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寒门权相 > 第179章 外人看不透的大放异彩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79章 外人看不透的大放异彩

    第179章 外人看不透的大放异彩
    “诸位爱卿,昨夜可睡得好啊?”
    天德帝淡淡的声音中透出一股疲惫,但在权力的加持下,又带着几分仿若暴风雨来临前让人心悸的平静。
    满朝文武,支支吾吾,无人敢应。
    天德帝轻哼一声,“朕昨夜可睡得不好,朕的户部尚书,贪赃枉法,用心之恶,历时之久,数额之大,皆是骇人听闻!”
    他的声音,没有多少显然的愤怒。
    因为他的愤怒,从来无需用言语来彰显,甚至他的所有情绪,都只是他的工具而已。
    整个殿中,一片死寂,众人皆低着头,连呼吸都不敢大声。
    “孙准,与大家说说你们刑部昨夜查到了些什么。”
    刑部尚书孙准像是终于活了过来,应声出列,朗声道:“启奏陛下,臣昨日接到受害者举报,举报大通钱庄东家俞乾及其家族不法诸事,臣不敢怠慢,立刻组织人手核查,在确认人证、物证无误之后,立刻组织人手,并请求巡防营协助,在亥时将俞家首恶及诸从犯缉拿归案。”
    “经审讯并整理口供,现已核实俞家利用为北疆三省代收税赋,并且代发军饷的任务,中饱私囊,贪污共计两千七百余万两白银,同时在大通钱庄的经营日常之中,犯下命案数十起,欺男霸女之事无数,待刑部详细整理之后,呈报陛下!”
    孙准顿了顿,“另外,据俞家招认,其贪腐行为的主要靠山,便是户部尚书魏奇山,但魏奇山得知消息畏罪自尽,刑部在其府邸,初步查抄金银珠宝、银票字画、田契地契等,折合白银近五百万两。”
    朝堂众人一听便都明白,这个消息,显然是百骑司假托刑部之口传出的。
    从齐王到他麾下众人,闻言都暗自松了口气。
    死得好啊,不然顺着这条线,指不定查出多少烂事儿呢!
    天德帝闻言哼了一声,“好啊,好一个户部尚书,难怪国库日益空虚,原来管钱管到了自己兜里。”
    这一句话,便算是给魏奇山定了性。
    同时,也是在隐晦地告诉众人,此事他的追究,到魏奇山就为止了。
    听得懂这表态的人不少,齐王一派的人,松了口气;
    但楚王一派的人,虽然听懂了,也不愿错过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
    于是,一个楚王党的御史便迈步出列。
    “陛下,微臣以为,魏奇山掌管户部多年,其贪腐之事恐不尽在俞家,且其人交游甚广,或还有更多党羽,当调查清楚,公示天下,以正朝纲。”
    天德帝沉吟不语。
    见状,一名齐王党当即出列,“陛下,臣以为此言甚谬,如今无凭无据,便欲大兴牢狱,岂非重演武周酷吏之举?魏奇山当时乃是正经的朝廷命官,同朝为官,有些交集无可厚非,若是魏奇山一倒,便要追索那些故旧,这天下岂不是人人自危?”
    另一名齐王党也跟着附和,“魏奇山位高权重,执掌户部,再往上便是政事堂诸相和陛下,你是说政事堂诸相包庇魏奇山,还是诽谤陛下识人不明?”
    那御史当即喊冤,“陛下,臣绝无此意,但魏奇山聚敛无数,祸乱朝纲,不惩前则无以毖后,不将此案查清,难为后人之鉴啊!”
    天德帝看向政事堂诸位,“政事堂是什么意见?”
    政事堂首辅杨阶开口道:“如方才陈郎中所言,对魏奇山之事,政事堂有失察之责,当避嫌以证清白,朝廷任何决断,政事堂都将倾力支持。”
    众人暗骂一声老狐狸,没想到这都能给他找到理由,高高挂起。
    天德帝又看向楚王,“楚王,你怎么说?”
    楚王见天德帝的态度似乎不想扩大此案,便将重心放在了户部的争夺之上,开口道:“父皇,魏奇山如此罪孽深重,想必遗毒不浅,但国事为上,清查之事,可交刑部慢慢查办,如今已然入冬,为今之计,当尽快恢复户部正常运转为先。”
    这话一出,不少人都站出来附和楚王老成持重,一心为国,吹得那是团锦簇。
    天德帝又看向齐王,“齐王呢?”
    齐王也早就在府中和独孤先生商量好了,开口道:“父皇,儿臣以为,俞家作恶多端,魏奇山罪大恶极,但魏奇山之事,并不能简单视之,若将其严惩,大兴株连,恐边疆动荡,当只诛首恶,以安稳朝局,而后遣使宣慰边军各镇,社稷之重,才是首要。”
    齐王的话,自然也引来了不少人的赞许。
    而且,确实也有道理。
    天德帝清了清嗓子,“你们说的.”
    他忽然一顿,看向卫王,“卫王,你有什么见解,也说说看吧?”
    随着天德帝这一句话,朝堂上的许多人,这才注意到了站在齐王身旁的那道身影。
    按照大梁的规矩,没有得到听政之权的皇子,除非被召见,否则是没资格参加朝会的。
    但卫王却因为身兼中京令一职,而能以中京令的身份出席朝会。
    同时,又因为是亲王爵,按照爵位高于官职的惯例,无需被淹没在人群中,而得以站在最前方。
    当天德帝开口询问,他们才恍然发现,并没有得到皇子听政特权的卫王,在朝堂上,竟已经能够和楚王、齐王并肩而立!
    乃是唯有的三个,能够在朝会上出现的皇子!
    瞧见这一幕,让不少人的七窍玲珑心都是悄然一动。
    卫王出列,身形如松,朗声开口,“启禀父皇,儿臣以为,此事当分轻重缓急。魏奇山之罪行已经暴露,清算之事皆在父皇一念之间,最为和缓;户部有左右侍郎,可以暂代,选派新尚书也只需朝廷商议,并不急切;而边疆之变,不可不防,趁着如今事情刚刚发生,早做定夺,以免边军生变,确实急切,当尽快决定。至于最紧要的。”
    他微微一顿,“大通钱庄乃是俞家产业,在北方分布极多,一旦造成恐慌挤兑,或将造成许多百姓血本无归,生出无数乱事。便如中京府的大通钱庄总部,待稍后天明开业之际,恐怕便会有无数得了消息的民众前往挤兑。当务之急,亦当针对大通钱庄之未来,拿出一个章程,是收归内务府,还是另寻可靠之人接手,都请陛下早作决断,以安民心。”
    卫王的话,有理有据,轻重缓急皆讲得十分清楚,关键是还能关注到百姓,让不少人都暗自点头。
    但却也有些人,心头不悦或者暗骂。
    卫王想到的这些,并不是什么奇思妙想,同样也有许多人想到了。
    但他们却都因为各式各样的算盘,不会开口。
    比如齐王,便是打算趁着大通钱庄的客户闹起来,局面不可收拾之际,自己再出面将其平定,彰显自己对大通钱庄的掌控力,以及大而不能倒的实力,顺便还能在父皇那儿挣些印象分;
    又如楚王,则是打算趁机煽动江南势力,再结合自己的手段,搞垮大通钱庄,为江南商会的钱庄大举进入北方,为他进一步掌控帝国经济命脉,迈出坚实一步。
    他们的盘算里,都不会有那些无辜百姓的下场,但偏偏卫王的话,将这事儿摆在了台面上。
    天德帝缓缓点头,“说得不错啊,没看出来,你还有这等见地。看来在江南历练一番还是有用处的嘛。”
    说完他看着群臣,“那大家就先说说,这大通钱庄如何处置吧?”
    随着天德帝的话,齐王和楚王,不得不提前开始在朝堂之上,围绕着大通钱庄,刺刀见红。
    接下来的将近小半个时辰,双方的人马便用尽了各种手段,争抢着大通钱庄的控制权。
    齐王麾下的关中势力,以关中为大通钱庄大本营,以及他们在北方的关系更深为理由,力主由齐王一系接管大通钱庄。
    而楚王麾下则扣着大通钱庄以前的贪腐行为,力主由在北方关系薄弱的江南势力接管,以肃清遗毒,保证公平。
    虽然总结起来,听得都想笑,但偏偏一个个都说得冠冕堂皇,理直气壮。
    直到天德帝一声轻咳,“既然讨论不出来,情况又紧急,那就让内务府先接管吧,后面再议。”
    一句话,给双方都干懵了。
    但天德帝说得也没问题,谁也不服谁,这事儿总不能拖着吧?
    都怪卫王,装什么大公无私,捅破这个窗户纸!显着你了!
    接着天德帝,又定下了宣抚边疆得人选,也就意味着,对魏奇山案的追究,就到此为止了。
    楚王一系的众人心头虽遗憾但也无奈,只能将目标对准了空出来的户部尚书之位。
    不出意外,又是一阵争吵。
    天德帝默默听着,忽然找了个间歇,望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卫王,开口道:“卫王,你就没什么想法?不想举荐一人?”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卫王,不知他会如何回答天德帝这饱含深意的话。
    “回父皇,儿臣的确想举荐一人。”
    霎时间,数道如剑一般的目光盯在他的身上。
    天德帝的眼睛微眯,“哦?说说看。”
    “儿臣先前在苏州,见苏州府同知蒋琰能力出众,在苏州知府林满出事之后,能将整个苏州府管理得井井有条。如今中京城事务繁多,又遇上此事,儿臣想举荐蒋琰,出任中京府丞。”
    听到前半段,众人皱眉;
    听完全句,众人懵逼。
    甚至有笑声忍不住响起,有种鸿鹄错估燕雀之志的荒谬感。
    便是齐王和楚王,也暗自松了口气。
    唯有人群中,数位曾经勤恳任事,以经世济民为己任的太子党,朝他投去若有所思的目光。
    天德帝的嘴角荡起一丝微笑,那是满意的笑容。
    它藏在群臣的哄笑之中,无人察觉。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