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重生08:装备系男神 > 第611章 机核·学术通鑑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11章 机核·学术通鑑

    第611章 机核·学术通鑑
    第二天一早,翟达趁热打铁,去找上了程墨。
    实际上程墨脑子也转了一晚上,冒出来许多新奇想法,越来越觉得这东西值得一做。
    小企业,为了生存突破,往往追求“一炮而红”。
    而大企业,已经占据生態位,则需要“添砖加瓦”,这事儿成了,鸿图再上一个台阶,不成,也不过是多了个不温不火的“官方应用”而已。
    不了几个钱。
    会议室里,翟达和程墨连开四个小时会议,將相关想法一一核对。
    首先就是已有学术期刊体系的公开获取问题,部分期刊自动全公开,个別期刊需要付费公开,但对机构赞助商全开。
    人话:年度会员(高贵学术版)。
    许多大型研究机构,企业,基金会都是赞助商,研究院以前不是,但可以是。
    也不贵,几千到十万美元一年,就是种类有点多,这些吃老本的出版社,也就这点出息了,给他们。
    当然这里面也和“是否商业”有关,研究院自然不缺这点盈利,出发点就是“非商业平台”,可以省去许多麻烦。
    即便个別期刊会咬死“付费下载阅读”,没关係,打通支付渠道给它装进去即可。
    这就叫“平台化思维”:我不和你硬刚,但你的功能就是我的功能。
    我成为平台,而你从直接服务“人”,变成服务“我的人”。
    新平台中,所有人都可以註册、瀏览,但被正式机构认可的学者会加蓝標,而学术大拿入驻则是金標。
    小洋人和老洋人都会感兴趣的。
    至於发表,则会依旧利用“同行评审”规则,进行线上匿名分发,但不会如当下学术界比例那么不合理。
    精选论文將会全球置顶,不但是学术界,感兴趣的普通人也会看到。
    相当於集成了“期刊”+“媒体”+“社交”的功能。
    由於初期参与者註定不会太牛逼,而传播力又直接拉满,必然会出现一批因此而成名的幸运儿,而后逐渐让更厉害的大牛进坑。
    逻辑並不复杂,里面可以看到许多网际网路手段的影子,但这真的好使。
    还是那句话,科学家也是人。
    而语言问题,翟达和程墨的思考是这样的:只有当话语权已经確定到手,或者即將到手的时候,才有逐渐倾斜向“中文”为第一语言的空间。
    话语权还未到手的情况下,强推这个部分,反而会阻碍对话语权的夺取。
    他们会允许甚至推荐这种操作,但不能硬搞。
    咱玩“思想殖民”,要潜移默化的来。
    这个集“平台、期刊、应用”为一体的东西,无法用现有定语去解释,是一个创新玩法。
    你可以说它是一个“移动端学术论文查阅应用”。
    也可以说是一个“移动端学术人员社群”。
    那些期刊背后的运营出版社,甚至可能认为这是一个“钱帮他们免费传播的好心傻子”。
    翟达也不打算提前定义,只要发展是符合自己心中所想即可。
    最次最次,研究院內部自娱自乐,给大家一个发论文的地方不也挺好的?
    再去和哈工大谈谈,爭取一些优质论文发表...说服一下国內高校。
    別老盯著那什么全球排名了,上杆子给人当裁判的机会,不如来玩点新东西..
    若有一天国家能推动学术改革,也许这里就能成为新的场地。
    其实许多东西,国家也能看明白,但找不到入手的地方。
    也许这东西,无法如翟达想像那样,完全抢夺“学术话语权”,但至少能给松鬆土。
    提醒大家:时代变了。
    “会长?这个期刊...呃平台...呃我是说应用,您给起个名字吧?”
    会议室內,翟达翘著二郎腿,高强度的头脑风暴后,他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双手枕在后脑,脚下一蹬,椅子开始缓缓旋转。
    思考片刻后道:“你觉得机核·学术通览』如何?前期还是要收收味儿,不能上来就亮刀子,以集成学术导览』为主要內核。”
    “英文名,就叫做...mki·academicoverview怎么样?简称“mki·ao』,好记一些。”
    程墨思考片刻,下意识调整胸前驳头链的角度:“那您觉得...英文不变,中文叫机核·学术通鑑』如何?”
    翟达打了个响指:“就这个吧,挺有意思的,这是高度契合研究院本身的平台,记得把我们的□號写进去,“无界』、“无限』、无畏』,运作好了,將会是研究院声望的一次巨大提升。”
    光研究院自己的体系,內容就不少,无论软体、半导体、无人机、生物、汽车,其实都有很多“可以发”的东西,或是滯后了,或是非关键,不会给研究院本身带来任何不利影响。
    只是大家没啥兴趣罢了。
    图啥呢?图那些破期刊鸡脖大的一点稿费?他们又不用在高校评职称...
    这个“新玩意儿”因为带了点社交属性,可以让大家良性竞爭,装装逼什么的。
    “多久能搞出来?”
    “开发不会需要太多时间,不过逐渐激活运营需要时间。”
    “没关係,先开几个板块,比如软体领域、半导体领域、无人机领域,我们都是领航者,放出点东西,他们会自己找上来的。”
    商定好各项事宜后,翟达就打算离开了,“鸿图项目组”已经非常成熟,还有上將“程墨”驻守,放心的很。
    不过出门前想起一件事情:“对了,你们项目组,目前有多少π』成员。”
    程墨推了推眼镜:“七人,包括我在內,分別是图灵』、'小铅笔』、“觉醒者』、硕鼠』、原始码』、冗余』、星眼』。”
    翟达脑子里转了转,其实后面几个他连脸都未必记得。
    不知不觉间,外面凤毛麟角的“天才”,研究院已经这么扎堆了么...这还只是一个部门。
    “我在想,π』成员可以鼓励一下,包括那些分布全球的非任职成员,我相信即便是不涉及公司核心的內容...”
    “也够让学术界眯著眼看了。“
    因为被亮瞎了。
    一颗种子埋了下去,发芽还要等待一些时日。
    但翟达相信以程墨的执行力,和鸿图雄厚的实力,这一天不会太久。
    回到办公室里,翟达又给王春国校长打了个电话,交流了一下自己的新想法,校长对此很是支持。
    閒谈中翟达又得到一个启发,可以將公司的校招、社招两个人力部分,和“机核·学术通鑑”打通,作为考核中的附加分。
    水不水的,你来试试看,也许能加分呢?
    甚至“π”的投稿也可以开通在其中。
    整个体系將会更加立体。
    掛电话前,两人又沟通了一下“东阳联合研究站”的事情,那边明年也要开始运作了,那边会派来百人规模的高质量团队,与研究院进行特定项目的研发。
    而后等待“国开区”和“撤县建市”的尘埃落定,择机升级为“哈工大东阳研究生院”
    终极目標:哈工大东阳分校。
    翟达心里算了算...未来城小学已经好了,小葵过两年肯定有机会转过来,过两年研究院附属初高中也就好了,无缝衔接。
    最后大学在家门口读个“哈工大”
    寒窗苦读半生,归来仍在东阳?
    想想就觉得有意思。
    抱歉,你升学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你哥建学校的速度!
    今日翟达没处理太多实际工作,上午光头脑风暴去了,下午和王校长煲电话粥。
    最后一点时间去了趟自然庭院,用念动力远程偷摸了两根筷子粗的老榆根须,顺著“倒吊之塔”內侧悄咪咪的转移到手上,作为接下来的研究素材。
    再后就下班了。
    晚上六点半,翟达载著小木头,朝著家中返回。
    “国庆你有什么想法么?想不想去哪里玩?”
    卢薇思索了片刻,裸色的指甲盖贴在粉嫩的唇前:“太折腾了,还是在家吧。”
    其实之前就討论过了,一家人已经排除了“大玩”的选项,翟达问的其实是“小玩”。
    “也吧,可以叫乌托邦的人一起吃个饭,就在乌托邦大酒店。”
    平时没觉得一个酒店有什么了不起的,但两边连起来说...
    突然感觉大家还是很牛逼的。
    卢薇突然道:“要叫陆思文么?我记得海莉之前说过,乌托邦想请她吃个饭,感谢她把故事写的这么好。”
    “可以啊,小事情。”
    一言一语之间,车子已经开到了小区外,翟达正在等待抬杆的时候,突然看到后视镜中,一辆电瓶车朝前挤过来。
    打著灯,看不清情况,翟达心说这是蹭etc上癮了,小区门也要蹭?
    然而电瓶车停在了驾驶室旁,探下来一张黝黑的脸。
    “翟总..便说两句么?”
    几分钟后,小区內,孟涛双手送上了一封东西。
    “翟总,我知道您很忙...但是国庆1號的时候,还是由衷的...希望您能赏脸。”
    翟达打开一看,挑了挑眉。
    孟涛表情带了一点郑重,也带了一些坚毅。
    “参加我和王雪的婚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