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合作达成
第224章 合作达成两人一起进了屋。
余平等人也放鬆下来,脸上露出佩服的神情。
果然都跟陈光明预料的一样。
他们基本上没付出什么代价,就拿下了一个代工作坊,这本事值得他多多学习。
作坊里的工人则是面面相。
但看著自家老板与来势汹汹的对头谈笑风生,听到可能会进行合作的消息后,紧绷的气氛瞬间冰消瓦解。
堂屋里很快传来茶碗轻碰和压低但热烈的討论声。
陈光明仔细询问著沈立辉作坊的產量、工艺流程、人员配置,並在一个小本子上快速地记录著、计算著。
沈立辉的作坊比他想像中的还要大。
这两兄弟胆子也是大。
本来就是黑作坊的情况下,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五台缝纫机,这对於这种靠仿製的小作坊来说已经非常不简单了,陈光明还是挺满意的。
只要沈家作坊全力的帮他做代工,製作出来的衣服產量,绝对能够满足现如今的供销点和店铺所需。
了解完情况之后,接下来就是谈代工的价格。
双方都没有开口,都在心里权衡著。
当陈光明报出比沈立辉自己费劲巴拉出货还高出不少的代工价格和明確的要求、交货时间后,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沈立辉兄弟俩眼中最后一丝疑虑也彻底消散了,满脸的惊喜神色。
他们也都没有想到陈光明开的价格会这么高。
而对於陈光明来说,他给的代工价格是跟蔡师伯那边一样的,並没有特意多给一些价格。
但是对於两兄弟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很阳光的价格。
第一批订单很快谈妥。
陈光明要了两千件畅销款的上衣和一千条裤子。
这几款衣服都是比较简单的。
仿製作坊做的其实已经像模像样了。
只需要在一些细节的地方进行更正,再加上光明牌的明字商標,就算是一件合格的商品了。
“製作速度越快越好。”
“材料你要自备还是我先提供一批?”
陈光明询问道。
“还是你提供吧。”沈立辉道。
他自己也有进货渠道,但是走的是黑市路子。
每次进货的时候,他都小心翼翼的,价格还高。
现在有陈光明提供材料,他省的操心了。
本来他答应帮助陈光明代工衣服,就是不想再过提心弔胆的日子,现在自然全权都交给了陈光明。
相比起来,陈光明走的是正规的百货商店的路子和县里面正常的採购路子,可比他这里要安全多了。
“好。”
陈光明看出对方的想法,点了点头。
现在他手上確实不缺布料。
他怎么也算是镇上的標杆人物了,百货商店的布料也基本上都供给他一个人,他手上布料还屯著不少。
另一边。
胡青山那边也不断从县城买布料给他。
他现在缺的就是製作衣服的人手。
两人基本上把事情谈妥了,气氛也变得轻鬆起来。
以后,他们也可以称作是自己人了。
相比起蔡师伯主动帮他代工衣服,沈立辉这里还要彻底不少,从材料货源上基本上就都是陈光明管著了。
解决了心头大患之一,陈光明走出沈家院子时,感觉脚步都轻快了不少,有了这个代工作坊,
產量又能提升一大截,看来又可以去物色下一个代销点了。
院里,沈立辉小心地锁好刚拿到的小额布料预付款,看著陈光明他们拖拉机远去的烟尘,用力搓了搓脸,对弟弟和围过来的工人喊道:“都听见了吧?
“来大活了!都打起精神来!做不完的活儿,挣不完的钱!赶紧的,按陈老板的要求,我们开工!”
陈光明离开沈家作坊后,又去镇上作坊谈代工。
只是这次没那么顺利。
这些作坊本身都是开门做生意的。
现在还是卖方市场,他们的东西也不愁卖,
除非是跟蔡师伯一样想要扩大作坊的规模,並且多找些能赚钱的门路,才会主动提出来跟他进行合作。
而这些作坊的主人跟陈光明也不熟,也不相信陈光明,感觉双方的合作完全没有必要。
幸好,做仿製衣服的作坊还有几个。
陈光明上门后,还是很容易就谈下来了。
不过这种黑作坊里的缝纫机就两三台,產量有限。
“看来还是要自已想办法。”陈光明眉思索,
隨后,他去找了钟錶店老板张有財,询问要代买的二手缝纫机的消息,这边倒是有了一些收穫。
“我给你找了五台二手缝纫机。”
“只是这价格不低,一台要三百块钱。”
张有財道。
去年的严查,他算是受影响比较大的。
原本的路子很多人都被抓了,让他门路受了影响。
最近好不容易才又联繫上。
但是想要拿货就更不容易了,需要多费不少功夫。
“行,三百块就三百块。”陈光明应下。
他也知道这个时候想要买到二手缝纫机不容易。
缝纫机本身不贵,钱都用在了路上。
这边说好后,陈光明先付了一部分订金。
隨后他回去等消息。
在这个过程里,他安排著收货和送货。
拖拉机拉著衣服前往几个供销点,又从当地带回来当地的商品,儘量都不跑空。
高楼镇方面。
箩筐生意又做起来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山里的山货出產。
仙降镇则是塑革鞋陈光明隔两天后,送货的时候又去拉了批货。
这一次,他去的是大姨父打听好的另外一家製鞋作坊,价格还是跟曾老板那边的一样。
虽然曾老板没办法供应那么多货,但是仙降镇可不是仅仅只有一家塑革鞋作坊,竞爭还是挺激烈的。
进好货后。
这些塑革鞋全都送往了高楼镇山区。
只是靠两个地的货,就能支撑起一个不错的市场。
时间很快来到和沈老板约定的收货时间。
陈光明提前一天就安排了余平开拖拉机,隨后把整整两匹所需的布料和辅料送到了沈家作坊。
看著那些崭新的、纹路清晰的布料和一捆捆整齐的线卷、纽扣堆进仓库,沈立辉兄弟和工人们都觉得底气足了不少,这些材料可比他们找的便宜货好多了。
陈光明做事,確实讲究。
他们把货抬到了仓库,隨后带陈光明去取货。
陈光明跟著进了作坊,脸上带著轻鬆的笑容,目光却锐利地扫过院子角落堆放整齐的纸箱。
“这些就是约定好的货!”沈立辉脸上带著连日加班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陈老板,两千件上衣、一千条裤子,一件不少,全都在这里,你点点。”
陈光明点点头:“辛苦沈老板和各位师傅了。”
他没有客气,直接走到纸箱堆旁,“余平,开箱验货。”
余平麻利地拿出裁纸刀划开封箱带,从里面抽出一件男款上衣。
陈光明接过来,动作嫻熟得像个老裁缝。
他没有看款式色,而是直接翻看內里的缝纫线脚、领口的包边处理、袖口的拼接缝合处。
然后,他拿起隨身携带的软尺,动作飞快地在衣长、肩宽、袖长、胸围几个关键部位仔细量了起来。
院里的气氛瞬间安静下来。
作坊里的工人也好奇地停下手中的活计,探头探脑地看。
他们都觉得,老板这次接的活儿规矩多,要求比自家做衣服还细致得多,他们都作废了不少的衣服。
沈立辉兄弟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看著陈光明那专业而冷峻的检验方式,兄弟俩手心都开始冒汗,他忽然感觉,陈光明和其他顾客很不同。
果然,陈光明的眉头越皱越紧。
他把手上的衣服翻到內里缝合线一处,指著几处不均匀的针脚和偶尔出现的跳线断线:“这里,线头不齐,多处针脚密度不够,存在明显断线后强行续缝的痕跡。”
“这种强度不够,穿洗几次线头鬆动或者崩开是必然的。”他又指著另一个开箱后余平递过来的裤子后腰缝线处,“这里缝歪了,还用了不同色的线,虽然在里面,但影响强度和观感,最重要的是尺寸!”
陈光明举起软尺,指著刚刚测量的胸围数据,“標码是42,胸围宽了快三厘米,这根本不是按样版做的!”
他脸色有些不好看,忽然发现一件事,这些人是做仿製衣服的,做出的衣服就是靠著低价走量的。
这种情况下,对衣服质量要求能有多高,
这已经不是版型不对的问题,而是他们太隨意了。
最重要的,他们根本没感觉这样有什么不对。
“这这可能是裁剪的时候手抖。”沈立辉没想到陈光明会这么严格,而作坊的那些裁缝也是太隨便了。
“沈老板!”
陈光明的语气有些不客气了。
“这不是一两件的偶然误差,我刚开了两个箱,隨机抽检了十件衣服、五条裤子,尺寸不合规或存在明显缝製问题的,占到快三成,做工粗糙的还要更多。”
“这样的品质,顾客买去穿一次发现问题,就算不是品牌衣服,但我供销点的牌子还要不要了?!”
如果是次品衣服那还差不多。
但是这些衣服是要当做成衣去卖的。
这种情况下,卖这种衣服就有些糊弄人了。
沈立辉兄弟俩脸上的兴奋彻底僵住,刚刚因交货而生的轻鬆荡然无存,只剩下尷尬和狼犯。
作坊的工人们更是缩著脖子,大气不敢出。
“这是我的疏忽。”
“这批货就都当次品货处理了就好。”
“接下去,我肯定会严格把关,不会再出岔子了。”
沈老板警了一眼角落那几匹崭新的、属於陈光明的上好布料,再想想陈光明承诺的阳光价格和稳定订单,心里悔得肠子都青了,生怕陈光明会终止合作。
“行,我可以再给你一次机会。”
“如果下次还出现这种情况,为了品牌著想,你的货我也没办法收了。”陈光明点了点头。
“不过,也不是所有衣服都是废品。”
“你先好好挑一挑,能用的衣服我还是照常收。”
重话说了,对方也记在心上了,陈光明就把语气放缓了些,他要做的还是给对方提个醒。
以后他也不可能每次都像是现在这样一件件的验货,如果以后还出现这种情况,那就真的麻烦了。
现在还是开始,必须狠话说在前头。
用了小半天时间,他把所有货都验了一遍,其中有三成的废品,七成还能用,只是质量確实很一般。
他打算把这些衣服交给徐平和赵上峰去卖,山上的人对质量要求低一些,对价格更敏感,可以低价出售。
“好了,这是这次的代工费。”
“其中三成按改后次品衣服给你算的价。”
“剩下这些衣服按正常价的八折付的钱。”
陈光明把钱递过去。
这些都是之前说好的,沈立辉也没有意见。
陈光明能够再给一次机会,他心里就已经满意了。
“接下去,我肯定盯紧。”他保证道。
这钱赚的,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轻鬆和容易。
见过阳光后,他也不想再回去黑暗里。
陈光明听闻点点头,知道之前的话起了作用。
如果对方下次还这样的话,为了品牌著想,他肯定不会再和对方合作了,哪怕不要这部分產能也罢。
这边手好货后,陈光明又开著拖拉机赶往下一家。
这些黑作坊確实都有不少缺点,陈光明也都给了机会,让他们严抓质量,爭取能达到合格的水平。
幸好,这些都还没有上牌子,只是普通衣服。
只有他们把这些批发款成衣做好了,陈光明才会让他们製作价格更高的品牌衣服。
这也是他这么容易把板子给出去的原因,那些最新款的衣服肯定还是要自家作坊做才保险。
几天下来。
陈光明收了两拖拉机货。
这些货除了一部分已经让徐平和赵上峰拉走,剩下的分了两车,分別送到了两个镇的供销点。
然后被一个个镇上的商贩挑走,再分销出去。
供销点就像是一台机器中枢般运转著,初步构建起来一条供销网络,不断向著四周延伸开来。
陈光明要做的,就是建立更多的供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