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布加勒斯特条约与
第194章 布加勒斯特条约与1861年10月28日布加勒斯特沦陷,刚刚宣布独立一个多月的罗马尼亚联合公国灭亡。
奥地利帝国代表阿道夫·普拉托贝维拉·冯·威斯伯恩和俄国代表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维奇·布卢多夫伯爵急不可耐地签订了《布加勒斯特条约》把两年前的俄奥密约落实,正式完成了对多瑙河两公国的吞併。
1.摩尔达维亚公国,以东喀尔巴阡山脉为基准,大约三分之一的西摩尔达维亚公国归奥地利帝国,三分之二的东摩尔达维亚公国归俄罗斯帝国。
2.瓦拉几亚公国,布泽乌-斯洛博齐亚-克勒拉希一线以东约三分之一的瓦拉几亚公国归俄罗斯帝国,剩余土地归奥地利帝国。
3.由奥地利南方铁路集团投资一条铁路,从俄国境內的基辅一直到加拉茨,
限期5年內完成,完成后赋予5年免税期。
4.条约签订后三年內,两国將分別在各自占领区进行人口普查,並允许居民在此期间自由迁徙至任一占领区。
“奥地利帝国的公民们!”播音员浑厚的声音从那个崭新的喇叭里传出来,
带著些许电流的杂音,在布尔诺灰濛濛的天空下迴荡。这个安装在街角的铁质喇叭,通过儿根漆成黑色的电线连接看远处的广播站。
“现在播送胜利新闻..:”周围已经聚集了二三十个市民,有些人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新奇的播音装置。二十岁出头的铁匠学徒卡尔·尤尔根斯站在人群边缘,他的粗布工装上沾著些许铁屑,布满老茧的手里还握著半个黑麵包,正在认真地听著每一个字。
“帝国於1861年10月28日攻克布加勒斯特!”播音员的声音充满激情,“亚歷山德鲁·约安·库扎这个叛逆者已经逃亡国外。按照《布加勒斯特条约》规定,帝国获得了近7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这一切都是在英明伟大的皇帝弗朗茨陛下的领导下取得的,上帝保佑吾皇!上帝保佑奥地利!”
波西米亚王国布尔诺的这条石板路上,喇叭中播音员的声音虽然带著些电流的杂音、时不时卡顿,但足以让街道两旁的市民感兴趣。街边的麵包店老板放下了揉面的手,杂货铺的学徒也停下了整理货物的动作,都被这个新鲜的播音装置和里面的说的事情吸引了注意力。
这几年来,发电机和电力网络的改进使用已经让奥地利帝国涌现出许许多多发明。这个被弗朗茨皇帝立项多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扩音器喇叭项目终於在各大城市落地。
现在基本上每个大城市的主要街道上都安装或者计划安装这么一个装置,这个被政府牢牢控制著,儘管有著传输距离短、有时不清晰的缺点,但依然有著非常好的效果。
这时候的上层、中层人土一般会通过报纸来了解国家大事,增加自己的见闻,而底层人呢,大致上为了生计奔波,娱乐活动方面基本没有,可能仅限於房事,这也是当时人生育率高的一个原因吧,天黑了也没事干呀,很多人懂得几个字但是看到密密麻麻的字就会犯“头晕”,这点和后世很多人一模一样。
这个新式喇叭每天播放的节目也很有规律。上午八点到十点,下午三点到五点是教育时间,教授帝国通用语、哈布斯堡王朝的光辉歷史。
晚上则会播放民谣、故事,让疲惫了一天的市民能够得到些许慰藉。而这些节目的背后,都渗透著弗朗茨强调的国家认同感的核心理念。
如果再有个穿越者,最好还是个农村人,肯定会拍著大腿大叫,“这不是村里的大喇叭吗!”
“七万平方公里..:”卡尔咬了一口已经有些干硬的黑麵包,低声自语,“天哪,这么大。这得有多少块像我们铁匠铺这么大的地方?”他的脑海里浮现出家乡村庄的样子,试图想像那片新获得的土地究竟有多辽阔。
“估计有100个布尔诺地区吧,甚至可能有波希米亚王国那么大。”身上沾染著酒味,但是脸上没有醉意的啤酒厂学徒马丁·科里斯跟卡尔·尤尔根斯打了个招呼,他来的晚一些,但是还是听到了这个好消息。
卡尔·尤尔根斯刚想接著跟马丁·科里斯聊聊这件事的时候,喇叭又发出了继续播报著:“现在...大家介绍这次战役中表现卓越的帝国勇士们...”
“第一位,来自特兰西瓦尼亚的莫卡·卡斯奇中尉。在攻克布加勒斯特的战役中,他带领一支50人的小队,成功突破敌军防线,占领了城市南部的要塞。在整个战役中,他的小队共俘虏敌军300余人,缴获火炮12门。鑑於他的非凡功绩,
弗朗茨陛下特授予他骑士称號,並奖励其位於特兰西瓦尼亚的100公顷肥沃农田。”
人群中发出一阵惊嘆声。马丁凑近卡尔耳边小声说:“100公顷啊,那得养活多少人..”
播音员继续念道:“第二位,维也纳炮兵连的汉斯·施密特上士。他在战役中指挥炮击,准確命中敌军火药库,造成敌军大乱,为我军攻城创造了有利条件。陛下特奖励其30公顷土地..:”
“安德烈·科奇斯少尉,在突击战中身先士卒,亲手擒获敌军一名高级军官,奖励25公顷土地.::”
经过一连串的播报,基本上都是些战功卓著的军人上了名单,一开始还能引起人们惊呼,过了一段时间一些人就对这些失去了兴趣,开始离开。
卡尔·尤尔根斯招呼著酒厂学徒马丁·科里斯走进一个小酒馆,酒馆老板正在吧檯后面机械地擦著酒杯,偶尔抬头看看窗外依然热闹的广场。
“这儿清静。”卡尔·尤尔根斯带著马丁走到角落的一张木桌旁坐下,木椅发出哎呀声。他们能听到外面依稀传来的欢呼声,又一个获得勋章的军官名字被宣布。
两大杯深褐色的黑麦啤酒端了上来,浮著厚厚的泡沫。卡尔端起酒杯时,眼神在不断地闪烁,在想些事情。
“哈哈哈,马丁,这说不定还是你酿的呢。”卡尔·尤尔根斯跟马丁·科里斯碰了碰酒杯,喝了一大口,然后开著玩笑。
马丁抿了一口,皱起眉头。他在酒厂当学徒快两年了,对啤酒的品质很有心得。“这...这肯定不是我酿的,”他压低声音,用眼角瞟了眼正在忙活的老板,“你喝过我做的,比这个香醇多了。这个麦芽都没发酵透,还带点酸味。”
“切,德行。”卡尔笑骂道,“你倒是越来越像个行家了。”他沉默片刻,
突然说道:“要不要去当兵?”
马丁·科里斯也没有太吃惊,卡尔·尤尔根斯跟著自己的师傅大华格纳学习了一年多了,学徒的生活很不好受,说的不好听就是卖给师傅了,要是像他这样遇上个脾气好的还行,脾气不好的,可能会留下参加,而卡尔·尤尔根斯的师傅大华格纳人还算不错,但是有些脾气暴躁,有时候也会打他几下。
卡尔·尤尔根斯跟他聊天,喝酒的时候一开始还很鬱闷,觉得自己也没办法,没有太好的出路,后面奥地利帝国的徵兵法令和一些当兵的宣传事跡,让他觉得去当兵也算是一个好方法,就经常聊一下,但是始终没有下定决心。
“怎么?铁老头又揍你了?”酒厂学徒马丁·科里斯调笑著说,“打几下就打几下,能学到本事就不错了,学手艺总是要吃点苦的。”
卡尔摇摇头,脸上露出苦笑:“不是因为挨打。”他放下酒杯,手指无意识地摩著杯壁上的水珠,“是大华格纳要关铁匠铺了。他三儿子,就是那个跟著施密特男爵去马达加斯加的,立了大功,不光发了一大笔奖金,还分到了三十公顷的土地。”
“所以老头子打算回老家种地?”
“对,就算置换在老家那边土地缩水一半,那也够他生活的了。”卡尔望著杯中的酒液出神,“更別说这些年寄回来的钱和积蓄。”他嘆了口气,声音里带著一丝无奈,“他说城里的铁匠越来越多,生意难做。现在有了这块地,至少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这时,酒馆的木门被推开,一阵喧闹声涌了进来。几个穿著军装的人走进来,胸前还都掛著一两枚勋章在昏暗的灯光下闪著微光。卡尔的目光不自觉地追隨著他们。
“看到他们胸前的勋章了吗?”马丁压低声音说,“那是布雷西亚之战勋章。这些人是从那场战役里活著回来的。”他顿了顿,“近十年来帝国最血腥的战场,伤亡率超过三成。”
接著他看到酒馆老板对这些军人的態度比他们强得多了,好像还在爭抢著免单。
这也是弗朗茨的宣传的作用,现在军人走到哪都备受尊敬,特別是那些戴勋章的。
在政府运营的如公交马车、火车这些地方,都会有功勋军人专座来彰显荣誉。
卡尔又灌了一口啤酒,泡沫沾在他的上唇。“现在已经没有那种大规模战爭了。”他擦了擦嘴,眼神坚定,“我在第三中学补习的时候就知道,只要不和几个大国开战,我们奥地利帝国的军队基本就是无敌的。你看这次对付多瑙河两公国,一个月就拿下了。”他放下酒杯,玻璃杯底与木桌相撞发出沉闷的声响,“我觉得,现在也许就是最好的时机,危险更低,但报酬依然丰厚。”
“而且,”他用手指敲了敲杯口,发出清脆的声响,“最好是去殖民地。听说亚洲那边又开闢了新的殖民地,机会多得很。”
马丁皱起眉头,脸上写满担忧:“殖民地?那里確实工资高,待遇好,但你別忘了死亡率也高啊。”他压低声音,“我说的不是战死,是病死、被毒蛇咬死、被野兽吃掉。尤其是非洲,太危险了。你不能光看见铁匠老头儿子获得了那么多荣誉、金钱和土地,还得想想背后的风险。”
“富贵险中求。”卡尔·尤尔根斯狠狠地喝了一大口啤酒,用手背抹了抹嘴角的泡沫,他紧盯著马丁的眼晴,“我是去定了,你到底来不来?”
酒厂学徒马丁·科里斯心中也是天人交战,最后下定决心一般喝光了面前的啤酒,“我去。”
“但是,別告诉我父母,跟他们说咱们是去维也纳寻摸差事,我会让师傅给我开个出师证明。”
“陛下,《布加勒斯特条约》签署完毕了,战事结束了。”刚吃完午餐,在美泉宫前面的广场上溜达的弗朗茨接受著外交大臣安东·冯·施默林先生的匯报。
阳光穿过云层,洒在美泉宫宏伟的巴洛克式建筑上,映衬出金碧辉煌的景象。
“各国都没太大的意见,英国、普鲁士王国等国都表示了认可。法国那边,
象徵性地表示了抗议罢了。”施默林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礼服,继续说道。
“哈哈哈。拿破崙三世得了便宜还卖乖。”弗朗茨轻笑两声,“我可是准备默许他吞了撒丁王国,一个没什么价值的盟友和撒丁王国,我觉得他可占了大便宜。”
“法国人一向如此,再者顾及自己的面子。“首相布尔伯爵这时候插话道。“陛下,另外在北非突尼西亚方面巴黎也在碟碟不休,不过应该不至於真的在北非打一场。法国驻维也纳大使昨天还特意来见我,话里话外都在试探我们的態度。”
“根据情报部门的最新报告,法国在突尼西亚的影响力很低,还不如英国人。”弗朗茨停下脚步,望向远处的园,“我觉得他们是为了阿尔及利亚才这么大力向我们施压的。他们应该是担心我们在突尼西亚的存在会威胁到阿尔及利业的稳定。”
阿尔及利亚一直算是法国人的宝贝殖民地,自1830年占领以来,他们一直卖力地向那里移民,修建铁路、港口,同时残酷镇压当地的反抗运动。为了扩大法国人在当地的影响力,他们甚至在阿尔及尔等沿海城市建立了专门的欧洲人居住区。
“我估摸著法国人是想要把那里当做本土培养。”弗朗茨皱著眉头说道,“不过法国人口太少了,而阿尔及利亚人口比突尼西亚多了十几倍,我不觉得他们能够成功。除非拿破崙三世狼下心,比现在更狠,直接把大部分人扔到大海里,要不然很难成功。就连现在,他们也只能控制沿海地区。”
他转身面对著两位大臣,继续问道:“外交部方面有什么对策吗?突尼西亚离我们本土很近,人口也就几十方,土地也算肥沃。根据国內专家的勘探报告,那里蕴藏著丰富的磷酸盐、铁矿石、铅锌矿、铜矿,甚至还有石油。我觉得我们要掌握住,相比於阿尔及利亚,突尼西亚规模较小,地理位置优越,是本土化很简单的一个地方。”
“这..:”外交大臣安东·冯·施默林先生摸了摸自己所剩不多的头髮,似乎在思考措辞,“可以试试引导他们去摩洛哥王国。就在阿尔及利亚的西边,那里不仅矿產资源丰富,农业也不错。而且摩洛哥苏丹的统治並不稳固,这对法国人来说是个机会。”
首相布尔伯爵则是有些疑惑地说道:“我记得1856年英国人就逼迫摩洛哥政府签订了《英摩条约》,获得了一系列商业特权和领事裁判权。西班牙王国也一直在朝那里渗透,特別是在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法国人也不例外,你打算怎么引导?”
“签个奥法密约吧。”施默林的眼睛亮了起来,“承认摩洛哥王国是法国人的势力范围。我想巴黎政府很不希望英国人在非洲搞东搞西的。所以,我们可以联手打击英国人在非洲的势力,同时儘量避开两国各自的发展方向。这样既可以让法国人放弃对突尼西亚的题,又能削弱英国在地中海的影响力。陛下,您觉得呢?”
弗朗茨眯起眼睛看著美泉宫前的广场上的雕像,沉思片刻后说道:“试试吧。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直接与英国、法国发生直接衝突。北非方面,我们已经拿下了西奈半岛、突尼西亚,法国人有阿尔及利亚。西班牙王国现在衰落了,他们在摩洛哥的影响力有限。最好別让英国人插手进来,我们要想办法联手把英国人挤出去。让外交部起草一份初步方案,我们再详细討论。”
“嗯,陛下。另外,就是东南业,加里曼丹岛上有个兰芳共和国,”施默林从侍从后面结果一份文件,“他们想要成为我们的自治省,每年愿意上交50万弗洛林的责起。而且还派出使节,刚到维也纳。兰芳共和国在帮助我们捍卫新儿內亚殖民地打击荷属东印度方面出了不少力。”
“哈哈,这是交保护费来了。”弗朗茨接过文件,哑然失笑。他仔细看了看文件里面附带的地图,“我记得那上面是一群远东帝国的移民吧,为了岛上的金矿才聚集在一块的。他们好像还有自己独特的议会制度。”
“是的,陛下。”布尔伯爵接话道,“据使节介绍,他们那里有个叫『公局的议会,由各个华人帮派的头领组成。本来殖民大臣西吉斯蒙德大公想要派远征军灭掉兰芳共和国,说什么野蛮人的议会制度』。”
说到这里,布尔伯爵突然做了个夸张的表情,模仿著西吉斯蒙德大公张大嘴的滑稽样子:“但是当他听说他们愿意上交80方弗洛林的贡赋时,立刻就变了脸色,『这么多,上帝啊!『,然后就开始研究怎么保护这个『文明开化的东方国度了。”
三人都被这个模仿逗笑了。弗朗茨摇著头说:“这也难怪,咱们现在的殖民地全都是亏损,或者说在投资状態。光是非洲那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年就要亏损或投资六七百方弗洛林。这还不算军费开支。也难怪西吉斯蒙德大公会对这个能交出80万弗洛林的小小东南亚国家如此吃惊了。”
外交大臣施默林轻声问道:“陛下,您怎么看?”
弗朗茨沉吟片刻。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当然想要保护这个独特的南洋华人政权。但作为哈布斯堡王朝的继承人,他骨子里仍是个中央集权主义者。海外自治省这种鬆散的统治形式,在他看来只能是权宜之计。
“暂时同意吧。”弗朗茨最终说道,“不过要跟那边的长官说清楚,这只是过渡阶段。后面必须要逐步纳入帝国的行政体系当中。给他们十年时间调整。”
他转向布尔伯爵:“另外,可以组织多瑙河两公国的人去东南亚。兰芳我记得报告上说有400多万人口,虽然大部分是华人,但至少是个有著基础建设的地方。他们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灌溉系统和道路网络,对移民来说比非洲那些荒芜之地强得多。”
“至於多瑙河两公国,“弗朗茨的语气变得坚定,“改成直辖省,暂时作为帝国军人战功分封的地方。那些在一月战爭(罗马尼亚联合公国的作战)中立下功勋的將领和土兵,可以在那里获得土地。这样也能加强我们对巴尔干的控制。”
“遵命,陛下。”布尔伯爵点点头,接著开口,“另外就是经济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