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创业在晚唐 > 第294章 风雨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94章 风雨

    第294章 风雨
    自离开洛口,赵怀安的船队就先行,杨復光的船队在后,只几次便抵达了陕州,他和杨復光商定,先在陕州停顿,等局势明朗,再做下一步计较。
    从船上一下来,赵怀安让杨復光行文给当地陕州刺史,让他运送一批粮秣、物资到三门峡南岸。
    等赵怀安安顿五百背鬼扎营休息,便將郭亮喊了过来,隨后密语他一番后,便让他只带口信骑快马先行回汴州找裴迪。
    郭亮带著三名骑士当天就出发,准备走官道直奔汴州。
    之后赵怀安又让何文钦携带自己的亲文即刻返回光州,务必將书信交到王鐸手里。
    等这些人都陆续派出去后,旁边的赵六才担忧道:
    “大郎,咱们情况这么危险嘛?不如咱们直接跑吧!就回光州,到时候有咱们万余兵马,谁来了都没用。”
    豆胖子也是这个意思,揪著自己的肚皮,发狠道:
    “那狗太监看著像是个人,可没想到还是一个鸟样,遇到点事就要把咱们给推出去,索性把那杨復光一刀剎了,咱们直奔光州去。”
    赵怀安听了这话,瞪著豆胖子,骂道:
    “你是吃酒吃昏了?说这些胡话?行了行了,都滚滚滚,去营地看看战马情况,这是咱们的命根子,都给我照料好。
    豆胖子缩著脑袋,然后和赵六一起拉著手跑出了惟幕。
    两人刚出来,赵六就埋怨地问豆胖子:
    “胖子你不会真吃酒吃昏头了吧,那种话你都说?你这不给大郎添乱吗!”
    却不想豆胖子振振有词,拍著胸脯,摇头晃脑道:
    “哎呀呀,没想到赵六你也不懂我啊!没看到咱主动给大郎出出气吗?再且说了,我不先说这个胡话,我怕大郎啊,他真会这么做!”
    赵六恍然,再忍不住给了豆胖子一个大拇哥,感嘆道:
    “哎,胖子,你真不得了。以前这份察言观色,我自翊第二无人可说第一。现在看,你已经有我八分功了,不简单啊!看来我不能再携带了,也需要学习起来。我这三日没学习,都快赶不上你豆胖子了!”
    豆胖子被夸得眉飞色舞,哼了句:
    “你且有的学呢!”
    二人哈哈一笑,勾肩搭背就去马棚去。
    大郎这话没说错,这些战马事关他们跑路,的確不能有一丝问题。
    听著外头二人的笑声,赵怀安摇头笑了笑,忍不住看向那北面的山岭。
    那里应该就是中条山了吧,虽然赵怀安前后两世都没来过这里,但这条如同长堤一般的横岭,
    他还是听说过的。
    透过帷幕,从北面山岭吹过的山风带著黄河的土腥气,扑面而来。
    远远望去,那中条山就如同一条苍龙横亘在天际,山脊线在金灿灿的阳光中起伏豌,仿若龙鳞。
    只坐在帐內,就能听到黄河经过三门峡天柱的轰鸣声,浊浪拍打著岸边的岩石,与外头那些无数驮夫的號子声匯在一起,苍凉又雄浑。
    所以人还是要多出来走走,当个丘八,固然风藏露宿,颳风下雨都在外头受罪,但有一点好,
    就是去的地方多,这见识慢慢就上来了。
    就像现在,以前赵怀安对关中的艰难险阻是没有直观印象的,可到了这陕州后,亲临到此,才明白这函通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在下了船后,赵怀安为了让坐骑活动一下,是先带著背鬼和帐下都们跑了一圈马,发发汗,顺便见识一下此地的形胜。
    就是跑了这么一圈,赵怀安晓得陕县不愧是关中与中原的咽喉,无论是军事还是交通,又或者是经济命脉,都相当重要。
    先不说北面的大河以及北岸的中条山,那里已经是一道天然的防线了,就在南面,就是山,
    形成了“两山夹一河”的天然屏障。
    之前老张曾说过,以前的函谷关废弃后,关中的第一道防线就是陕县,后面才轮到潼关。
    所以陕县这边专门设置了陕虢节度使一职,统辖陕州、虢州兵马,常驻精兵五千,其职责便是阻河为固,屏蔽三辅,
    这一次他和杨復光巡在这里,少不得就要和这边的陕节度使打交道,不过老杨说了,这人是他们杨家的门生,自己人。
    从这个层面来看,这杨家的確是够老牌的,实力深厚,连陕州这么重要的地方都是他们的人。
    而且就在他跑马的这一路,隨处可见驛道上的商旅,那是著名的两京驛道,沟通著长安和洛阳的官驛。
    官员、商人以及朝廷旨意都是从这条官道向东,而从江南和中原的稻米和物资,也是从这里转运到渭水。
    真是长安的咽喉啊。
    所以杨復光的眼光是真的不错,能选择这里停驻,依靠这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既能快速获得中原战场的情报,也能快速获取长安的朝局动向。
    而赵怀安则想得更多。
    一旦真有不对劲了,他完全可以从陕州跑路,到时候往东、往南皆是一条路子。
    就在赵怀安思考著退路时,外头的嘈杂声再一次將他唤醒。
    他不用让人去看,就晓得这是津渡口上的驮夫们大喊號子的声音。
    这一次隨赵怀安来长安的大概有六七百號人,现在就扎营在渡口的东面,而现在,他们明面上就是在等待驮夫驮运物资,绕过三门峡这段路,之后再换小舟。
    但实际上这里面的门道多了。
    杨復光为何选择在这里拖延时间呢?就因为这里是最容易操作的。
    陕州作为关內外转输的枢纽,大量的人和物资都要从这里下,而这些全部都要靠人力驮运下来那么谁先运谁后运,这就有了说法了。
    实际上,就在刚刚,津渡那边就有专门的转运吏过来请见,问赵怀安需不需要插队,但要给钱。
    当时赵怀安听了连连叫好,咱们大唐果然金融治国,人人都会创收了,这帝国的转运都能成了这些人挣钱的法子。
    赵怀安本就不急,当然摇头拒绝,甚至还义正言辞说了这样一番话:
    “让朝廷的漕米先发,那才是关乎朝廷的大事,我们不急!”
    那转输吏意外地看著赵怀安,但也没多说,就离开了。
    外头再一次传来声音,这次是赵六和豆胖子的,两人掀开帷幕进来,对赵怀安笑道:
    “大郎,都看过了,战马和骡子都好著呢!我们去的时候,老王他们正给战马餵精料。我骑了一圈,很棒!”
    赵怀安点了点头:
    “做得好。告诉马夫,仔细些,这些战马可是咱们的命,不能出半点差错。”
    听了这话,豆胖子拍著胸脯,胸上的肥肉隨著他的动作一颤一颤的,保证道:
    “放心吧大郎,我都交代下去了,谁敢马虎,我豆胖子第一个不答应。”
    赵六也跟著说道:
    “大郎,刚才我去营地转了一圈,弟兄们的士气都很高,不论做什么,就等你一句话。”
    赵怀安心中一暖,这些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弟兄,就是他闯荡长安的底气。
    他点了点头:
    “好,刚刚我们回来的时候,不是遇到个牛羊贩子吗?去寻他,买二十头羊来,今晚加餐。”
    赵六“哎”了声,对赵怀安说道:
    “大郎,你先休息,肉好了,咱们叫你。”
    说完他就拉著犹在傻笑的豆胖子出了帐了。
    隨著人声一点点退去,一直被赵怀安压抑在心底的担忧也终於浮现了出来。
    说实话,他还是把进长安这件事给想简单了,长安的情况之复杂远远超过他的想像。
    他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田令孜的麻烦,还有外朝的那些个宰相的爭权夺利,甚至连倚靠的杨氏兄弟,也不是那么可靠。
    可长安却又是必须要去的,只要他还想做节度使。在大唐这样的政治生態中,除非你在地方譁变,以下克上杀了节度使,然后逼得朝廷追认结果。不然你都需要朝廷的正经册封的。
    赵怀安和別的刺史还不一样,那就是他是以军功册封,之前一直在西川作战,后来做了光州刺史,都没有进京敘过职。
    在此之前是可以的,可一旦从刺史迈入节度使,那基本就迈入了统治阶层,这种情况下,朝廷诸公、北衙乃至圣上都没见过你,如何能放心让你做一藩节度?
    说到底,这天下虽然大,但每一个位置都是有数的,这不是做增量,而是在存量的分配,这里面每一个都要明確是哪一方的。
    也就是说,你要回答,你是谁的人!
    那他赵怀安是谁的人呢?
    毫无疑问,无论是在杨復光还是在田令孜那边,他都是杨家一党,没有这个,你立再多功劳都没用。
    那能不能拋开朝廷这骯脏的一套,自己立起炉灶呢?可以,但风险极高,不是最后无路可走,
    肯定是不选的。
    赵怀安现在的实力正处在一个尷尬期,那就是保义军在天下州一级別,可以称得上最强,可它到底只是一个州,而不是藩镇。就说在南方,赵怀安极限可以拉出四千精锐,一万大別山都所兵。
    这算强的吧!可光淮南节度使那边,固定兵额就是三万,更不用以其饶富,再徵召地方州兵、县卒、土团,十万兵都能拉得出来。
    一旦赵怀安敢反,他就要被北面的忠武军、东面的淮南军共同夹击,到时候他赵怀安算是把路给走死了。
    所以,这长安必须去,这就是发展的代价。
    可朝廷那边不傻的,自己在光州的所为,无论是编大別山都兵,还是控制山场,构建贸易网,
    那个节度使刘邮能看不到?他会不上书给朝廷给自己上眼药?
    肯定会啊!这都官场基操了。
    而且他干的这些事,摆明是在发展实力,尤其还是在昔日淮西旧镇中积蓄力量,朝廷能不敏感?
    可朝廷却一直当没看见,这说明什么?说明朝廷有办法给自己来一手狠的。
    其实赵怀安也多半猜到是怎么回事,只要联繫一下杨復光那边的行为,就能猜到一二了。
    这杨復光每次谈到节度使的时候,言之凿凿,可却从来不说是给自己安排在哪。
    那这样就明白了。
    这杨復光晓得自己肯定能做节度使,但绝对回不了光州做节度使。
    对朝廷来说,他们当然有理由这么做了,不仅给自己来了个釜底抽薪,自己在大別山做的那些事情还能顺势被朝廷给接收了。
    而以赵怀安对杨復光的了解,他没准还觉得这样做,是在为赵怀安好,这样才能长久。
    但赵怀安能接受这个结果吗?他肯定不能接受,
    自己在光州付出如此之多,光州在后续发展的战略重要性,都是其他地方替代不了的。
    那怎么办?
    赵怀安以前听过一个道理,那就是解题的答案从来不在自己这一层。
    因为如果自己身边能想到的,能解决的,那这事就不会成为问题。那解题的答案在哪里?在外面,也在上面。
    对於目前他的难处和保义军面临的困难,他能做的不是坐在这里想,而是要去长安接触人。长安是他麻烦的来源,但同时也是解题的来源。
    就说那田令孜吧,赵怀安同样能和他谈,而且能谈的地方有很多。
    在別人看来,他赵怀安是谁谁谁的人,但赵怀安自己清楚,他和別人不一样,他谁的人都不是?
    这些东西他谁都没说,因为这是事关自己和保义军未来的大事情。
    如果这一次过不了这个坎,他赵怀安只能奔回光州做最坏的打算。
    他不是不信任赵六、张龟年他们,而是对人性最清醒的认识,就是儘量別去考验它。
    今天的天气很闷,这是要下大雨的前兆,
    在进入关中的十字路口上,赵怀安感受到了这份压力,而且实话实说,这压得他喘不上气,恍惚间前方山雨欲来,一场大雨就要来了。
    “轰!”
    忽然一阵炸雷从远山传来,外面的喧闹声忽然就停下了,然后到处有人在大喊:
    “暴雨来了,暴雨来了,快盖茅草,快!”
    不断有驮夫把头在那惊慌大喊,他们驮运的这些物资,有任何的折损,他们十条命都不够赔。
    而赵怀安也听到自家营地有人在大喊,那是赵六的声音:
    “快快快,把马既棚的乾草都推进去,其他都不要管,把马看好。”
    接著是越来越密集的雷霆,暴雨声遮盖了天地。
    赵六掀开大帐,外面的水汽混著泥土一下子灌了进来。
    赵六浑身湿漉漉的,对赵怀安喊道:
    “大郎,那些转运吏说这种大雨是要涨水的,咱们扎营的地方太低了,要儘快將营地移动到高处啊!”
    赵怀安点了点头,对赵六道:
    “你让王进组织人手,咱们往山台地那边换。”
    赵六点头,就要回去,忽然被赵怀安喊住了。
    “赵六,后悔跟我吗?”
    赵六愣了一下,回头望著赵怀安,笑了:
    “大郎,在遇到你之前,別人喊我“吹丧的”,现在大伙叫我『六耶”,跟你我从来没后悔过接著赵六看著赵怀安,认真道“大郎,我不晓得你担心什么,但我赵六永远跟在你后头!再不行,咱们再从死人堆里爬一次嘛!我还觉得咱们在山里逃难的那些日子,是我这辈子都忘不了的。”
    赵怀安笑了,骂了一句:
    “我才不乐意和你钻山呢!以后记得洗手!”
    赵六张了张手,然后对赵怀安露齿一笑,接著就出去。
    “回来!”
    赵六再次被叫住了,然后赵怀安就走了过来,给他披了一件蓑衣,骂道:
    “这雨大得厉害,让兄弟们先把战马转移,其他的就放在这了。”
    赵六点了点头,裹著蓑衣再一次钻入了雨幕。
    在那里,王进、豆胖子等人正將一匹匹战马掛著稻草,拼命往不远处的台地转移。
    看到这,赵怀安哈哈一笑,脱掉了衣服,只穿了件自製的平底短裤,就衝进了雨幕。
    隨著一阵阵马嘶声,所有保义军哈哈大笑,將衣服脱光,就这样骑著穿好雨布的战马,在暴雨中向著不远处的塬地衝去。
    在那里,一批民夫正在加紧搭建著芦棚,作为保义军战马的临时马。
    风雨中,歌声嘹亮: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大郎,你这好不应景,咱们不是骑著马吗?”
    “闭嘴!这叫文学!”
    “哈哈!”
    於是,第二日,赵怀安感冒了,浑身无力,脑昏鼻子堵。
    躺在新的营地內,赵怀安刚喝完一碗薑汤,正要那唉声嘆气,忽然外面传来熟悉的笑声。
    然后就见到赵六、豆胖子、张龟年笑著陪著一文士走了进来。
    而其人一进来,就对裹著被子的赵怀安笑道:
    “怎么,老朋友来了,一点不高兴呢?”
    赵怀安一下子就从榻上跳起,连鞋子都没穿,就跑过来抱著这人,哈哈大笑:
    “老裴,你怎么来了?来来来,坐坐坐!上茶!上好茶!”
    原来此人正是高驛的掌书记裴!
    一下子,赵怀安的病就好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