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青囊医书之都市医仙 > 第239章 第一个女弟子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39章 第一个女弟子

    唐泽仁从小卢那里了解到,林小雨原本也有一个幸福的家。虽然父母的收入不高,但一直把她当作掌上明珠。
    爷爷奶奶虽然都是一家国营工厂最底层的退休职工,退休金不多,但从小对她也特別宠爱。
    可是家里的顶樑柱父亲是个跑长途的大货车司机,六年前出了车祸去世了。
    母亲受不了打击,变得神神叨叨的。没过多久突然不知所踪,直到现在林小雨也再见过母亲的面。
    爷爷本来就有一点儿基础病,也受不了这个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击一病不起,五年前也去世了,只留下她和奶奶相依为命。
    奶奶是个要强的人,虽然年近六旬但还是每天起早贪黑的打零工、捡废品供小雨上学,没想到又得了尿病。
    因为一直没有好好的治疗过,所以发展的很快。林小雨上了两年高中,因为奶奶生活不能自理不得已才輟学打工的。
    第二天唐泽仁就看见林小雨开始在诊所的药房打工,俩人也就在中午吃饭时能看见,也仅仅是互相打个招呼。
    一个月后林奶奶的腿有了很大的改善,最起码生活能够自理了,林小雨也开始全天来诊所打工。
    唐泽仁和邢娜想资助她继续学业,但是林小雨很有主见,她只说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想让別人安排她的生活。
    这天晚上,按照泽生堂中医研究院的教学安排,今天是唐泽仁给学生们讲《伤寒论》的时间。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他的课上完后,接下来是由另一位老中医给讲几个最近总结的典型案例。
    唐泽仁的手机一直是静音模式,即使有电话他也不知道。
    上完课后,看了一眼手机,发现有个未接来电是邢娜打来的,赶忙拿著手机出了教室。
    刚出教室门就看见林小雨坐在门口,手里拿著笔和笔记本正在做笔记,很惊讶地问道:
    “小雨?你怎么在这儿?”
    林小雨现在也不像以前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很俏皮的衝著他一笑回答道:
    “我也来旁听老师们讲课!我又不是正式学生,不能进教室听课!最近这半个月我每天都来。”
    唐泽仁也没再说什么,先给邢娜回了个电话,回来后看林小雨还在门口坐著,微微蹙了一下眉问道:
    “能听懂吗?”
    林小雨也皱了一下眉说:
    “很多听不懂的地方!”
    唐泽仁拿过林小雨的笔记本,发现记录的非常详细,笔记本下面还有一本刘版《伤寒论》。
    就是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在80年代末主编的《伤寒论校注》,这也是唐泽仁给泽生堂中医研究院选择的教材。
    他一边翻看著林小雨的笔记,一边饶有兴趣地问道:
    “听不懂怎么办?”
    林小雨表情坚定地说:
    “听不懂就记下来,死记硬背,以后慢慢总能懂!”
    唐泽仁看林小雨的笔记还算专业,不像是那种完全没学过中医的人,最近应该看过一些医书,笑了笑问道:
    “你现在背过几本医书?”
    林小雨很得意的回答道:
    “《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药性赋》都背熟了,现在开始背《濒湖脉学》。”
    唐泽仁心里一惊,这四本书是中医四小经典,也是唐泽仁建议想学中医的学员必须熟记於心的最基本的东西。
    这个小姑娘看来是铁了心要学中医了,这才不到两个月,又要打工还得照顾奶奶,能把这几本背熟了,確实很不容易。
    但是他也不是隨便就能被人说服的人,尤其是对於跟著自己学中医,必须要有一定的天赋和资质,於是又说道:
    “光是会背也不行,必须能理解里面的內容。”
    林小雨不甘示弱的回答道:
    “那当然!要不唐老师考考我?”
    唐泽仁饶有兴趣地看著这个小姑娘,点了点头问道:
    “你说一下《医学三字经》中『杂病法、四字求』是什么意思?”
    林小雨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这是金元四大家中的朱丹溪的观点,认为一切杂病,都是由於气、血、痰、郁这四种原因引起。
    气用四君子汤,血用四物汤,痰用二陈汤,郁用越鞠丸为基础方,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化裁。
    但如何开方我还不会,也看不懂有什么规律。但我知道,等我把这些理论都掌握了,就一定能懂。
    不外乎老师刚才讲的,开方用药一定要遵守一个基本原则『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医。”
    唐泽仁深吸一口气,看著林小雨说:
    “从明天开始你可以进教室听课了!”
    林小雨高兴的几乎要跳起来,又得寸进尺的问道:
    “那我什么时候能跟著唐老师侍诊?”
    唐泽仁心里已经准备接收这个女弟子了,但感觉现在还不是时候,不能拔苗助长,必须让她把基础学扎实了,故意板著脸说:
    “等你自己能把《四诊抉微》这本书也学明白了就可以了,当然了学校教材《诊断学》、《方剂学》也必须能考试合格。”
    林小雨知道,唐泽仁说的这些书都是泽生堂中医研究院的教材,也是从学校学员转变为某个导师的侍诊徒弟必考的。
    她很有信心能学好,又伸出手,很俏皮地说:
    “拉勾,不许反悔!”
    唐泽仁没和她拉勾,笑了笑说:
    “决不反悔!”
    第二天开始,泽生堂中医研究院晚上的教室里多了一位女学生,也是唯一的一个女生,但现在只能是旁听生。
    让大家感到惊奇的是,两个月后这个小女生就通过了入学考试,成了正式学员,並成为校长唐泽仁的第一位女弟子。
    林小雨给唐泽仁侍诊两个月的一天,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士在家属的搀扶下走进诊室,脸色苍白,额头渗著冷汗。
    一进来,还没等唐泽仁问话,患者就主动介绍道:
    “唐神医,我头晕得厉害,感觉天旋地转的。以前也有过,但是歇两天就好了,现在已经连续快一个月了还不见好。
    我去一中心医院检查了,他们说是梅尼埃综合徵,开了利尿剂和止晕药,吃了效果不是很明显。
    我听他们说,唐神医在这里坐诊,就过来让您给看看。”
    唐泽仁仔细观察著患者的情况,基本已经有了判断,示意患者坐下后,转头对侍诊的小卢和林小雨说道:
    “你们先给看看。”
    小卢学过西医,知道梅尼埃综合徵大多数都会有內耳淋巴积水,他又是大师兄,林小雨很懂事的让他先给诊断。
    小卢一边切脉,一边开始问诊:
    “发作时耳鸣吗?听力有没有下降?”
    患者摇摇头,回答道:
    “耳朵没什么感觉,就是晕,像坐船一样,还噁心,想吐。”
    小卢皱了皱眉说道:
    “那我看看您的舌苔。”
    看患者的舌苔白滑,嘴唇有些发乾,脉沉弦,左关尤甚,於是又问道:
    “您口渴吗?喝水多不多?”
    患者又摇摇头说:
    “总觉得渴,但又不想喝,就强迫自己多喝水!”
    小卢赶忙问道:
    “为什么要强迫自己喝水?”
    患者明显地表现出有些不信任的表情,看了看唐泽仁回答道:
    “他们都说多喝水能排毒,我每天至少保持喝三四升。”
    小卢又问了几个日常饮食起居的问题,就把位置让给林小雨。
    患者很明显的有些不高兴,小声嘟囔了一句:
    “怪不得人家都说这里虽然都是老中医,但不如去泽生堂诊所,原来就是让学生给看啊。
    我都难受成这样了,还不赶快给治疗,这个看完那个看,什么时候能看完……”
    林小雨微笑了一下,一边感受著脉象一边解释道:
    “这里本来就是学校,目的就是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让更多的患者能接受高水平的中医治疗。
    您来这里一定能享受到最高水平的中医治疗,但也算是为培养中医做贡献了,所以暂时只能委屈您了!”
    患者本来也就是隨便抱怨一句,被林小雨这么一说,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对不起,我就是那么一说!”
    望、闻、问诊刚才已经做过了,林小雨號完脉,唐泽仁看向两个徒弟问道:
    “你们怎么看?”
    小卢思索著说道:
    “梅尼埃综合徵一般都是內耳淋巴积水,西医用利尿剂倒也合理,但为什么会没效果。
    我还想不出具体原因,如果让我开方,也是利水通淋的方剂,现在又有点儿不確定了。”
    唐泽仁看向林小雨,林小雨摇摇头说:
    “从四诊合参的结果来看,我觉得是书上说的水饮病。师父说过,水饮病是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內停导致的。
    患者舌苔白滑,脉沉弦,不想喝水却头晕噁心,很像是书上说的水饮上冲症状。
    《金匱要略》说『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所以我觉得就用苓桂术甘汤原方。”
    唐泽仁点了点头,很讚许地笑著说:
    “小雨不错,有长进!小卢,其实也判断的很准,就是受西医思维影响太严重,需要赶快转变过来。”
    说完又转向患者说:
    “您的这个头晕的毛病,完全就是水喝太多,脾胃运化不了,水湿停在中焦,上冲头顶造成的。”
    患者一脸茫然,不可思议地问道:
    “啊?喝水还能喝出病?”
    唐泽仁为了同时给两个学生上课,很详细的解释道:
    “中医讲『水谷精微』,水喝进去,得靠脾胃的运化,才能变成体內有用的津液。
    你喝得太多,脾阳不足,水湿停聚,就成了『痰饮』,上泛则晕眩,犯胃则噁心。”
    小卢快速的记著笔记,听到这里赶忙问道:
    “那西医的利尿剂不是也排水吗,为什么没效果呢?”
    唐泽仁接著解释道:
    “西医的利尿剂是强行排水,但治標不治本。中医要温阳健脾,让脾胃自己把水运化掉。”
    接著他口述,让林小雨给开方:
    茯苓20g、桂枝12g、白朮15g、炙甘草6g、泽泻10g、生薑3片
    患者临走时又给嘱咐道:
    “先吃三剂,忌生冷,少喝水,渴了再喝,不渴千万別强行喝……”
    三天后,患者是一个人精神抖擞地回来复诊,一进来很高兴地说:
    “唐神医,您真的神了!一剂药下去,头晕就轻了,三剂吃完,基本不晕了!”
    唐泽仁把完脉,又让两个学生轮流给看了看,问道:
    “脉象已经缓和,舌苔也薄了,但脾虚的情况还没改善,你们看下一步该怎么治疗?”
    小卢赶忙问道:
    “那是不是要换成六君子汤善后?”
    唐泽仁又看著林小雨,林小雨摇了摇头说:
    “不用换方,原方减掉泽泻,再加党参15g,继续温运脾阳就行。”
    唐泽仁皱了一下眉,很严肃地问道:
    “为什么?”
    林小雨看老师这种表情,有些犹豫地说:
    “我觉得虽然这个方子和六君子汤相似,但六君子汤中的半夏会导致患者口渴,可是患者不宜多喝水,所以就用原方加党参……”
    唐泽仁很满意地点了点头说:
    “很好,那你给开方吧!”
    林小雨暗自鬆了口气,刚才看老师那种表情,还以为自己说错了呢。
    患者走后,小卢挠了挠头说:
    “还真没想到,西医的梅尼埃综合徵,用中医的水饮理论治,效果这么好!”
    唐泽仁很认真地解释道:
    “你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掌握了太多的西医知识,这是优势,但是如果不能和中医融会贯通,就成了很大的劣势。
    现在最需要解决的就是,赶快转变思维方式。西医看的是『病』,中医看的是『症』。
    同样是头晕,有人是肝阳上亢,有人是气血不足,刚才的患者是水饮上泛,病机不同,治法自然不同。”
    林小雨若有所思地说:
    “所以,中医治的不是『病名』,而是『病机』。”
    唐泽仁讚许地看了她一眼说:
    “不错!这才是中医辨证的精髓。”
    他转向小卢鼓励道:
    “你基础扎实,但思维还停留在『病名对应方子』上。小雨虽然学得晚,但更纯粹也更专注,已经开始抓病机了。”
    小卢有些惭愧,但很快振奋起来,下定决心说:
    “老师,看来我又得重新背诵一遍《伤寒论》和《金匱要略》了。”
    唐泽仁满意地点了点头说:
    “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你有扎实的西医基础,中医理论方面也要比小雨强很多。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拋弃按图索驥的思维,只要能切实的將中西医的知识融会贯通了,很快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