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叶尔羌西迁
第149章 叶尔羌西迁然而即便是现在朝廷在三边地区的畜力不足,粮秣和荤腥上的补给却並不会因此中断,毕竟还有大部分的粮秣,现在都是由皇商提供的。
至少到洪承畴手里的牛羊肉和粮食都够吃,皇商的商会与朝廷签订契书,这契书的规则本身很有约束力,无论哪一家皇商,都绝不想付给朝廷,付款五倍刀至更多的违约金。
三边官兵倒是没什么怨言。
毕竟当今圣上至少给平了积欠多年的军,还给口肉,给口饱饭吃,对比过去,已经是够不错了。
在过去的几任皇帝,也就是正德年间的官兵能吃的好一些,现在的皇帝对他们来说,恩重如山来表述显然太过分了,但的確是到了甘愿效死的地步。
大明天兵进入西域內部,是黄沙吃了好些年,个个有些消瘦,脸上乾裂的死皮粘在脸上,都没人捨得去撕,留著来保持干皮底下的些许湿润。
没有油水怎么办?
天兵们自有办法,他们当然会直接从当地自筹,抢走了当地畏元儿人手中不少的黄羊,给些银幣或者铜板打发,想要反抗的,要么挨一枪托,要么腰刀用刀鞘打上一顿。
为了吃肉而对西域百姓动武,总旗和小旗官一般是不管的,洪承畴也不愿意管,这官兵是按新军制吃粮,缺数太多了,就会採取就地自筹的法子。
说白了,就是在驻扎地方直接开抢的意思。
反正也不在內地,没有县官老爷管著,也没有差役阻挠,洪承畴不管也不会有言官冒出来参他。
这些年西域乾旱异常,也没多少人家有能力圈养黄羊,其实黄羊数量也就不多。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这就靠后头那些皇商的运粮队,会时不时的带上几十罐猪油,勉强吃得饱腹,也能掺和些油水。
对於老秦人偏多的三边军马,他们一到地方就喜欢吃羊肉,当然了,大明朝没有哪路官兵不爱吃的,只不过现在的羊肉虽然在大明是不缺了,但因为民间畅销,百姓和官吏都爱吃。
这价格自然是仍然比猪肉更贵一些。
官兵们爱吃,皇帝天天留在军营的时间多,也了解一些,每年给专司羊肉生意的皇商们,就多一些钱在存栏量这方面多一些投入。
其次就是鸭和土鸡,这些养的多,存栏量绝对是指数级上涨,因为稻穀的越发便宜,就算是民间,也会用金贵的穀物来养鸡鸭。
刚刚进驻当地,洪承畴是大红官袄夹在外,內里衬著铁甲,身边跟著两营標骑,红色五方军阵大旗四处招展,骑看高头大马,威武霸道。
“总督大人!”
两侧官兵见了督抚两职的洪承畴,连忙上前行礼,態度谦卑,弓著腰,目视著自己脚面。
“嗯!”
答应一声,洪承畴微微点头,人却並不停留,是带著一眾標营骑兵继续前进他官威一向深重,喜欢压人一头,对手下的兵將,则就是更加气势凌人了,
就连贺人龙,跟著吴三桂放浪了那么久,一回到三边系统,也就乖乖待在洪承畴魔下听调,约束的非常厉害。
毕竟论能力,像贺人龙这样的猛將,在三边重镇,能混个游击就不错了。
毕竟此刻洪承畴魔下有二曹、尤世威、艾万年等能將,並且先前战死的梟將左光先,战力勇武都在其之上。
但其实根本用不著其他大將去服贺人龙,皇帝曾经就洪承畴与陈奇瑜二人,在朝堂上有过一个点评,称陈奇瑜在兵事上擅用谋略,將来是必入兵部,进內阁的。
而对洪承畴,皇帝的点评是称他能用势,以小御大,善用朝廷威仪镊服魔下主將为其效命,也是將来必定入阁能臣。
对皇帝的这番说法,洪承畴是將其当做夸讚看待的。
能入阁,善用朝廷的威仪,这些词句都毫无疑问是绑定了自己与內阁位置的关係。
必然入阁,从其他文官口中说出来,毛用都没有,那都是不確定的事。
可若是说出此言的人是皇帝,那就是给边关军镇的他自己一个担保,將来必进內阁。
现在正是陈奇瑜和他二者竞爭谁先入阁,最为关键的时候。
谁先入阁,谁就资歷更老,而不是完全看入任的时间,以及看年纪的,入阁谁早反而在內阁位置更关键。
洪承畴的目光看向这些躲藏在茅屋两侧,叶尔羌没能带走的穷苦畏兀儿人百姓们,发现这些人正目光灼灼的盯著自己,说不清他们是好奇,还是恐惧,亦或者说愤怒。
身为督抚,洪承畴掌握著兵备道,无论是粮秣的筹措,还是就地屯民,民生问题他都得一一过问。
当地畏元儿人的村庄眾多,但多数都已经跟叶尔羌人遁走了,留下空荡荡的房屋,正好给洪承畴把手中抓获的一批人丁迁过来。
这西域有不少绿洲,在这些荒芜的土地上,足够当地人种植葡萄酒所用的葡萄,而洪承畴为了復甦当地经济,也让隨他迁来的汉民,跟隨当地畏元儿人学习酿酒工艺,並扩大种植园。
但即便如此,大明三边官军现在占据的西域土地,与汉唐时期,中原王朝占据的西域领土相比,依旧不大。
风沙、乾旱、酷热,明代的叶尔羌西域,要比汉唐时期恶劣太多。
不少过去存在的不少塔里木河支流都已经乾涸,马鬃山一带尤其严峻,常年千旱,属於天山水流无法流经,令洪承畴进兵相对困难。
但叶尔羌人早已习惯了嚼著风沙放牧的日子,倒是在这西域东侧的土地上,
来去自如,令大明天兵有些羡慕。
好在三边铁骑也已经在此待了几年,已经算是浅显摸清了西域风沙的流向,
可以进兵。
在短暂进驻当地后,洪承畴於崇禎十一年的十月中旬,趁著寒冬已至,想著叶尔羌人此刻必定疏於防备,於是他便亲自冒著风雪和寒冷,带领大军强袭了头堡,一战功成大破之!
明军神兵天降,一连攻克头堡、三堡、三道岭,並隨后俘虏七並的守將艾力兰提明,並紧隨其后,继续强行军,进发一万骑兵,兵围了胜金口和鲁克沁!
此刻的洪承畴兵行神速,连战又是连克城屯,北方就是瓦刺人的別失八里。
他发兵的时机拿捏得恰到好处,正在叶尔羌人內部开始为了汗王位置,爭权夺利闹得最凶的时候出手,而一出手就是不同凡响,一路杀敌到了西域腹心!
惊变突发一个接著一个,叶尔羌人慌忙应对,只能是在仓促间达成了权力交接班子。
几位叶尔羌大员退居幕后,汗王位置由年幼的尧勒巴尔斯汗继位,他年纪尚小,被几位大人物牢牢控制,当做愧儡。
不过对於风雨飘摇中的叶尔羌汗国人来说,此刻他们要面对的问题,確实是非常棘手。
北方的准噶尔和卫拉特屡次犯境,令叶尔羌不得不分出部分兵力,去提防两路逐渐强大起来的军事压力。
这並非是因为明朝给的压力不够大,相反,大明一侧给的压力是最大的。他们已经被迫无奈的做出决定,他们的形势已经到了不得不收拾收拾,往西迁徙的地步了。
他们挑的位置主要是乌兹別克,朝乌兹別克布哈拉汗国方向迁徙的风险较小,毕竟那的汗庭如今实力虚弱,诸多小部落纵横其中,总的实力肯定是不如叶尔羌的。
叶尔羌人还有两三万牧骑,三十几万人口呢!
只要流窜入乌兹別克,毫无疑问能够成为最强大的一股域外势力,说不定还能靠著黄金家族的名义,获得乌兹別克的宣称,將来吞吃了乌兹別克汗国的土地,並捲土重来,再和大明朝好好玩玩。
於是,叶尔羌在洪承畴围困胜金口、鲁克沁时没多久,就决定好了迁徙,开始大规模从前线迁出军民,在叶尔羌城整顿了十几方人,先行西迁,分批次进入乌兹別克汗国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