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八个时辰的工时?去取弓来!
第133章 八个时辰的工时?去取弓来!朱由检除忙碌筹措后勤所需的空余时间外,还会去后宫陪陪周皇后,
最近帝后关係开始变得缓和,甚至可以说有点融洽了。
毕竟他攻势不断,哪怕是顽石一般,向来保持庄重严肃表情的周皇后,也是被打动了。
她对皇帝的亲征韃虏很担忧,一直都在劝说。
“放宽心,朕定然会安全回来的。”
“就不能不派朝中的老臣去吗?陛下万金之躯,身系黎民,怎可——”
“此战关乎我大明往后百年国运,皇兄嘱託朕绝不敢忘,背负著江山社稷,朕怎敢怠慢。”
皇帝在后,搂住皇后柳腰,在她耳畔低声说著,想了想,为了让她安心,又道:“但凡真的有事,朝中也有孙承宗、韩等老臣在,可扶持太子继位,缓缓图谋,亦可再兴国家。”
他语气平稳,令周皇后得以感到些许的心安。
“陛下.—
周皇后她很担心,虽然皇帝的马箭练的很不错,这些年也常在军务中练习武艺,但是打仗毕竟事关生死,谁也不知道能不能从战场上活下来,千万人保护的皇帝,也可能被人在战场上杀死。
皇太极对於女真八旗而言,也是皇帝,但依旧是死在了和孙传庭的战斗中。
“嗯?”
皇帝亲昵地在皇后脖子上蹭了蹭,像是一只猫在不断用脑袋蹭著伴偶,很亲近。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大明从詔令批示下来,开始动员各路官兵前往辽东。
很多战马都是被官吏追上行军,拉到营中,那些骑兵也陆续手上拿到战马,只能说在行军过程中和马匹去培养感情了,提升一下人马间的配合度。
马匹和骑兵没有熟悉,很多马术动作都做不了。
皇帝要御驾亲征,京营的官兵都开始得到朝廷的徵召,五万多官兵先是更换手中陈旧的兵器。
像大太刀和双手剑,要求是足够锋利,如果觉得用起来不顺手,或者锋利度不够,就可以到仓库更换。
大明朝的双手剑和太刀储备很多,是常年与日本德川幕府购买的,就是为了更换。
除了长矛兵和骑兵队伍外,几乎清一色的都是燧发枪兵,燧发火枪兵的鎧甲要求,就是普通甲,只有少数需要配布面甲。
差不多有两千人的锦衣卫緹骑,隨皇帝御驾出征,他们装备著长杆左轮枪,背负一口大太刀,並且很多人还会佩戴弓箭,都是边军退下来的老卒,非常精锐。
大明除了京营和土司狼兵,其他兵马都是直接往北直隶和辽东调,兵部会统筹沿途的官仓,直接从当地提粮食来供应大军吃用。
朱由检背后替五省的官兵计算著,现在大明输入北方的粮食,基本上是直接流入旅顺或者寧远,再依靠骡马託运。
明朝过去要用兵辽东,是走的辽西走廊,而大明朝缺马,一部分畜力来承担的运输能力就需要依靠人来运。
可能会使用的工具就是小板车,这种人力速度缓慢,很容易受到地形的影响,轻易就断掉补给。
如今的大明就可以解决这部分人力要求,让辅兵专心作战,也就是將辅兵的定位,恢復到战兵水平,必要时候可以著甲。
大明的豆料经过这几年大规模种植,光是各地黄庄的存储量就十分惊人。
但即便如此,按照朱由检的估算,整个大明的豆谷,想要满足大明在辽东有十几万骑兵作战,以及十几万骡马、驮马的吃用,依旧是十分紧张。
完全满足的情况下,不会超过五个月,就能让大明朝在这方面难以为继,
这是一个歷史常识,事实上牲畜出栏,开始运输粮食,本身途中消耗的穀物就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
一匹骤马在栏中吃掉的穀物,一天也就是七到八斤,而需要长途跋涉,开始为军队供应粮食,那每天需要的豆料,就得往十三、四斤跑了。
並且距离越远,军队的粮食消耗就会以几何倍数来增长,这增长的量非常夸张,计算起来极其消耗心神,朱由检也只能安排更多海运,来给自己的兵马获得粮草上的充足供应。
之所以动员四十万兵马作战,朱由检当然不会是只想征服原努尔干都司地区那么简单,豪格和代善加上他们的治下之民,也就那么几万人而已。
他要对付的,主要是还有漠北蒙古。
这是目前的一个想法,只要打败了豪格,彻底控制外东北或者更远的北部的雅库茨克一带,大明就算是彻底征服了北方,可以向西进兵了。
北上征服的真正角色,就是漠北蒙古。
为什么不去动漠南蒙古,而去打漠北?
理由很简单,啃漠南蒙古的难度係数大的离奇,至少是比朱由检先前自己的判断要大的多,林丹汗控制的牧民人口在这段时间迅速的膨胀了,从互市中,大明销往林丹汗那的粮食,就能看得出。
新到任的宣大总督是递上来一份报告,就连朱由检也是心头一跳,很怀疑这份奏疏的合理性。
陈新甲是说,林丹汗现在控制的牧民已达七十多万户,他用的是户,也就是蒙古包的数量。
朱由检不清楚他是派出多少次夜不收,才勉强获得这个报告信息的,但是他清楚七十万户应该不是陈新甲胡得来,而是有部分夜不收在外侦查,加上粮食的供应情况得来。
那这样算起来,林丹汗治下至少也近两百万人口了!
蒙古人有两百万人是个什么概念,可能中原人无法理解。
蒙古人大概十五六岁就可以骑马射箭了,而六十了还可以拿来当兵用,甚至必要时候,他们也会徵用女子来作战。
两百万人口,计算他一半是男人,一半是女人,那么这也有一百万人,算他一成是儿童,一成是老弱病残,那就是七八十万人可以拉出来作战。
哪怕战斗力再差,朱由检总算是打消掉了再增加五万骑兵,就可以打败林丹汗的最初想法了。
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大明朝的骑兵不够,这方面的数量差距大的离谱。
当然,这只是数字之间的估算,如果算上蒙古开始缺少马场和不少冻害的因素,林丹汗的实际力量应该没那么强大。
崇禎十一年四月二十四日,大明才收拢南直隶的五万多京营,皇帝在南京誓师,统帅五万大军出征。
皇帝启用梅之焕,任命隨军提督,再用魏国公徐弘基领总兵刘泽清,统帅大兵一万九千人为前锋官,一道进兵。
皇帝亲自率大军出征,魔下有总兵吴三桂、曹变蛟,並且调令卢象升,准备北直隶及山海关京营官兵,隨御驾亲征。
其实朱由检还想调满桂的,但现在带了梅之焕,也有曹变蛟和吴三桂这样的猛將,再加上卢象升的天雄军以及京营官兵,想必已经足够了。
朱由检也得想办法给补给减减负,否则几十万人一同前往,满桂带本部那一两万人,
也不知道大军补给会不会崩。
数万大军北上,自然对地方上的震动不小。
期间发生一件有趣的事。
大军赶到山东济南,御驾至济南府城有数千百姓慟哭,向皇帝哭诉商人压迫。
在纺织商人面前,皇帝是亲自去了府衙,坐镇官堂,替济南万民做主。
“皇上!他雇咱们的时候,可是白纸黑字写的明白,每月给咱们二十四枚银钱,一日两顿饭的。可第二月五日结帐的时候,到咱们手中只有一十九枚!皇上!咱辛辛苦苦给他千了一个月,可从未怠慢工期啊!”
“哦?”
皇帝听完,就看向底下,战战兢兢的商人,开口问道:“他所言是否属实?”
“回、回皇上,小民”
商人额头汗如雨下,连忙伸出袖子擦擦额头冷汗,周围披掛铁甲的大汉將军魁梧威严,而府衙外头的百姓也都议论纷纷。
“看样子,他所言非虚咯?”
皇帝问那僱工道:“除却雇你欠了你的钱,可还有不满,俱一与朕说来听听。”
“其他倒是没什么了,也就是干工的坊子不备吃喝,做工八个时辰,只给咱一刻钟吃饭,半刻钟拉撒。”
他语句粗鄙,解手直接用拉撒这种土话形容。
但是朱由检大白话听惯了,也听的明白。但他听了,眉头一皱,他没有听错吧觉得,
立刻又问:“等等,八个时辰?”
目光看向商人,看得出来,商人还在颤抖,跪在地上十分沮丧。
“你!回话!”
商人一个哆嗦,浑身发软,瘫软在地,口中连忙哭喊道:“陛下!小民愿把钱给这位小兄弟补回去!不敢再犯了!”
“朕要问的是,他所言的八个时辰做工,可是真的?”
皇帝的双眼眯起,语气也冷了下来,透著几分危险,若是宫里人,恐怕是已经开始腿肚子打摆,准备跪下了。
“八个时辰?回、回、回皇上,济南府的各种商人工坊,都是这个工时啊!”
听到这个回答,皇帝猛地起身,盯著府衙的知府堂官们,愤怒道:“尔等对待治下百姓,就是这么任其用之?八个时辰的工时?”
皇帝震怒,谁敢站看?
哦,大汉將军们虽然也都不由得咽口唾沫,勉强镇定,而其他人是纷纷跪地。知府是惊惶无措,连忙叩首大喊道:“稟陛下,天下商坊用工,都是如此啊!”
只不过皇帝不听他的解释,他盯著知府的目光冰冷,一声冷笑道:“若是全天下都如同你这一般,太祖留下的大明朝,倒不如就此亡了天下,让天下百姓造反得了!”
“反正你们都能把锅,推到朕,推到歷代帝王头上!”
此言叫眾多官员和跪地的商人胆寒,十分惧怕。
他怒喝一声,道:“大汉將军何在!”
十几位大汉將军连忙上前,作揖稟道:“皇爷!”
皇帝目光扫视眾人,然后看向这个商人喝道:“將这奸商给朕绑到衙门的柱子上!”
“遵旨!”
大汉將军们毫不犹豫,连忙起身上前,伸出铁手搭在了商人肩头。
“陛下,小民冤枉!冤枉!”
但皇帝眼睛盯著他,並未多言,任由大汉將军將他从地上拖出去,並將他绑在了柱子上。
济南知府和诸多府官无不是战战兢兢,头低的快贴到地上。
“八个时辰的工时?呵呵!”
皇帝看著,余怒未消,冷笑不止,喝道。
“去!给朕去取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