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我们的目标只有巴库油田
第240章 我们的目标只有巴库油田“迫击炮和掷弹筒掩护!敌人的大口径要塞炮是很不灵活的!清扫掉敌人的轻火力然后就突上去!”
“轻机枪组突前压制!冲锋枪组跟我上!”
巴统港城区东郊的高地上,激烈的战斗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距离德玛尼亚先头部队首批登陆其实也才过去两三个小时,但随着拉姆赞军长派去反推敌于滩头的那两个团被打崩,德玛尼亚军很快就组织起了迅猛的反攻。
而且德玛尼亚人的目标也非常明确:自北向南横扫巴统港周边,先拿下城东郊的高地,包括高地上的岸防炮台,随后就能摧枯拉朽再攻城南的另一座岸防炮台,最后居高临下夺取市区港口。
夺取岸防炮台后,3艘前无畏舰和几艘老式防巡就能逼近市区,用240毫米和150毫米速射炮狂轰营房和防线,到时候露沙残部在大口径舰炮直射的压力下,肯定会飞快崩溃。
巴统城内的机动守备力量,本来也就一个师多一点,再加上城东和城南两处高地炮台上的少数卫戍部队和水兵,如今因为两个团的反击力量先被打崩白白浪费掉了。拉姆赞军长自然也抽不出多少人增援两处高地。
(注:沙皇时代露沙的岸防炮台守军都是属于海军编制,所以不计入陆军兵力。)
城东高地一共只有两千人防守,也就是两个加强营,城南高地也差不多。而德玛尼亚人截止到上午9点,已经拉起了两万多人的先头登陆部队,对着城东高地三面合围迅猛狂攻,几乎是十比一的绝对优势兵力。
露沙人依托要塞防守得还算坚决,也对仰攻的德玛尼亚人造成了不少的伤亡。
从杀伤效率比例来看,已经非常夸张了,才两千人的守军,打到中午之前,就已经击毙了四百多名德玛尼亚进攻士兵,打伤更多。
以如今露沙部队的战斗素质而言,一支部队能抵抗到杀死相当于己方人数两成的德兵,这已经是其他友军从未做到过的辉煌战绩。可无奈这些部队绝对人数太少,总共也就两千人,这样奋死搏杀依然改变不了大局。
德玛尼亚山地兵非常英勇,利用崎岖的地形,让轻机枪组和掷弹筒组、迫击炮组全部冒着弹雨交替掩护前进、最突前部署,只求精确拔除一个个火力点。
一个迫击炮组倒下了立刻补上两个组,舍生忘死地近距离爆破。
甚至有冲到50米以内、用集束手榴弹对着坚固炮台的射击孔丢进去,把里面的露沙士兵全部炸死。
最终,激战到正午时分,在三四个小时的猛攻后,巴统港城东高地的炮台要塞区彻底失守,两千名露沙水兵被全歼,其中最后几百人选择了投降。
德玛尼亚军付出了七百多人战死和重伤的代价,但至少啃下了决定巴统登陆战胜负手的最关键高地。
高地上还有几门重炮没有被露沙人自己爆破掉,德玛尼亚军占领炮台后,就逼着幸存投降的露沙炮兵配合,一起调转炮口,对着城南另一处高地的露沙炮台轰击,还分出几门150毫米炮居高临下轰击巴统市区,制造城内露军的恐慌。
同时,城东的高地炮台被拔除后,只剩下城南的,德玛尼亚舰队已经可以更靠近巴统市区几公里。
只要是从城北方向接近市区、离市区保持15公里,城南的炮台是够不到北边海上来的舰队的。城南炮台平时只管从西边和南边来的敌舰。
所以,下午1点半,德玛尼亚军的战列舰240毫米炮弹,就已经落在了巴统城北的码头区,240毫米高爆弹把一座座营房炸塌,烈火引燃了大片建筑,让城内的守军被恐慌所笼罩。
德玛尼亚军趁势再攻城南炮台,这里的战斗比城东更轻松一些。毕竟敌人的意志正在越来越崩溃,而且可供进攻方夹击的方向选择也会越来越多,下午3点整,城南炮台的守军也终于意志崩溃,最后还有一千零一点的幸存水兵,放弃了战斗直接往南逃跑。
不过南边其实也没什么路可逃,因为巴统港再往南几十公里,就是小高加索山脉了,而小高加索山脉南面,就是奥斯曼军队的防区了。
所以这些逃兵只能抛弃装备,试图伪装成平民。
德玛尼亚军一鼓作气攻上高地,彻底把巴统城内的残部变成了瓮中之鳖。
晚上6点整,德玛尼亚军先锋杀入巴统城,7点彻底控制港区,并且接受了残余守军的投降,随后船上运载的德6集第3军,也就是冯.霍洛中将的部队,才从港口直接上岸——
说白了,4月10日一整天的夺港激战,都是靠鲁路修和李斯特的独立军的一部分人马在战斗。
霍洛的第3军是传统的步兵部队,并没有特种作战的经验,既不会空降也不会两栖登陆也不懂山地战,所以一整天都坐在大船上等友军夺取港口、他们才好从港口下船。
这种情况,在地球位面后来的诺曼底战役里时也是一样的。诺曼底战役里动用的60多万上岸部队,其实只有15万人左右是坐登陆艇上岸的,后续大部分人都要靠登陆艇抢滩的弟兄夺取或建造码头,然后才好上岸。
整个南高加索战役,鲁路修可是准备了2个军加大半个装甲师,一共也有10几万攻击部队了,而真正能从海滩上岸的最多3万人,也就只占到两成多
一上岸,鲁路修就直奔巴统城的卫戍指挥部,到了地方之后他首先就问守军迫降情况。
他把马鞭一扔,随口问占领此地的军官:“守军司令抓住了么?有没有投降?”
一名中校团长法尔肯霍斯特颇为惋惜地表示:
“报告参谋长!听俘虏报告说,敌卫戍军长拉姆赞少将,在我军入城之前,带着少数部队从城东南突围出去了,当时我军在城南要塞的攻坚战还没彻底结束,无暇顾及。突围离开的部队应该不足一个满编团。”
鲁路修微微侧脸:“能推测一下他们突围后要去哪里么?”
法尔肯霍斯特中校短暂愣了一下,随后用探讨的语气答道:“或许,是沿着城南的乔鲁赫河河谷,以及河谷铁路,往东逃往第比利斯方向了?”
鲁路修微微皱眉,没有立刻确认,而是一招手示意身边的参谋拿过地图来,他又亲自对着看了一会儿,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猜测得挺有道理,继续好好干,我相信你的水平不止是一个中校,当然,这次的战功,或许还不足以让你直接晋升。”
鲁路修一边说,一边拍了拍法尔肯霍斯特中校的肩膀。
“是,长官!我会继续努力的!军衔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是为了保卫祖国!”法尔肯霍斯特连忙还礼,内心也心服口服。
去年8月份他还只是上尉连长,战争年代半年升两级到中校,他已经很满足了,后面肯定会越来越难,晋升速度也会骤降。
虽然他也确实立了不少军功,都是参加和组织登陆作战表现优秀。但如果没有鲁路修长官这样的英明领导慧眼识才、知人善任、运筹帷幄,他也捞不到这些立功和晋升的机会。
鲁路修暂时没时间再理会法尔肯霍斯特中校,他只是稍微勉励了两句,就转向另一边的爱德华.冯.霍洛中将:
“霍洛军长,今天的登陆作战,李斯特的独立军出了大力,不过他经过这番血战,肯定也需要休整,后续快速往纵深推进,可要你的第3军好好表现了,你们的人今天可是在大船上睡了一天,我会分出装甲部队支援你,作为先锋。”
冯.霍洛中将也是颇有荣誉感的,对于那种友军在血战自己在坐船的事情也深以为耻,当即表示明天开始主攻任务交给他:
“放心吧,独立军的两栖部队把我们送上了岸,后续就先看我们的了。不过,不知道参谋长打算向哪里进攻?
是不是要往北沿着海岸线夹击、抄索契和苏呼米守军的后路,然后和席兰德中将的第1军会师?”
登陆之后继续往哪里进攻,这些细节问题在战前的参谋会议上虽然也讨论过,但战场形势是瞬息万变的,肯定要根据巴统登陆战的实际战果做出微调。
冯.霍洛中将是思想相对老派的传统将领,面对这种情况,他首先想到的自然而然就是“前后夹击”——
如前所述,德6集的第1军,此前可是在新罗西斯克方向、沿着塔曼半岛附近的黑海海岸线,往东南方稳扎稳打推进呢。
而露沙人在索契和苏呼米方向,至少也有1个军的兵力,在依托北边的大高加索山险要封堵第1军。
但现在第3军和独立军在大小高加索山之间的巴统港登陆成功了,所以他们出现在了北高加索守敌的背后。如果现在往北沿着海岸线进攻,要不了三天,索契和苏呼米的敌人那个军就非崩不可。
因为到时候就成了席兰德的第1军沿着海岸线从西北往东南打、霍洛的第3军沿着海岸线从东南往西北打。敌人那个军腹背受敌、后援和补给断绝,肯定立刻就会军心崩盘。
冯.霍洛自己就是军长级别,能够配合友军另一个军、围歼敌人一个军,这样的功劳在霍洛眼里已经不错了,不立白不立。
但这种眼界,落在鲁路修眼里,却有些不以为然。
鲁路修轻叹了一声,语重心长道:“都什么时候了?我们都登陆成功了,还在乎围歼堵在北高加索山道上那几只风箱里的老鼠?就算索契和苏呼米有敌人一个军又如何?什么时候不能去歼灭?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直接沿着乔鲁赫河河谷逆流而上、沿着那条跟河谷平行的铁路线,直插格鲁吉亚首府第比利斯!巴统到第比利斯直线距离是260公里,算上山区绕路,可能在300~400公里之间。
到了第比利斯之后,我们基本上就抵达大小高加索山之间的制高点了,再继续往东都是两山之间的下坡谷地,可以一直到巴库油田那一段还有400多公里——我们的目标,就是尽快夺取油田,剩下的都交给友军好了。”
鲁路修一边说,一边在地图上指示。
巴统这个地方,之所以能成为黑海东岸的重要石油输出港,就因为巴统建立在乔鲁赫河的入海口处,乔鲁赫河就在巴统城的南郊注入大海。
而乔鲁赫河河谷,是大小高加索山脉之间、相对最容易行军和修铁路修输油管道的地段了,从巴库油田一路往西的原有输油管道以及铁路,都是先从巴库到第比利斯、再沿着乔鲁赫河河谷到巴统。
今天敌人的巴统港卫戍军长拉姆赞少将、在明知自己必败之后,立刻突围沿着城南的乔鲁赫河河谷逆流而上逃跑去第比利斯,显然也是考虑到沿途死守的重要性,希望拖延时间不让德玛尼亚人进兵太快,最好能沿途再组织起新的防御。
既然敌人担心鲁路修这么做,那鲁路修当然就偏偏要这么做。
冯.霍洛中将听后,虽然也理解鲁路修的“目标明确”,但多多少少觉得鲁路修参谋长有点太激进太冒险了,不够四平八稳。
慢几天又如何?先分出手来,花上几天功夫把北边那个守大高加索山的军歼灭了不好么?把席兰德中将的第1军放进来一起出力不好么?而且不把那个军歼灭了,万一己方直接向东、后路却被抄了呢?
冯.霍洛中将忍不住就这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鲁路修只好又拍拍他的肩膀:
“霍洛中将,不得不说,您作为一个传统的德玛尼亚将军,在纯陆军作战领域的战略战术素养,我是非常佩服的。
但是在海陆协同方面,您缺乏一点想象力和推演能力。这也不怪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嘛。
我要放进席兰德中将的第1军,还需要歼灭守卫索契和苏呼米的敌人那个军么?没必要,他们堵路就继续堵好了,我让运输船队把你的人和货卸载完了,让船队回一趟新罗西斯克,走海路把席兰德中将的军接过来不就好了?
我们现在可是控制了巴统港!您对于港口运力的利用太不充分,太缺乏想象力了。当然这不怪您,您没有打过这样的富裕仗,我们德玛尼亚将军,自古都没打过有制海权的仗。
至于我军孤军深入太远、会不会被敌人切断补给,我觉得也不用太担心。因为我们只要一路往东深入,随时随地都可以找一些南侧小高加索山的山口。一旦我们缺乏物资了,就可以向南袭击那些山口的北侧。
而这些山口的南侧,就是我们的奥斯曼友军,奥斯曼人可是在小高加索以南和露沙人鏖战了一年多了。到时候我们南北夹击,那些窝在山口里的露沙守军必然崩溃,而我们就可以吃奥斯曼人的军粮、用奥斯曼人的弹药继续推进。
既然一路往东可以和奥斯曼人南北夹击山里的敌人、直接往北可以和席兰德中将夹击索契山里的敌人,那我们当然选前者了。毕竟后者只是夹击,而前者不但有夹击的效果,还有最快推向巴库油田的效果,可以两者得兼。”
冯.霍洛中将听了这番鞭辟入里的战略分析,也终于恍然,充分认识到鲁路修参谋长的眼光比自己高瞻远瞩了多少。
“我明白了!我这就执行您的命令,明天一早就沿着乔鲁赫河河谷逆流而上,一路直扑第比利斯!”
缺乏想象力,不能怪霍洛中将,这不是他的错,他是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应该怪制海权的贫穷。
(注:下图为高加索战役至今形势图,以及鲁路修的战术计划图)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