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登极御宇
第494章 登极御宇部署完北伐的整体战略,鲁锦还是没放他们走,之后几天又单独召见这些将领分别谈话,谈各路的战役部署,兵力分配等等。
现在圣武军一共有六个骑兵团,相当于一个军的规模,其中郑用独自带领一个独立骑兵师,三个团的骑兵,目前放在山东河北防线,另外四方面军那边也有一个独立骑兵团,之前负责中原战役。
其余还有两个新组建的骑兵团,一部分来自答失八都鲁的四川元军,里面投降的元军骑兵,还有鲁锦通过买马,新组建的一个部分,这些兵力又被整编出两个骑兵团。
于是这两个新编的骑兵团,一个被鲁锦分给了四方面军,帮着他们打陕西,另一个被分给了中路军负责的山西方向,山西虽然表里河山,但中间的汾河谷地还是可以用一下骑兵的,哪怕是用来给全军当哨骑,掩护外围探探路什么的也好。
至于东路军方面,海运骑兵本就不方便,还是等打通了辽西走廊,如果有需要的话,让郑用从傍海道走陆路过去帮他们吧。
除了军事方面的准备,还有文官方面也要布置,此次北伐要新设三个行省,那就要提前准备好文官队伍,各地的知县知府,还有三个布政使。
鲁锦让吏部挑选安徽、浙江、江苏三省籍贯的官员,从政绩优秀,且做官时间超过一年的县丞和主簿中,挑选北方的知县人选,从政绩突出的知县中挑选北方的知府人选,布政使由鲁锦自己挑人。
至于这些官员调离后产生的空缺,由各地表现优异的镇长升任。
先把官员名单报上来,由鲁锦亲自确认一遍再进行任命。
然后鲁锦又自己挑了几个布政使,并把他们一一叫来进行谈话,原本属于刘福通集团的文官盛文郁,此人在原历史上是韩宋红巾军的丞相,这次被鲁锦任命为河北右布政使,算是对韩宋集团的一个拉拢。
原大元枢密院同佥宁安庆,归降后被任命为枢密院侍从司郎中,此次因为招抚刘福通部,平定中原有功,被鲁锦封为山西右布政使,山西地理形胜,人口众多,北部又是抗击蒙古的第一线,必须得有个懂军事的人去坐镇,宁安庆无疑就是这个最好的人选。
另有内阁大学士朱升,此次被鲁锦外放为陕西右布政使,朱升今年都54了,现在外放出去让他干一两届布政使,到时候六十多岁调回中央,中央再干几年就可以光荣退休了。
鲁锦特意将三人叫来,好好嘱咐了一遍到任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北伐之后,九州的各个核心省份基本就收复的差不多了,国内立刻就要转入内政建设阶段,但是由于连年天灾和战乱所致,有些省份人口十分稀缺,土地荒芜,十室九空。
“而另一些没有受到天灾和战乱影响的省份,却人口稠密,甚至还有不少的人地矛盾,耕地有限,人口却很多,导致出现了很多无地的佃户,你们说应该怎么做?”
盛文郁当即道,“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移民,把人口稠密省份的无地百姓,迁移到人口稀少的省份分田落户,这样既解决了人地矛盾问题,又能让人口稀缺的省份尽快恢复元气。”
鲁锦点点头,“不错,尤其是你们三个负责的山西、陕西、河北三省,河北受水灾和战乱影响,甚至大都现在还因为缺粮在人相食,说是十室九空也没什么问题,战后肯定是要大量承接移民的。
“所以你们就得提前做好准备,每个府,每个县各自安置多少,有多少土地房屋,可以安置多少人,官府能否给移民提供足够的农具,粮食,牲畜?这你们都要提前做好调查和研究,然后交布政司统计后统一上报。
“与之相对的,便是山东和山西,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几乎没有任何水患的影响,这些年的战乱也没打到山西,因此山西的人口是非常多的,估计可能有五百万人左右,山东同样如此。
“因此战后的山西和山东,主要承担人口输出任务,与人口输入省结成对子,形成省对省的移民对接责任制,这边输出多少,那边能安置多少,要互相协调着来。
“别这边今年输出移民二十万,结果那边只能安置十万,剩下十万被强行迁走了,到了地方又无法安置,不就被官府折腾死了吗?这种低效又伤天害理的事我们是不能做的。”
三人闻言全都点了点头。
鲁锦则是又说道,“战后的移民计划,暂时拟定山西对外输出两百万人口,其中向河南移民一百万,向河套及上都地区移民一百万,将近拿出一小半的人口支援临近的外省。”
“居然要外迁这么多?!”宁安庆顿时惊讶道。
鲁锦却说道,“向河南移民一百万,主要是为了让河南尽快恢复元气,把荒废的田地都开垦出来,向河套及上都地区移民,则是为了移民实边。
“要记住,占领一块土地靠的是军队,可军队终究还是靠百姓供养的,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如果一块土地上没有百姓,你就是现在占领再多的地,终究也有失守的一天,所以想要长期控制河套跟上都,就需要迁移大量的人口去实边。
“不过向草原移民暂时还不用太急,先往河南慢慢迁着,等汪大渊带回黎洲的作物,让山西百姓学会种植之后,再往草原移民不迟。
“我们想要占领草原,让草原长治久安,就一定要改牧为农,就要筑城屯垦,指望那些草原牧民是干不成这个事的,终究还是得从内地移民过去才行。”
宁安庆这才点了点头。
鲁锦则是继续说道,“另外山东方面,也要分两个方向移民,向河北移民一百万,向辽东移民一百万。
“根据情报局的消息,辽东及辽东半岛地区,大概有人口六七十万,但当地却以渔猎采集为主,种田者少之又少,这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向辽东充实汉人人口,教会当地人种地,让他们民安田里,才不会生乱。
“你们具体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快编户齐民,山西这边要看有多少百姓没有土地,有多少百姓的土地太少不够养活家人,这些都是潜在的移民人口。
“河北方面则是要调查哪里人口最少,哪里最需要尽快充实人口,要搞出一个先后顺序和表格出来,让朝廷有个参考,都明白了吗?”
“明白!”三人当即异口同声的应道。
鲁锦点了点头又说道,“那等你们各自行省的官员队伍到了之后,再由你们给省内官员开会,告诉他们要做的事情,然后此次北伐的时候,文官就要跟着大军一起出征,军队打到哪里,我们的政权就要建到哪里!”
“是!”
等三人离开之后,鲁锦才暗自感慨起来,原历史上朱元璋1368年建立大明,老朱接手的那才叫一个真正的烂摊子,各省人口减员严重。
而在这个时空,因为鲁锦知道历史发展脉络,每次都能抓住战略窗口,导致战争的进度大大提前,江浙地区率先被他统一,由于没有了原历史的张士诚和朱元璋拉锯,自然能少死很多人。
山东地区也没经历原历史的红巾军龙凤北伐,以及李察罕、王保保和毛贵的来回拉锯,导致大多数人口都得以保留。
至正年间,山东原有人口546万左右,但是去年鲁锦收复山东后,经过初步的粗略统计,山东人口大约还有将近490万。
而原历史上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洪武朝的山东人口统计,就只剩下了126万人
两相比较之下,鲁锦这时候的山东人口几乎可以说是损失极其低微,这样他就能往河北和辽东移民更多的人口,以更快的速度恢复国家的元气,同样也能对边疆地区控制的更加牢靠。
和山东情况类似的还有山西,山西在元朝大约有500万人,经过元末战乱之后,就只剩四百万人口,其中还有一半因躲避战乱,主动迁移到了外省,导致老朱建立大明的时候,山西只剩了两百万人。
而在这个时空,因为山西未遭到天灾影响,起义军又没打到山西,并且元末气候温暖,北方降水量充足,山西粮食连年丰收,再加上有一些河北跟河南的灾民逃到了山西,山西人口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出现逆势增长,当前的山西人口应该已经反超了五百万。
还有原历史上的两湖地区,元朝时有人口940万左右,先后经历了徐宋和元军的拉锯战,之后又是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决战,连续十几年的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
比如湘潭,元朝时还有十万人口,到了明初就只剩两万五千人了,常宁在元朝的时候还有六万人,到了明初时,加上军户就只剩5800多人,真正的十不存一
一直到洪武二十六年,经过整整一代人的恢复之后,到‘江西填湖广’的明初大移民开始之前,整个湖广也只剩下470万人口,比元朝的940万人口少了整整一半还多。
而在这个时空,徐宋根本没能做大,虽然最开始的一年迅速占领了大片地区,但当时元廷的抵抗都不是很强,许多官员都是弃城而逃,战争烈度不大,到后来元军集结各省兵力反扑,把徐宋赶到山里打游击,才算是烈度上来一些。
与原历史相比,这个时空并未经历徐宋的二次复起,更没经历朱元璋和陈友谅的拉锯,这就使得两湖地区的人口得到了大量的保留,经初步统计,只从元朝的940万降到了800万左右,至少比历史上的明初470万人口多出将近一倍!
其他地方还有江西,元末战乱之前有1240万,被鲁锦收复之后还有1100万人口,和那种动不动就死一大半的相比,这只能算是轻微损失,再加上江浙太湖地区2000万以上的人口,全国各省全加起来,鲁锦这个时空至少比原历史上的明初多出一千万人口!
这就是打的快的好处!
从1351年刘福通、韩山童开始红巾军起事,到朱元璋1368年平定南方,建立大明,整个元末战乱一共持续了17年。
而在这个时空,鲁锦是1351年八月投奔巢湖水师的,到现在1354年的八月,正好三年,他马上也要建国称帝,即将北伐了,比原历史提早14年结束战乱,这能多活多少人口?!
就这个平定天下的速度,拿去和刘秀都可以比一比.
八月初一,鲁锦预定的登基大典的时间,可前面两天都阴雨连绵,让文武百官不由得心急,早知道就该选个别的季节,春季或者冬季才是最好的时间,偏偏鲁锦选在了酷暑的八月,还刚好是雨季,这明天要是继续下雨,登基典礼还怎么搞?
好在老天开眼,八月初一寅时将近,凌晨四点多的时候,阴云尽散,天边亮起一抹鱼肚白,俄顷,更是红霞漫天。
李善长一身朝服,更是激动道,“紫气照顶,此乃吉兆!是祥瑞!苍天有眼啊!”
鲁锦身着衮冕,看了眼天上,明明就是朝霞吗,哪来的紫气照顶?不过他也没有揭穿,只等着天光大亮正式带领百官启程祭天。
张芸绣也身着凤冠霞帔,抱着还在呼呼大睡的公输钽,等待着今天的册封典礼。
上午卯时三刻,天上的太阳和月亮一东一西的同时挂在天上,鲁锦这才带领百官前往南郊祭天,前方侍卫开道,城内无数百姓跟随,皇帝登基啊,这可是上百年都不一定能赶上一回的大事。
常遇春的第九集团早就到了城外列阵等候,给这次的登基大典撑足了场面,除了王府本身的官员外,渤泥国和占城国的使者也被鲁锦叫上,也是让他们见识见识*****的实力!
上午辰时,典礼开始,鲁锦对这一套祭祀流程也已经十分熟悉了,点燃迎神燔柴,请神降临,奠玉帛,进俎,三献祭品,赞读祝文。
鲁锦诚挚的向上天颂表,“臣公输锦,叩告天穹上帝,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胡虏鞑元起于沙漠,入中国窃据神器,其君父子及孙已近百年,今运亦终,其天下土地人民豪杰纷争。
“惟臣,帝赐英贤为臣之辅,遂勘定南北枭雄,凡两淮、两浙、两江、鄂、豫、皖、湘、豫、鲁之地,各处寇攘,屡命将帅与诸校尉奋扬威武,四方勘定,民安田里。
“诸臣下皆曰:生民无主,必欲推尊帝号,臣不敢辞,是用以今岁八月初一,于钟山之阳,设坛备仪,昭告上帝皇祇,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尊轩辕黄帝之历曰公元,自此之后,万世不易!”
饮罢福酒,吃完胙肉,烧完颂表,鲁锦这才来到祭台旁边,登极御宇,面南而立。
此时的李善长、廖永安等文官武将,和第九集团军的数万将士,也早已列队祭台之南,面北而立。
李善长站到最前面大喝一声,“山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