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大明第一国舅 > 第365章 抄家灭族朱老四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65章 抄家灭族朱老四

    第365章 抄家灭族朱老四
    朱樉等人迟早是要就藩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而对於迁民这件事情,马寻自然也没有什么好反对的。
    现在明朝很多地方荒无人烟,但是人口稠密的区域也不少。
    强制性的让人背並离乡確实不人道,但是这类事情在歷史上屡见不鲜,也会持续下去因为为了发展,有些事情就不得不做了。
    至於西汉时期的陵邑制度看似不错,通过强制迁移关东豪族至陵邑,实现“强干弱枝”策略,既削弱六国旧贵族势力,又充实关中人口,形成“实关中”政策。
    不过这样的政策也有利有弊,比如说关中人口增加,权贵反对,以至於政策被废止。
    很难说朱元璋强征江南富户到凤阳算不算陵邑制度,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不少江南人提起这件事情深恶痛绝。
    这就是朱標和马寻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必须要让一些江南富豪等明白朝廷的决心。
    盛大的祭祀活动开始了,朱標与一眾皇室宗亲身穿祭服,开始了祭祀。
    马寻与一眾文武官员身穿朝服,他们自然也需要参与这一场祭典。
    朱元璋亲写祭文,朱標在深情诵读。
    大白话的祭文让不少官员以及乡老等等暗自垂泪,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皇帝过去的悲惨遭遇还真是让人闻者落泪。
    礼部和工部的官员们也开始行动起来了,因为刘继祖正式被追封为义惠侯,刘英自然就承袭爵位了。
    祭祀的大事忙完,马寻马不停蹄的带著朱標到了龙兴寺。
    朱標打量著龙兴寺问道,“舅舅,要不要在您当年出家的寺院请高僧来主持龙兴寺?
    +
    马寻立刻摇头说道,“用不著,真要是佛法造诣等,天界寺的高僧更多。这是你爹当年出家所在,和我没干系。”
    朱橘就说道,“这寺庙真大,不比应天府的寺庙小了。”
    这是事实,到底是朱元璋曾经出家的寺庙。虽然是择址重建,显然不可能就是完全復原,这座龙兴寺的规模肯定也翻了好几倍。
    別看表面上是马寻择址,可是实际上是朱元璋亲自安排,凤阳这边的情形皇帝清楚著呢。
    这毕竟是明朝的发祥之地,所以朱元璋亲自书写碑文,亲笔写下『第一山”,这一切也都使得重建的龙兴寺在某些方面比天界寺更『权威”。
    朱標仔细检查著龙兴寺,因为下一回来检查的肯定就是朱元璋了。
    明皇陵算得上是已经基本建成,等到真正的彻底完工,大概也就是两三年的事情了。
    到了那时候肯定不用想了,必然是朱元璋回来亲自祭奠。
    说起来朱元璋到现在都没有修帝陵,大致的位置基本上选择了,肯定是在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
    但是这就是选择了大致的地址,没有真正的动工。
    这一位皇帝和歷史上很多皇帝不一样,没有搞刚登基就开始修陵墓的动作。
    毕竟现在明朝的很多大工程还在继续,现在想要进行新的大工程都有些费力,更何况还有一些战事未了呢。
    祭奠已经完成,龙兴寺的视察也完成,朱標顺便也检阅了一番留守司的兵马等等。
    一切看起来都是十分的顺利,只不过这也就意味看真正的事情即將开始了。
    朱等人长期驻守在凤阳,明面上是种地、练兵等等,但是大家都知道这几位亲王权力很大,可是不管是兵马的调动还是地方政事的干涉,他们都没有资格。
    这就是明朝藩王的一个基本要求了,看似是给了兵权,但是三卫所本质上还是属於朝廷,毕竟兵马、將校或者粮餉等等,都是朝廷直接负责。
    在地方的藩王看似无比尊贵,但是他们不得干涉地方政事,没有旨意不许见地方官。
    这是藩王们的待遇,以及对他们的限制,这和太子朱標可没有关係。
    毕竟朱標已经开始观政了,已经正式的开始处理大大小小的一些政事了。
    朱標直接选择在中都皇城升殿,凤阳府的大大小小官员自然需要去拜见。
    “凤阳乃帝乡。”朱標看著官员们,认真说道,“早年凤阳凋,父皇迁民二十万以充帝乡。只是这些年,新民、旧民多有衝突,诸位以为是何缘故?”
    迁民,基本上都是一些江南富户,这些人算是在老家有权有势。
    而到了凤阳,他们可就没有了很多的特权,甚至是“低一等”。
    至於原先的凤阳人,他们自认为是土著,这些年皇帝多多少少也给了一些关照。
    所以想要在凤阳发展的迁民,或者是那些想要保持著地位和特权的土著,这两个群体之间的衝突可不算少。
    马寻带头出班说道,“启奏殿下,臣以为新民与旧民的衝突,多是利益所致。”
    朱楼就开始添油加醋了,“启奏皇兄,臣弟久居凤阳。眼见不少凤阳新老居民衝突,
    也有勛贵府中之人作恶。”
    朱櫚也开始下场泼油了,“皇兄明鑑,此前凤阳府知府贪赃枉法。当时虽震一时,
    只是如今尚且还有官吏不法。”
    朱棣那叫一个激动啊,“皇兄,臣弟听闻多有官员、士绅勾连,有勛贵御下不严、持家无方,滋扰百姓甚多。”
    凤阳的地方官,以及隨行而来的一些京官,这一下心里开始发颤了。
    从太子有些出人意料的开场语,就让人感觉到不对劲了。
    再加上马寻这个国舅立刻去捧场,以及这些亲王一个劲的附和,基本上就是定下来了基调。
    朱標脸色难看,认真说道,“徐国公,你久居中枢,即刻执掌凤阳府。地方一应政事,交由徐国公处置。”
    凤阳知府都要哭了,但是还是赶紧出来,“臣遵旨!”
    而其他的官员都傻眼了,这位皇太子不是传闻中的敦厚、儒雅吗?
    可是看看他做的事情,还没有到凤阳府的时候就將留守司的兵权握著。
    现在祭祀的一应事情结束了,他不急著回京,反倒是直接將凤阳府的治权全都收回去了。
    那马寻是什么人,这徐国公就是公认的帝后爪牙,是很多人眼里的太子魔下第一大將。
    至於说这个时候反对,说什么没有皇帝的旨意等等。
    这么想也对,可是谁不知道当今太子已经开始观政了,而且这位徐国公也是中书省平章知事。
    这只是临时的接管地方治权而已,所以也没办法反对。要不然就是出头鸟了,很容易被清算。
    再仔细想一想,谁要是反对的话,谁也不知道太子或者那位徐国公会不会立刻掏出圣旨。
    兵权、治权全都在掌握了,朱標对此不意外。
    不过事情这么顺利,接下来办事自然也就轻鬆不少。
    朱標继续开口,对文武官员说道,“既如此,诸位爱卿且退下。帝乡乃我大明基业之地,若帝乡百姓都不得安寧,大明百姓又如何生活?”
    等到官员们退下,朱標对马寻说道,“舅舅一向对政事不太了解,凤阳府所送上来的奏章,还是我来处置。”
    马寻仔细想了想说道,“殿下,按说我是不太懂这些。只是一些小事我还是能做,事情繁多,岂能全都是让你一人处置。”
    朱棣觉得表现自己的机会到了,“皇兄、舅舅,我虽年少,也能分忧!”
    朱幸灾乐祸的看向朱棣,这老四就算是想要拍马屁,那也要看到底是什么事情!
    如果现在是要去练兵、去抓人等等,朱、朱櫚肯定抢著去。可是涉及到地方政事,
    大家避嫌都来不及呢。
    这老四,到底是没见识,到底是岁数小,真以为你多了不起啊!
    朱標直接无视朱棣,看向马寻问道,“舅舅,您手底下的人是不是该撒出去了?”
    马寻仔细想了想,说道,“殿下,按说我是不怕得罪人。只是这一次要得罪的人不少,要不让燕王殿下去做些事情,如何?”
    朱標沉默起来,轻轻的用手指敲打看扶手。
    朱棣又是激动、又是志忑,可是忽然间觉得不对劲。
    舅舅手底下有多少人、多少势力?
    兵权,大家都知道这是在替太子掌兵。现在临时增加了凤阳府的治权,算起来官衙的人也归他节制了。
    可是被人下意识忽略的是北镇抚司、南镇抚司,这可不只是詔狱或者是管理著工匠而已。
    查案、得罪人,那不就是北镇抚司的事情吗?
    朱標看著朱棣问道,“老四,你是怎么想的?
    一,
    朱棣这一下底气不足了,不过硬著头皮说道,“皇兄,我任凭差遣。”
    带兵打仗没问题,去抓人、抄家更没问题,可是让我带著那些锦衣卫去查案,这就有问题了。
    可是就算是有问题也不敢说,现在只看皇兄能不能大发慈悲了。
    朱標则有些担心的说道,“舅舅,按说这么安排也没事。只是老四去做这些事情,怕是不太好吧?”
    马寻认真说道,“殿下,我到底是外戚,群臣怕我不算什么。宗室里头也得有恶人,
    我看老四最合適。”
    朱楼开心了,我果然是舅舅最喜欢的外甥。
    朱也得意了,可別觉得舅舅不喜欢我!
    朱棣差点就要哭了,这么得罪人的破烂差事,怎么就落在我头上了?
    难道,我才是舅舅最重视的那个外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