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苟秦 > 第535章 邓羌破邓遐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35章 邓羌破邓遐

    第535章 邓羌破邓遐
    不提还好,一提邓羌,苟须便有些来气,想想这几日与邓遐的苦战鏖斗,心中就有股意难平。
    “谁能知道我们这位征东將军在想什么?也许,他正在谋划一盘大棋?”苟须不满道。
    苟恆倒没有苟须的这种气性,但眼珠子同样转悠了两圈,他不禁思考,邓羌究竟在下什么大棋?
    不论如何,邓羌过去几年打出的威名还是很实际的,既然有此异状,那必定在谋算什么。更何况,秦王几乎將长安中军精锐尽付之,他又岂能在河西久驻观望?
    而在蒲坂激战之时,邓征东在做什么呢?无他,广派军骑,搜集军情,並安抚军中那一干踊跃望战的將校,同时等待一个战机。
    只不过,隨著蒲坂攻防的展开,隨著更多有关晋军动向的情报匯集到蒲坂西渡,邓羌发现,他的谋划似乎要落空了。
    邓羌的谋划是什么呢?自然不是进攻蒲坂的邓遐军,那才多少兵马,如何值得邓羌这支秦国战略部队大动?
    当得知晋军北渡成功之后,邓羌脑中逐渐形成的目標,便是桓温的主力大军!
    几个月下来,在不断的刺探与试探中,桓温所部的虚实已差不多呈现在秦国君臣面前。
    其他几路暂且不论,但隨桓温西征弘农的兵马,哪怕经过陆陆续续的增持,也就五六万人,其中还包括不少隨军民夫。
    这已经是在保证洛阳及粮道、后路基本安全的前提下,桓温所能动用最多的兵力了。
    事实上,隨著秦晋交兵进入相持阶段后,桓温此番北伐动用兵马,已远超十万了,把水师、后勤、民夫都算上,四捨五入“三十万大军”,也不算过分吹嘘。
    但弘农的这五六万军,无疑是北伐晋军精锐所在,也是桓温的老底子,荆州集团的精华。
    如果能够把桓温这支兵马给击破了,那么就可以直接宣告桓温此次北伐的失败,秦国也將顺利度过此次危机。
    因此,逗津失守之后,不管是安邑的王猛,还是东进的邓羌,都没有过於慌乱。
    大抵英雄所见略同,隨著二人互通有无,他们的目標也都转移到弘农的桓温中军身上了。
    邓遐这路兵马,或许精锐,吃掉了也足以让桓温肉疼,但並不改变整体局势,反倒使桓温更加谨慎。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於是,邓羌按兵不动,王猛那边也没有从安邑组织兵马西进,就是在等,等等看桓温是否会按捺不住,也率军北渡。
    一旦桓温北渡,届时便可於河东境內,发起对桓军的决战。过了河的卒子,没有后退可言,过了河的大军,就更加危险。
    也不怕吃不掉桓军,邓羌麾下的秦国中军精锐,可都不是吃乾饭的,再者,即便桓温北渡,也不可能全师北上,总得留军,继续监视潼关秦军..
    然而结果,不免让人失望,桓温是一点都不配合!邓遐都打到蒲坂了,桓太尉在河南还是纹丝不动,就跟只老乌龟一般。
    若说他看破了秦军的谋划,怎会让邓遐这般行险?
    而桓温不动,邓羌这边一时间拿晋军,也是没有太多办法了。不谈兵力与战斗能力,光是地理上的阻碍,克服起来就没那么容易,关键在於还有燕军这个磨刀霍霍的大敌。
    秦正统四年,秋八月,十八日,平旦时分。
    遥远的天际只露出些许渺茫的光线,蒲坂西渡尚且一片晦色,但如果仔细观察,便能发现,黯淡的渡头上正是人头攒动,数以千计的秦军正在排队登船。
    上百艘船一字摆开,全副武装的秦军甲士们,以队为单位,在各自军官的率领下,有序登舟。
    整个过程,几乎都在沉默中进行,河渡边除了风声、水声,只有秦军军甲叶片细密的碰撞声..
    这样的纪律与约束,哪怕在秦国中军,也只有最为精炼的那部分才能做到。
    码头上,征东將军邓羌带著几名高级將领与幕僚,迎风肃立著,为即將发起渡河作战的將士们送行。
    被眾將围在中心,秋风吹动著征袍,邓羌眺望著对岸。河面虽不是太宽,但碍於视线太差,也只隱隱能够望到对岸隱藏在薄雾中的些许建筑与营寨。
    “启稟將军,我部已整备完毕,隨时可以渡河!”破军营將冯石、先登营將王鑑来到邓羌等人身前,一齐拜道:“请將军下令!”
    “传令!出击!”在二人严肃的面庞上一扫,邓羌表情冷峻,手指东方:“破贼就在今日,拜託二位了!”
    “诺!”二人正色再拜:“请將军观我军破贼!”
    隨著命令下达,渡河將士再度行动起来,一个个奋力划水,帮忙提速,在秋季薄雾与朦朧晨色的掩护下,朝著对岸斜插过去。
    旌旗猎猎,甲光幽冽,一场廝杀的画卷,即將展开....
    望著不断远去的船队,邓羌不由重重地嘆息一声,看起来情绪不是很好的样子。
    闻嘆,陪同在侧,因为捞不到仗打,显得心情怏怏的弓蚝听了,直接问道:“进攻即將展开,征东將军何故嘆息?莫非对此战前景信不足?”
    邓羌摇摇头,道:“破军、先登,乃秦军成军建制之始,建立既久,战力强悍,將士奋进,有他们出击,岂是邓遐衰残之师所能抵挡!
    我嘆息的,是只能击破这一路偏师!邓遐虽破,桓温犹在,晋军之患仍旧未解啊!“
    听其言,弓蚝忍不住道:“征东將军还惦记著桓温老贼?依我看,击破当面之敌,积小胜为大胜,也不失为破局济难之法!”
    “潞安侯此言,却也得之!”闻之,邓羌点了点头,脸上终於露出一抹笑容。
    然而,表情虽缓,但心头的鬱闷,依旧难以消除。
    听著风声,沉默良久,度头上,又响起邓羌悵然的慨嘆:“蒲坂是个极好的诱饵,只是这个诱饵透著过於明显的荆棘与危险,桓温老奸巨猾,不上当啊..
    ,'
    此番秦军出击,算是邓羌及时调整的战术决策了,一则桓温始终忍得,不上当,他不可能久滯西岸,採取主动是必然的。
    二则,他也得考虑河东的整体战局,除了桓温,秦国还有燕军这个大敌了。过去半个月间,两路燕军搞出的动静可大,带给河东压力也越来越强。
    慕舆长卿那一路军虽被阻於厄口关,但厄口虽险,但偏狭小,守备力量也不足,慕舆长卿用命堆,也快压垮守军了。
    关键在於悦綰那一路并州燕军,而今已然突破雀鼠谷,攻取永安,目標直指平阳城。
    而按照王猛事前擬定的御敌之策,平阳也是要让出去的。
    显然,如不加以遏制,两路燕军將直接威胁到河东腹地,若让两师匯合,那危害更大!
    於是乎,邓羌就只能先拿邓遐这个“本家”开刀了,谁叫他就在眼前呢?
    很多事情,它就是那么巧,就在邓羌决定发起渡河进攻之时,邓遐在攻城遇挫之后,虽然不甘,也决定撤军了。
    判断出错,作战不力,没能一举拿下蒲坂,邓遐自认是自己的过错。他倒也没有上头,仿佛也嗅到了危险,在休整一日后,便决定撤军。
    当然了,来自桓温那边的压力,也是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他此战如果胜了,那没说的,桓温都得捏著鼻子给他嘉奖。
    但这没胜,甚至给部下造成了不小的伤亡,那也只能认清现实,按照桓温的指示,退到河北、逗津一带,建立防御,稳固北岸,为晋军占据河东战局的主动。
    事实上,休整的一日,邓遐已然下令各部,秘密收拾輜需军械,打包装车,只待天亮,便正式撤军。
    倘若邓羌决策下得再慢一日,恐怕真就让邓遐跑了。当然了,邓羌在西岸这些日子,可不是乾等著不做事,不准备,邓遐想要逃,也没那么容易。
    河西有他邓羌,河东可还有王猛呢!
    杀声,几乎是瞬间爆发,很快响彻大河之滨,隔著一跳河流,都能听到。
    渡河期间,天色渐亮,视线已不似此前那般糟糕,隔河而望,依稀能看到,秦军將士如潮水般,弃舟登陆,將岸上警戒、巡逻的晋军淹没。
    “你们说,破军、先登二营,需要多长时间,击破东岸之敌?”西岸这边,邓羌乾脆带著一干將校,登高观战,隨口討论著。
    “两营战力虽强,但晋军有营垒,对面氐军也颇为剽悍,没有半个时辰,恐怕难以彻底击破。若邓遐再及时支援,只怕会形成一场乱战!”羽林將军郭鉉,开口分析道,“不过,只消得蒲坂城中守军趁机杀出,晋军必败,只看我將士追亡逐北,斩尽杀绝!”
    郭鉉自当年在河內被燕国大將慕舆根“教育”过一番后,也沉抑多年了,当然了,作为外戚將校,他的日子是不难过的。
    各方面歷练,也同样少不了,官职也是稳中有升,累迁至羽林將军。此番,就同当年隨邓羌东出破氐一般,再度从军作战。
    看得出来,郭鉉这些年成长不小,军情、局势之判断,是侃侃而谈,毫无滯涩。
    只是,他的分析刚刚讲完,便听统万营將邓通惊呼道:“诸位將军请看,对岸晋军,似乎已然溃败了!”
    眾人闻声望去,果然,虽看得不甚真切,但大量的秦军儼然已突入敌寨,並且守备的晋军,有明显溃逃之状.
    对此,郭鉉有些不可置信:“弘农之战时,氐军甚至剽悍,给我归德、弘农二营將士造成那般大伤亡,怎的过了河,这般孱弱,连片刻时间都坚持不住。
    破军、先登虽强,也不至於这般犀利,氐军这是没有抵抗吧,,,“呵呵!”邓羌笑了两声,直接收回目光,转身往军营方向而去,淡定地吩咐著:“东岸战局已定,诸位可回营整备,其余各部,也该渡河了!”
    负责守备渡口,谨防西岸来敌的,正是桓温调拨给邓遐,经苻生选出的那些氐军,,.
    出於保存实力的考量,对这项任务,领军的苻硕乐意接受了,並且向邓遐保证,如有秦军东渡来援,必定拼死拒之,请邓將军放心攻城。
    就是这等表態,三日攻防期间,氐军还是被邓遐抽调了五百卒,参与攻城,伤亡过半,让苻硕胸口直发疼。
    在苻生仅存的诸兄弟中,苻硕是个文武双全之人,战场上也有些急智。邓遐欲撤军,他这边也早就做好了撤离准备,对河岸的防御,早已流於形式,稀疏至极。
    而在战斗爆发之后,得到匯报,苻硕的第一反应,不是下令抵抗,而是下令各部,快速弃营而走,除了隨身武器、甲冑,其余輜重全数拋弃。
    甚至於,连命令都直接而露骨:“往南跑,不回头,沿来路而走,直奔河北城、泣津!”
    从確认秦军渡河进攻之后,苻硕便知道,大祸临头了!
    事实上,从一开始,苻硕对邓遐进攻蒲坂的计划,也不是很看好,若有桓温全力支持也就罢了,仅凭这一路偏师,过於冒险。
    而秦军虽处处逢敌受制,但以其多年积累,组织一批兵马东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然而,蒲坂激战三日,西岸毫无动静,这显然是不正常的。当秦军不掩饰行跡,自西岸渡河来攻之时,那必是要命的动作。
    基於这样的判断,苻硕坚决选择撤离,甚至不惜溃逃!他坚定到,下令麾下氐军,不许抵抗,不许回头,不许停留。
    哪怕因追杀而损失一些兵马,也比因逗留、抵抗而被彻底留下,要来得好。在此事的判断上,苻硕可谓清醒,清醒到冷酷。
    当然,为了儘可能减少一些麻烦,他还是派人,往邓遐大营通报一声,告诉他“秦军数万兵马渡河突袭,他寡不敌眾,已然溃败,让他速速撤离”。
    事实上,苻硕敢於那般“大胆”,也因为邓遐,只要氐军跑得够快,邓遐所部晋军,就能替他挡刀!
    战局也是朝著这个方向发展的,毕竟渡河秦军最终的目標,就是邓遐所部。
    苻硕撤得那般乾脆而利落,实则也让渡河的两营秦军精锐感到惊愕,不过,氐军自行溃散,总归是好事,冯石、王鑑二將也迅速號召部下,整备兵马,朝著邓遐大营杀去。
    邓遐呢,早在渡口杀声骤起时,便反应过来,並於营內,集结將士,准备御敌。
    这项工作,还是有些费功夫了,时辰尚早,晋军將士也还没从血战的疲惫中恢復过来,再加上都想著要撤军了..
    让他们逃命,或许撒丫子便飞奔了,让他们重新、迅速转为战斗状態,就需要一定时间了。
    邓遐原想的,也是氐军怎么也能给他爭取一些时间,结果收到苻硕那样一道“通报”。
    当破军、先登二营將士,分成数股,像钢刀一般扎进晋营时,集结做好交战准备的晋军,还不到三分之一,而整个晋营,自乱者甚眾。
    这个时候,邓遐也知道,他不能轻言后撤了,撤必成溃。邓遐的后面,可就没有其他人挡刀了。
    危急之时,邓遐也发挥著其驍勇,亲率甲士,抵御来袭秦军,挡在第一线,意欲鼓舞士气,稳定军心。
    他的勇悍,是有积极效果的,然而,隨著苟须、苟恆见机自蒲坂城中领军杀出,两面夹击之下,邓遐也无力回天了。
    晋军惨败,邓遐溃走!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