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499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99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

    第499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
    而在大都那边,和鲁锦‘料敌从宽’的预估不同,搠思监并不是在初六就派出了向大都预警的信使,而是初八,是在常遇春当天兵临太原城下之前!
    不过送信的速度倒是被他猜对了,八百多里路真的是用了三天,也就是说,小铁锅是在九月十一才得知的圣武军主力兵临太原的消息,而这个消息,当场就让大都的元廷中枢炸开了锅。
    由于天下局势崩坏的厉害,鲁锦已经基本扫平了南方和中原,北面也已经打下了山东,接下来圣武军北伐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因此小铁锅也早就没了玩乐的心思。
    他从去年年底就在琢磨着迁都的事情,但他始终不愿意去上都,而是想去高丽,一是因为上都那边没兵没粮,去了也不可能再组织兵力打回来,这一去恐怕就再也回不到关内了,没了关内中原的土地,那大元也就名存实亡了。
    二是他童年在高丽的经历,使他对高丽一直很有归属感,不然也不可能让一个高丽宫女当了皇后。
    小铁锅最初的打算,其实是想迁都高丽的开城,把高丽王宫当成自己的行宫,而且高丽有不少兵马,粮食虽不算多,但好歹能自己自足,他还有希望借高丽的兵马再打回来,当然这只是他自己想的。
    但是高丽的恭愍王王颛一听就不干了,好家伙,现在你在大都,我还可以远远的奉你为宗主,起码高丽这一块我还能说了算,还能继续当我的土皇帝。
    可你要是来了开城,我再把王宫让给你,那我成什么了?手下那些臣子谁还会听我的?恐怕到时候都去巴结你这个大皇帝,就没人把我当回事了吧?
    王颛又不傻,怎么可能答应这样的事情,不过他也不敢强硬拒绝,只能找各种理由,说如何困难,最后又表示,自己愿意在济州岛上给小铁锅修建行宫,那里居于大海中间,反贼一定打不到陛下,陛下则可以稳居岛内,遥控指挥天下各处兵马,岂不美哉?
    甚至连建行宫的费都不用大元来出,王颛拍着胸脯表示,建宫殿的钱我出了,只求陛下别来开城跟我抢位置。
    小铁锅心中当然是不满意的,但现在大元势弱,完全被红巾反贼压着打,甚至连大都的粮食都要‘方国珍’从南方偷运过来,稍微晚几个月,大都就得人吃人,国势如此,他就算想对高丽强硬也硬不起来,现在早已不是国朝之初,蒙古大军九征高丽的时候了,于是他只能咬牙同意了王颛的建议。
    可以这么说,要不是情况实在危急,条件不允许的话,上都从来都不会成为小铁锅的选项,原历史上他跑到上都,那也是没办法而已。
    但是现在嘛.
    当圣武军出兵太原的消息传到大都,妥懽帖睦尔起初先是惊恐,随即又是愤怒,他立刻把哈麻召了过来,直接把搠思监的奏报甩到了他的脸上,当场质问道。
    “你不是说那鲁贼今年要打福建和两广吗,为何搠思监却上报,贼军十数万大军突然兵临冀宁路(太原),而且出兵如此迅捷,搠思监甚至连贼军何时北上的消息都没收到,就被贼军打到了眼皮子底下?你如何解释?”
    “这”哈麻此时也是有些懵的,他也是刚知道这个消息,立刻捡起地上的奏疏看了看,然后才叫冤道。
    “陛下,这定是反贼使的计谋,那鲁贼惯会使计,狡诈如狐,现在想来,海路漕运万户方国珍能在江浙买到那么多粮食,鲁贼又怎么可能不知道,他定是想留着这条线,好在关键时刻向朝廷传递假消息,误导朝廷判断。
    “陛下,臣实在冤枉啊,这是鲁贼使的声南击北之计,实在不是臣有意隐瞒。”
    好家伙,哈麻居然到现在还认为方国珍跟鲁锦没关系,而只是受了鲁锦的利用和欺骗。
    当然就算他知道他也肯定不能承认,这两年哈麻做主卖给方国珍那么多马匹,方国珍也给他弄来不少粮食,两边是合作共赢的关系,如果承认自己知道方国珍有问题却仍旧放纵,那不就成了自己资敌了吗?
    然而妥懽帖睦尔却只是一味的冷笑,再次质问道,“不是有意隐瞒?那你告诉我,这两个月南边都发生了什么?”
    “这,臣实在不.”
    “说!”
    啪嚓一声,妥懽帖睦尔抄起面前的茶杯就摔到了哈麻面前,瓷片碎了一地,吓得他再不敢隐瞒,这才支支吾吾的说道,“回陛下,南边,鲁贼上个月在集庆路僭越登基,自称伪帝,建伪国号大明.”
    妥懽帖睦尔面无表情的瞪着他,冷声道,“我今日若是不问,你还打算隐瞒到什么时候?!”
    哈麻连忙为自己辩解,“陛下,南方先有徐贼建伪国,称伪帝,其余诸贼僭越称号者不知凡几,这鲁贼也不过是众贼之一而已,臣也是不想陛下太过担忧,这才没将此事报与陛下。”
    见小铁锅冷着脸不说话,哈麻连忙再次说道,“陛下,如今贼军既然已经发大兵打到了冀宁路,而且还是刻意瞒天过海,声南击北,进兵又如此迅猛,令搠思监还未察觉便已兵临城下,说明他们对此次北伐早有准备,就是为了故意麻痹我们,让朝廷放松警惕。
    “此时此刻,既然他们已经出兵山西道宣慰司,难保其不会兵分多路,肯定还有其他路的贼军正在北伐,大都虽然还未收到消息,可南面不比山西,根本无险可守,为了以防冀宁之事再次发生,让贼兵突然出现在大都城下。
    “臣还是觉得,当务之急,陛下应该尽快巡幸上都,派得力之军把守各处关隘,然后于上都召集各路兵马,速速入京勤王。”
    “入京勤王?说的好听,惟今之计,天下哪还有可战之兵能入京勤王?”妥懽帖睦尔顿时心灰意冷道。
    哈麻连忙道,“那也先动身去上都再说,办法只要想总是能想出来的,就算贼军真的攻破了大都,可朝廷也还有岭北行省、陕西行省,辽阳行省,征东行省,尤其是辽阳和高丽,定能凑出兵马夺回大都!”
    妥懽帖睦尔闻言顿时道,“那还去什么上都,不如直接去辽阳,然后再视情况去上都或高丽。”
    哈麻想了想奇皇后这个政治盟友,奇皇后的母族,尤其是他兄长奇辙,在高丽也是权倾朝野,还是高丽亲元派的领袖。
    如果能带着妥懽帖睦尔和太子去高丽,借着奇辙的影响,说不定真的可以逼妥懽帖睦尔退位,扶持爱猷识理答腊上位登基。
    这样新皇帝的舅舅是高丽重臣,就可以调动高丽的全部力量,新皇帝本身还有大元的法统,还可以调集其他行省的一切军政力量,小皇帝登基又没什么经验,到时还不是自己这个丞相说了算?
    想到此处,哈麻当即下定了决心,就去高丽!
    之前因为形势紧迫,他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时机发动政变,现在鲁锦突然北伐,说不定还是他的一次机会呢!
    元廷这条破船,皇帝和权臣的想法难得的取得了一致,等这个消息在皇宫内传开后,奇皇后和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居然也一致同意去高丽,这下好了,高层的想法全都一样。
    于是哈麻立刻开始组织跑路,对外就说要去巡幸上都,反正大元两都巡幸制都传了那么久,去年没去上都只是因为形势紧张,今年皇帝又要恢复巡幸,别人也说不出什么。
    不过皇宫之内,人们则是惴惴不安的收拾起来,小铁锅这边也没闲着,他也在安排自己跑路之后,大都这边的留守情况。
    如今这个时间,只有益王浑都帖木儿还在大都,于是小铁锅便命令益王留守大都监国。
    军事方面,哈麻为了保住自己今后的地位,提升自己的筹码,也准备给自己留点后手,他向小铁锅建议,让自己的亲兄弟雪雪率领怯薛军,护送御驾,这样也好方便随时控制小铁锅。
    然后让太尉月阔察儿镇守大都,若实在事不可为,就带兵弃大都,退守燕山中的各个关隘,一定要挡住贼军,不要让他们突进到燕山以北,打到上都或者辽阳去。
    山东跟河北前线的各地兵马,则是交给了参军议事纳速剌丁全权指挥,只要尽量挡住贼军兵马,为中枢的转移争取时间即可。
    但小铁锅又不傻,他一眼就看出哈麻这个安排心怀不轨,怯薛军这样的禁军怎么可能交给哈麻的兄弟把持?哈麻本来就是丞相,再把最重要的禁军兵权交给他兄弟,那自己这个皇帝不就成摆设了吗?
    不过时局如此危急,他也不好在这个时候跟哈麻翻脸,于是只做了软处理,没有同意哈麻的建议。
    小铁锅以雪雪如今还担任着知枢密院事为由,国朝有危难,正是用兵之际,知枢密院事怎么能离开大都?更应该留在大都全权指挥各路兵马,然后就把雪雪留在了大都,让他负责大都的防御。
    而随驾护身的怯薛军,则是交给了他比较信得过的贺惟一。
    贺惟一祖籍西安,这货是个汉人,不过他爹贺胜曾经却是元朝的亲军都指挥使,后卷入冤案被杀,但到了泰定帝的时候,又给贺胜翻了案,恢复了他的名誉,同时还让贺惟一承袭了他父亲贺胜的职位。
    也就是说贺惟一本来就领着亲军,但和怯薛军这样的禁卫还不太一样,这次等于让他连禁军一块管着,算是给他升职了。
    其实在原历史上,哈麻和雪雪被处死后,元顺帝就曾升贺惟一为中枢左丞相,但贺惟一以元朝有祖制,汉人不可为相为由,拒绝了元顺帝的提议,于是元顺帝就给他取了个蒙古名字‘太平’,然后贺惟一才当了丞相,不过也只当了三年而已。
    现在相当于提前提拔了他一下,没想到贺惟一再次以历史上相同的理由拒绝了小铁锅,说汉人不可领怯薛禁军,然后小铁锅就给他赐了个蒙古名‘太平’,贺惟一这才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下来。
    哈麻见小铁锅搞得这一番操作,恨得牙痒痒,决定等到了高丽就立刻动手发动政变,但暂时还要先忍一忍,毕竟他们还需要元顺帝这杆大旗才能号令四方。
    九月十二日的晌午,元廷的中枢终于准备完毕,庞大的御驾队伍向着通州、玉田的方向,一路向东行去,准备从傍海道(辽西走廊)先去辽阳,然后再看情况决定去哪。
    与此同时,同样是九月十二日,从登州出发,已经在渤海上逆风飘了快两天的俞通海第二集团军,也终于看到了锦州的海岸线。
    锦州军民见到海上数不清的大船蔽海而来,顿时惊恐万分,百姓纷纷向城内逃跑,而城里的守军见到这情况后也立刻关闭了城门,将许多百姓挡在了外面。
    不过他们也不忘派出信使,向大都那边汇报锦州这里遇敌的情况。
    锦州码头,就在所有人都在往城里跑的时候,也有一伙人在人群中逆行来到了码头,看到船队到来,立刻竖起一面鲜红的红旗,在码头上摇动,指引着大军的方向,码头的红旗之下,正是情报局派来的辽东情报站站长,关天杰。
    关天杰以沈氏掌柜,买马商贾的名义,早就在辽东活动了一年时间,潜伏这长时间,就等着现在这天呢,当然经营了那么久,他在辽东做的准备也不少,不仅早早的在码头盘下了一处商铺和转运牲畜的马场,还在锦州城中也安插了不少细作,完全有能力配合主力大军内外夹击,夺取城池。
    俞通海站在旗舰的甲板上,看到码头上突然竖起的红旗,立刻大喊道,“一定是辽东情报站负责接应我们的人,传我军令,立刻靠过去,各船注意,码头在我们手中,要按顺序轮流登岸,不要搞乱了编制!”
    “是!”
    轰~,旗舰上一声变令炮响,立刻有旗手打出旗语,指挥各支队依次靠岸,其他船只不要离得太近,先在海边等候。
    片刻之后,咣当一声,随着旗舰靠上锦州的码头,俞通海顿时一个箭步跳上岸去,关天杰立刻上前问道,“可是三方面军的俞总兵,俞将军当面?”
    “正是,你是辽东情报站站长关天杰?”
    “正是下官。”
    关天杰和俞通海各自拿出信符相认后,关天杰这才说道,“将军可是要先取锦州?这是锦州的布防图,以及城内各处街巷地图。
    “下官在城内的北门附近安排了百余名好手,囤积了兵甲和手榴弹,还重金买通了一个守北门的元军百户,将军若要取锦州,只需在北门外向城内打一发开榴弹,城内内应立刻就会打开城门,引大军入城。
    “另外下官这里还有从辽东各处购置的三千匹战马,暂时还未南运,如今就在码头附近的马场中,将军若有需要,也尽可取用。”
    俞通海接过地图一听,顿时兴奋道,“还有三千匹马?那可太好了,我正愁着没有骑兵,大军没有哨骑可用呢,可有马鞍笼头等物?”
    “有是有,不过都是辽东粗制滥造之物,临时用用尚可,但肯定比不过朝廷官造的军械。”
    “那也行,能用就行,你这次可是立了一件大功!”
    俞通海说着当即从怀中掏出一封密旨,“陛下手谕,关天杰接旨!”
    在场的辽东情报站众人闻言,顿时哗啦啦的在码头跪了一地,俞通海这才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辽东情报站站长关天杰,领导情报站工作有方,于辽东潜伏日久,劳苦功高,忠勇可嘉。
    “今大军踏足辽东,千里之地尽入版图,辽东情报站大功已成,即日起,废除胡元所置辽阳行省,集辽阳大宁各府县,置辽宁行省。
    “因关天杰细作有功,又熟知辽东军民情况,特擢升为辽宁行省参知政事,代掌布政使之职,省府设于辽阳,全权负责辽宁行省一切民政要务,辽东情报站其余各官,皆有封赏,钦此!
    “关参政,接旨吧。”
    关天杰连忙叩首道,“臣,谢陛下隆恩。”
    等他站起来接过圣旨,俞通海这才道,“恭喜恭喜,关站长潜伏那么久,一边为朝廷搜集情报,一边为朝廷购买战马,劳苦功高,今日总算是功成名就了。
    “不过你的活还没干完,我接下来要去松州,你还要去辽阳上任,你暂时还得在码头这里等着,等刘福通的暂编第十一集团军过来,你还要领着他一起去打辽阳,等打下辽阳你才能去上任啊。”
    关天杰当即抱拳道,“将军尽管放心,这一年多都过来了,也不差这最后这十几天,将军尽管向松州进兵,下官定然守在码头,等着刘将军前来。”
    “嗯,那我就不跟你多说了,多谢你的三千匹战马,等仗打完了,本将军摆宴请你吃酒。”
    “那在下可就提前等着了,将军保重。”
    两人互相交代完之后,俞通海立刻组织大军有序登陆,等岸上集结了两个师的兵马之后,他立刻按照关天杰的提示,佯攻东门,主力却放在北门,北门外一颗开榴弹在城头炸响,守城的小军官当即从城内打开了城门,潜伏在城内的百余名细作,也披坚执锐,拿着大量手榴弹跑出来,协助防守城门。
    俞通海在北门外趁机挥兵而入,很快就将锦州纳入了掌控之中。
    随着后续的部队源源不断的登岸,俞通海也召集各军的传令兵等骑手,跟着情报站的人去马场牵来了两千匹马,他甚至还给杨璟和刘福通留了一千匹,以备后续部队的不时之需。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俞通海留下吴复的130师镇守锦州,自己则是和张德胜、曹良臣三人,带着其余三个师,还有临时组建的两千哨骑,顺着小凌河逆流而上,向着西边的富庶、大宁、和松州一路狂奔,只用了两天,便行进了两百里,于九月十四日抵达富庶(朝阳市西南部)。
    留下曹良臣和一个师用来攻打城池后,俞通海和张德胜又继续率领其余部队,继续向大宁挺进。
    与此同时,就在东路军从锦州登陆的第三天,也是小铁锅从大都跑路的第三天,九月十五日晌午,庞大的御驾队伍才刚刚走到唐山的玉田县,迎面就撞见了一路风尘仆仆,从锦州八百里加急赶来报信的信使。
    得知圣武军出兵锦州的消息后,负责随驾统领禁军的贺惟一立刻赶来小铁锅乘坐的象与前报告。
    “陛下,不好了,锦州八百里急报,那公输贼于本月十二,遣大军乘水师蔽海北上,于御驾出城的同一日晌午,在锦州登陆,数万大军兵临锦州城下,现在傍海道已为贼军所阻,前方去不得啊!”
    妥懽帖睦尔,还有奇皇后,太子,哈麻等人,闻言俱是惊骇万分,奇皇后闻言更是惊慌道,“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可否找来海船,护送陛下渡海前往高丽?”
    “这”贺惟一当即拱手道,“回皇后娘娘,别说现在找不到船,即便能找到,现在渤海里也肯定满是贼军的水师兵舰,若乘船渡海前往高丽,恐怕到时在船上被贼军水师围堵,想逃都难。”
    “.”
    一群人闻言全傻了眼,太子爱猷识理答腊这时也慌了,坐在大象的背上对贺惟一问道,“那现在可怎么办,辽阳和高丽去不成,那就赶快调头去上都吧?”
    说完他还转头看向了一旁的小铁锅,准备听听自己父皇的意思。
    而贺惟一则是踟蹰再三,还是说出了自己的分析。
    “陛下,这公输贼擅用计谋,先是用方国珍为朝廷输送假情报,麻痹中枢,使朝廷放松警惕,随后又瞒天过海,声东击西,突然北伐。
    “看贼军此次出兵的架势,一东一西,一路从河南进取山西宣慰司,一路从山东渡海登陆锦州,而正面的冀州、河间等地,却始终未听到贼军北伐的半点风声。
    “山西和锦州的位置又十分关键,进占冀宁(太原)之后,贼军还可继续北上,破雁门关,北上大同,东进兴和路(张家口),阻塞大都西逃之路。
    “锦州方向,也可就近向西攻占大宁、松州等地,从燕山以北封堵大都北逃之路,切断大都通往上都、辽东的一切通道,甚至就连渤海,也有贼军的大量水师。
    “这分明就是两路包抄迂回,再正面压迫,欲毕其功于一役,将朝廷一网打尽的打法,公输贼厮心狠手辣,歹毒无比,又诡计百出。
    “唯今之计,恐怕只有.”
    “只有什么?快说!”
    妥懽帖睦尔闻言整个人都在惊恐的瑟瑟发抖,他怎么也想不到,鲁锦居然会打出这样的北伐套路,这真的是一点活路都不给他留啊。
    听说那贼厮贯来不拿蒙古当人看,每每自称炎黄后裔,姬周正统,而将大元视作蛮夷,落入其手的大元宗室,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自己要是落到他手里,那还能有好?
    贺惟一这才蹙着眉严肃道,“贼军是九月初八兵临冀宁(太原)城下,打到雁门关,再到大同,兴和路(张家口),肯定需要一定的时间,贼军在锦州登陆是在九月十二,从锦州打到松州(赤峰)也需要时间,现在才九月十五,贼军应该还未来得及占领松州。
    “唯今之计,若想脱困,只有一个办法,立刻舍弃大队,轻装简行,只率骑兵从古北口,或喜峰口,昼夜不停,向上都方向突围,若是速度快的话,或可赶在贼军前面逃往上都,若是再晚一点,恐怕就真的来不及了。
    “陛下,做决定吧,切不可犹豫半分。”
    小铁锅闻言这才好像溺水之人,看到头顶的水面上飘来一棵稻草,连忙将其抓住,慌张道,“备,备马,快给朕备马!”
    “是!”
    “父皇,那儿臣怎么办?”旁边的太子爱猷识理答腊连忙问道。
    “你也一起骑马,随朕突围。”小铁锅当即道。
    可旁边的哈麻却眼珠子一转,连忙跪伏在地,叩首道,“陛下,唯今之计,为了保全国家社稷,不如让臣护送太子走军都陉,山西道路难行,说不定贼军没那么快,或许能从兴和路突围,前往上都,到时与陛下在上都会合。
    “若有其中一路遭遇不测,国家好歹也能保住一条根基啊陛下。”
    这话说的足够直白,却听的太子和小铁锅全都浑身发冷,这就是要赌命了,谁逃出去谁就当皇帝,被抓住了那就只能看命,可稍微理智一点来看,这样确实又最保险,最起码能保住一线生机,避免皇帝和太子被一锅端掉,万一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大元可就真完了。
    最终小铁锅还是理智压住了惊怒,这才说道,“那就由你护送太子走军都陉,去大都与真会合。”
    “是,臣一定保护太子殿下周全。”哈麻立刻答应了下来。
    而奇皇后看着这爷俩各奔东西,再看看这眼前庞大的御驾队伍,当即问道,“陛下,那臣妾怎么办?”
    贺惟一这时刚牵了几匹马来,闻言当即道,“陛下,不如让御驾继续向东走傍海道,说不定还可以起到引诱贼军,拖延贼军进兵速度的作用。”
    小铁锅一听,立刻将目光看向了奇皇后,奇皇后则是惊恐道,“不,臣妾要跟着陛下和太子,本宫绝不独自前往辽东。”
    “那你就骑马跟朕一起走吧。”
    奇皇后这才不情不愿的下了象与,跟着上了马,只是她一个高丽宫女出身,最擅长的是摆弄茶道,哪里懂得怎么骑马,胯下的马儿刚刚打了个响鼻,刨了几下蹄子,便吓得这女人当场惊慌的哭叫起来,“陛下救我,臣妾不善骑马。”
    “那你就留在这吧,驾!”
    小铁锅当即一挥马鞭,立刻叫上贺惟一跟三千怯薛军一起转头向北而去,只留下奇皇后愣在原地,惊恐万分的大喊道,“陛下,不要丢下我。”
    “母后,不如你跟孩儿一起走西面吧,丞相还请快去给母后找几只骆驼来。”爱猷识理答腊见母亲被父皇丢下,立刻说道。
    哈麻闻言则是目光闪烁,心中思绪万千,一瞬间想到了很多,现在他选了跟太子走兴和路(张家口),不跟皇帝一路,还说如果他们其中一路没了,另一路也能保住大元根基,这摆明了就是要跟太子绑定了。
    那么这种情况下,或许真的应该带上奇皇后,有了这个女人,就有了高丽的关系,这可是一大助力,将来能不能复国,甚至这次鲁锦北伐之后,他们能不能跑去高丽,找个地方落脚,就要靠这个女人了。
    想到此处,他终于还是决定带上这个女人。
    “是,臣这就去找骆驼来。”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