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复社崛起朝政妄议(中)
第257章 复社崛起朝政妄议(中)崇祯四年又是个会试年。
这会试对于读书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以说,读书人就靠这个来出人头地了。
读书人对会试有多重视,那也可想而知。
年节还没过,很多参加会试的举子甚至就已经赶到京师了,年节过后,京师更是文人骚客云集,赶考举子汇聚,到处都是读书人的身影。
朱觉那是看都懒得去看一眼,这会儿他正全力帮两个小舅子发展医药行业呢。
大明医药行业要发展起来说难不难,医学理论乃至经验丰富的医户那都是现成的,关键就是没多少成药。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成药,乃至药材都没多少,想要发展医药行业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是故,这第一步就得找地方建制药厂。
制药厂倒是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关键就是环境得好点。
毕竟药是用来吃的,且是用来治病的,里面掺杂了其他东西可就不好了。
制药厂那肯定不能建在煤烟很多的炼钢厂、铸造厂、瓷器厂等附近,水泥厂和橡胶厂附近那也不行。
这么一排除,京师那就没多少地方适合建制药厂了。
再加上京师都开发得差不多了,也很难寻出上千亩的空地来建制药厂。
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就将制药厂建在万寿宫遗址!
这万寿宫可是当初的燕王行宫改建而来,占地面积本就不小,用来建制药厂那是足够了,至少前期研发乃至小批量制药是足够了。
关键,周鉴和周铉收购的药店还就在西安门,离万寿宫遗址那都不到一里远。
正好,他也懒得给药号取名了,直接就取个万寿制药得了。
这会儿建个千余亩的制药厂对于他们来说简直不要太简单,随便招个几千匠户过来,开春之前那就能完工。
不过,想要有足够的药材来制药却没这么简单。
这药材生长是需要时间的,从种下去到收获少说也得一年。
他还得赶紧推广药材种植才行呢。
现如今徐光启还不在大明,他也只能招徐光启的得意弟子管绍宁了。
管绍宁本在巴蜀负责推广桑树和茶树的种植,他都没想到,会突然接到圣旨,让他回京来主持会试。
他接到圣旨之后那是立马匆匆交待好一切,连忙往回赶。
不过,巴蜀离京师还有点远,再加上这会儿北方还是冰天雪地,圣旨传过去都了好几天时间,他赶回京师的时候那都正月底了。
这回到京师之后他自然也被那随处可见的马拉轨道车给震惊了一把。
不过,他也就是震惊而已,并未去深究,他还得主持会试呢,这会儿都正月底了,再有不到半个月时间,会试就要开始了。
次日一早辰时许,他便跑玉熙宫求见来了。
朱觉见他来了,那是当即便命人召集相关人等前来商议来了。
这相关人等可不少,国舅周鉴和周铉那是必须来,还有袁祐、宋应星、毕懋康、毕懋良等那也必须过来。
还好,他昨日便听闻管绍宁已经到了,是故让袁祐、宋应星、毕懋康和毕懋良等都赶来养心殿住下了,他们倒也无需等多久。
不过,众人都到齐之后他并未立马开始商议,他竟然跟众人闲聊起来。
众人心里这个奇怪啊,陛下办事可是出了名的雷厉风行,这会儿怎么还跟他们唠起家常来了?
没过多久,一个身着红袍的外廷官员便疾步而入,拱手躬身道:“微臣参见陛下。”
这一下,众人更是惊诧莫名。
陛下竟然还将外廷官员招来议事!
这真是头一遭啊。
朱觉却是抬手介绍道:“李树初,字客天,万历四十七年己未科进士,历任户部主事,户部员外郎,现任户部郎中。”
呃,户部郎中?
众人虽然莫名其妙,还是连忙起身客客气气的寒暄了一番。
李树初那也有点莫名其妙啊。
陛下不是很少接见外廷官员吗?
他都不知道陛下招他来干嘛。
朱觉却是亲切的道:“大家都坐吧,客天,你也坐。”
这到底是干嘛呢?
朱觉见众人都坐下了,这才问道:“客天,《本草纲目》你熟吧?”
这个可不敢说不熟。
李树初满脸肃穆道:“家传之学,不敢忘,微臣自幼便在家父的指导下研读,不敢说倒背如流,只能说铭记于心。”
家传之学?
这是药圣李时珍之孙!
大家终于明白了。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又问道:“《本草纲目》上的药你可都会种植?”
这个怎么说呢?
李树初细细想了想,这才小心道:“微臣生父还是医户,且开了不少药田,微臣自幼便跟着生父种过不少药,《本草纲目》上的药微臣不敢说全会种,常用的微臣还是会种的。”
果然,很多事只要找对人了就很简单。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郑重道:“客天,朕准备大量种植草药,而后大批量生产成药,让平民百姓得了常见病之后都能自己买药吃,尽量让平民百姓少受疾病折磨。
这种植草药还需专人来负责,你调内廷来,出任内廷农业部右侍郎,专门负责种植草药,如何?”
呃,这一下就升侍郎了?
内廷侍郎那也是正三品的侍郎啊。
关键干的还是他最擅长的活计。
李树初闻言,连连点头道:“微臣自是求之不得,多谢陛下恩典。”
嗯,不错,没有丝毫犹豫。
这就证明你是真爱这个行当。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又细细解释道:“现如今幼承正好在湖广和巴蜀推广桑树和茶叶种植,这些天你们好好商议一下,看怎么顺带将草药种植也在湖广和巴蜀推广开来。
会试和殿试过后,你们就去湖广和巴蜀推广种植草药,今年最好能让各种常用草药的产量都达到百万斤以上,明年最好能让各种常用草药的产量都达到千万斤以上。
怎么样,有没有问题?
若是有问题你尽管提出来,朕想办法给你解决。”
呃,这动不动就是上百万斤乃至上千万斤啊?
李树初闻言,细细想了想,这才小心道:“陛下,微臣斗胆,常用草药可不止几种,而是几十上百种。
这一种草药产量要上百万斤那就得几千上万亩地,常用草药都上百万斤,那最少得几十万亩地,若是都上千万斤,那最少都得几百万亩地啊。”
你怕没有足够的地来种植草药是吧?
朱觉琢磨道:“你们可以先在湖广和巴蜀组织人手开垦荒地,不管是哪里的地,只要是荒着的,你们只管组织人手去开垦就行了,这样凑个几十万亩地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至于后续几百万亩地,朕给你在两京十三省想办法,总之,地的问题你不用操心,朕保证你有足够的地,你只管种草药就行,还有问题没?”
这种草药可不光是需要地。
李树初又小心道:“陛下,还有就是肥料的问题,几十万亩地的肥料微臣或许还能想办法解决,几百万亩地的肥料微臣怕就没办法了。”
肥料那更不用操心了。
朱觉不假思索道:“你还不知道吧,这会儿子先就在美洲那边大批量制造肥料呢,你放心,莫说是几百万亩地了,几千万亩地乃至几亿亩地的肥料朕都能给你解决。”
肥料管够啊。
李树初连连点头道:“那就没问题了。”
这草药没问题了,接下来就是成药的研制了。
成药研制说难其实也不难,无外乎就是煎煮、搅拌、烘干、粉碎等,这些还都能研制专用的设备来完成。
这会儿研制这种简单的设备对于宋应星来说那就是小菜一碟,他只需稍加提点便成。
众人商议完,朱觉便直接挥手开干。
大明医药行业就这么开启了发展的历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