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北上申州
第90章 北上申州二人再相遇时也决计不会想到是这般模样,他们两个玄门弟子竟会在妖魔的巢穴里相逢。
宁决回想起过往,他低声道:“或许,师长们说的都是真的。
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已被这无相蛊惑了心神。
当年云泽山传出真龙之声,我深入此山,便曾遇到过这无相。”
“这么一说,漳阳孽蛟作乱时我也遇到了这无相。时隔数载,你我都被困在了此处,成为了妖魔之附。”华易叹了声气道
“世事虽无常,可你我从今往后只怕再也难逃此魔之手了。”
“呵呵,既然过往之事已过,那你我便不必再纠结于过往。
任这妖魔猖狂,你我守住本心,何处不仙山?哪里非灵地?”宁决倒是豁达,并未因此而言颓然。
华易闻言默默抬起自己乌黑尖长的双爪看了眼,才道:“但愿如此。”
……
五月,毒日盛夏虫蛇难耐。
山外的人间,漳阳城中旌旗蔽空,站在城头上的漳阳县令乔云生望着城下乌泱泱的数千大军,他心头里的恐惧也消散了不少。
身侧,李向之笑眯眯的对他道:“护法,我将率大军出征,城中一应诸事便都要靠你了!”
“教主放心!我必看护好城中事物,务农植桑,为教主大军提供钱粮诸物。”乔云生弯腰拱手应道。
他已经被拉上了贼船,如若李向之兵败,他必死无疑。
可若是李向之北伐成功,占地侵田千里,他说不得将来前途可比当个县令要好。
大军中央,主旗最顶端是用白锦织就的底色,上面画着一只玄鸟,通体玄羽。
大昭以朱雀凤旗为正,号召天下百鸟。李向之举事并非要掀翻大昭统治,故而仍以禽鸟之旗为帅。
浩浩荡荡的大军北上而行,沿途群鸟惊飞,百兽退避,妖魔潜藏。
半月后,溪县城外,大军压境。
县中县令听闻有一支不明来路的大军来攻,吓得当场跌倒在地,回过神来才在师爷的搀扶下爬上了城头,看着大军又惊又惧。
他只得壮着胆子喊道:“城下却不知是哪位将军?朝廷公文可不曾传讯于本县。”
“呜~”
角号的浑厚声传来,一排排高旗分向两侧,露出了一方高台,宛如一个戏台子一般出现在军队中。
李向之身穿白袍,长发不束,披头散发,回声道:“我等乃无相上教教众!
今奉无相之神令,北上入京,清君之侧!朝廷之中牝鸡司晨,奸臣当道,囚少帝于幽宫,役天下之万民。
我等奉上神之令,诛杀僭妄之臣,劝谏圣后还朝于帝!尔等百官,还不速速开城让道,否则,触怒神颜,降下天罚,定让尔等命无所归!”
城头上,年逾五十的老县令忍不住问向左右两侧的师爷和军头:“什么无相上教?民间的淫祀邪祭竟然能聚上这等数千之众?”
“大人,属下也略有听闻,这漳阳县内新兴起了一个民间小教,却不曾想到竟然有如此规模。
如今看来,只怕漳阳县已经沦陷了!县尊大人,我们是守还是降?”师爷小声问道。
“降?哼,师爷你大可以降了。”一旁的于军头冷笑道:“可我和县尊大人都是朝廷命官,家族亲族都在远处。我们一降,抄家流放都是轻的,一个弄不好就是献敌叛国,满门抄斩!”
一听到这话,朱县令慌了神,“可我们城中哪有兵将?只不过百余县衙捕快,连南北两个城门都站不满,如何能是这大军的对手?”
“县尊莫慌,这些兵我看都是些身孱体弱之人,多半是拉起来的乌合之众!我们守好城池,再请城中乡绅派来些兵勇壮丁,打退他们几次,死了人,见了血,这些乌合之众自然就退怯了。
到时候只要坚持个十天半月,朝廷自然会派兵来援,到时候你我守城有功,来日加官晋爵也大有可能!”于军头一副志得气定的模样说道。
朱县令闻言,想起这于军头好歹也是镇远将军的麾下出身,在军略上定比自己一个读书人有远见,便点头道:“好!既如此,本官便把这守城重任都托付给于军头了!”
“大人放心!小人定不负您所托!”于军头连声应道,然后起身喝道:“城下的叛军,你们罔顾朝廷律法,聚众起兵闹事,可是要被砍头的!
如若此时退去,还能从轻发落!休要听信这左道妖人的诓骗之语!我大昭朝廷可不曾有敕封什么无相之神!”
他这话一出,倒让下面的众兵心中有些不安,毕竟没人不怕死的。
李向之冷笑道:
“无相之神乃天地之神,岂会因你人言封正?众教徒听我号令,即刻攻城!”
战鼓声轰鸣作响,四方激荡的乐鼓响起,玄鸦素旗迎风而展,一众教徒纷纷涌上前去。
于军头见大军来攻也不慌乱,只站在城头,发号施令,三班衙役,一众官兵各司其职,群发冷箭,倒下金汁,落石滚木,打下从云梯上爬来的兵。
朱县令虽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为官稳妥,这几年各地多有兵乱,他即便贪了钱财也没有在修缮城墙上偷工减料。
故而溪城的城墙和城门都颇为厚实,城高墙宽,一时间还真难以攻破。
大军中的李向之望着攻城的教众不断伤亡,众人士气已经有些涣散,便心知不能再强攻了。
于是他直接挥动旗帜,鸣金收兵。
城上的于军头见守住了城门,便趁机攻伐人心道:“妖人,还不速速退兵!只待三五日,我朝廷大军来援,只怕你们想走也走不了了!”
李向之冷笑道:“可笑,我等有无相之神庇护,区区一座城墙,当真以为能拦下我等吗?
来人,登台起祭,请无相之神降下神罚!”
说罢,当即便有九人面带白素脸谱,脑后披玄纹鬼脸,通体着素白之裳。
诡异的乐声乍起,九人将李向之团团围住,半舞半祭的垂拜而下。
李向之从九祀之中扬身而起,高声呼道:
“恭请无相之神降下神罚!”
大军之后,早有准备的心腹闻声点火,九门火炮齐齐点燃,只听得声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传来,九团巨大的火红光球飞上数十丈高的天空,红火的的焰光照把溪城城墙上的守军双目染红,炽热的高温轰然散开。
宛如地动山摇一般,九团火光炸在了城墙之上,将城墙炸出了数道缺口,把一众守城兵民吓得六神无主,慌乱而逃。
平民百姓哪里知道火药火炮这东西,他们即便知道烟爆竹,可那也不是这等威力的爆炸可比的。
一时间城中百姓有不少人都吓得纷纷跪地,高呼神明恕罪!
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李向之提前派遣入城,向百姓宣扬无相之神的教众。
城外喊杀冲天,城内人心惶惶,哪怕于军头颇有兵略,可城墙已破,人心涣散,他也无计可施。
数千大军一鼓作气冲向城头,不出两个时辰便攻占了这座古城。
于军头也只能混入百姓之中,四散出逃。
他心中满是震惊,这妖人怎么会有朝廷绝密的火药制造之法?而且,这等火炮在洛都都只有十几门而已,这妖人怎么会有?
不带他想明白,于军头看到远处的教众来搜查了,只能慌忙奔走。
但就在他离开时,发现城外的尸体上,不知何时冒出一只只黑色的玄鸦,色泽黑亮,身躯颇为诡异,纷纷扑棱着翅膀向南飞去。
“莫非……这无相之神是大妖不成?”
万相山上,正在修炼的华易忽然抬起头来,他望着从北方天穹中飞来的一只只黑鸦,每一只都是死气所化的幻形。
“这魔头,又从哪里害了这般多人命?”
他在心中想着,却不敢说出来,免得触怒这魔头了自己要被逼着干伤天害理的事。
白骨洞中,一只只幻形玄鸦飞入雾气重重的黑暗里,扑融于石台之上的白无相体内。
肉身之中的二百零六块骨内,妖力在疯狂的暴涨着,比起他冬来暑往苦修得来的妖力,速度简直不可相比。
若非白无相早已智慧高深,只怕也要沉迷于这种修为极速暴涨的快感中,甚至为了追求更快的修炼速度不惜亲自下山杀人取命获得死气。
这种想法也盘绕在白无相的内心深处,即便他外在像极了一个人类,但身为妖灵魔物的本性是不可斩灭的。
他能做到的,唯有坚守己心,坚持本我的道,而不是去走那些高人仙神为他铺好的妖魔之路。
只要他动一动心念,便能幻化出一只只蛊惑人心的妖魔,去煽动天下间各处的自命不凡的“英雄”,让他们起义造反,掀起天下动荡。
在人命如草芥的王朝末年,白无相可以吞食的死气,将是一个恐怖的数量。
虽然李向之的无相上教就是这般如此,但却是有心之人借用他的名号,而非白无相主动去祸乱天下。
万相山中飞出一只玄鸦,向北而去。
白无相的伴生玄鸦飞往了人间,它驻足在遮天蔽日的旗帜上,不动声色的望着玄鸦旗一路北上。
九月时,玄鸦旗已经插在了申州首府,申城之外。
短短半年时间,无相上教的大军便一路北上,凭借着其犀利无比的火药之术攻城拔寨,无往而不利。
这一路上,也自然吸引了无数能人异士前来投奔,经历了血与火的磨砺,无相上教拥有了一只万人精兵,和十余万三路大军。
无相上教和李向之的名字也终于传遍了天下,惊动了北方洛都之中的王侯将相,骇得那位垂帘听政的圣后三日未眠。
申州已算是中原之地,良田无数,每岁的赋税和粮米皆是朝廷极为倚重的地方。
如今却出了这样大的乱子!
仓促之间,朝廷下旨派兵平叛。
几路大军汇师三十万,备了粮草,准备南下平反。
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一场十月飞雪,让南昭天下真的彻底大乱!
严寒的大雪封路闭山,也让大渊的契人再次不得不南下洗劫北方各州,派去平反的大军只能护卫洛都,再派分各州抵抗大渊的入侵。
而申州的叛乱,朝廷也无力拯救,只能让申城困守坚持到来年开春。
这提早月余的寒冬,却让李向之松了口气,不由感慨上天庇护。
气派的大殿中,李向之端坐上首,一众数十兵将皆坐在下首两侧。
诸将中除去他初时结义的十一人外,其余二十余人都是凭借赫赫战功升任上来的将领。
坐在左侧下首的刘大柱身披铠甲,目如鹰瞳,经历半年的厮杀,数次生死之危,他早已褪变成了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将。
他拱手喜道:“恭贺教主,这一场秋来飞雪可让朝廷大军无法来攻,我们也有了一个冬天的休整之机!”
“不错,我们今岁看似一路高歌猛进,但由于攻伐过快,许多地方都未肃清零散的残兵败敌。”李向之点头赞成道:“有了这数月休整时间,各军各将都要加紧操练,明年开春我们必有一场恶战!”
下方一个年轻将领忍不住问道:“主教,那申城我们不攻了吗?不如一鼓作气拿下此城,我们也能占了整个申州!”
“申城也是几百年的老城了,历经数代,城高墙深,且依仗春泯大江天险,神火之术也被克制。
城中粮多兵众,有名将坐镇,我们若要抢攻只怕会损失惨重。
不若围而困之,以小战小攻练兵,攻心为上,等到来年开春其城中粮尽兵绝,我等自能轻松取之,如此方为上策。”
一道声音侃侃而谈的说道,众人循声看去,却见是个面相憨厚,三十余岁的将领。
李向之听了这番话不由点头笑道:“如此学识,眼力甚高。想必并非草莽之辈,却不知是何方家学?”
此人拱手笑道:“末将也只是读了几年书,祖上并未有什么大人物。”
刘大柱闻言笑道:“却不知是哪一路军的高才?”
这憨厚的汉子肃然道:“末将西路军千户许天白。”
“许天白,如此气魄的名字。”李向之夸赞道:“既然你祖上未有出名之辈,那说不定你便是家中第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
大殿横梁之上,玄鸦看向此人头顶,玄黄之气正大光明,宛若一尊虎首正气凛然,惊得玄鸦大叫一声,挥翅而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