地形,二是探探各个街区的消费习惯,三是看看有没有合適的铺面。”
“结果就在县城往鰲江方向,老街那片靠河边的弄堂里,嘿,让我发现好几家做塑编袋的!都是些老屋改的小作坊,瞧著不起眼,但门口堆著成捆成捆的塑编袋半成品,灰扑扑的,有白色的,
也有蓝色的。”
大姨父满脸得意。
“规模呢?大不大?”陈光明又问道。
“不大!
大姨父很肯定地摆摆手,“都是些家庭小作坊,几台看著挺老旧的拉丝机、圆织机在那咔噠咔噠响,有个三五个人忙活的就算顶大了,老板多半就是管事的师傅或者家里人,標准的家庭小作坊。”
“东西质量怎么样?你细看没?”
这是陈光明最关心的。
“看了!”
“我装模作样地进去,说是想打听买点便宜袋子装山货用。”
“那老板还挺热情,领我看了他们正在做的东西,我上手摸了摸,捻了捻,分量不算很轻飘,
编织也还算密实,虽说比不上咱们镇上给大厂配套的那种精工细作,但结实耐用的是有的,关键是是便宜啊!”
“我问了下价,同样的尺寸,他们这里拿货,成本只有仙降镇那边同样货的三成,是三成价,
不是便宜三成!”大姨父还特意强调了一下。
塑编袋也是硬通货,所以仙降镇那边也有厂子,他们还去买了不少塑编袋装货。
但是两个地方的价格完全没法比,这边便宜太多了,如果知道这边这么便宜,他们根本不会去那边买。
这也代表著,这边的塑编工艺已经非常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