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其他小说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967章 被逼得疯狂的首辅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967章 被逼得疯狂的首辅

    皇帝坚持废除辽饷,户部的财政收支,要据此重新安排。
    毕自严向韩爌感慨道:
    “朝廷田赋,分为夏税、秋粮。”
    “南方的夏税被皇上全部免了,并入秋粮统一征税。”
    “北方虽然能征夏税,却远低于秋粮。”
    “而且陕西、山西、河南受灾,赋税已全部存留当地,甚至还需要朝廷支援。”
    “再加上今年北直隶南部和山东大水,北方的夏税完全不能指望,只能看秋粮能不能收一点,再等南方的秋粮运过来。”
    “在秋粮运到京城前,朝廷财政只能靠辽河套卖地收入。”
    (万历年间全国各地田赋分布比例图,北方五省占比55%)
    这就是当前大明的现状,也是毕自严觉得财政越来越棘手的原因。
    山东、山西等北方五省,在大明都是田赋重地。五省加起来的田赋占比,超过全国一半。
    眼看着这些地方明年的夏税全部完蛋,毕自严如何不感到忧心。
    而且更让他担心的是,按照皇帝的预言,北方的灾害会持续十几年,现在只是开始,过几年会更严重。
    这代表着朝廷的财政将垮下一半多,而且还要投入钱粮赈灾。
    他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这件事只能交给首辅解决。
    ——
    韩爌能有什么解决办法呢?他又变不出钱来。
    卖地的收入能解决一时,但不可能持续下去。
    最重要的还是改革税制,这也是皇帝一直催促他做的事情。
    他怀疑如果明年收的赋税达不到皇帝的要求,就算九月份勉强连任,也会被皇帝找个由头赶下去。
    南方两千万石起运,是必须达到的数额,这已经关系到他的地位和功绩。
    心中发狠的他,向毕自严道:
    “你让户部的官吏把各省田册带过来,看看南方哪些地方能加税。”
    “皇上要求的两千万石不能少,而且后年要达到三千万。”
    只有达到这个收入,才能让朝廷财政勉强收支平衡。
    以前全国的田赋收入,大体也就这个数字,在北方各省受灾的情况下,相当于把全国的田赋压到南方去。
    也因为此,这个政策虽然去年就定了,却一直落实不下去。
    南方出身的官员对此普遍抵制,地方官员对于推行新税制也不上心。
    也就苏州府推行得比较好,临近府县的民众在看到苏州府的赋税实际减轻后,开始变得积极。
    韩爌之前的打算,就是在松江府、常州府等富裕府县推行一税制,各省都树立几个典型,达到一千五百万石起运。
    现在皇帝要求起运两千万石,这个办法就有些不够了,需要把一税制在南方全面铺开。
    看着户部的田册,韩爌道:
    “南直隶在洪武年间田土12692万亩,弘治年间降到8101万亩,万历年间再降到7739万亩。”
    “这是什么原因?”
    能是什么原因?当然是士绅仗着优免特权,侵占隐瞒土地。
    他们占的田土多了,黄册上的田土自然就少了。
    毕自严道:
    “黄册上的土地,早已做不得准,现在地方征收赋税用的是白册。”
    “皇上因为这个,说黄册已沦为形式。要求把黄册、白册统一,重新大造黄册。”
    “苏州府去年的乱子,实际就是为了清丈田亩大造黄册。”
    “皇上拿出平江府的土地和他们置换,才勉强完成了这件事。”
    韩爌对此当然是知道的,而且他前年就任首辅后烧的一把火,就是乡试广额和废除优免。
    想到这件事情,他说道:
    “后年就是乡试,告诉南方各府,完不成一税制改革,就别想增加名额。”
    “所有省分都要清丈田亩大造黄册,把需要征收的赋税分配下去。”
    指着田册上的数字,韩爌要求道:
    “国初的数字应该是准确的,而且经过二百多年开垦,现在的田土要更多。”
    “南方各省至少要清丈出国初的数字,别想拿以前的黄册糊弄朝廷。”
    “南直隶最少要有一亿两千万亩,每亩平均征收一斗五,就是1800万石。”
    “按照五五分成的分税制,让他们起运朝廷900万石。”
    这个数字理论上南直隶能收到,毕竟苏州府的起运,今年就达到了朝廷要求的200万石。
    如果在松江府等地同样推行一税制,估计江南巡抚所辖五府,就能上缴四百多万石。
    但是也就这样了,因为江北贫瘠、安徽多山,这些地方加起来,估计也就能上缴一二百万石。
    毕自严劝阻韩爌道:
    “南直隶以前的夏税秋粮起运,总计大约600万石。”
    “下官以为明年定为600万石即可,完成大造黄册后,再相应提高税额。”
    “这次丈量土地用的新亩制,旧亩只相当于新亩的0.92。”
    “以前的一亿两千多万亩,能丈量出一亿亩即可,不能要求过高,避免一些不法官吏残民害民。”
    清丈田亩是容易出问题的,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清丈时,就有官吏把小民的土地虚报,增加他们的赋税。
    毕自严不想搞得怨声载道,所以不认同韩爌所说的必须清丈出一亿两千万亩,认为定在一亿亩即可。
    还有就是江北的各府要按北方的每亩一斗征收,不能像南方那样每亩征收一斗五。这同样决定了起运朝廷的田赋,不可能达到900万石。
    他是这个想法,韩爌却已经快被皇帝逼疯了,坚持道:
    “必须清丈出一亿两千万亩,达不到就不合格。”
    “南直隶自国初以来安稳了两百多年,田土只会多不会少,甚至有可能达到一亿五千万。”
    “清丈田亩时,如果有人虚报,必然会增加民众的负担。”
    “按照皇上定下的抗租抗税办法,他们可以提出异议,要求重新丈量土地。”
    “对于士绅瞒报的……”
    顿了一顿,韩爌发狠道:
    “这次大造黄册,就是给所有土地确权。”
    “凡是不在册的土地,都被视为荒地,纳入官府官田。”
    “官府可分配人去‘开垦’,也可以允许民众开垦,缴纳赋税后申请确权。”
    “明年南直隶就执行这个措施,我倒想要看看,还有多少人敢隐田!”
    决定发动南直隶的民众,把所有被耕种的土地,全都丈量一遍。
    只要和田册上的土地不符,民众就可以提出异议,进而“开垦”没在黄册上的土地。
    这样还敢隐瞒田土的,韩爌会毫不客气地没收,不把这些土地当成他们的私田看待。
    毕自严只是想想,就知道这个措施一旦推行,隐瞒田土将无所遁形。只要无法搞定所有人,那就得记录到黄册上去。
    这显然会引来官吏士绅的怨愤,但是韩爌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如果他完不成赋税改革,自己就得下台。
    为此,他向皇帝请求,授予南京兵部尚书吕图南、南京户部尚书林欲楫全权,督促南京朝廷官吏,在南直隶推行一税制。
    这两人是杨景辰的同乡,都被视为一派。
    毕自严看到这才知道,原来韩爌是逼着杨景辰,让他们去得罪南直隶士绅。
    杨景辰当然也明白这一点,但他是有苦难言。
    因为赋税改革是皇帝最看重的事情,谁敢阻挠这一点,谁就会被赶下台。
    他只能向吕图南、林欲楫写信,希望他们能顶住压力,完成朝廷的交代。
    与此同时,浙江巡抚吴尚默、江西巡抚解学龙,同样收到了韩爌的信件。
    两人都可以说是东林一派,他们都被要求明年至少清丈四千万亩田土,起运三百万石秋粮。
    这些加上南直隶的六百万石,就是一千二百万。
    剩下的八百万,被韩爌压在了湖南、湖北。
    两省田土相加,至少八千万亩,同样要承担六百万石田赋。
    这五个省份,就是韩爌关注的重点,以后的财赋来源。
    最后的二百万石缺口,则由四川、广东、福建承担。(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