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升研究员!合作?简直赚翻了啊!
第99章 升研究员!合作?简直赚翻了啊!朱炳坤、张明浩一行人,订的是第二天上午的机票。
陈帅和韩晓旭先回去了。
张明浩和朱炳坤、薛坤改签了机票,应彭金泉的邀请一起去了首都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进行参观。
首都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是国内最顶尖的凝聚态物理研究机构之一,聚焦凝聚态理论与模拟、量子功能、超导机制和材料等五大重点领域。
在超导机制与超导材料方向上,研究中心也是三大机构之一,科研环境和科研实力都是最为顶尖的。
彭金泉的团队,是研究中心超导方向核心团队之一。
他热情接待了张明浩三人,先是带着三人参观了整个研究中心,然后就到主实验楼去参观科研基地、实验室。
彭金泉和张明浩一起走在最前面,他边走边讲解着。
实验室能看的东西就太多了。
朱炳坤和薛坤跟在后面,两个人都有点乡巴佬进城的感觉,到实验室看看这个、摸摸那个,还总是问一些奇怪的问题。
“彭教授,这个设备是花多少钱?”
“在什么公司订购的?”
“设备参数性能怎么样,测定精度有多高?”
他们去过大型科研机构,也见到过类似的高精度设备,当时也没有表现的这么乡巴佬。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原来就只是看看、听听,因为再高端的设备和他们没有关系。
现在手里有钱了,就可以考虑购买一些高端设备,提升实验室的科研环境了。
两人问了好几次。
彭金泉感觉自己快成了推销,有时候,还找到设备说明书看一下参数。
张明浩倒是没有问设备的问题,他依旧和前天一样,询问着高温超导的研究问题。
参观实验室有个好处是,能清楚的看到怎么去做的研究、用什么设备测定到什么数据,还能了解是怎么做的分析。
整个过程,能了解的清清楚楚。
在参观了实验室以后,张明浩感觉对那些研究资料理解的都更深入了。
一行人继续走着。
彭金泉依旧是边讲边说,感觉有些累了,就干脆从后面拉过来一个人。
“这是邹建勇教授。”
“邹教授很优秀,他还不到四十岁,去年就提了研究员。”
彭金泉介绍完,哎还特别提了一句,“今年开始,邹教授已经独自带队做项目了。”
在大的科研机构里,四十岁前能提研究员已经是非常优秀了。
邹建勇笑着和几人打了招呼。
张明浩听着邹建勇的名字有些耳熟,好奇的问了一句,“邹教授,你认不认识杜伟?”
“杜伟?”
邹建勇听的一愣,顿时道,“我认识杜伟,他就是去了你们江州大学!”
“就在我们实验室。”
张明浩笑道,“我刚才就听你的名字感觉熟悉,是杜伟和我提过。”
邹建勇边走边说道,“杜伟确实很优秀,他和我一起工作过,很聪明、很好学,只可惜,博士后要留下来太难了。”
他说着摇了摇头。
两人围绕杜伟说了几句,关系顿时拉近了。
在谈着研究之余,嗯和张明浩随意的闲聊,也说了一下高温超导领域研究上的困难。
“我今年开始带队做项目,但是项目申请上很难,大部分研究还是依靠研究中心给经费支持。”
“或者是,研究中心的大项目,分出一些工作给我做。”
邹建勇说着摇摇头。
彭金泉走的稍稍靠后,也补充了一句,“主要还是高温超导的领域,很长时间没有大的进展了。”
“这个领域,投入的资金很多,研发的成果很少,上级部门对项目的审核也就越来越严。”
他说完忽然眼前一亮,问向张明浩道,“你们的研究不是想找超导的团队合作吗?我觉得邹建勇很适合。”
邹建勇听的一愣。
张明浩认真思考起来,他觉得确实可以,他所做的研究之所以要找高温超导领域的团队合作,是因为研究需要做一些和超导相关的实验。
另外,也需要一些高温超导领域精细到粒子级别的测定。
这些数据能够帮助完善张氏现象和高温超导机制的关系框架。
有些实验,应用电磁学实验室暂时做不了。
有些实验则比较专业,必须要高温超导领域的团队来做。
他找彭金泉说合作的目的就在于此,但彭金泉团队实力太强,不太可能同意和他们合作。
合作,说是相互的,实际上,还有个研究主导权的问题。
一方主导,另一方配合做研究。
这样的合作才能长久。
如果只是进行平等的合作,研究上就会出现冲突,连经费支出上都可能产生矛盾,最后成果划分也会出问题。
邹建勇就很适合了。
他已经提升了研究员能力,肯定是有的,他和杜伟一起工作过,杜伟对他的评价很高,水平肯定不会差。
另外,邹建勇带着只是个小团队,却能借助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的实验环境进行工作。
张明浩想着就觉得很适合,但是他没有直接进行表态,而是表现出需要深思熟虑的样子。
彭金泉不断推荐着邹建勇,说了邹建勇的能力、过往表现,介绍了团队实力,等等。
后来还说道,“你们要进行合作,在实验经费上,研究中心这边也能给补助。”
“邹建勇教授,也是研究中心重点培养的人才。”
“行吧!”
张明浩勉为其难的答应下来,“我们可以合作看看。”
“经费上都好说,主要是研究上有一定难度。”
“没问题!”
彭金泉拍着胸脯做担保,“科研就是要挑战难度,没有难度还做什么?”
……
张明浩三人参观了实验室,和彭金泉、邹建勇谈了一下合作问题。
双方简单签了一份协议,事情也就谈妥了。
看时间差不多,他们没再继续打扰就离开了研究中心。
彭金泉和邹建勇一起送他们到大门,等汽车消失在眼前,邹建勇有些不解的问道,“彭主任,怎么就谈成了个合作……”
他感觉有些迷糊。
对方三人过来参观实验室,说了一下就谈成了一个项目合作?
这个研究具体是什么,有前景吗?
他什么都不知道。
彭金泉抿嘴笑了笑,开口道,“你想想是在和谁合作?”
“江州大学应用电磁学实验室,张氏现象、多层锡烯常温百分百导电材料,都是他们的成果。”
“还有张明浩,那可是张明浩,天才博士生!”
“学术明星啊!”
“前景不前景的,你考虑什么?你需要考虑什么?”
彭金泉的反问很有力,好像说的是一个事实。
实际上,他心里可不是这么想的。
前景?
如果很有前景,他自己就合作上了,为什么还要推给邹建勇?
之前他不明白张明浩为什么合作,现在明白了,会议上都在传一个消息,说张明浩认为张氏现象理论机制和高温超导存在关联。
两者怎么可能有关联呢?
对方的研究肯定是这个,所以才会找做高温超导研究的团队合作。
当然,他不能这么说。
彭金泉迈步往回走,一边说道,“建勇啊,你想想,你今年带队做项目,用的都是研究中心支持的经费,经费有限,好多研究都做不了。”
“张明浩的团队可不缺经费,自然科学基金刚给他们支持了一千万。”
“你们合作,他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总比没实验可做好吧?”
邹建勇仔细一想也有道理。
有合作就能做实验,有实验就可能有发现,总要比经费不足,给团队的人补贴都发的少要好的多。
而且,对方可是张明浩,天才博士生,做了那么多的大研究。
这万一也是个大研究呢?
彭金泉注意到邹建勇的表情,心里也非常的满意。
邹建勇的团队缺经费,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做什么研究,和张明浩的团队合作,情况再差也能当个过渡。
更重要的是,张明浩和邹建勇合作对自己没有坏处。
他就是动动嘴,白白赚上两个人情,张明浩那边和邹建勇都要感谢他。
简直赚翻了啊!
……
张明浩三人回了江州市。
下了飞机,朱炳坤接了个电话,再上了出租车以后,他就神神秘秘的说,“现在回去有个大惊喜!”
“什么惊喜?”
张明浩问了一下,朱炳坤也只是说回去就知道了。
薛坤就猜了起来,“难道是我们的研究获奖了?国家科技奖?”
朱炳坤直接摇头,“要六月份以后才开科技大会,还有半年时间,现在说有点太早了。”
“学校又给实验室拨经费了?”张明浩也猜了一下。
“我倒是希望这样,但是学校又不是慈善基金会,怎么可能总是给我们拨款。”
薛坤和张明浩连续的猜,结果都被朱炳坤一一否定。
最后干脆也不猜了。
三人乘车一直到了应用电磁学实验室,下了车就知道惊喜是什么了。
虽然已经是下班时间,实验室一楼大厅还是聚集了不少人。
副校长刘志明来了,他还带着研究员聘用书,见到张明浩第一句话就是,“恭喜你,张明浩同学,从今天开始你就是研究员了。”
他说完不等张明浩反应,马上宣布道,“学校把特别申请提交给了上级部门,已经审批通过了。”
“张明浩同学可以在读博期间享受研究员同等待遇,等毕业以后,就是正式研究员!”
其他人顿时鼓起了掌。
这也是学校的留人策略,表示对张明浩的重视。
申请是实验室方面提交的,又有谭延明、赵建阳两个院士以及十几个教授签字,学校把申请往上级部门一送,上级部门简单开了个会就直接通过了。
从今天开始,张明浩享受研究员同等待遇。
针对他本人来说,依旧是博士生,只是同时拿到研究员的薪水和福利待遇,没有其他的约束。
博士期间,等于是没有约束的实习期。
等博士毕业以后,就直接转正成为正式带编-制的研究员。
在刘志明宣布以后,就把一份合同给了张明浩。
张明浩仔细看了下,就在合同上签上了名字。
在签上名字之前,他心里确实感到惊喜,博士生期间就能享受研究员待遇,还没有其他合同条款约束。
毕业,就转为正式研究员。
这个待遇已经非常好了。
但是签上名字之后,心理忽然有一种失落感,感觉自己失去了学生的身份,一下子就变成了工作状态。
单纯的博士生身份,没有了。
那种失落感又不能和其他人说,就只能面色复杂的微笑应对。
张明浩签了协议,成为了实验室的研究员,也是值得庆祝的事情。
朱炳坤快速的订了个大蛋糕,就像是给他过生日一样,上面写着‘事业一帆风顺’,还让他许愿来切蛋糕。
办公室里欢闹着,所有人都围在张明浩身边。
朱炳坤问向张明浩,“采访一下,成了研究员,现在是什么心情?”
张明浩迟疑了一下,问道,“提前当上了研究员,是不是等毕业的时候,就不是应届生了?”
“应该是吧。”
他说着摇摇头,“所以,我在想,一辈子没有机会当应届毕业生,以后会不会感觉人生缺少了一个重要环节?”
“切~~~”
人群轰然散去。
……
张明浩的心情确实有一些复杂,他要适应一下身份上的转变。
虽然他还是一个博士生,但也同时是一个研究员。
作为一个研究员,做科研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休息了一个晚上以后,第二天,他就精神抖擞来到理论办公室。
杜伟、赵林薇、刘磊都在。
张明浩进门就简单说了一下和邹建勇团队合作的事情。
随后宣布了下一步工作,“我们已经做好了zxz和高温超导机制关联的底层框架。的”
“接下来就是填充框架。”
“两个方面,一个是理论,一个是实验,你们就做理论方向,继续搭建理论上的关联。”
“不求能够完善,但需要一步步的有进展!”
这是很重要的。
搭建两个不同现象的理论关联框架,就需要不断找底层理论的共同点。
现在已经有了‘基本框架’,也就是有了一个支点,支点确实很不完善,关联嗯有些强拉硬拽的感觉。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高温超导机制并不完善,好多底层机制的解释甚至自相矛盾。
他们的工作就是找出其中确定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搭建出新的理论框架。
这是高温超导方向的研究,也同样是张氏现象理论机制的研究。
两者关联很强,研究就是双向的。
在实验方面,可以以张氏现象的实验研究促进高温超导机制的完善,反过来也同样如此。
“两种不同的实验,底层理论机制存在强关联,可以相互衔接在一起,互相促进……”
“可以通过实验找规律,或许还可以利用规律,理解zxz现象的同时,反过来研究高温超导材料?”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