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493章 北伐部署(下)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93章 北伐部署(下)

    第493章 北伐部署(下)
    听到鲁锦不让打上都,常遇春立刻不甘心的走到地图前用手比划了一下说道,“从兴和路(张北)到上都(开平)是350里,从松州到上都是420里,好像是远了点,但也远的有限,我们都已经打到这里了,却留着上都不攻,这也太可惜了。
    “不如陛下给我一个骑兵团,我只要几千骑兵,一定能把上都打下来。”
    鲁锦却反问道,“你们中路军主攻山西,山西表里河山,地形崎岖,沟壑纵横,骑兵反而最没用处,我给你一个骑兵团,难道你还能带着一群骑兵去打雁门关?然后再翻山越岭去打上都?”
    常遇春张了张嘴还想反驳,不过最后也没说什么,就在这时,俞通海也要开口说话,鲁锦又再次打断道,“你们东路军要跨海出击,我去哪找那么多船给你运输马匹,一条船能运几个骑兵,你算过吗?”
    可俞通海闻言还是说道,“但是我的第二集团军从锦州一路向松州突击,这段距离也需要骑兵啊,否则万一来不及,被元帝跑了怎么办?”
    鲁锦却反问道,“所以如果没有骑兵的话,你们准备怎么行军,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包抄的任务?”
    常遇春和俞通海闻言一愣,同时问道,“只有步兵,没有骑兵吗?”
    “没有,起码在战役的第一阶段,围堵元廷的时候没有,等南路军攻占了大都,控制了辽西走廊,倒是可以把郑用的骑兵师从傍海道派去锦州。”鲁锦摇了摇头说道。
    俞通海都听傻了,他再次走到地图跟前用尺子量了量,然后自顾自的念念有词道,“从锦州到松州,直线距离五百里,日行军五十里,需要十天,日行军六十里,需要八天多”
    鲁锦突然打断道,“前宋的朱仙镇之役,杨再兴率五千精锐,两昼夜急行180里驰援朱仙镇,日行军90里,且抵达战场后立刻投入战斗,杨再兴单骑突入金军大阵,阵斩金军四员前锋,为岳飞的主力集结抵达战场争取了时间。”
    俞通海闻言张了张嘴,却惊讶的说出不话来。
    鲁锦则是继续说道,“我还知道一支军队,将领姓陈,其所率之军全员步兵,但在追击敌军骑兵溃兵时,七日连续行军950里,单日平均行进135里,把敌军的骑兵追的都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想逃都逃不掉。
    “另一支友军执行夜间穿插迂回,绕后包抄的任务,夜间,雪天,山地急行军,不到四个时辰,翻山越岭行进145里,成功迂回到敌军骑兵主力的身后,截断了敌军的退路,为正面主力围歼敌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还有这样一支军队,即将被敌军四面合围,为了掩护主力大军突围,派遣一支前锋去夺取要点,攻占渡江桥梁,当时还是雨后的山路,一侧是万丈悬崖,一侧是羊肠小道,该部为了完成任务,一昼夜强行军240里,成功夺取桥梁,掩护大部队渡江,成功逃出生天。
    “还要我继续说吗?”
    俞通海这时已经额头冒汗了,当即道,“陛下不用说了,我知道怎么做了。”
    “你知道了什么?”
    鲁锦这时扫视着在场诸将,“不要以为凭着火枪火炮,还有超高的披甲率,打下了半壁江山,你们就多了不起了,就你们的战绩,跟那些史书上的名将能比吗?
    “想成为名震史册的名将,你们还差的远呢,还是得多练,切不可因为才打了几次胜仗,就洋洋得意,骄傲自满,尤其是这次的北伐之战,更要当成前所未有的大仗、硬仗来打。
    “这次谁要是给我在战场上拉稀摆怠,拖了全军的后腿,以后就不用想着带兵了,老实给我滚回京师奶孩子去,以后再有仗打也别想轮的上你,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诸将立刻拱手应诺。
    见诸将还算态度认真,鲁锦才再次看向俞通海说道,“打仗要用脑子,你说你知道了,那你准备怎么完成任务?”
    俞通海想了想才说道,“日行军150里,三天抵达松州?”
    鲁锦却说道,“太快了,实际上你不需要那么快,你自己去地图上量量,从大都向北,逃往上都,距离有多远,以小铁锅的速度,他从开始逃跑到突破燕山,需要多长时间?”
    俞通海闻言立刻上前量了量,然后说道,“从大都走军都陉到兴和路(张北)是420里,从大都走平冈道和卢龙道去松州附近大约是560里。”
    鲁锦点点头,“不错,所以你只要跑的比元廷快就行,他们走的都是山路,而你走的却是平地,这就是优势。
    “其次你是突袭的一方,是有备打无防,出发的时间肯定比元廷逃跑的时间要早,所以我说一个数,从锦州登陆,你只要在四到五天之内抵达松州,就可以堵住元廷的逃路,平均每天日行100到125里即可,在这个前提下,越快越好。”
    俞通海却疑惑道,“那我们不用参加攻打锦州的战斗吗?”
    鲁锦无语的瞪了他一眼,气的骂道,“所以要你动脑子,你们东路军三个集团军,加起来近二十万兵力,锦州城才多大啊,你二十万人在城外摆的开吗?打一个锦州用得着那么多兵?
    “留着你打锦州,那杨璟的第一集团军干什么?”
    俞通海这才尴尬的点点头,“我明白了。”
    “不,你不明白,你的任务不是把整个集团军全带到松州去,而是要围堵从大宁到松州的这一段防线,所以你只需从全集团军中,挑出一个最能跑的师,或者一两个团,作为全军先锋。
    “不带甲胄,不带辎重,不带大炮,只带武器和四五天的干粮,上岸之后什么都不用管,遇敌也不用交战,不用与敌纠缠,一路向西急行,抢占松州即可。
    “其余跑的慢的部队完全可以放到后面,用来占领大宁,至于前锋的甲胄和粮草,完全可以等后续部队的辎重上岸后,再去追前锋,给前锋送粮,实在不行还能先从松州征粮。
    “只要以最快的速度把我军的军旗,插到平冈道和卢龙道的北口,震慑元廷溃兵,此战就赢了一半。”
    “原来如此,我懂陛下的意思了,重在兵力分配!”俞通海顿时恍然大悟道。
    “不错,就是这个意思。”
    俞通海则是琢磨了下又说道,“那最好还是用一个师当前锋,如果前方遭遇敌军,就留下一个团与之交战,剩下两个团不必停留,绕过去继续向前急行,如果身后有敌军追击,就留下一个团负责阻击,剩下两个团继续前进,如此至少也有一个团能抵达松州。
    “至于被留下掩护的部队,只要多坚持一段时间,后续的主力就能追上来支援,这样就更加稳妥了。”
    “没错,你终于知道急行军的仗该怎么打了。”鲁锦欣慰的赞道。
    “但是这样就要求前锋有一定的独立作战能力。”俞通海立刻分析道。
    “甲胄、辎重、大炮都太重,影响行军速度,不能带,可没了甲胄和辎重,还要能独自与敌军作战
    “那这前锋的三个团,我想要两个火枪团,一个步兵团,这个步兵团最好还要多配弓箭手,全师以远射为主,不然没有甲胄,近身肉搏就太吃亏了,但步兵的长枪还是要带的。
    “然后每人至少还要携带两颗手榴弹,全师27000颗手榴弹,这样即便遭遇敌军,一个团也有一战之力,足够拖到后续的主力赶来支援。”
    鲁锦想了想说道,“东路军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完成对大都元廷的围堵,其他目标都是次要的,因此东路的两个火枪团可以配属给你,手榴弹也不是问题。”
    “那我没问题了,臣保证完成任务,从登岸开始,五天之内占领松州,堵住平冈道和卢龙道。”
    鲁锦当即点点头,“你心里有数就好,然后是东路军的登陆序列,咱们的船没那么多,所以要分三个波次登陆,俞通海第一批上岸,上岸后先派一个师看住锦州,其余部队继续向富庶、大宁前进,前锋直奔松州。
    “杨璟第二批次上岸,你上岸之后接管锦州,正式开始攻城,俞通海部的其余部队立刻去追赶前锋,主力占领大宁至松州一线,富裕和兴中州(朝阳市)交给杨璟的第一集团军。
    “刘福通第三批次上岸,上岸后不必理会锦州这边,直奔广宁、沈阳和辽阳,掩护主力侧翼,都明白了吗?”
    “明白!”杨璟、俞通海和刘福通三人立刻应诺。
    鲁锦则继续安排道,“然后是山西的中路军这边,常遇春你也是一样,你作为全军前锋,不必理会太原有没有打下来,太原交给廖永安来打,你只管率部急行军向北突进。
    “要分配好手中的兵力,谁做先锋,遇到敌军谁来牵制,身后有了追兵谁来殿后,前锋没了体力要不要跟后面的部队轮换,你的兵你自己清楚,用谁不用谁都要好好想想。”
    “是!臣等明白。”廖永安和常遇春也当即应道。
    然后鲁锦继续说道,“最后就是各路出兵的时间节点,太早出兵容易惊动大都,让小铁锅提前跑了,出兵晚了又容易各部脱节,导致包围圈出现漏洞,让敌军逃出去,所以要各路配合。
    “因此此次北伐,中路军先行,廖永安兵临太原城下后,立刻派人给我回信,你们这边打太原的时候,东路军开始登船,等常遇春抵达雁门关的时候,东路军在锦州登陆,然后你们同时开始穿插,常遇春从雁门关到野狐岭,俞通海从锦州到松州。
    “我只给你们五天时间,东路军在锦州登陆的第五天,我和朱亮祖就带着南路军向北面进攻,从正面压迫,能不能堵住小铁锅,可就要看你们的了。”
    “明白!”三路大军所属的将领当即齐声应道。
    见鲁锦安排完了对大都的包抄和围堵,被点为西路军主帅的俞廷玉这时才问道。
    “陛下,臣有疑问,之前陛下说让四方面军此次攻占陕西行省全境,甚至还要加上汉中,这目标是不是有些大了,只靠我们一个方面军,恐怕力有未逮啊。”
    鲁锦闻言当即解释道,“哦,之前没说清楚,元廷的陕西行省面积太大了,不仅北面到了沙漠,南面到了汉中,西面更是把兰州也划了进去,这肯定不行,战后的陕西行省也肯定要进行拆分。”
    鲁锦这时指着沙盘上,西安周边的那块关陇平原说道,“你们四方面军这次的任务,就是从潼关出发,向西一路进攻,战役目标以打下关陇平原为主,只占平地,山地可以先不管。
    “具体目标就是东到潼关,西到宝鸡,北到灵台的这一片地区,只要打下了长安到宝鸡的这一串重镇,其余那些山沟里的小城,等大都这边平定之后,发一道诏书,其余地方皆可传檄而定,若有不服的再去打就是。”
    俞廷玉和华高闻言这才长松了口气,点了点头,他们一开始还以为鲁锦要他们一口气从潼关打到兰州去,那这作战距离就有点太离谱了,还好还好,鲁锦也没那么傻。
    鲁锦当然不会那么安排,要知道元朝的陕西行省,那可是包含了后世的甘肃一部,宁夏大部,甚至还包括了内蒙古一部分地区,这么大的地盘,根本就不是一仗就能吃下的,起码还得两三次战役,才能推进到青海的西宁地区。
    “然后还有汉中,这次也必须拿下,这也是为了后续配合两面夹击四川,虽然四川现在没什么强敌,但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的。
    “还有就是从关中到汉中的道路,元廷重点经营的是陈仓道,在这里沿途设有多个驿站,但如果一个一个打过去,也比较麻烦,虽然陈仓道最缓最长,但到底是栈道,如此狭窄的地方,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以我建议你们从褒斜道进军汉中,褒斜道开辟时间最早,坡度也是最缓的,距离也不算长,又没有元军驻扎,只要你们能走过去,基本就能抵达汉中,途中大概率不会遭遇什么敌军。
    “傥骆道就不用考虑了,这条路虽是捷径,但也最为险峻,再加上年久失修,说不定没有敌军阻隔,光是走过去就要脱一层皮。
    “到时进军汉中,你们派一个师就足够了,卞元亨和傅友德这两人作战勇猛,他俩谁都行,你们看着安排。”
    “是!”俞廷玉和华高当即答应道。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