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大秦血衣侯:我以杀敌夺长生 > 第277章 官学授业墨阁研,新城沃野万民安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77章 官学授业墨阁研,新城沃野万民安

    操场上,少年们握著木剑练习劈刺,吼声震天。
    课堂里,先生捧著竹简讲解《秦律》《兵法》,学子们伏案疾书,墨香与竹简的摩擦声交织。
    甚至还有墨官来授课,教他们辨认简单的机关图纸,孩子们凑在一起,指著图纸上的齿轮,小声討论著“这个转起来,那个会不会动”。
    隨著迁入的子弟增多,血衣官学的朗朗书声,渐渐成了武安城內清晨最动听的声音。
    墨阁学院的热闹程度,丝毫不逊於血衣官学。
    来自秦国各地的青年工匠们,背著工具箱,怀揣著对机关术的嚮往匯聚於此。
    学院里,作坊鳞次櫛比,有的工匠围著新造的“蒸汽抽水机”,手里拿著小锤调试零件,蒸汽从铜管里冒出,带著“嗤嗤”的声响。
    有的捧著墨官绘製的图纸,蹲在地上爭论齿轮的齿数比例,时不时拿起木块比划。
    还有的在尝试改进织布机,丝线在新机关的牵引下,飞快地在布面上穿梭,比传统织机快了足足十几倍。
    工匠们的额头渗著汗,脸上却满是兴奋,眼睛在放著光。
    他们中不少人曾因技艺受限,空有想法却无法实现,如今在墨官的指点下,不仅学会了更精妙的锻造、木工技艺,还接触到了“蒸汽”“齿轮”等新奇事物。
    “以前觉得自己手艺还算不错,来了墨阁才知道,这机关术里的学问,精深至极,至於那蒸汽机,更是夺天地造化之物,有了此物,便有太多东西可以实现……”
    “我等一介匠人,何其有幸,竟能入墨阁官学,未来甚至有可能进入墨阁,隨武威君做事,改变这个时代,改变这个国家,將这蒸汽机,普及到天下每一个角落……”
    光是想一想这种未来,所有的匠人便牟足了力气使劲。
    一边飞快的吸收所有知识,一边將知识实践到建设之中。
    慕名而来的匠人越来越多,隨著他们学习和事件,武安城的扩建与开荒工程也渐渐接近尾声。
    昔日的小城,早已换了模样。
    新筑的城墙由三尺见方的青石砌成,缝隙间灌了铁水,牢牢咬合在一起,站在城下仰望,只觉巍峨高耸,如同一座不可逾越的屏障。
    墙头上每隔十步便有一座箭楼,箭楼里架著蒸汽弩机,铜製的枪管泛著冷光,箭槽里整齐排列著铁羽箭。
    更令敌人胆寒的是城墙两侧的蒸汽炮台,炮台底部铺著铁轨,兵士们只需推著把手,炮台便能沿著铁轨灵活转向,无论是正面来敌,还是侧面突袭,都能瞬间瞄准射击。
    城墙之外,昔日的荒地早已变了模样。
    穿渠机轰鸣著在田野间穿梭,铁犁破开坚硬的土层,一条条水渠蜿蜒如银带,將河水引入田中。
    挖泥船在河边作业,巨大的铁铲將河底的淤泥挖起,堆在田埂上,既肥了土壤,又平整了土地。
    如今放眼望去,皆是一望无际的良田,有的田里种著小麦,青苗绿油油的,隨风起伏。
    有的田里蓄著水,倒映著蓝天白云,几只白鷺落在田埂上,悠閒地啄著虫子。
    老秦人们牵著牛,扛著新制的铁犁,在田埂间穿梭,有的弯腰播种,有的引水灌田,孩童们则在田边追逐嬉戏,欢声笑语隨著风飘得很远。
    武安城內部的建设,更是处处透著生机。
    “秦地佳酿,祖传酿造技艺,入口柔,一线喉……”
    城中心开闢出大片市场区,商铺鳞次櫛比,酒肆的幌子上写著“秦地佳酿”,隨风飘动。
    “墨阁工坊新布,看看这成色,做出衣服来不知道有多好看咯……”
    布庄的染布掛在门外,红的、蓝的、绿的,五顏六色,引得路过的妇人驻足挑选。
    “米麵粮油,都是上乘好货……”
    摊贩们吆喝著叫卖,有卖米麵粮油的,箩筐里的小米黄澄澄的。
    “墨阁机关小玩具,小型铁龙马,能自己跑的……”
    还有卖墨阁新制的机关玩具的,小小的木车不用人推便能自己跑,围满了好奇的孩童,欢呼声不绝於耳。
    市场区旁,是一排排新建起来的整齐砖木排房。
    屋顶覆著青瓦,墙麵粉刷得雪白,每户都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院落,院里种著青菜、桃树,有的人家还养了鸡鸭,清晨时分,鸡叫声、鸭叫声与人们的说话声交织,满是烟火气。
    不少人家的院门口掛著晾晒的衣物,有孩童的布衫,有妇人的裙装,还有汉子的短打,隨风轻轻晃动,透著安稳的暖意。
    城內还建了好几所官塾,无论是老秦人的孩子,还是本地百姓的子弟,都能免费入学。
    每日清晨,学堂里便传出朗朗书声。
    先生站在讲台上,手持戒尺,耐心地为学子们讲解字句含义。
    窗外,几个还没到入学年龄的孩子扒著窗台,小脑袋凑在一起,眼神里满是嚮往,时不时跟著小声念几句,惹得先生忍不住笑出声。
    行走在武安城的街道上,隨处可见百姓们脸上的笑意。
    张老汉是最早迁来的老秦人,如今每天清晨溜达出来,在街边的老槐树下和邻居聊天,手里还攥著刚买的油饼,笑著说,“这辈子都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没种过这么肥的地!
    明年小麦收了,咱也给娃买件新布衫,让他在官学里也体面体面!”
    李嫂子是血衣军的遗属,如今在城里的纺织工坊做工。
    她坐在新造的织布机前,手指灵活地穿梭在丝线间,织布机“咔嗒咔嗒”地响著,比家里的旧织机快了两倍。
    她擦了擦额头的汗,看著织好的布,眼里满是笑意:“多亏武威君体恤,知道我们孤儿寡母种田不易,给了织坊的活计。”
    “每月能多挣五串钱,够给娃交学费,还能剩下许多买米买面买布。
    他爹要是还在,看到咱娘俩过得这么好,肯定也高兴。”
    夕阳西下,红霞漫天。
    武安城的街道上依旧热闹。
    汉子们从田里回来,扛著锄头,哼著歌谣。
    妇人们提著菜篮,从市场里出来,篮子里装著新鲜的蔬菜和肉。
    孩童们在街边追逐打闹,手里拿著刚买的人。
    城墙之上,新入军的新兵在老兵指引下调试蒸汽连弩,学习蒸汽炮台的使用。
    官学里,最后一缕霞光透过窗户,落在学子们的课桌上,留下温暖的光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