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其他小说 >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 第239章 登陆巴统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39章 登陆巴统

    第239章 登陆巴统
    4月10日,清晨。
    “哒哒哒~哒哒哒~”
    mg08重机枪的声音,在察里津东南方80公里外的阿赫图宾斯克周围嘶吼着。
    这座伏尔加河岸边的小镇,已经在一天前,被穿插突进至此的德玛尼亚军队占领了。
    露沙人新改组的南方面军总司令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尤登尼奇上将在得知阿赫图宾斯克失守后,很是惊慌。
    (注:南方面军由原高加索方面军改组而来,加入了以察里津为核心的伏尔加河下游防区,也编入了伏尔加和哈萨克地区的新征预备役部队,仍由原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尤登尼奇上将担任司令。)
    尤登尼奇上将以为德玛尼亚人这是要切断察里津与南部地区的联络,不让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和哈萨克草原的预备役军队增援察里津,
    所以他立刻就勒令部署在那些后方地带的预备队赶紧向前补防,反攻阿赫图宾斯克,试图重新打通伏尔加河沿岸的道路。
    从哈萨克草原上赶来的哈萨克游牧骑兵部队,鞑靼人部队,从阿斯特拉罕来的几个预备役师,就这般潮水一样冲击着德玛尼亚人的阵地,但是在德玛尼亚人的坚定固守下,并没有什么作用。
    防守阿赫图宾斯克小镇的,仅仅是德第6集团军第2军德尔门辛根中将麾下的其中1个主力师,经过加强后大约有2万人。这仅仅2万人在阿赫图宾斯克周边二十公里宽的临时防线上死死坚守,就顶住了露沙人5倍以上的反扑兵力,而且还显得非常游刃有余。
    露沙人经过一个冬天的饥寒交迫,战斗力已经崩坏到了惊人的程度。
    德尔门辛根中将为了挽回司令的印象,也亲临了阿赫图宾斯克前线督战,想在司令回到基辅罗斯战区之前表现好一点。
    他通过炮队镜观察到成片成片的哈萨克和鞑靼士兵倒在重机枪阵地前两公里的范围内,还有无数士兵被迫击炮和野战炮的覆盖打得晕头转向,四分五裂。
    其中大部分士兵都没有步枪,只是拿了根狼牙棒就被逼着往前冲,前面的战友战死了就捡起死者的步枪继续作战。
    露沙预备役部队的炮兵火力也非常孱弱,那些从哈萨克和鞑靼地区来的师,基本上都没有大炮,连76毫米野战炮都没有。就靠步枪都不全的纯步兵反攻,可不就近乎送死么。
    德尔门辛根在阿赫图宾斯克死死堵住消耗露沙人预备队的同时。
    里希特霍芬中将的骑兵军,已经把下属的三个骑兵师撒了出去,沿着伏尔加河下游一路穿插破坏,看到露沙人的聚居村镇就制造混乱——里希特霍芬中将还是很有荣誉感的,他并没有搞胡乱杀戮的事情,他也没工夫去做那些事情,他只是要制造混乱,随便放几把火吸引敌军后方部队的注意力就好。
    然后,德玛尼亚骑兵就一路往伏尔加河的入湖口阿斯特拉罕方向搜索前进。
    一路上,撞见了不少伏尔加德玛尼亚人聚居的村镇,当地人都活得很凄惨。
    这些人原本已经被视为露沙本国人了,也都是历代跟着之前联姻的德玛尼亚贵族移民到露沙来的,有些甚至已经移过来一百多年了,能追溯到叶卡捷琳娜时期。
    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露沙人的民族意识也还没那么强烈,并没有对这些伏尔加德玛尼亚人生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看法。
    但去年冬天那场迅猛无比的饥寒交迫,终于让露沙人对德玛尼亚人激发起了族群仇恨,反正不抢就要饿死人,露沙人组织的征粮骑兵,无论是哥萨克还是哈萨克还是鞑靼人,都在伏尔加德玛尼亚人的村镇里到处肆虐强征。
    于是几个月的惨烈冲突之后,伏尔加德玛尼亚人终于彻底对露沙帝国绝望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仇恨。原本堪堪超过200万的伏尔加德玛尼亚人,也在这短短四五个月的惨烈互相攻击中,被锐减到了只剩170~180万人,损失了大约15%的人口。
    这种情况下,德玛尼亚“王师”终于来拯救他们了,那些住在阿赫图宾斯克至阿斯特拉罕一线为主的伏尔加德玛尼亚人,自然是纷纷主动投奔。
    只不过他们自己也被害得太穷了,箪食壶浆也箪不起,只能仅仅壶浆、给王师烧点水喝。
    里希特霍芬中将的骑兵军,在伏尔加河下游敌后活动,每天都可以接应到数万的伏尔加德玛尼亚人,而且这个拖家带口迁移的速度还在加快。一开始很多人还没得到消息,后续听说之后就会有更多过不下去的人卷了细软过来投奔,准备迁移回西边。
    而且,听说鲁路修参谋长也已经许下条件,随着东线战争造成了巨量的人员伤亡、很多地方人烟都没有了,未来肯定是要让当地各族置换土地的,只要现在过去,还可以给安排临时工作糊口,还可以发放第一年的口粮,并且分给田地或牧场,让大家有田可种有牧可放。
    这种事情,在地球位面的一战后和二战后都屡次发生过,地球上的奥斯曼人和希腊人就在战争结束后互相遣返了对方的民族。后来布国搅屎棍搞的巴国和印度的划分方案,也激起了彼此把对方的族人驱逐离开自己的国土。
    东线打成这样,将来露族东迁回东方空旷地带,把东边的德玛尼亚人迁移到西边,是肯定要做的。
    这个计划唯一的问题,就是需要德尔门辛根中将在阿赫图宾斯克那个关键枢纽坚持半个月以上,最好能坚持二十多天,以供绝大部分伏尔加德玛尼亚人有时间迁徙。
    里希特霍芬中将的骑兵军也要坚持在敌后游斗二十天,确保驱散想要赶来阻挠的露沙机动部队。
    不过两位中将军长都很有信心,他们坚信自己的部队有这个战斗力,目前最大的短板反而还是后勤。
    阿赫图宾斯克距离顿河已经有150公里以上了,最后这段路的补给基本上要靠陆运,4月的顿河大弯与伏尔加河大弯一带还有点小泥泞,两位军长为了后勤运输几乎把所有的骡马和卡车都用上了,还从其他军借调了一些。
    打仗的时候将军们也很注意吩咐军官和士兵尽量节约弹药,而军粮和被服则全靠就地征收解决,这样也能减轻后勤压力。一般来说德玛尼亚军队在劫掠给养方面还是相对收敛的,但如今这个特殊情况也顾不得了。
    反正哈萨克人和鞑靼人抢伏尔加德玛尼亚人,他们就反过来抢哈萨克人的牲畜和皮革、乳制品。
    哈萨克人还是有一些牛羊家畜的,伏尔加河沿岸和里海沿岸的村镇还多有渔户,渔获由于难以保鲜,也很难被沙皇的朝廷征收,所以大多得以留在当地作为口粮补充。德玛尼亚军队直接把鲜鱼抢了,也能少从后方运几成军粮。
    察里津这边乱成了一锅粥,南方面军总司令尤登尼奇上将也就完全没心思管南边高加索的情况了。
    ……
    德尔门辛根和里希特霍芬中将在阿赫图宾斯克肆虐的同时。
    格鲁吉亚巴统港以西的黑海海面上,一支舰队正在当天的晨曦掩护下,悄悄靠近港口。
    当然,巴统港也是有岸防炮台的,虽然不是什么重要的军事要塞,这里好歹也有8门240毫米重炮,主要部署在港口南侧和东侧的山区高地上,以护住港区。还有一堆152毫米的小炮,总数约在几十门。
    为了确保行动的突然性,鲁路修并没有提前对巴统港进行轰炸火力准备,以免打草惊蛇让敌人提前注意到德玛尼亚军要在巴统登陆。
    而且这个时代的轰炸机载弹量太小,对岸防要塞只能隔靴搔痒。飞艇轰炸目标又太大,白昼攻击绝对会被防空炮反制。
    如今已是1916年4月,双方的防空火力和一年前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任何飞艇轰炸行动都是找死。
    不能使用轰炸,剩下唯一的办法就是绕开港区登陆。在港口以北15公里左右的平原海滩发起第一波登陆,随后靠地面进攻夺取岸防炮要塞。
    因为那片登陆场,刚好在敌军全部岸防炮阵地的极限射程之外,上岸的过程不会被露沙炮兵干扰,缺点则是海滩登陆上岸速度比较慢,必须靠小船摆渡,大船靠不到岸边。
    而一般长途奔袭搞登陆,可以筹措到的小船数量毕竟不多,也就很少有敌人会提防小船登陆。
    这就好比地球位面后来的二战当中,诺曼底登陆能够一次上去数十万大军,但那是因为布吉利海峡很窄,所有登陆艇都可以从布国本土南岸直接航行到法兰克北岸。
    但是太平洋战争中,进攻那些倭寇死守的海岛,每次动用上千艘舰船,也只能运上去两三个师。因为登陆艇航行不过浩瀚的太平洋,都要靠登陆母舰这类大型远洋运输船运到岛屿附近、再把登陆艇放下来,这样投送能力就受到了极大限制。
    而鲁路修今天理论上也会面临这个问题,他如果无法解决单次投送规模的问题,导致刚上岸时每一波投放的兵力太少,那很快就会被岸上反冲锋的露沙军队扑灭。
    清晨5点整,“毛奇号”、“戈本号”战列巡洋舰,“维切尔斯巴赫号”、“梅克伦堡号”“施瓦本号”前无畏舰,带着6艘老式防护巡洋舰,14艘驱逐舰(其中5艘驱逐舰由罗马尼亚海军提供,其余为奥斯曼驱逐舰),
    对巴统港北方15公里的科布列季小镇、以及小镇南郊的海滩,发起了猛烈的炮击。
    所有前无畏舰和防巡,都对着小镇和海滩上的简易阵地、哨所开炮,
    两艘战巡则利用大口径新式主炮的射程优势,对更东边内陆一些的露沙军一片150毫米山区岸防炮阵地发起火力覆盖。
    当然,这种利用射程优势白漂伤害的行为,也只能是针对150炮阵地,对240炮是不敢的。
    哪怕毛奇级的主炮是280毫米50倍径,面对240毫米居高临下的岸炮,也未必有射程优势,犯不着冒这个险。
    猛烈的炮火,把睡梦中的露沙人彻底炸懵了,科布列季小镇上的驻军和平民,几乎在无差别的第一波狂轰中就被报销。
    这些地方并不是严密的筑垒地带,也没有混凝土工事,就只有民房和简易壕沟网络。
    “立刻发起登陆!放出小船!”
    鲁路修在观察了仅仅15分钟炮击火力准备后,立刻就要求部队发起登陆作战。
    很快,超过200艘小船就载着至少六七千名的陆战步兵,朝着已经化作废墟的科布列季小镇以及小镇周边的海滩冲去。
    这些小船虽然有很多是木壳的,但也都有动力,相当于机帆船。
    或许有人会奇怪:鲁路修一共也就调集了20来艘军舰执行这次任务,加上一些大型运输船,哪怕启航的时候把军舰都塞成沙丁鱼罐头,又能装下多少陆军、多少小船?
    如果所有的小船都要靠大船运输、跨过黑海航行上千公里,那么大船的运输效率必然会大大降低。
    原本大船直接运人一艘或许能运三四千人;如果改成大船运小船、小船再运人,或许一艘大船连一千人都运不到了。
    毕竟一艘运载20人的小船就要至少15吨的重量,而直接运人的话,20个人连装备补给最多也就3吨重,等于是大船套小船的模式要浪费8成的运力,直接被打2折了。
    鲁路修那20多艘军舰及配套的大船,是绝对带不来一次性上岸半个师的抢滩运力的。
    这个疑问,在战役筹备阶段,就有人提出过了,第3军军长霍洛中将和独立军军长李斯特中将,也都是老江湖,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他们都希望鲁路修参谋长能堵上这个漏洞。
    好在,鲁路修也确实拿出了自己的解法。
    “我们不用从敖德萨或者塞瓦斯托波尔就筹集那么多小船、自力航行过黑海。我们可以在敖德萨直接用大船纯运人启航,即将抵达巴统港之前,在我军控制的奥斯曼特拉布宗港过驳一下,让一部分抢滩部队换乘友军的小船。
    我已经提前和奥斯曼军方沟通过了,让他们筹集几百艘民船小船供我们使用。而从特拉布宗港到巴统,就只有150公里航程,还是相对近岸风平浪静的航线。只要算好一个天气好的日子,那些几十个人的小船也可以安全航行最后150公里。”
    当鲁路修拿出这个方案时,霍洛中将和李斯特中将都立刻被说服了。
    太妙了!怎么没想到在距离战区最近的友军控制港口,临战最后关头过驳换船一下呢!
    那些小船确实无法横渡黑海,但是从小亚细亚半岛北岸靠近前线的特拉布宗港再开150公里到巴统,肯定是开得到的。
    而这个天马行动的举措,也必然让行动的隐蔽性和突然性最大化加强。
    敌人没有预料到这一手,他们也就不可能预料到“德玛尼亚军要在巴统登陆,并且可以不在港区登陆而是直接在岸防炮射不到的海滩上登陆”。
    功夫在戏外。
    当德玛尼亚登陆船队以这种形态出现在巴统港北部海滩附近、而露沙人没料到这一点时,战斗的胜负就已经注定了。
    ……
    “弟兄们,快点下船!立刻冲上岸!这段海滩敌军没怎么设防!镇子里的守军已经被我们的突然炮击全部炸死了!”
    随着一堆区区数十吨的小船直接在海滩边浅水区停下,德玛尼亚登陆士兵立刻一个个从船舷两侧翻身跳入水中,随后在介于齐腰深或齐胸深的海水里继续往前徒涉。
    一名经验丰富的中校团长,坐在一艘一百多吨的大型机帆船上,指挥若定地组织着各支小船队分头抢滩,还不忘根据实际海况交代各营连随机应变微调。
    这名中校团长,便是法尔肯霍斯特,是鲁路修去年年底从北线的马肯森元帅那里借调来的。
    去年8月的时候,法尔肯霍斯特还只是一个上尉连长,当时他参加了鲁路修为马肯森元帅筹备的“月光行动”,也就是对里加湾北口的希乌马岛的登陆作战。法尔肯霍斯特在登陆战方面颇有天赋,学习很快,打完里加湾战役后就晋升少校营长,随后被鲁路修借调到了基辅罗斯战区。
    后来跟随斯图登特参加了占科伊半岛的地峡突破战,带领登陆小队绕到克里木半岛对岸,拿下了特罗伊齐克的桥头堡,保住了跨海大桥,确保鲁路修的装甲车部队第一天就顺利杀进诺加伊大草原,敌人的哥萨克骑兵师连连想赶来增援堵口都来不及堵。
    占科伊半岛登陆战后,法尔肯霍斯特少校因为登陆组织表现卓异,晋升中校,然后今年又被拉来参加巴统登陆战了。
    要说登陆战的胜利经验,德玛尼亚军如今已经是这个星球上最丰富的了,虽然德玛尼亚的海军实力还不如布国和丑国。
    在法尔肯霍斯特中校的前沿指挥下,最初上岸的那个登陆团官兵们,都按照战前交代的要点,把毛瑟步枪或是冲锋枪高举过头顶,看着挺掉士气像是投降的姿势,但其实是为了避免枪支进水增加故障概率。而且把手臂抬出水面,也能确保前进的时候阻力小一点。
    没有专业的登陆舰,上岸环节的脆弱度会陡然提升。如果这时候有露沙军队第一时间赶到滩头阻击,这些德玛尼亚士兵肯定会损失惨重。
    但问题就在于3艘前无畏舰和6艘老式防巡的炮击,已经把镇子上几乎所有的放哨部队炸死了。而且这些运兵小船,就是在火力准备持续期间、向前行驶逼近滩头的,直到士兵们翻身下水,海军战舰对岸上的炮轰才堪堪停止。
    仅仅5点半,在紧张的几分钟空窗期后,法尔肯霍斯特手下的第一个连队冲进了科布列季小镇的废墟,随后第二个、第三个连队也各自控制住了一片海滩,开始往纵深推进以构筑滩头阵地。
    而占科伊小镇上,原本的放哨部队,一共也只有一台无线电台。他们在被炮击后第一时间就通知了巴统港的守军。
    巴统城防司令部是在5点15分左右收到电报并完成翻译的,又花了几分钟传达交接,5点20分左右,城防司令部才确认德玛尼亚人在城北的海滩上炮击并登陆,露方也立刻做出了增援的决定。
    巴统城防司令好歹也是露沙军的一名军长,拉姆赞少将。
    虽然拉姆赞军长的整个军并不都布防在巴统城里,还要负责周边好几座城市的广大防区,此时此刻留在巴统城里的也就一个师的兵力。
    但他还是决定立刻增援反击、将德玛尼亚人扼杀于滩头。
    “第3师分出2个团,立刻向滩头的敌军发起反扑!敌人从大后方渡海而来,还选没有码头的海滩上岸,他们肯定带不了几艘小船!刚开始上岸的人数肯定没多少,我们可以把他们全部推下海的!”
    第3师的上校师长和下面几个中校团长也都深以为然,立刻就执行了拉姆赞军长的命令。两个团的部队立刻火急火燎往科布列季小镇赶去,力争把刚上岸立足未稳的敌人重新推下海。
    同时,拉姆赞也不忘立刻摇人,把自己布防在巴统南北两侧其他沿海城市的军队,都往巴统方向集结增援。
    他还不忘同时给后方第比利斯的集团军司令部发报,让集团军司令卡德夫中将也赶紧派别的军来增援。这都火烧眉毛了,别跟小高加索前线的奥斯曼军扯头发了。
    然而,仅仅十几分钟后,拉姆赞少将派出的两个团刚刚冲到科布列季小镇郊外,
    那两名团长立刻就心中骂酿,连呼哔了狗了。
    “卧槽!不是说德玛尼亚人渡过黑海而来,带不了几艘小船的么?不是说他们的大船只能在巴统港靠岸,没法随便找个海滩靠岸卸人的么?敌人这估计至少有上万人了吧?”
    两个团的露军反登陆部队还没从急行军队列切换到战斗阵型,就被德玛尼亚人的机枪阻击压制了,德玛尼亚人还能精确呼叫舰炮支援火力,狠狠对着露沙援军的人堆里打。
    本来这种急急忙忙赶来把敌人推下海的战斗,就是建立在绝对人数优势的基础上才能打的。
    如果误估了敌人首批上岸人数,发现双方人数差不多、而登陆方甚至还有舰炮支援优势,那还打个屁啊!
    仅仅几个照面,连20分钟都没坚持到,拉姆赞军长派来反推登陆场的两个团就被彻底打残,一名中校团长直接被240毫米舰炮炸死,另一名直接吓破胆带队跑了。
    敌人从无港口无码头的普通海滩上岸的速度,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力极限。对于这种无法解释的事情,露沙军队溃退得心安理得。
    战斗持续到6点15分,德玛尼亚军队上岸的人数已经超过一万人,彻底控制住小镇后,鲁路修已经准备直接往巴统港市区反推了。
    与此同时,从150公里外的奥斯曼人控制的特拉布宗港,也有德玛尼亚航空队的战斗轰炸机飞临战场。
    德玛尼亚人的空中支援已经抵达,准备掩护地面部队攻占港口周边的山区高地、岸防炮要塞。扫清这些目标后,剩下的大部队就可以直接在深水港里快速上岸,简直就是一场教科书级别的登陆战。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