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大明第一国舅 > 第407章 朝堂上都是我的事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07章 朝堂上都是我的事

    第407章 朝堂上都是我的事
    马寻还在岛上开始小范围、小规模的牛痘接种实验,一切都是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之中。
    一切看似都是有条不紊,一切都是在严格的按照实验的程序在推进著。
    马寻对此是感觉到比较满意,只要有序的在推进著实验,那么结果很有可能就是一个理想之中的局面了。
    有些人虽然不在京城,已经有半年左右的时间看似没有出现在朝堂上了。
    不过有些人的存在感,依然十足。
    御史中丞陈寧在早朝时首先奏报,“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对於这个有魄力、有才能,但是极为刻薄苛刻的大臣,朱元璋的心情也比较复杂。
    陈寧能办事是真的,可是这就是一个酷吏,而且现在越来越是朝著胡惟庸靠近了。
    在朱元璋点头之后,陈寧说道,“启奏陛下,苏州知府季亨上奏,晋王殿下缉捕士绅七人,酿出士林非议。”
    户部左侍郎曾泰也开口说道,“陛下,苏州府上奏,夏税本该入库、遣粮长押运入京。只是晋王殿下徵调税粮一千二百石、三千一百斤,此与朝廷法度有悖。”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李文忠首先就不高兴了,“户部侍郎,苏州知府是怎么回事?你是怎么回事?岂不知晋王殿下与徐国公在岛上治天?陛下令汝等筹措物资,为何还有人弹劾!”
    曾泰就赶紧开口说道,“曹国公,下官並无弹劾,只是苏州府所奏之事,下官当报与陛下。”
    “这本该是送去中书省,中书省自有定论。”徐达也不高兴了,直接站出来了,“晋王殿下、
    徐国公所需物资,莫说松江府、苏州府当提供,中书省也该提供!”
    李善长和胡惟庸对视一眼,这就是他们最为担心的事情,因为这些淮西人总是同气连枝。
    更准確的来说是皇帝的那些心腹近乎一个鼻孔出气,这些人铁板一块,这就是根本难以去撬动了。
    对於想要限制皇权的李善长和胡惟庸,这两个人目光中都是隱藏不住的忧虑。
    朱元璋直接摆手问道,“晋王缉拿士绅,这是有何缘由?”
    陈寧立刻说道,“回陛下,晋王殿下以士子结社、乡绅隱匿佃户为由缉捕。”
    朱元璋的目光就锐利起来了,“那朕就问一问,晋王以如此理由拿人,这有错了?怎么,朝廷的律法是摆设了?”
    朱元璋的话让不少人开始冒汗了,主要就是因为有些事情一旦摆在檯面上,那就变得不再那么好听、好说了。
    朱元璋继续质问,“朕早就下令,士子安心读书,不许妄议国政,这些人耳朵里是塞驴毛了,
    还是朕的旨意是笑话?”
    满朝文武齐刷刷的跪下,皇帝的怒气开始积攒,而有些想要告朱和马寻的人,现在感觉到有些偷鸡不著蚀把米。
    皇帝这看起来不只是要护短,这也是『公事公办』。只不过是朱和马寻提前將一些事情办了,在程序上是先直接拿人治罪。
    可是,那两位手里头好像也有旨意,可以事急从权!
    真要是这么一来,想要抓那二位的一些不足,居然还找不到论点!
    朱元璋朝著朱標点了点头,说道,“看看,看看晋王是如何奏报!”
    朱標从兜里取出奏章,直接拿著走到陈寧、曾泰等人面前,让他们好好看看。
    李善长和胡惟庸也仔细的看著,虽然没有急出一脑门子汗,可是心里头也开始忍不住哆嗦起来了。
    朱標开口了,“晋王查实有士绅隱匿佃户,至於为何隱匿佃户,我想你们也明白。无非就是这么一来可以少缴纳赋税,如此蛀虫岂能放过?”
    这时候態度坚定一点就要附和这位太子了,因为偷税漏税在任何朝代都是犯罪行为了,在封建王朝更是大罪。
    朱標继续开口说道,“年初之时,秦王等在帝乡查的勛贵不法、侵占田地,或是隱匿人口等。
    以魏国公为首等公侯先后放还府中僕从、庄丁,诸位可还记得?”
    这就是要开始翻旧帐了,年初的时候勛贵被整治,不少人就差弹冠相庆了。
    在那个时候,不少人可是扬眉吐气,这些个勛贵目无法纪,一个个的行事狂悖,这就是遭了难吧!
    可是现在呢,这些士绅、这些读书人也做了,只是他们的做法看起来是更加低调。
    这就是『老钱”和暴发户的区別了,老钱们有的是手段和办法,可以让不少事情看起来没有什么破绽。
    朱標更加不高兴的说道,“我也曾记得,燕王查出有江南富户潜逃回乡,拒不执行朝廷迁民之策。若是没记错,有几户人家闔家潜逃,已经被治罪了吧?”
    这一下不少文官开始流汗了,当时只盯著勛贵侵占田地被收拾,只是盯著朱亮祖被杀,那些江南士绅的事情甚至没有什么波澜。
    没有人关注,不代表就没有这些事情,不代表朝廷上下都无视了。
    朱元璋就更加不开心了,“晋王此前给朝廷来了奏章,那些士子在议论些什么?”
    霍然起身的朱元璋指著陈寧,“你是此前的苏州知府,士绅称你为陈烙铁。朕来问问你,晋王现在在做什么,国舅现在在岛上到底是在做什么?”
    陈寧跪的规规矩矩,“回陛下,徐国公奉旨治天!晋王殿下节制诸军、筹措所需。”
    “你倒是知道啊!”朱元璋恼火无比的说道,“朝堂上的这些人,你们也都知道国舅所作之事。朕此前也给你们看了国舅奏报,此大事即將功成,为何这时多了对他的非议!”
    怒气衝天的朱元璋是藏不住的火,“是担心他功劳太大,还是觉得这么做是功高盖主了?”
    百官齐刷刷的开口,“陛下息怒,臣等不敢!”
    朱元璋怒极反笑,“你们是不敢,嘴巴上说著不敢,但是事情倒是敢做!为何弹劾国舅,你们该是心里有数吧!”
    没人敢开口,因为陈寧等人算不上正式的弹劾马寻,这最多就是一个试探。
    可是结果显而易见,这边刚刚试探皇帝的態度,就被直接打了回来。
    朱標再次说话了,“陛下,儿臣以为徐国公所做之事功在社稷。倘若有无端干扰,实在是社稷不幸。”
    朱元璋缓缓点头,“太子所言极是,纵观歷朝,可有能治天的?”
    治天,这是绝对的政治正確,谁要是敢说这件事情不对,那真的要被天下人唾骂。
    在这件事情上要是拖后腿的,直接被打上奸臣的標籤,这肯定是没人会去帮著叫冤。
    朱標展现出狠辣、果决的一面,“陛下,儿臣以为当遣重臣赴松江府、苏州府详查一应案子。
    朱元璋冷著脸不说话,朱標则继续说道,“先不说普王查出士子结社、乡绅隱匿人口之事,单就是有人攻计徐国公与民爭利、妄议开海之事,这就该查。”
    一些文官真的要急了,本来想要『敲山震虎”,可是很多事情根本来不及展开。
    朱標则无比態度坚决,
    ,“蒙元之时,松江为天下海运之中心,出现沈万三这般巨商。其人以海贸获取海量金银,如今多在私议徐国公与岛上出海经商,如此污衊实在难以令人心痛!”
    胡惟庸就先急了,赶紧出班,“启奏陛下、启奏殿下,臣以为並无太多爭论徐国公所做之事的声音,只是一些无知乡野之民以讹传讹。”
    朱標盯著胡惟庸,直接质问,“胡相,那本宫倒是想要问一问了。朝廷之上的人都知道徐国公所做之事,为何在民间多有一些非议?”
    李文忠急不可待的声援了,“胡相,本官也想要问一问。不少百姓都知道徐国公在治瘟疫,为何偏偏是在苏州府、松江府,有士绅等人在妄自非议?”
    邓愈则气愤的说道,“按理来说,这些士绅也是消息还算灵通,他们更该知道这些事情。他们不去为无知百姓解惑倒也罢了,偏偏还在带头非议,这是什么道理?”
    胡惟庸这一下是真的要冒汗了,他只是不希望一些超出掌控的力量跑去松江府等地查案,怎么现在就变成了他成为了马寻的敌人?
    就这么一个趋势,很容易让人误以为他胡惟庸成为了一眾公侯的政敌!
    朱標朝著朱元璋跪下,“启奏陛下,儿臣以为徐国公即將成功,此时不宜有外界干扰。虽有晋王帮扶,只是晋王年少,当遣燕王率锦衣卫赴松江府、苏州府详查。”
    完了!
    不只是胡惟庸觉得完了,一些文官也觉得完了。
    晋王年少不假,可是燕王更加年少。
    但是不知不觉间一些人开始害怕燕王朱棣了,因为那傢伙看起来格外有天赋。
    此前惩治凤阳府知府贪赃枉法之事,年初在马寻的指挥下带著锦衣卫大发神威。
    很多人现在害怕的是这个燕王,因为他是真的能查案,也特別敢查案。
    朱標就继续说道,“此事实在太过繁杂,既有士绅隱匿人口与朝廷律令相悖之事,还有士子不遵法纪、私自结社等事,更有污衊朝廷国公,指点朝廷政策之举。”
    礼部尚书都要哭了,我还没说徐国公说要革除那些学子的功名带来的影响呢。
    不过还好我说话慢,要不然的话,我也要站在太子的对立面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