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 > 第100章 经费不足?我们结题不干了!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00章 经费不足?我们结题不干了!

    第100章 经费不足?我们结题不干了!
    在理论研究办公室,张明浩详细交代了一下理论机制框架的研究工作。
    再回到博士生工作间,他静静的坐在那里,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些太领导化了。
    “可能还是受到了升研究员的影响,不应该这样做。”
    “这样做一点好处都没有。”
    “杜伟才是组长,我作为组员只能建议、不能命令……”
    他做了一下自我反省。
    当领导有很多坏处,比如说责任、麻烦事都要承担起来。
    就像是朱炳坤,他是实验室主任,项目的总负责人,每年都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事务找上来。
    如果只是个博士生、是个组员,什么麻烦事情都没有,每天做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在研究来说,他有足够多的成果,说个建议、说个研究想法,其他人也会跟着一起做。
    “就是这样……”
    “做人要低调,我还只是个博士生、小博士生……”
    张明浩想着心情都变得舒畅了,不知不觉间还哼起歌。
    “心情不错啊!”
    陈兰君走进工作间,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转头笑道,“恭喜了,升了研究员,还是正的,和陈老师他们同级了!”
    “谢谢。”
    张明浩点了下头,就听陈兰君继续打趣问道,“以后你是研究员了,可不能把我们这些小博士同窗忘了啊!”
    “咱俩差一届……”
    “那也是同窗,看!我们的座位都挨着的。”
    陈兰君说着还坐近了些。
    张明浩有种被调戏的感觉,他顿时把椅子转到正对陈兰君的方向,笑道,“小陈啊,以后我就是研究员了,来,先叫声张老师听听!”
    “张老师——”陈兰君喊的很大声。
    “再叫声张教授!”
    “张教授~~~”
    陈兰君都用上夹子音了,她说着还凑近了些,小声道,“张老师,什么时候有空给我补习一下功课……”
    “咳咳。”
    张明浩抽出手臂,站了起来就朝门外走。
    没有底线啊!
    太熟了!
    这完全享受不到调侃的感觉,反倒成了被调侃的那一个。
    他去了后排实验间。
    在进入过道的时候,正巧碰到走出门的马岩。
    马岩正拎着一袋子废品材料往外走,见到张明浩立刻喊了一声,“浩哥。”
    “你开始做实验了?”
    “是啊。”
    马岩笑笑,“薛老师让我跟着他学着做实验了。”
    说着低头看了手里的袋子,“现在就是打打杂。”
    “慢慢来。”
    “以后还是要多教教我,可别跟上次一样了……”
    他说着眼神都有些哀怨。
    上次做材料步骤出现错误,张明浩不提醒不说,还说他做的是对的,后来激动的和薛坤说了一下,换来的也是莫名其妙的鼓励。
    上个星期,他才知道自己做的材料,帮助实验室的项目取得进展。
    这是薛坤亲口说的,但给他的不是鼓励、赞赏,而是一大顿的说教。
    当然,也有好消息。
    实验室给他额外发了一万的奖金,还让他领了项目津贴,每个月都能多拿四千多块。
    现在跟着薛坤学做实验,也算是走上正路了。
    张明浩和马岩聊了几句,就去了主实验间。
    实验间里,朱炳坤和薛坤都在。
    还有其他两个副研究员,分别是许海旺和王兴。
    近来的实验研究做的不少,是针对张氏现象用过的材料进行研究。
    项目组想通过实验的方式,去解决材料不可重复使用的问题,也就是研究实验用过的材料和没用过的材料,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差别。
    “完全没有进展。”
    朱炳坤拧着眉头道,“我们做了能想到的所有检测。”
    “现在是想把用过的材料提炼,镍提炼出来,铝提炼出来,然后再检测两种元素的特性,看看是否和原来有什么差别。”
    “再不行,就以提炼的金属元素为原材料,再去一步步制造镍/三氧化二铝金属陶瓷,看是否能有出现zxz现象。”
    张明浩不知道是否能行得通。
    《正确感知》最大的限制就是不能判断未来的事物。
    实验没有开始,他只能判断实验设计是否正确,不能对真实事物的材质,又或者完全未知的因素进行判断。
    不过他并不看好,想了想道,“那么多实验团队,肯定会有其他团队做同样的研究。”
    “我觉得,做常规检测就可以,那些想不到或者非常复杂的检测就不要做了。”
    “如果其他团队有发现,等着成果发表就好了。”
    其他人思索着点了点头。
    张氏现象发现的时间已经很长,材料不可重复使用的问题,第一时间就会被各个团队注意到。
    现在所能看到的公开成果,有好多对这个问题的说明,但结果都是没有检测到任何差别。
    薛坤刚忙完了实验,他脱下白大褂放在一边,开口问道,“不做这个,我们现在做什么呢?”
    “理论机制研究所需要的实验。”
    张明浩左右看看,解释道,“我们去首都,谈成了和邹建勇团队的合作。下一步要做的是zxz和高温超导协同性实验和理论研究。”
    其他人互相看了看,明显是不太理解张明浩说的话。
    薛坤疑惑开口道,“张明浩,我一直都想问你,我们这个研究到底和高温超导有什么关系?”
    “你解释过,但是朦朦胧胧的,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和高温超导联系在一起,我们要做什么?”
    他一句话也问出了其他人的心声。
    朱炳坤也想问这个问题,他也同样不明白张氏现象为什么会和高温超导联系在一起。
    这种联系不清楚也就算了,但下一步怎么做也不清楚,就感觉非常迷茫了。
    张明浩看着朱炳坤和薛坤,再看了下其他两人,又想起了理论组办公室杜伟的表情,他顿时道,“这样吧,召集一下其他人,我就一起讲一下我的想法。”
    他能够确保研究是正确的,但也要让其他人明白具体是在干什么。
    整个项目组上下要拧成一股劲,其他人不知道方向也就没有了干劲,可能也会影响到研究本身。
    ……
    二楼会议室。
    朱炳坤、薛坤、陈帅都在,方慧敏、何辉也来了,加上其他的副研究员以及理论组的成员,总计也有十几个人。
    这些就是实验室的核心班组了。
    其中职级最低的是刘磊,他只是个挂靠实验室的博士后,因为是在理论组工作,才被召集来参加会议。
    其他挂靠的博士后都没来,他们也在实验室工作,但重要性就要差一些。
    副研究员,等同于副教授级别,都是有编-制的了。
    有编-制,代表稳定。
    挂靠的博士后就很难说,有些就是在实验室过渡一下,有的想留在实验室也留不下来,也许某一天就突然离开了。
    等会议室的人都坐好,张明浩就走到了讲台上。
    所有人都看了过来。
    张明浩认真道,“可能大家都对下一步的工作不太了解,我就在这里讲一下我的想法。”
    “大家可以听一下,了解一下要具体要做什么。”
    他在黑板上写了个符号‘u’,“u,代表了一种未知。”
    “我们都知道,zxz制造出的是一种未知场力,具象表现是以类似于波的方式传导的,我们只能研究其外在特性。”
    “我认为,场力形成最基础的机制,存在一种未知的源,我用u来表示,而高温超导机制中,也同样有个未知的相互作用,使得电子之间形成了库伦对。”
    “张氏现象的未知源u,和高温超高机制中的未知相互作用,我认为是同一种东西……”
    “在这个基础上,当达成某种条件的时候,微观物质在u的推动下会出现超导现象。”
    “同样的,另一种特殊条件下,在u的推动下,会出现zxz现象。”
    “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同一个u,是同一起点的不同演化,其形成的过程、微观的理论机制,一定是存在相关性的。”
    “这就是我所说的关联……”
    张明浩仔细讲了起来。
    同样的起点,同一个u,推动形成两种不同的现象,理论机制一定会存在极大的相关性。
    就像是碳元素能形成石墨,也能形成金刚石,两种表现截然不同的物质,组成元素是一样的。
    它们一定会存在相似的物理、化学特性。
    把两种现象的机制放在同一个框架里,找出必然正确的关联机制,再配合高温超导和张氏现象的实验进行研究,就能不断地对理论机制进行完善。
    比如,张氏现象的实验结论,放入机制框架中以后,就可以到高温超导的实验进行检验。
    反之亦然。
    这就是研究方法。
    张明浩讲的并不是深入,他只是从大方向、研究认知上讲了一下,让每个人都能听明白。
    其他人都有种恍然大悟之感。
    朱炳坤、薛坤、陈帅,再包括杜伟等人,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要和高温超导的团队合作了。
    两个方向的实验,再配合理论组的研究,不断完善理论机制框架。
    一步步的也就有进展了。
    至于研究是否正确,大部分人都是不考虑的,他们只需要知道工作朝什么方向做就可以了。
    ……
    在会议结束以后,有些人也会讨论研究方向是否正确的问题。
    理论组办公室就在讨论。
    杜伟、赵林薇以及刘磊一起说着研究方向问题,他们已经理解了‘理论机制关联’研究的意义。
    但问题是,u的假设正确吗?
    如果基础不正确,一切的研究都是空谈。
    刘磊则是一句话结束了讨论,“跟着张明浩做就行了。”
    “他都假设了,我们相信不就好了,要不然,还有什么其他更好的研究方法吗?”
    “额~~~”
    杜伟想想也对,讨论方向根本也没有意义,跟着做就可以了。
    赵林薇还是那句话,“万一是对的呢?这次可是我们理论组为核心做研究。”
    “两边的实验都配合我们,多好啊,项目核心啊!”
    “想想都有压力……”
    不管怎么说,研究已经有了,理论和实验的研究都慢慢的进入了正轨。
    在研究上,张明浩也并不着急,很多研究都是长期性的工作,尤其是理论机制的研究。
    框架的完善需要很多的实验,也需要很多的积累。
    工作,一步步推进就可以了。
    他的工作生活还算清闲,也抽出时间写起了博士论文,但只写了一个开头就停下了。
    张明浩绝对要好好想想。
    在江州大学读博还没未满一年,完成了博士论文,可就成为正式研究员了,身份上还是要适应一下。
    现在是博士生加研究员,毕业不毕业似乎也没有区别。
    这个角度一想,写论文的动力都没有了。
    ……
    很快,临近年关。
    学校放假了。
    应用电磁学实验室也要放假,朱炳坤大手一挥,给实验室的所有人放了二十天假。
    其他人都喜滋滋的回去过年。
    张明浩的心绪有些复杂,他不急不慢的收拾东西,想着回去待上几天就赶紧回来。
    门口忽然传来一声喊。
    是孙雯。
    孙雯手里拿着一份文件,风风火火的进了工作间,说道,“你可先别走,这个材料清单你一定要看一下。”
    张明浩拿起文件,看了下发现是一份材料清单。
    上面列出了实验所需求的材料,也是他根据各项数据指标,和孙雯一起研究出来的。
    孙雯道,“有些材料要划掉,尤其是这几种。”
    她指着几种划红线的材料。
    “为什么?”
    “材料费超出了预算!”
    孙雯满脸无奈,说道,“材料费太高,金纳米颗粒、莫桑钻、光学硅料,这几项实在太贵了。”
    “设备使用费也不太够,我们一直在实验,这才几个月,总计已经用掉了近两百万……”
    项目计划书中,各种费用都是有预算的,预算不需要做太精细,但也有一个预估数值,短时间单项费用超出了预估就是违规的了。
    张明浩想了想,问道,“各项费用的预算,是不是有比例的?就是说,占据总经费数额的比例?”
    “我们的项目是这样。”孙雯点了点头。
    “所以,究其原因,还是他们给的经费太少,本来是八百万的项目,就给了四百万砍掉一半啊!”
    张明浩直接说了结论,随后凝着眉头道,“研究要做下去,清单上的材料一个都不能少。”
    “我们必须对每一种材料进行详细检测。每一种材料都有不同的特性,都可能会研究中发挥作用。”
    “但是违规……”孙雯犹疑着蹙起眉头。
    “违规肯定不行!”
    张明浩道,“我们不违规。这样吧,我们申请结题,申请报告上,就说遇到了‘经费不足’的不可抗力因素。”
    “买不了材料,也做不了后续研究,干脆就结题算了。”
    “我们不干了!”
    “谁有本事,就让他们做去吧!”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