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燕晋交锋
第565章 燕晋交锋桓温的第二次北伐,隨著晋军大败南归,宣告结束。
进入寒月,多灾多难的华夏大地,在冬季的掩护下逐渐归於平静,寒冬虽然难熬,但九州宇內的黎民黔首们也能获得一片喘息的机会了......
然当北方大地开始承受风雪侵袭之时,战爭又爆发了。或许声势动静,远不如秦晋战爭那般轰动与瞩目,波及面也不广,但確实打破了这个初冬的平静。
秦晋之后,燕晋双方,又交起手来了。
当然,这个时期,晋国方面,是不想再起波澜的。但桓温北伐不会与秦国商量,慕容儁发兵南下,也同样要给晋国来个雪上加霜。
此次燕军的冬日进军,规模都不大,但分两路展开。
西路,以上庸王慕容评为主將,平南將军姚襄为先锋,自河阴南渡,直取洛阳;东路,则由徐州刺史王腾为將,令其自阳都南下,攻打晋国目前占领的徐州及兗州东部地区....
慕容儁这两路行动,就像两把小刀,虽不致命,但扎在肉里,还是会痛的,也不得不有所反应。
隨著青州被慕容恪平定,没有段龕钉在“山东半岛”,晋军在中原的形势,也眼瞧著不利起来,尤其是徐州一线。
徐州这个地方,虽易攻难守,但却是中原重镇,徐州若失,那么中原早晚沦落燕国之手,晋国穷尽数年时间、耗费无数兵马钱粮的北伐成果,又將彻底吐出来了。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至於洛阳,就更不能放弃了,即便此时洛阳的价值根本无法与徐州相提並论,但这毕竟是桓温此次北伐的“遮羞布”。
燕军南下的消息传至桓温手上时,他才率军撤至襄阳境內,为此,桓大司马格外恼火,燕寇实在欺人太甚。
他才撤军,慕容儁就这般迫不及待地落井下石,想要將他桓大司马的底裤拽下,这岂能忍?
但即便心中愤怒,对燕军的行动,桓温还得有所回应,强力的回应。当即调拨毛穆之五千兵马,由其率领,折返北上,支援戴施。
这样的时节,这样的境况,实在不是用兵的时候,而晋军,儼然比燕军还要厌战。
桓温深明此点,因此哪怕相信毛穆之的能力,也没有给他提太高的要求,只让他协助戴施,保金墉城不失。
即便洛阳要丟,也不该是今年今月,但凡金墉城头还插著晋旗,他手上便还掌握著一块政治筹码......
於是,面对燕军南侵,晋国这边,从江陵到建康,两方掌权者不约而同地做出决定,迎击燕军。
而率先打起来的,並不是洛阳这边,而徐州方面。当燕军南下,才撤回下邳不久的荀羡,又不得不调转兵锋,重新集结部属,北上迎敌!
荀羡的行动,甚至在建康詔命下达之前,而他反应如此迅捷,行动果断,很大程度源於,那只是去对付王腾!
过去几个月间,荀羡与之在琅琊境內交战数场,拿捏地死死的。
即便此番情况不同,有部分燕军协助,荀羡仍然不怕。只因为,慕容恪已然率领平齐燕军主力,西返鄴城去了......
慕容恪不在,晋军又有什么好怕的呢?至於留守广固的燕將慕容尘,对荀羡来说,无名之辈罢了。
带著一种心理上的优势,荀羡率军北上迎击王腾,两军战於东海、琅琊交界的即丘,正面激战半日多,王腾败走。
荀羡趁胜领军北追,追至开阳,竟將王腾斩於马下,其所部近万兵卒,除了被晋军斩获之外,大部溃散。
一战破燕军,斩王腾,晋军的將领们有些来劲了,將军诸葛攸建议,趁胜北上,攻取王腾老巢阳都,收取那里的財货军輜,而后伺机收復青州。
毕竟,燕军攻略青州不久,燕国虽然採取了一定招抚政策措施,但也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內就巩固在青州的统治。
晋国在青州,还是有一定“民意基础”的,些许留守燕军而已,只要能鼓动青州豪杰响应,或许能够一举消灭青州燕军,使其重归大晋正统。
不得不说,这真就是春秋大梦了,但对於徐州一路的晋军將领们,还是极具诱惑力。
荀羡略有迟疑,他並不敢小覷燕军,尤其忌惮燕骑的威胁,桓温在函谷是如何败的,细情也已传至东海之滨了,也使得晋军对北方虏骑更添几分畏惧。
但纵览青徐敌我形势,这么好的机会,若不抓住,岂不可惜。
眼下,青州初定,燕军立足未稳,尚且遣师南略,若待其稳固青州统治,那么徐州恐怕再难安寧了。
进攻,也是防守的一种方式,作为徐州刺史,作为晋国最年轻的方伯封疆,荀羡在仔细衡量过,还是有必要打一仗。
不过,虽决定北击青州,但对与收復青州什么的,荀羡心头还有点数,不做那妄想。
在泰山、济北等郡控制在燕国手中的情况下,即便有那份幸运,真攻取广固,收復青州,恐怕也是守不住的。
因此,荀羡的目標很务实,在儘量杀伤燕军,打击燕国声望,扬晋军声威的同时,儘可能从青州境內夺取財货、南迁户口。
荀羡此人,还是有些见识与大局观的,这么些年,常常亲赴北伐一线,对东晋內外形势,也有相当深刻的认识。
他心知,如殷、桓二公那样轰轰烈烈的北伐,已经不大可能再出现了,朝廷既无心,也无力了。
与此同时,在接下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內,晋国在北方的军事战略,当以守为主,以消化、巩固充豫徐这些北伐成果为主要目標。
在这方面,燕国將是晋国最主要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敌人,毕竟哪怕当下,双方在徐充一线,都处於一种犬牙交错的形势。
而夹在两国之间的那些中原势力,也是叛服不定,今日降晋,没准明日就投燕,再过两日,又归晋了。
这种情况,两年间,在豫北、兗东地区,极其普遍。荀羡作为徐州干城,更是深有体会。
几经犹豫后,荀羡听从诸將建议,率军沿沂水北上,一路可谓是小心翼翼了o
结果方进入东莞境內,燕將慕容兰自率三千燕军主动前来迎战。慕容兰跟隨慕容恪平齐,大抵是顺风仗打多了,骄气傲气一併爆棚,根本不把晋军放在眼里。
听闻王腾兵败,而晋军竟敢来犯由他镇守的东莞,脑子一热,也不守城了,直接率军出击,想要击破晋军。
晋军的孱弱,已经在燕军將领们心中形成了固有印象,而荀羡又是个书生统帅,王腾那干乌合之眾打不过,但慕容兰率的可是燕军劲旅(大半)啊!
慕容兰的行动,还真嚇住了荀羡,在他看来,燕將区区三千人,那般气势汹汹,不是背后有人,就是另有阴谋。
因而,果断停止进军,依靠著沂水,摆出防御阵势,徐徐后撤,同时撒出斥候,打探燕军虚实。
这一探,荀羡更懵,大量的情报表明,他的当面,只有慕容兰那一支燕军。
得知是这种情况,荀羡与诸將商討,决定试一试,与慕容兰打一仗。燕军固然剽悍,那也得看是谁领军......
荀羡停止撤军,开始调度兵马,设下圈套,准备包一锅饺子。而慕容兰见晋军不占自退,知其胆怯,认为是难得的战机,更加骄狂,不顾劝阻,率军深追。
然后,一蒙头钻进荀羡的埋伏圈中,在数倍晋军的围攻下,几乎覆没。三千燕军,除少数燕骑杀出重围逃脱之外,绝大部分,都被歼灭於沂水东岸。
燕將慕容兰本人,也被斩杀於阵中,再一次得到一个血的教训,燕军並不是无敌的,更没资格小瞧任何敌人.....
荀羡由此,取得了一场对燕军的正面胜利,上报建康,那更是一场难得的“大捷”了。
其他不说,就衝著被斩下的几百颗鲜卑士兵首级,这场仗就值得铭记。
建康朝廷,也太需要这样一场胜利了!
在斩杀慕容兰,取得胜利之后,荀羡反而更加冷静了,没有继续北上,深入青州,而是调头向东,攻略城阳地区。
慕容恪平齐后,燕国对青州的善后安排,基本围绕著广固,以北部的齐郡、
东莱为主建立统治。
城阳地区略偏,局势並不稳定,尤其燕晋交战之后。
荀羡遣诸葛攸东攻城阳,很快得手,不过也不敢深入,按照荀羡的交待,对城阳东北区域的诸县、东武等县攻略一番后,带著缴获,快速缩回莒县。
最远,也没敢过高密!
至此,因为燕帝一场“遐思”,引发燕国对晋徐州方向的主动进攻,也彻底宣告失败......
看起来,就如儿戏一般,毕竟不论从哪方面考量,青州燕军都不足以南下,也根本没有做好南攻徐州的准备。
若非王腾存有扩充地盘的私心,恐怕也不会那么顺从地奉詔南下,只是王腾自己都没想到,荀羡的反击会那般快速犀利,结果把自个儿连同麾下兵眾、连同那点不切实际的野望,一併埋葬了。
沂水之战后,晋燕双方,再度陷入相持状態。荀羡没有贸然继续北上,而青州的燕军,也按捺不动,没有南进,为慕容兰报仇的意思。
留守广固的慕容尘,只是会同齐郡、济南、东莱诸郡,稳守治安,同时將战况向鄴城匯报,等待进一步指令。
而荀羡在確认燕军暂时无意继续南下后,也留下將军诸葛攸率兵三千守琅琊,高平太守刘庄將两千人守莒县,至於荀羡自己,则亲率大军返回下邳。
如果可以,不管是燕军,还是晋军,都不想在严寒之中行军打仗了。但是,三军之欲也好,寒风冷雨也罢,挡不住皇帝一次任性,一道指令。
可嘆的是,燕帝慕容儁在青徐战事上,又丟了一次面子,痛失城池土地,折损兵马。
王腾所部也就罢了,正好净化青州,但慕容兰及其部下,可就让人难受,那是一场本不应该发生的失败。
但最不应该的,还是来自鄴城那道轻飘飘的落在青州燕军身上却重於泰山的进兵詔令.....
徐州方面,在荀羡发动的即丘、沂水两次战役中,意图彻底失败,偷鸡不成蚀把米,不只爪牙被斩断,还丟城失地。
因此,能让燕帝挽尊的,也只有洛阳方面了..
当进军洛阳的詔令传至姚襄手上时,他很惊奇,更表示不解。冬季已降,北方很多地方都开始飞雪了,这个时节,要去打洛阳,何必?
但或许是心中有鬼的缘故,不管再不解,再不乐意,面对来自燕帝的直接命令,姚襄也不敢违背。
於是,在將軹关交给接手的燕將后,尽起摩下五千余眾,转进河阴,意欲渡河南击。
不得不说,姚襄真是个善於拉队伍的人,一个多月的时间,靠著对败兵的吸收,以及在河內的募集,他硬是搞出了五千多人的队伍。
都说姚襄极具个人魅力,或许真有其事,就冲他身边总是不缺愿意卖命追隨的人......
姚襄的进军,还是比较顺利的,几乎毫无阻碍地,兵临洛阳。
桓温就给戴施留了三千兵马,再加上一些走不了的伤兵,以及不便走的老弱。
零零总总加起来,戴施手中掌握的,也就上万丁口。而所谓的河南太守,也只是金墉这一城之守罢了。
而戴施也乾脆,河防什么的,根本不在意,伊洛其他县域,也当没有,就集中所有军民物力於金墉,坚守过冬。
作为桓温北伐时期晋军最重要的后勤转运枢纽,金墉这边,还是屯有不少物资的,桓温撤军,也不可能都带走。
而留下的大笔物资,儼然成为戴氏在金墉城坚持下去,最大的底气。兵马不多,但粮草、被服、军械足够,城池也够坚利,又有季节的压制,燕军凭什么来攻?
不得不说,戴施真是个人才,有限的条件下,硬是將留守的军心、民心,拧成了一股绳。
而姚襄领军顺利抵达洛阳,面对的就是这样一根硬骨头!
洛阳,当年那场大败,破灭了姚襄的宏图壮志,兵败的场景,至今歷歷在目。
数年之后,重临伤心地,姚襄心情,別提有多复杂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