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重回1980:从挑货郎开始发家 > 第228章 卖疯了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28章 卖疯了

    第227章 卖疯了
    傍晚,所有货品终於布置到位,
    靠墙的货架上,按照顏色和尺码整齐地掛著陈光明精心挑选的当季热款成衣。
    另一侧的檯面上,则摆满了叠放整齐的塑革鞋,款式比当地常见的布鞋新颖得多。
    除此之外,各种小商品就是点缀了。
    毕竟是刚开拓市场,他也没打算直接卖品牌的衣服,先打算从这些代工生產成衣和塑革鞋打开市场。
    小山和小伙伴们看著琳琅满目的货品,激动得脸都红了。
    张远则在柜檯后反覆熟悉著林雨溪教的记帐流程。
    除此之外,拖拉机又去拉了一趟货,还带来了在乡里店铺培训过的姑娘们,这些才是卖货的主力。
    “兄弟姐妹们,辛苦了!”
    “一切就绪,明天一大早,我们就正式开张!”
    “都回去好好休息,明天开业就看大家的了!”
    陈光明认真的交代著。
    这一次路程远,林雨溪、黄玲玲等人就没有过来。
    不过,大家也都是熟练工,肯定能应付的过来。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供销点门口就热闹起来。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余三哥等人早早开了门。
    隨后,他们把几张凳子搬到门口摆好待客。
    隨著天亮,镇上的人流渐渐增多。
    起初只是好奇的张望和指指点点,很快便有了第一个尝试者,一个穿著半旧干部装的中年男人,显然是被那挺括的男裤吸引,走了进来。
    “同志,这裤子———什么料子?怎么卖?”
    他试探著摸了一下卡其布裤子。
    马上就有女店员热情地迎上去,笑容可,用这两天刚学的整脚腔调回答:“阿叔,好眼光!
    这系江那边最新噶卡其布,厚实又透气咧!”
    “原本要卖十四块五一条噶,今天开业酬宾,八折!十一块六!您试试?”女店员马上热情的介绍起来。
    这价格比起在镇上要贵一些,但是相比起本地的同类货就显得比较便宜,再加上八折,果然吸引力巨大。
    中年男人眼晴亮了一下,“十一块六?能试穿吗?
    “能能能!阿弟,快带这位阿叔去后面小屋试试,拿个28码的!”女店员招呼打下手的小山。
    因为是男顾客,专门由小山领著去。
    小山麻利地拿裤子带人去了。
    不一会儿,中年男人穿著合身的新裤子走出来,对著递过来的小方镜子左右照看,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行!就这条了!”他爽快地掏钱。
    张远赶紧在票据本上写下货號、价格,撕下发票,盖好章,一笔一笔清晰地记录在帐本上,收钱入屉。
    第一笔生意成了!
    看著这一幕,在一旁镇场子的陈光明露出满意。
    果然,越是缺货的地方,东西越好卖。
    这种裤子在他们镇上很常见,都卖不上价,但是换个地方就成了稀罕货,价更高不说,还更好卖了。
    其他人见了,也都笑著说来对地方了。
    此时,后面几个观望的人看到有人真的买了,而且东西似乎不错还便宜,胆子也大了起来。
    很快就有人去看女式衬衫,有人去摸塑革鞋。
    “哇,这鞋子可真光!比布鞋好看多了!多少钱?”
    “大姐,这是塑革鞋哩,防水噶!”
    “原价六块,今天四块八!”
    “四块八啊—哎呀,给我拿双36码的我看看!”
    塑革鞋非常受欢迎。
    新颖的材质和款式,加上非常有衝击力的折扣价,瞬间成为了爆款。
    好几个妇女围在鞋摊前挑选、试穿。
    外面很快就传来了议论声,“快进去看新开那家,有其他地方过来的塑革鞋,四块八一双!看著是真结实!”
    不到一个小时,店铺里已是人头赞动。
    货架前的过道挤满了挑选衣服和鞋子的人。
    柜檯前开始排起了小队伍。
    陈光明在店里来回走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看到某个尺码的裤子快空了,立刻给库房的余平打手势补货,看到有客人对摺后价格还有疑虑,就示意女店员多说两句品质好的优势。
    大姨父站在门口附近,负责迎来送往,观察外头动静,他的脸上堆满了笑,心里却一直绷著弦他忽然看到几个流里流气的年轻人也挤在人群外围,眼神闪烁,一看就不是单纯来买东西的。
    “阿哥,生意很旺嘛!”
    其中一个黄毛凑近门口,对著大姨父怪笑,“新店开张,怎么不请街坊邻居吃碗太平面呢?”
    话里的敲竹槓意味明显。
    大姨父心里一沉,正要斟酌措辞。
    陈光明已经几步走了过来,脸上带著客气的笑容,不动声色地將手隨意地搭在了门框上。
    他知道这种时候就会有人上门来。
    特別是他们还是外来户,就有更多人闻著味来了。
    他的外套微微开,露出了別在腰间的枪柄。
    这个时候就要展现一下实力,让对方不敢太过火。
    “吃太平面当然要请!”
    “不过也得讲究个先来后到嘛,今天小店开张,就图个喜庆平安,各位小哥要是来捧场的,待会儿排队,鞋子衣服都好说,要是想先吃麵嘛“
    那几个混混的目光瞬间被那乌黑的枪柄钉住,囂张的气焰顿时消了大半。
    黄毛乾笑两声:“哦哦——.买鞋—.是,买鞋要紧!恭喜发財!恭喜发財!”
    几人汕汕地退进了人群,没敢再上前纠缠。
    陈光明快刀斩乱麻地解决了危机。
    “大姨父,钱送过去了吗?”他又来到大姨父身边。
    “放心,昨天已经送过去了。”
    “这些应该就是单纯的混混,我等会去打个招呼。”
    大姨父道。
    陈光明听闻点点头,对大姨父很放心。
    他开店之前,保护费还有各种管理费早就交过了。
    对於这些,他是一点不会省。
    但是这些小混混就算了,有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果然,这些人离开后就没有再来。
    特別是管这条街的人送了个篮过来后,直接歇了这些人的想法,以后到了店前也只敢绕道走了。
    中午过后。
    折扣的消息已经在小半个镇上传开了,顾客更是络绎不绝,塑革鞋眼看就要断码断货。
    张远面前的票据存根越积越厚,算盘珠子的声音几乎没有停歇。
    一直忙到夕阳西沉,当余三哥掛出最后一批特价款售罄的牌子时,涌动的顾客才带著没买到商品的遗憾逐渐散去。
    店铺里,货架显得空旷了许多,地上散落著一些被翻乱的包装纸和试鞋后的脚印,还算是井然有序。
    所有人,包括陈光明,都累得直不起腰来,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著难以抑制的兴奋,生意真的太好了。
    不过还不是休息的时候。
    后院的小屋里点起煤油灯,他们开始清理,
    张远在一笔一笔地仔细盘帐,算盘珠子拨得飞快。
    小山几个也帮忙清点剩下的库存。
    陈光明、大姨父、余三哥则围在旁边,
    “老张,算出来了没?快说快说!”
    张远小心翼翼地写完最后一笔,又核对了一遍,才抬起头,声音里带著难以置信的激动,“算算清楚了!陈哥!今天——今天就这一天,不算成本,光卖出去的货,流水有三千八百七十三块五毛六!”
    “多少?!”大姨父差点跳起来,以为自己听错了。
    余三哥也目瞪口呆:“三千八八百多?!”
    这个数字远超所有人的预期!
    八十年代初,这绝对是一笔巨款!
    尤其是在这镇上的零售店,比仙降等镇卖的还多。
    陈光明心里也涌上一阵兴奋。
    虽然运输成本等更高了,但东西確实也更卖的上价,综合一下,这次赚的確实还是最多的,都比得上县城的流水了,这个店的生意確实好。
    他脸上克制地保持著沉稳,只是用力捏了捏发酸的肩膀,“嗯,开门红,干得不赖!兄弟们今天都辛苦了!明天每人多开两块辛苦钱!”
    “不过。”他话锋一转,看著眼前空了一半的库房和帐面上刚报出的惊人流水,“这钱看著多,买那些布匹原料、付作坊工钱、买拖拉机油、买店铺的钱,还得进下一批鞋·—这钱,看著大,其实不经用。”
    兴奋的气氛被拉回了一点现实。
    大家都明白陈光明的意思,这钱得赶紧变成更多的货,让这个良好的势头保持下去。
    “明天得赶紧再跑一趟仙降和家里作坊,塑革鞋是卖疯了,得多进!衣服的款式也得再调些过来!”陈光明眼神灼灼。
    万全这摊子,算是扎下根了,后面就是稳扎稳打。
    第二天,天还未亮透。
    陈光明、余平、余安兄弟就带著两辆空拖拉机,载著昨夜盘点后整理出的採购清单,急匆匆踏上了返回仙降镇和天井的路。
    这一次的回程,虽然同样顛簸,但车上眾人的心情与来时已截然不同。
    前路遇险的阴霾被巨大的兴奋所取代,
    余安忍不住哼起了不成调的山歌,余平虽沉稳些,握著方向盘的手也因为激动而微微发紧。
    同车的几个后生,更是压抑不住地议论著昨天那几乎被掏空的库房和张远报出的那个让他们至今都有些晕眩的天文数字,三千八百多块的流水!
    拖拉机轰鸣著驶入天井样村口时,已是午后。
    车轮捲起的尘土还未落下,听到动静的村民们就已经围拢了过来。
    作坊里的女工、附近农田里直起腰的农人、还有那些家里有人跟著去了平阳的乡亲们,纷纷放下手头的活计聚了过来。
    “光明回来啦!这么快?”有人喊道。
    “平阳那边咋样啊?”
    “开张顺利不?”七嘴八舌的询问此起彼伏。
    最先跳下车的余安,脸涨得通红,抢著大声道:“疯了,全疯了,铺子差点被人挤塌了!”
    陈光明也笑著下了车。
    他对闻声赶来的林雨溪点点头示意平安。
    隨即转向翘首以盼的乡亲们。
    “乡亲们!”陈光明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带著掩饰不住的振奋,“托大家的福,平阳万全那边的店,开张大吉!生意·好得不得了!”
    看著所有人急切的眼神,他还故意卖了个关子。
    “光明,別卖关子,快说说,到底卖了多少!”
    一个跟著去过的后生家属急不可耐地催促,引来一片笑声和附和。
    陈光明这才咧开嘴,“昨儿一天,从开门到掛售罄的牌子,不算成本,光收进来的现钱“
    他深吸一口气,那震撼人心的数字似乎还带著热乎气,“三千八百七十三块五毛六!”
    “嘶一”
    “多·——多少?”
    “三千八?!老天爷!”
    围观的眾人,无论是作坊的女工还是老农,瞬间像被按了暂停键,然后爆发出巨大的惊嘆声。
    这个数字远超他们最乐观的想像!
    八十年代初的村庄,大部分人家省吃俭用一年也赞不下两百块。
    一天营收近四千块?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就连林雨溪等人也都非常的吃惊。
    他们也没想到,隔壁县城东西会卖的那么好。
    这营收比起县上都差不多了。
    难怪这些不知情的村民这么惊讶了。
    大家的反应,陈光明很满意,他这次就是故意在大家面前说的,这样才能把大家开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真—真有那么多?”
    老会计李叔手里的旱菸杆都忘了吸,满脸的褶子因为惊讶舒展开,“那—-那得多少件衣裳多少双鞋啊?”
    “骗您干啥!”
    余平也跳下车,用力点头补充道,“您是没看见那场面,人挤人,我们带过去的塑革鞋,半天就快卖空了!”
    “那裤,啊不,裤子,掛出来一件卖一件!记帐的小张那算盘,打得都快冒火星了!”
    “我的个乖乖!”
    另一个大婶拍著大腿,“一天就顶咱们村多少户人家几年的嚼用了!”
    短暂的死寂后是更为热烈的议论。
    人群中,那些跟著陈光明去平阳的年轻人的家人,腰杆都不自觉挺直了许多,脸上荣光焕发。
    那些之前还在观望,怕什么政策还不明朗,或者因为家里拖累没轮到第一批去的村民们,眼神异常火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