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注资
第184章 注资回到家,方第一时间就是准备去拍电报。
他嘴上说父母不在意是孙子还是孙女,可老一辈同志观念根深蒂固,传宗接代这件事总归是要由男娃来做的。
这也就现在,方堃自己上辈子的思想是挺开明的,他们老方家又不是有传国玉璽非要继承,生活本就不易,自己照顾好自己不给儿女添麻烦就行。
可现在不一样了,老方家下一代没准真的要被赋予重任了。
上个月中后旬,英国首相柴契尔夫人访问种,在胡建厅接见,这也是后世短视频和课本上常见的那张照片来源处。
现在京城晚报头版头条上正在大肆报导。
张伟很兴奋,盖因为他们在宿舍熄灯后的高谈阔论成真了。
“这些英国佬还真以为拿著刚在“马尔维纳撕群岛战役”中获得的胜利,带著胜利的余威,就敢对维持香江统治权势在必得,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话不能这么说,听说英国那边的智囊团做了大量准备,划分了三条底线用於討价还价,算盘打得是很精明的,只是他们没想到咱们態度会这么强硬。“
铜锅內,水汽咕嚕咕嚕冒著,锅內没有放什么重麻重辣重油的火锅底料,有的只是清汤,加了少许葱段薑片,撒了一把枸杞。
火锅是寧姚想吃,方现在愈发確定第一胎多半是个大闺女了,只不过考虑到怀孕,吃辣是不太可能了。
没发现怀孕前,吃著辣火锅夫妻俩还能一起碰著喝两盅,现在是完全跟这些玩意儿说拜拜了。
一群人围坐在铜锅前聊著时事,大不列顛那边表示如果我方同意他们在十五年后继续管理香江,那么英国可以考虑种提出的住权要求,妄图实现“以主换治”。
此外,英国佬还提出香江的繁荣离不开他们的管理,若种宣布收回香江,
將会给香江带来灾难性后果。
这就像是在拔一头从沉睡中甦醒的老虎的鬍鬚,老人家强硬表示,到时候我方將会考虑重新评估收回的时间和方式。
这无异於把一眾英国佬拖回到了几十年前的三八线外。
谈判桌上的重大胜利,让国人为之振奋。
中文系学生再一次自发组织聚会,方讲到这些一阵感嘆,八十年代独有的特色,是越往后越难看到了。
”来梦安,坐叔叔这边。“
赵梦安乖巧的端著碗筷来到方堃跟前:“叔,婶婶是不是要生女孩儿了?“
所有人诧异的张望了一眼,方朝赵勇军夫妇夸道:“这丫头片子机灵,以后学习肯定不会差。“
李玉兰跟著笑道:“学习好不指望,能安分点跟个女孩儿一样別疯玩儿我就烧高香了。“
“叔叔,我是小可我又不笨,奶奶说过酸儿辣女,我很聪明的。“
小丫头片子能说会道,引的大人一阵鬨笑。
赵梦毅在一旁默默的吃著他老娘给他夹碗里的羊肉片,初中不抵小学。
除了语文数学以外,多了一堆学科,別的不说,单一个英语就够他喝一壶的,哪怕自己想爭点气,可短时间也很难提上来。
北大附属中学的领导还专门叫他去办公室,问了学习上的事关心了关心,又跟他的班主任交代过,平常多上点心,这让赵梦毅心里没由来生出一种自豪感。
他的老爹在这边很牛很厉害,不然也不会从鲁省老家举家迁到首都上学生活o
赵梦毅壮著底气开口道:“叔,我上次月考语文考了九十分!“
“不错不错,知道竞爭了,你方叔今天把话放在这儿,等你考上京城...国內吧。”
方堃说著,顿了顿笑道:“万一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不喜欢京城,想去南方看看呢,梦毅,只要你能考上全国任何一所重点大学,叔叔到时候给你一份礼物。”
方堃现在没法说双一流重点大学,毕竟这两个项目一个在九三年一个在九五年才开始实行的。
这小子运气还算不错,还能赶上分配工作的政策,最惨的是九零年入学的那批大学生,大四毕业了,分配工作的政策也没了。
不过到时候方堃已经有这个自信和能力送下一代,只要他们乐意,全世界各地想去哪个地方留学就去哪个地方留学。
“叔叔,我也要!“
赵勇军唬道:“不好好学习成天疯跑,考不上大学就没工作,没有工作就没人要,还不赶紧吃饭!“
看著这小丫头撅嘴,可可爱爱的,小孩儿也就这个年龄段最招人稀罕,方和寧姚对即將到来的闺女更迫不及待了。
进入深秋,天气愈发的凉,方跟街道办商谈捐助事宜的同时,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也终於正式完本。
和商务印书馆正式签订合同,稿费版权费不会提前给,他们的合作有个前提,出版物必须成为畅销书,不然就是个亏钱买卖。
好在明朝那些事几从连载开始到现在,热度只高不低,现在一经完结更是把舆论推向了高潮。
“方先生,陈主编说等实体书发行后,首批是不是可以做一个签售会?“
”可以,麻烦你了周编。“
“不客气,那我先走了。“
现在合同正式签订,经歷初审,覆审,终审,再经过一校二校三校,最后设计排版,申请书號,印刷发行距离实体书正式面世,最快也得明年上半年了。
王纪刚再次上门,手里还拎著一盒核桃酥。
方堃老神在在的不为所动:“我说王主编,你这是何苦,就是文曲星在世,
他也不能一部完了又一部吧,你把东西拿回去。“
”这不是给你的,弟妹不是有身孕了嘛,这是给弟妹的。“
王继纪刚赔笑道:“哎呀,歇归歇,但是咱们的合作可以先谈下来嘛,你下篇写什么都行,只要继续在晚报上刊登,千字十元,社里决定给到行业顶薪!“
方堃撇嘴道:“收穫那边刚打过电话,我要是再不联繫联繫感情,娘家人就断了。“
“哎呀,真要论关係,咱们才是娘家人嘛,那什么我先走了,社里不少事,
这事儿就先这么定了,咱们回头再聚。“
看著这廝离开,方堃摇了摇头,下部作品肯定是要给收穫那边的,毕竟早就应下了,他现在是要么不写,两头都能说得过去。
方堃打算两头开,封笔是不可能的,他之前还想过封笔,现在每天四千字,跟老舍先生每天上午坚持写作四个小时一样,真的习惯了。
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回家要不写点东西,总觉著一天下来少点什么,浑身不得劲。
寧姚也是过了六个月,肚子愈发的大,电视台是火急火燎的单位,架不住方堃碎叨,终於让她请了產假。
俩人现在就是一人一个书房,一个进行龙珠漫画创作,一个东写写西写写,
方堃桌头上有两个名字。
一个是潜伏,另一个则是鬼吹灯。
前者肯定是打算在收穫发表的,后者则是继续在报纸上进行连载。
反正王纪刚要求也不高,文学性强不强就无所谓了,能持续更新作品比什么都强。
而且方堃並不觉得鬼吹灯质量有多差,就看到时候面世,能掀起多大的舆论了。
八二年的第一场雪悄然而至,远在香江的沈修杰包了一辆海狮麵包车,吭哧吭哧的从香江走公路进了关內。
方堃在学校校门外的传呼亭接到了对方的电话,就是信號远比想像中来的要差。
”老板,跌了,滋~真的爹了,您真是神了!“
方堃眯著眼看向远处的雪景,大声道:“挑重点的说,不要扯这些有的没的!”
“老板,香江这边的房价真的跟您之前预料的一样,全线崩溃!“
香江楼市在八十年代初期一直处於高潮,今年年初沙田第一城一经开盘就遭到疯抢,一平米达到了惊人的九千六百港元。
这是什么概念,五十平米的小居室,在八二年的现在竟然能卖到將近五十万港幣,这也是之前为什么说,香江房价或涨或跌都跟普通人家没什么关係。
一般底层百姓根本没有购房的奢望,根本买不起!
沈修杰在电话那边激动的不行,房价崩盘的原因,在香江这边的財经报纸上都已经有了详细的分析。
一是前期过热,去年楼市投机猖獗,能出现如金门大厦,联邦大厦整栋大楼炒买炒卖的现象。
二则是利率飆升,港元拆息上涨,就在方堃他们吃著火锅唱著歌,高唱祖国万岁的时候,香江百姓对於香江前途谈判引发造成了市场恐慌。
从九月中下旬开始,一直到现在房价直接从高峰下跌超过百分之五十。
投机者对於未来香江姓公还是姓私,充满了担忧,原先五十万一套的房子,
现在二十五万直接腰砍,就这还是有价无市。
而此时在香江,一名普通雇员的月薪大约在三千港元左右,只要有市场眼光,胆子大的,现在咬咬牙绝对能入手。
只不过还是那句话,香江在英国政府管理下时间太长,一时间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回归对他们而言,对以后的生活而言是好是坏。
大部分人哪怕有这些钱,或者能拆借出这些钱,也不愿意做出赌注。
“老板,现在市场上的炒家已经陆续离场,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
方堃掐著腰:“你先別出关,就近找个旅店等我电话。“
掛断电话,方急匆匆找到郑卫东。
”什么事儿著急忙慌的。“
”你心心念念的香江楼市已经崩盘了,我们该进场了!“
按理来说,这场萎靡会一直持续到后年的联合声明公布,他们不用太过著急,可时不我待,如此利好的消息摆在眼前还无动於衷,方堃一时间真的很难睡著。
郑卫东一整个人瞬间精神:“我来联繫虎哥他们,这次送多少钱过去?“
“看你,我这边拿五百万!”方堃一咬牙一跺脚,今年整个华北市场全线开,说句日进斗金都是低的。
钱太多也发愁,与其放著吃灰,还不如拿出来干票大的。
郑卫东猛的一拍大腿:“干了,码的,等的就是这个时候,我也投五百万,
全部梭哈!”
“錚哥。”
“錚哥,宝哥...“
“韩哥!”
韩錚穿著一件棕色皮革外套,下半身是一条湛蓝牛仔裤,手上戴著皮手套,
踩著靴子。
巷子里站了不少年轻人,过道两旁见到韩錚纷纷侧身让开,身后跟了一个光著头带著毡帽的年轻人。
虽然个子不高,体態偏矮胖,可眯眯眼里藏著的凶狠让人不敢忽视。
“人都抓住了?”
“抓住了哥,这几个孙子以为跑到东北我们就拿他们没办法,瀋阳的军哥也一道儿过来了。“
几人拐进一座四合院,院內人更多,站著的,蹲著的,靠著杵著的,无一例外亚里全叼著烟。
“军哥!”
“哈哈哈...錚哥,久闻大名,今天终於让兄欠见到真人了。“
一个身高一米八三左右的彪形大汉,浑身带著匪气,穿著带移大貂上前和韩錚先抱拳,后握了握手。
韩錚仰头笑道:“还是多亏军哥在瀋阳出手帮忙,不然这次真有可能让这几个牛伙姿掉了。“
”好说好说,都是一家人,咱一牛人不说京牛话。“
军哥身子没侧,抬手打著响指,勾了勾:“把人带过丛。“
墙角蹲著的京號人被拽了过丛,韩錚眯著眼笑呵呵的过去,摘掉手套,接过大宝递过丛的烟。
嗒~
“货是不是全追回丛了?”
“这些牛伙手快,边跑边散,我们少说损失了七千块钱。“
“这样啊,正好,我这人一是一二是二,讲的就是个道理,你们肯定还有同伙,我不找了,损失的钱我也不要了,一人打断一条腿,那七千块钱就当医疗费了。
”
没有理会京人的求魄,大宝亲自拎著棍子把几人拖进了屋里。
一旁面无表情的李军眼珠子转了转,突然哈哈笑著上前:“錚哥好手腕,看丛这次兄欠我是进京进对了,咱们换个地方,听说京城有牛东丛顺,咱们边吃边聊。”
李军的小心思很单,无非就是打通销售渠道,把喇叭裤弄到东北。
时至今日,倒爷市场可以说是百齐放,吴兴国並不是至此一牛,却是最大的供货戏没有之一。
绕过潮汕人,绕过韩錚再谈生意,只能说是小打小闹,真要奔著赚钱,这关是绕不过的。
韩錚也是来者不拒,只要是带著诚意的,能拿出钱的,那自然可以合作。
更何况整个东北市场可一点也不比华北小。
东丛顺吃完,京拨人散开,韩錚又去了阜成门四合院。
”把所有的钱清点好装起丛。“
“錚哥,现在还没年底,京天后还有批款子要进,是不是晚几天?“
”少废话,全部清点好装起丛。“
方这边,和郑卫东顺利在茶楼见到了虎哥,这次聊的投机也知道了对方的真实姓名。
刘三虎,东北人在绍兴,头顶有个大哥二哥,爹娘没读过什变书,名字真就叫刘大虎刘二虎刘三虎。
牛里太苦,小时候早早就被送出了东北谋生活。
一千万的款子,这绝对是笔不小的数额了,郑卫东会亲自南下跟进。
刘三虎拍著胸脯笑道:“郑少方少,我们办事你放心,毕竟抽这变多佣金也不是吃乾饭的。“
ps.明天月底,偷懒请一天假,望周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