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第一百五十一章 西方世界的內心震动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一百五十一章 西方世界的內心震动

    第152章 西方世界的內心震动
    就在伊玛目库里汗,狂妄地將明军头颅丟弃在地上,用这个行为震镊洪承畴的同时。
    跨过荒漠,再跨过中亚的视角,最后进入到欧洲的海洋。
    八艘大型盖伦船满载著成员正缓缓驶离伦敦港,这些舰只的周围,还有十艘英伦风帆战舰伴隨,他们总共有六百多人,很多人都是有知识的欧洲贵族。
    带了大量翻译,这是必要的,还有一小部分的英格兰官员,以及一位新教的大主教。
    这次有了国王查理一世諭令在,他们將前往此刻的欧洲,拜访叱吒风云的法兰西王国。
    法兰西是英国外交舰队的第一站,之后他们还要接著前往匈牙利和奥斯曼。
    虽然这是一次英格兰王室掛名的活动,但其参与者,却绝大多数是民间的学者,少数有名的贵族,其中就有富有的罗伯特里奇。
    就连他这样的大人物,都在听完活动內容后,给航队出行支持了一大笔钱。
    作为沃里克伯爵,这些年来罗伯特里奇在英格兰贵族圈子里炙手可热,他现在只是隨便拿出些钱,就等於说买下了现在英格兰外交航队的全数舰只了。
    只有一个要求,把外交內容全部书写一份,传递到他手上。
    这等於没有要求,因为这样的记录,也会给英国王室一份,他这一份很可能到时候被王室公布出来,所以將来很可能分文不值。
    何况英国外交舰队中,都是有文化的贵族和翻译,这些人很可能会保留那些珍贵的记录,並將之发表获利。
    但是沃里克伯爵不在乎,他就要第一手的记录,要价就这么简单。
    英国之所以有心思突然派出这种规模的外交舰队,主要是因为威德尔上尉带回的消息,对英国贵族以及国王的內心触动,实在是太震撼了。
    东方的明朝,在威德尔的描述中,显得有些太庞大了!
    除了两亿人口的底蕴震撼人心,港口处的贸易海关,也是明朝的代表词之一成百上千的港口船舶,千人级別的製造工厂,有皇商名头的银行-他们商业非常繁荣,彼此的竞爭非常激烈,但是他们依旧受到地方官府的管控,谁都不敢不交海关的税,包括一向爱逃税的日本商船。
    这个东方帝国,拥有许多闻名遐邇的海港城市,在寧波府,主城內有六七十万人,城外有尚有八十多万人。
    这仅仅是一座城市,而类似寧波府这样的大城市,在明帝国有近十个。
    並且这个帝国,土地辽阔,有上百万精锐的火枪军队,数不清的先进战船,
    民用商船的航速都要比英伦战舰快两倍以上。
    这是什么航速?英伦的造船业不得不停止想像,毕竟他们自前的认知,无法想像这样的航船,到底该去如何设计。
    等等的消息,根本无法封锁,因为威德尔自己都没有管住嘴,他的船员当然也没有。
    他们在经过的各个补给点,都宣传自己见到的明朝,是如何如何的夸张。
    等他们到了欧洲,回到英格兰,很快就引起了英格兰新教者和贵族圈的共同关注。
    各种富丽堂皇的描述中,最关键的事情,就是大明的向西扩张。
    贵族圈最爱听的不是异国的秘辛,而是战爭,尤其是关於异国他乡,那些战爭的鸿篇巨製。
    每个船员都身价倍增,被贵族和学院拉拢,重金聘请过来为他们描述大明的情况。
    而从这些英国海员身上自然而然的打听到,明帝国正在向西扩张的消息,並听其绘声绘色的描绘了,比波斯商人那详细的明莫战爭。
    关於明朝与莫臥儿那里发的战爭,早先就引起了欧洲人一些自光,毕竟这场战爭影响了贸易,並且很多西方世界的商人都在战爭中被杀害了。
    他们通过波斯商人的贸易,了解到了部分情况,也对於明莫战爭有一种模糊的看法。
    这场战爭规模很大,这是欧洲人对它的第一印象。
    在此时欧洲的三十年战爭,新教派支持者和“神罗”哈布斯堡王朝这个天主教支持者,双方的战爭,总计兵力事实上,也就是四十万到六十方区间。
    在法兰西参与后,才最近增加了烈度,欧洲混战兵力才真正到达八十方乃至更多的巔峰规模。
    而在莫臥儿和明帝国的战爭,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五十万人。
    莫臥儿的贸易,也由此中断了大半,大量的莫臥儿帝国区域都深陷战火,让很多黄金无法流入欧洲。
    经过莫臥儿皇帝沙贾汗的几次动员,先是十五方人参与,后续增加十一方的马哈巴特汗兵马,再到自己亲自出兵,带了几万帝国精锐,莫臥儿帝国实际出动的兵力,早已经超过三十万人了。
    而明帝国加上其僕从和俘虏兵,总计兵力也接近十五万,巔峰时期还要有所超出,可能达到十八方左右。
    这样的战爭震撼人心,波斯商人们在推崇瓷器贸易的时候,会聚精会神的描述,其实引起了欧洲人很大的兴趣。
    欧洲的贵族很乐意听这些东方故事,这些古老亚洲帝国的战爭,被形容成战象和正宗长矛手的战斗。
    这些英国商船的水手,还有人带回一本明国书籍,被眾多贵族哄抢,价值非常之高,最后卖到一个比最好的官窑瓷器更加夸张的价格!
    那本书就是冯梦龙写的《崇禎隆盛奇录·新政极盛实歷》。
    其之所以价格攀升的这么高,据说是因为其中作者是明朝的官员,他收集了大量明朝朝廷的查阅资料,包括人口、金属產量、地方税收等等,甚至在生铁和钢铁的產量上,在书籍上还敘述了其工艺內容!
    这些资料都太过珍贵,也难怪所有贵族都非常想要买到手里,甚至勾起了义大利银行家的兴趣,但最终,这书是被英王查理一世购买了,听说是私人收纳。
    国王出面,自然而然令贵族圈们纷纷闭嘴,只能是嘆息一声作罢。
    但是书籍的格式,却影响不小。
    甚至能影响改写当时欧洲流行的文学作品,一些人会在作品里,掺杂角色航海出行,遭遇海怪,亦或者面对风暴,船只被掀翻,个人漂流到莫臥儿或者明帝国的沿岸的故事。
    一个叫约翰弥尔顿的英国人,就写了本名为《斐乐的黄金龙朝》的中篇小说,引起了欧洲贵族间的剧烈反响。
    文中敘述是参考冯梦龙的断句方式,並加入了大量从明帝国归来的英国水手描述,並提及汉唐时期的东方敘事逻辑。
    即便此时欧洲以及英国的民间,都是饿死病死,被僱佣兵躁,但是並不会太影响他们的贵族,贵族们的生活依旧奢靡,他们就十分钟爱这部富有想像力的异国冒险类型小说。
    这本小说形式的作品如此畅销,让约翰十分意外,並隨后在义大利继续推出了后续系列的作品。
    也就是更加轰动一时的《斐乐的黄金龙朝·新世纪》、《斐乐的黄金龙朝·
    归途》。
    这三本小说形式的文学作品对欧洲贵族圈子,非常具有吸引力。第一本讲述的是东亚王朝的发展和主人公的异国冒险,第二部作品则从中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幻想元素,包括华夏龙和突厥狼文化。
    甚至於海妖,都有了一些东亚文化中的元素混入,小说开局的主人公背景符合中世纪欧洲的情况,但后续情况则更加多元,因为是异国他乡的描述,其中对於欧洲的等级划分,和臀越礼仪文抱有摔击和控诉。
    其中的玄幻內容里面,东方的王朝皇帝掌握亿兆人口,有数百万的军队,歷代皇帝建造的末日要塞,来对抗海洋的威胁。主人公在第二部的《新世纪》里,
    加入了天朝军队,乘坐庞大的海军航队反击海妖的入侵的小剧情,很勾人心弦並在结尾处婉转勾勒出来第三部小说的开头。
    第三部作品则全力加入欧洲故事剧情,像是要给斐乐这个主角,增加一些西方的天主元素。
    可以说,约翰弥尔顿的《斐乐的黄金龙朝》三部曲,將更多的西方文学,往更多元的幻想元素里头延伸出去。其中是以明帝国的內容为核心,又大大影响了欧洲人对明朝的看法。
    所有人都对明朝多了一种特別的幻想,不光是民间的故事,更多的是贵族们的目光,都对东方有了更多期待。
    而英国作为骨子里就爱掺和俗事的国家,此刻他最想要的,就是利用东方世界的逐渐西进,来纵横闔,谋些利益。
    欧洲的水搅混了,他英国玩的才能越顺。
    舰队船舶离开伦敦港,第二天凌晨就已经赶到了法兰西的加莱,並很快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三就得到了英王的书信。
    即便法王的確对明帝国很关注,最近欧洲贵族圈子內,各种关於明朝的传闻,都带有巨大的利益,但是法国目前要解决的是欧洲和西班牙人的战爭。
    法兰西人没有心情,跟著英国人游戏亚洲的利益,毕竟眼下法兰西的主要目的,就是和西班牙的长期战爭,而眼下他就正处於一个被动时期。
    在1638年6月至9月,富恩特拉比亚围城战爆发,法军围攻两个月未克,最终疲於奔命,长期的消耗让法军深陷疲劳状態,隨后惨遭西班牙军队击败。
    整个战役法兰西动员了超过两方军队,耗费无数资源,但依旧在付出沉重代价后,被西班牙在战场上挫败了进攻,导致法兰西损失惨重,有近七千人的军队被损失掉。
    法兰西不仅没有打下小小的富恩特拉比亚,还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法王哪有心思去折腾英王的纵横拽闔,他得负责重新调拨军费,安抚法兰西的民心,然后继续和西班牙人继续打下去。
    英国人的舰队在加莱得到法王的传唤,但没有给予什么答覆,双方沟通了新教和天主教在欧洲的战爭,就没有后话了。
    英国人並未灰心,而是舰队在当地补给了物资,便立刻向南,继续往地中海方向驶去。
    他们將下一个目的地选择在了义大利。
    义大利的银行家们沟通贸易,连奥斯曼人都能沟通,並且安插一些暗探,他们自然是比所有人都要消息灵通。
    而且他们对於东方的贸易,也非常感兴趣,尤其是昂贵的瓷器和茶叶,非常钟爱和看重,这些银行家们早已投资了英国外交舰队一大笔的钱,並且替他们在当地购买了几艘船,並且购买了大量商品,隨他们带走。
    英国舰队並未在义大利的港口久留,而是短暂补给和沟通交流,隨后继续补给前行,並最终抵达了奥斯曼帝国的君士坦丁堡,並带著使者覲见了奥斯曼皇帝穆拉德四世。
    1639年2月11日。
    英国人带著英王的书信远道而来,对於有著《英土商约》的奥斯曼帝国皇帝而言,书信的內容实在有些突兀和莫名其妙。
    英王在书信里谨慎的提及了,关於明帝国向西扩张的情报。
    甚至有关於明朝与叶尔羌人的战爭,也一併打听了个大概。
    所谓的大明西征,消息在奥斯曼的民间,自然声音不会小,尤其是来自波斯的消息。
    波斯的萨法维和奥斯曼之间的战爭,多多少少有一些波斯的走私商人存在,
    他们要把手头积压的丝绸、茶叶货物,卖到奥斯曼手里。
    奥斯曼为了自身满足需要,一部分要拉到各地中海的港口和欧洲维也纳地区贩卖赚钱,自然对这些走私商人不会阻拦。
    而贸易的过程中,关於明帝国的消息,在奥斯曼帝国內部,也不绝於耳的出现在统治者穆拉德四世耳朵里,
    但毫无疑问,对於奥斯曼帝国而言,对於大明的传说,和正在进攻的局势,
    他们的都並不觉得这是件非常急迫,以及具有威胁的事情。
    明王朝?
    那不就是个爱修高大长城的东方国家吗?
    据奥斯曼的认知,明朝的军队里可没太多骑兵,那些皇帝认为骑兵太昂贵了,这样的情况下,奥斯曼人也不认为只有少量骑兵的明朝军队很可怕。
    就连奥斯曼帝国的皇帝,也开始鄙夷嘲笑这些欧洲人的无知。
    大明?
    明国人最擅长的就是造城墙!穆拉德四世他完全不能理解,这些西方人为何会这么的警惕爱修城墙的明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