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我把修仙文明上交给了国家 > 第51章 真理是这样的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1章 真理是这样的

    林承心想倒也不必这么极端,某些灯种经常保持维护更换的话,基本上勉强还是能用的。
    哪知他还没开口,总工程师就带著林承走到培养架的侧面,拉开一块厚重的幕布。
    幕布后,是一片片被特殊玻璃隔开的区域,里面生长著一种发出柔和白光的菌类。
    隨后他滔滔不绝地介绍道:
    “发光苔蘚和光能真菌。这是我们的生物学家团队,用基因编辑技术紧急催化培育出来的。它们的光合效率不高,但胜在稳定,只要有养分,它们自己就能繁殖,能发光。我们用轨道车,让这些生物灯在不同的农场区之间移动,模擬日夜交替。”
    “同理,也能用於居民生活区域的照明。”
    林承再次受到触动,他只是提供了一个“现代科技造物不可靠”的结论,而自家的科研体系,就能在短短一个月內,拿出如此匪夷所思却又无比务实的解决方案,甚至让他怀疑这科技真的没有点歪吗?
    只能说,华夏能成为內外公认的基建狂魔,自然是有它的道理在里面的。
    这之后,林承跟著总工程师来到了工厂区。
    隨著深入,空气中瀰漫开一股浓郁的机油与炽热金属混合的味道。可谓是一种充满了力量感的、独属於重工业的芬芳。
    眼前的景象,足以让任何一个军事爱好者热血沸腾。
    这里是一座庞大的地下兵工厂。没有精密的自动化机械臂,没有纤尘不染的无菌车间。取而代之的,是数以百计的巨大工具机,是头戴安全帽、身穿蓝色工装的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是金属切削时刺耳的尖啸与锻压机落下时沉闷的巨响。
    在一条条生產线上,一支支造型略显復古的枪械正在被组装、检测、然后打包封存。
    “按照指导建议,我们封存了所有现役的、结构复杂的先进枪械技术资料。”石铁山从生產线上拿起一支刚刚完成组装的步枪,那熟悉的轮廓,让林承的眼神微微一动。
    那是华夏军队序列中早已退役,却功勋赫赫的81式自动步枪。
    “这些老伙计,结构简单,皮实耐用,维护方便,一个老兵用一壶油一块布就能把它伺候得妥妥帖帖。”
    石铁山熟练地拉动枪栓,发出清脆的金属撞击声,眼中满是欣赏,
    “精度是比不上新时代的那些玩意,但胜在可靠!在您描述的那个世界里,可靠,就是生命!”
    “热武器,在灵气全面復甦的初期,依然是普通人对抗威胁的最有效手段。”
    林承的声音不大,语中带著一丝追想。
    “让一个普通人拿起刀剑去对抗妖兽,需要漫长的训练和过人的勇气,即便如此依旧九死一生。但让他学会使用一支81槓,只需要几天的训练和足够的子弹。”
    前者是武艺,后者是技术,而技术,是可以通过工业化大规模复製的。
    他想起了前世,无数倖存者聚落,哪怕是面对最低级的妖兽衝击,都只能用人命去填。若是他们当时手上能有这样一支支可靠的武器……
    要让人民有反抗的力量,这才是人民战爭的根基。
    石铁山深以为然地点头,他像是想起了什么,自豪地一拍胸脯:
    “我们还不止於此,只要原料管够,我们甚至能在这座山里,攒出一个重型装甲旅!坦克,我们也能造!”
    听到“坦克”二字,林承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没有直接否定,而是沉吟片刻,用商討的语气说道:
    “石总工,工程部的能力毋庸置疑。但对於坦克这类重型装甲单位,我们需要更谨慎的定位。”
    “您是说?”
    “坦克的机动性能某些情况下是它的优势,但在未来的战场,这可能成为它的短板。”
    林承解释道,
    “根据我的经验,妖兽的进化方向千奇百怪。我们必须考虑到会喷吐强酸、烈焰的物种,更要考虑到会飞的敌人。笨重的坦克,在面对来自天空的打击时,很可能变成一个移动的铁棺材。”
    他顿了顿,补充道:
    “所以,坦克这类战力的生產能力应当保留,它是我们工业能力的象徵,也是特定情况下的攻坚利器。但我们不能將它作为常规主力,它的定位,更像是一座座可以移动的钢铁堡垒,用於阵地防御和关键节点的突破,而不是在新世界里进行长途奔袭的『铁骑』。”
    石铁山是个纯粹的工程师,他或许还没办法完全理解什么仙法妖兽,但他听得懂逻辑。他立刻明白了林承的意思,重重地点了点头:
    “明白了,战略定位调整。我们会將它作为『移动炮台』进行设计优化,相关的技术储备和生產线会准备好,但大规模生產,会等待最终指令的下达。”
    这种高效、务实的沟通,让林承再次意识到自己不是在孤军奋战,他的每一个想法,都会被这个国家最优秀的大脑和最强大的执行机构,转化为坚实的物质力量。
    除了移动炮台,自然也有固定炮台。
    这方面,可谓是为了新时代准备的终极真理了。
    至少在灵气全面復甦初期,理应没有什么生物可以从正面突破这道防线。
    他们来到一处被巨大闸门封锁的区域。
    隨著石铁山下达指令,重达数吨的合金闸门在一阵令人牙酸的轰鸣中缓缓升起。
    门后,是一片被掏空的山体侧壁,一个巨大的、露天的地下平台。平台的尽头,是经过偽装处理的巨大出口,连接著外界的风雪。
    而在这片平台上,映入林承眼帘的,是一幅让他为之失语的画面。
    没有飞剑,没有符文,没有灵光闪烁的法阵。
    只有钢铁。
    无边无际的钢铁森林。
    一门门早已从现役部队中退役,甚至足以被封存在博物馆中的老式火炮,被重新擦拭一新,整齐地排列在这里。
    152毫米加榴炮、130毫米加农炮、甚至还有那曾经在立国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122毫米榴弹炮……它们像一群沉默的老兵,被重新徵召,昂扬著炮口,无声地诉说著那段用炮火铸就的崢嶸岁月。
    炮口如林,钢铁如山。
    一股磅礴的肃杀之气扑面而来,那是一个工业文明,將其全部的愤怒与决心,凝聚在冰冷的钢铁之中的意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