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大明第一国舅 > 第405章 不再恐怖的天花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05章 不再恐怖的天花

    第405章 不再恐怖的天
    天气越来越热,而岛上的实验也进入到最为关键的时刻。
    新一批被送上岛的倭寇、死囚就不再只是青壮男子了,也包括一些女子、孩童。
    这些人被分批管理,按照此前的一些实验数据和心得,开始接种牛痘。
    道衍找到了还是在和张三丰打拳的马寻,“国舅爷,晋王殿下送物资来了。”
    马寻笑著收拳,“真人,我吐纳还是有些生涩。”
    张三丰笑著指点,“师弟心思太重,你要是想的简单一些,早就能融会贯通了。”
    马寻哑然失笑,隨即扯过一件道袍披上,
    古人可不会时刻都穿著长衫等等,一些比较富贵的人家在大夏天光著膀子比比皆是,只不过那也都是在院子里。
    马寻骑著旺財到了码头,数条小船还在来回接驳,接收岛外送来的物资。
    朱站在甲板上远远的招手,“舅舅,可有什么要我做的?”
    “閒著没事就去查一下夏税。”马寻安排说道,“这事情抓紧去做,做完了报给我!”
    明朝的税制是两税制,这是从唐朝就开始沿袭的一种税法了。
    一条鞭法、摊丁入亩,这些事情马寻自然考虑过,也在整理。
    只是什么时候献给朱元璋、朱標,到底会不会被採纳等等,那还要再看情况,
    朱扯著嗓子继续喊,“行,那我知道了!舅舅,我皇嫂有了身孕,您知道吧?”
    马寻就觉得朱元璋,朱標还是真是父子,生孩子都是一窝窝的生。
    歷史上的常太子妃就是五年生了四个,生朱允时大概是难產,產后一个月。
    不过马寻也没过多担心,因为歷史早就有了改变,“我收到了书信,我没什么可说的,京城有人照料。”
    “舅舅,我家济嬉可都要满地跑了。”朱眉开眼笑,大声说道,“您可得抓紧些,牛痘之法得早些成功!”
    马寻就差破口大骂了,“济嬉满地跑?这才三个月,你胡说些什么!”
    朱济嬉农历四月出生,这也是朱元璋的第二个孙子。
    看到马寻活蹦乱跳的,声音也是中气十足,眼力好的也看到了马寻身上没有脓包。
    这一下朱更加放心了,虽然岛上有消息传出,可是朱还是在意他的这个亲娘舅,隔几天就必须亲眼看到。
    也只有这样,他给京城书信的时候才好据实奏报马寻大声说道,“查税给我凶一点、狠一点,有些事情不用我教你,你也该心里有数!”
    朱桐立刻会意,“我明白,苏州府、松江府这边士绅本来就对赋税不满,查出来了我肯定不会饶了他们!”
    先不说苏州府等地就在京城的眼皮子底下,而且朱、马寻率领大军在这边驻扎呢。
    一旦查出来什么,地方官来不及做小动作、文官还来不及回护,这些人估计就下场悽惨了。
    习惯性的出面让朱稠安心之后,马寻就回岛了。
    马寻刚回岛,道衍就问道,“国舅爷,您这是对江南士族不放心?”
    马寻忍不住吐槽说道,“他们什么时候能让人放心了?现在的官场上是什么情形,你一点数都没有?”
    虽然当了僧官才一年,但是道衍对於很多的事情还是知晓的。
    明朝建国的时候,文官系统基本上就是以浙东文官为主导,虽然皇帝在不断的想办法,但是效果一般。
    异地为官、南人北官,有意识的在增加北方学子的人数,但是一时间还是难以改变局面。
    现在说浙东文官也有些过了,说江南文官也是『夸大”。
    因为算来算去,浙东、直隶,以及江西、福建,也就是这么几个地方了。
    歷史上的南北榜案,这些人可是给朱元璋来了个『下马威”,因为中榜的学子也就是那么几个省份。
    都说宋朝在意地域之爭有『乡党”,其实在明初的时候这个趋势也非常明显。
    党爭,那可不是什么南方人、北方人,有楚党、浙党等等,到了明朝的中后期还有齐党、东林党等等。
    “这些士族一直都不太满意朝廷的赋税制度。”道衍也有些发愁,“很多人还是不愿为官,处处怀念蒙元与张士诚。”
    马寻对此也只是笑了笑,因为不只是苏州府、松江府如此,其他地方也存在这类现象。
    一个王朝初立,总会有些人怀念前朝,尤其是此前的那些既得利益者。
    回到大帐的马寻又光著膀子了,学著张三丰在打坐。
    陈之栋兴冲冲的跑了过来,“国舅爷,咱们这一趟是不是再多用些人试牛痘?”
    马寻睁眼看了看陈之栋,“先前不是已经在试了吗?”
    陈之栋眉飞色舞的说道,“就是因为试了,我这才急啊!这牛痘十之七八都是有效,这批人算是没了用处。”
    这一下马寻都傻眼了,这个所谓的“没了用处”,也就是意味著身体產生了抗体,没有什么不良反应等等。
    真要说起来就是牛痘有效,可是陈之栋等人手里的资料就少了。
    大家都在严阵以待,都在准备仔细观察、整理资料。
    结果你发烧一两天就好了,整天和得天的人混在一起,还用天患者的衣物,在他们身上起脓包的时候密切接触,依然没事。
    这可怎么办?
    马寻仔细问道,“咱们这些个郎中当中,有人私自种了牛痘吧?”
    陈之栋也不隱瞒,“最初就是几个得过天的去隔离区,后来確实有人种了牛痘。”
    又是人不够用,而且郎中现在的胆子越来越大,信心越来越足。
    陈之栋就说道,“此前还有守在外头的军士央求,这些人胆子更大。”
    那可不。
    当实验不断的推进,有信心的人就越来越多。
    最初那些得过天的军士还战战兢兢,就算是重赏之下也会担心。
    可是一个个的就算是见到了那些得天的人人不人鬼不鬼,他们依然没事,这就胆子大了。
    而守在外围的军士觉得与其整天战战兢蔬担心被传染,还不如早点种牛痘。
    到时候就不用守在外围,就不用活动范围受限,以及经常被隔离了。
    马寻仔细想了想问道,“牛现在够吗?”
    看到陈之栋点头,马寻又问道,“现在大傢伙对牛痘用量有数吗?”
    陈之栋还是点头,现在这些负责注射的郎中们个顶个的有信心,在哪个部位接种牛痘、用多少量,那都是心里有数。
    这么看来,这一个个的都是真的长本事了,很多事情根本就不需要瞎操心。
    天恐怖吗?
    那无疑是恐怖的,最初登岛的时候,要不是军令等原因,人说不定早就跑光了。
    就算是那些擅长治瘟病的郎中,或者是得过天的人,他们都会觉得害怕,
    可是时间久了,大家也觉得天就是那么回事。
    不只是因为一切都如同徐国公所说那般,比如天只得一次等等,也因为隨著实验的不断推进,大家对天的认知越来越多。
    最为关键的,还是因为一切看起来都可控,所以大家对於天也不再那么恐惧了。
    仔细想了许久,马寻说道,“得天的人控制一下数,下一批人犯过来了,除留些人做药种,
    其他的试种牛痘。”
    陈之栋非常振奋,牛痘的研製进入到最为核心的阶段了。
    虽然此前的技术积累和心得已经让大家颇有信心了,不过接下来的真正牛痘的试製,那才是关键。
    道衍忽然说道,“国舅爷,那以后送来的倭寇、囚徒,就该让他们全都得天了。”
    牛痘管不管用,那就需要让传染源来证明,这些人传染不了天,那就是成功。
    张三丰打量著道衍,“你当了和尚倒是可惜了。”
    马寻也跟著吐槽说道,“就这人还不还俗,正经的和尚有几个如同他这般心狼的?”
    道衍笑而不语,让送来的倭寇全都得天,那基本上就是要让这批人全都去死,毕竟天的致死率摆在那里。
    不过道衍也觉得有些事情必须要有人提议,总不能是马寻这个徐国公来提吧!
    大明的百姓不能得天,那只能是抓来的那些倭寇了。
    马寻仔细想了想,说道,“廖大哥,接下来送来的倭寇看管紧一点。我的人审问之后,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给关一块,塞进去几个得天的人。”
    有用的人,那就是有些身份、有些见识的倭寇,提供东瀛的情报。
    没用的倭寇,那就被塞进毒窝,稀里糊涂的就被传染上天,这就是他们的价值所在了。
    马寻安排好这些事情,再计算一下时间,“这么算来,我们差不多年底能回去,倒是和我先前预料的不差。”
    道衍拍马屁说道,“国舅爷运筹惟,这也是我等在岛上试製牛痘如此顺利的原因。”
    陈之栋有些不满的看了一眼道衍,这和尚实在太諂媚,几乎抢了我的台词。
    不过这和尚说的也是有道理,也就是国舅爷运筹帷,一切都在计划之中顺利的推进。
    所以现在很多的事情都显得水到渠成,大家的信心越来越足。
    只要接下来的几次实验依然顺利,只要小范围的试著接种牛痘达到了预期,基本上就可以宣布牛痘研製的全面成功。
    到那时,这法子就算是成了,只需要后续在大明境內持续的接种了。
    真要是到了那局面,天將不再恐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