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重燃1978:工业神手从修车铺开始 > 第82章 大单上门红旗搪瓷厂求改造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82章 大单上门红旗搪瓷厂求改造

    夜深了。
    李向前躺在宿舍硬板床上,望著天板。
    白天门庭若市的景象还在脑中回放,那些急切的面孔,堆积的订单,还有王厂长又喜又忧的神情。
    摊子铺得太快,人手捉襟见肘。
    他闭上眼,脑海里却不由自主浮现出【基因图鑑】中解锁过的片段信息。
    蚂蚁搬运食物时井然有序的队列,蜜蜂筑巢时明確的分工协作。
    虽然那是动物的本能,但那种高效、组织化的模式,却触动了他。
    一个人的工厂走不远。
    前进厂需要自己的“工蚁”和“兵蚁”,需要能独当一面的骨干,需要建立起初步的组织架构。
    第二天一早,车间刚开工,李向前就把刘虎叫到了一边。
    改造后的反应釜旁热气蒸腾,刘虎额头上已经沁出汗珠。
    “虎子,最近感觉怎么样?”李向前递过去一根毛巾。
    刘虎接过毛巾擦了把脸,咧嘴一笑。“挺好!向前哥,这新傢伙什是真带劲,干活快多了!”
    李向前点点头,表情严肃起来。“光会用还不够。”
    他指了指正在运转的反应釜,又指了指旁边几个略显手忙脚乱的帮工。
    “从今天起,你不光要自己操作,还要负责把孙强他们几个的操作带出来,统一规程,不能再像以前那么糙。”
    刘虎愣了一下,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
    “我…我带他们?”他有些不自信。
    “对,你带。”李向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对这套设备最熟,悟性也好。另外,生產过程中的数据,比如每锅料的用时、温度变化曲线、能耗,你都要开始学著详细记录,看看哪些地方还能抠一抠,提一提效率。”
    这不仅仅是操作工了,还带上了点技术员和班组长的意思。
    刘虎感受到了压力,但更多的是一种被信任的激动。
    他用力点头。“向前哥,我试试!”
    这是培养內部力量的第一步,把有潜力的人顶上去。
    处理完车间的事,李向前换了身乾净衣服,按照王大妈给的地址,找去了市郊的一个家属院。
    七拐八绕,终於找到了老张家。
    开门的是个年轻人,穿著洗得发白的蓝布工装,个子不高,但身板挺直,脸上带著刚出校门的青涩和一点对陌生人的警惕。
    “你找谁?”
    “我找张峰,是王大妈介绍我来的。”李向前开门见山。
    年轻人正是张峰,听到“王大妈”,脸上的警惕鬆懈了几分,有些拘谨地把李向前让进屋。
    屋里很简陋,水泥地,几件旧家具。
    李向前没坐,直接问:“听说你是技校学机械製造刚毕业?”
    张峰点点头,有些侷促。“是,刚毕业,还没分配。”
    “在学校都学了些啥?车、钳、铣、刨、磨,哪个摸得多点?图纸看得懂吗?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这些概念清楚不?”李向前连著问了几个问题。
    这些都是基础,但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底子扎不扎实。
    张峰被问得一愣,但很快反应过来,开始认真回答。
    他说起在学校实习车间的操作,讲到对不同材料加工特性的理解,甚至能说出几种常用量具的精度和使用场景。
    条理清晰,逻辑分明。
    李向前听著,心里有了底。
    【破障之眼】虽然不能洞察人心,但在这种纯粹的技术交流中,对方回答的流畅度、细节的准確性、对概念理解的深度,都能侧面反映出其知识掌握程度。
    这小子,基础確实不错,而且態度端正,是个踏实肯学的料。
    “你愿不愿意来我们前进厂干?”李向前不再兜圈子。
    张峰又是一愣,眼睛里闪过一丝疑惑。“前进厂?是那个…生產润滑脂的街道小厂?”
    显然,前进厂最近的名声还没完全覆盖到这些刚毕业的学生群体。
    “对。”李向前也不避讳,“厂子现在刚起步,条件比不上大厂,但活不少,能学到的东西也多。”
    他停顿了一下,看著张峰的眼睛。
    “实习期三个月,工资按国营厂二级工標准给你开。转正后看能力,干得好,待遇只会比国营厂高。最重要的是,有机会接触最新的设备改造技术,只要你肯学,我亲自带你。”
    远超国营厂学徒的待遇!还有技术能人亲自带!
    张峰的心跳瞬间加速了。
    毕业分配不理想,家里没门路,他正为前途发愁。
    去街道小厂?一开始他確实有点犹豫。
    但对方开出的条件,还有那种不容置疑的气场,让他心里燃起了一股火苗。
    “我…我愿意去!”张峰几乎是脱口而出。
    “好。”李向前很满意,“明天就去厂里找王厂长报到。”
    他没多停留,转身离开。
    人才,需要主动出击去寻找。
    接下来的周末,李向前没休息。
    他骑著自行车,在本市几家大型国营机械厂、化工厂门口转悠。
    他不进去,就在门口附近,观察著下班的工人。
    他在寻找,寻找那些脸上带著不甘、落寞,或者和周围人格格不入的年轻人。
    这些人,可能是有技术却被打压的,可能是想法超前却不被理解的,也可能是单纯对现状不满,渴望改变的。
    大厂虽然稳定,但也意味著论资排辈,意味著僵化和保守。
    总有人,不愿意一辈子拧螺丝,或者守著一台老掉牙的机器混到退休。
    【破障之眼】这时似乎也能发挥点作用,虽然无法直接判断对方的技术水平,但能大致看到一些老旧自行车、手錶等隨身物品的“损耗倒计时”,结合对方的穿著、神態,能模糊地筛选出一些目標。
    两天下来,真正符合他要求,又能搭上话的並不多。
    挖墙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尤其是在这个年代,跳槽需要巨大的勇气。
    但他还是记下了几个看起来比较有想法、言谈间透露出对技术有追求的年轻工人的名字和住址。
    一张捕捞人才的网,正在悄然撒开,虽然现在网眼还很大,收穫也寥寥无几。
    周一上午,办公室的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
    王厂长接起电话,听了几句,脸色立刻变得激动起来,捂著话筒对李向前猛使眼色。
    “哎,周厂长!是是是,我是王桂香!”
    “好好好!通过了?太好了!”
    “哎呀,我们小李师傅就在旁边呢!”
    王厂长把话筒递给李向前,压低声音:“红旗搪瓷厂的,说他们厂党委通过了,要请我们去做设备改造!”
    李向前接过电话,听筒里传来周厂长略显焦急的声音。
    “小李师傅!是我,老周啊!”周厂长的声音比上次来时更热情,也更急切,“上次跟你提的那个烧结窑炉温控改造的事,我们厂党委研究通过了!一致同意,就按你的思路来!”
    “这不,我赶紧给你打电话!你看…你看什么时候能安排人过来一趟?我们陈工他们都等著呢!先把现场情况摸一摸,给我们出个初步方案?”
    第一个技术服务的大单,就这么来了。
    而且对方的態度,几乎是催著前进厂去接单。
    李向前握著话筒,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臟的跳动声。
    机遇来了,但挑战也隨之而来。
    搪瓷厂的烧结窑炉,和反应釜的结构、工况完全不同。
    温控要求可能更高,改造难度更大。
    更关键的是,他手底下,现在能派出去独当一面进行现场勘测、分析、拿出初步方案的人,有吗?
    他自己肯定要去。
    但总不能事事都亲力亲为。
    刘虎?还在学习记录数据。
    孙强?埋头生產还行。
    刚来的张峰?一张白纸,还需要打磨。
    “周厂长,这事我知道了。”李向前的声音很平静,“技术服务需要时间准备,我这边协调一下人手,儘快给你答覆。”
    掛了电话,他手指轻轻敲击著桌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