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其他小说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618章 手段激烈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18章 手段激烈

    第618章 手段激烈
    “既然诸卿有分歧,那便先放一放,容后再议。”李元见吵的差不多了,开口说话,打断了进程。
    内耗是不可避免的,但无休止的内耗无法接受,非要斗个你死我活,那就换人。
    李元有自己的想法,不接受被内阁牵着鼻子走。
    “奥斯曼使团之事,先接触一下,慢慢谈,了解一下对方的最终诉求,再做定义。”
    有限度的表达一下不满之后,李元起身起来。
    林如海也感受到了李元的不耐烦,小心翼翼的起身恭送。
    回到内阁的林如海把李清和方颂叫进办公室道:“二位如要继续斗,请不要当着陛下的面斗!”
    方颂嘴上不说,心里非常的不满,当年一起为先帝冲分陷阵,如今你当了首辅,开始收拾战友了。
    李清则笑了笑,心里暗暗鄙夷,若非你明里暗里的暗示,我能觊觎副都御使?
    两人被林如海敲打,心里不服气也只能先忍着,抱手之后告辞离开。
    回去的路上,李清追上方颂:“聊聊?”
    方颂回头似笑非笑:“算了!瞎子吃饺子的事情。”
    尽管知道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方颂骨子里还是看不上李清,他手里还有底牌,不担心被排挤出内阁。
    李清笑着点点头,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坐下后不禁暗暗后悔,不该利欲熏心,上了狗贼林如海的当。
    工作还是要做的,该内阁在承辉帝时期延续的惯性很强大,基本还是个办事的内阁。
    李清这边给鸿胪寺打招呼,让那边先接触,先谈谈,看看要求和底线。
    说到鸿胪寺,李清也很头疼,这部门现在不归礼部管,他李清也只是个分管,这衙门背后有贾琏的存在,李清说话不好使。
    当面可以说好好,事情给你拖着,或者制造麻烦搞破坏,这都是常用套路了。
    果然派去传话的人回来汇报,鸿胪寺那边最近工作挺多的,理由也很充分,新君登基,各国纷纷来贺,都是友邦不好怠慢,还有先来后到的原因,总之奥斯曼使团的事情暂时顾不上。
    李清想了想去找林如海,如实转达了鸿胪寺的“困难”后,主动道:“我看陛下很上心,不如从礼部派员出面负责此事。”
    林如海沉默不语,久久的看着李清,看的李清头皮发麻了,林如海才道:“再议吧!”
    李清无奈的只能退出来,门关上的瞬间,听到里面茶杯落地的声音,顿时一脸的苦涩。
    贾琏离开京城之前,因为翁婿关系紧张,甚至都没有去打个招呼辞行一下。李清找林如海谈鸿胪寺的工作,林如海当然有理由怀疑,这狗东西是在挑拨翁婿关系。你个分管阁臣不去说,你跟我废什么话?
    实际上李清还真没这个意思,就是来打个招呼。作为分管阁老,李清确实有权利,这不是架不住林如海是首辅么?谁不知道鸿胪寺因为贾琏主张的新外交政策才彻底脱离礼部的下级单位呢?
    总之李清有点里外不是人了!
    远在广州的贾琏可不知道京城的破事,更不会知道他暂时离开京城,内阁却斗的更厉害了。
    王家这边总算是回消息了,还是王平亲自来一趟,带回来王义的亲笔信。
    这信里自然是先叙亲情,然后才是解释安南如何困难,当初与沙逊合作的关系,有的事情情面上抹不开,这不是刻意的。
    解释之后也没给个明确的处理方案,只是再三强调困难,什么海岸线漫长,水师能力不足,难以全面禁止之类的话。
    当着王平的面,贾琏把信看完之后,默默的点上烧掉,丢进洗毛笔的盆里,不紧不慢的倒上水。
    做完这一切后,贾琏才道:“行,我知道了!你回去了!”
    如此平静让王平有点害怕,小心的问:“您不给个回信?”
    贾琏淡淡道:“不必了!”说着端起茶杯:“喝茶!”
    王义当时有点不忿,出来时看见不少官员在排队等着见贾琏,其中不乏数个知府,心里才默默的收起那点不忿。
    贾琏让柱子出去宣布,今日不见客了,大家都回去吧。
    转头就给巡抚和布政使给叫来了,三人开个小会之后,新军第三镇一个标连夜出发,由巡抚和布政使分别带队,奔袭多个卫所。
    贾琏这边也没闲着,次日一早,让那些等在外面的知府和县令都在巡抚衙门大堂等着。
    这帮官员进门就觉得气氛不对,平时也不是没有开会,哪有像今天这样,内外都是新军的士兵,连巡抚标兵都不用。
    一群人心里嘀咕的时候,贾琏出场了,站在中间看着一群基层官员,没说话只是一挥手,隔壁的门里出来一群龙禁卫,直奔目标。
    被抓官员连忙喊叫,但很快嘴被堵上,人被拖走!
    带走了三个县令一个知府之后,剩下的官员全都瑟瑟发抖,有个别的脚下都湿了。
    “贾某才走了几年的工夫,沿海的卫所糜烂,沿海各级官员糜烂。是朝廷亏待你们了,还是贾某亏待你们了?什么钱都敢收!今天敢收大烟贩子的钱,明天就敢勾结外藩图谋不轨!”
    别人说这些话,下面的官员是不服气的,但是贾琏说就没问题。贾大人在广东期间,给各级官员福利不少,赚钱的路子也不少,不贪也能发点财。问题是这人啊,欲壑难填,胆子越来越大,什么钱都要挣!
    好在广州这边没出太大的问题,就是巡防营出了点问题,都算不到广东总兵的头上,巡抚那边直接动手抓了几个参将。
    衙门里的动静其实不算大,动静大的是城内,巡抚标兵上街,一口气破门五户,抓了数百号人。现场甄别后,普通的打工人直接放行,最后带回来一百多人。这还仅仅是第一步,还有就是一部分从城外抓回来的。
    城内的百姓一开始是在看热闹,后来有乐于分享的街坊说明了真相,这些被破门的人家,私下里开烟馆。
    这是一个走私网络,涉及的人数上千,牵扯的官员十来个。
    巡抚衙门的公堂内,贾琏还在继续训话:“今天再次重申,任何人胆敢沾大烟的边,最好求神拜佛,别让贾某人发现。否则,轻则罢官,重则流放。今天让各位来,就是让大家知道知道,贾某人言出必行。”
    剩下的官员虽然吓尿了,但也算是逃过一劫了,这些官员才知道不是来查贪腐的,就是针对走私大烟的。
    <div id=“pf-15812-1“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一群官员本意是拜见钦差拍马屁,没想到被抓了几个。
    后续贾琏的训话,大家都竖起耳朵来听,贾琏老生常谈一番,再三强调大烟的危害。最后抛出一个话题,安南王家收了西洋大烟贩子的好处,协助恶商向内地走私大烟,各府县回去之后,务必严厉打击治下的相关产业,同时禁绝安南贸易来往。
    劫后余生的官员们,纷纷表示请钦差大人放心,卑职一定如何云云……。等他们离开巡抚大堂时,出来才知道外面更热闹。
    这一刻,众人总算是清楚了贾琏针对大烟的态度,不仅仅是言辞激烈,行动更为激烈。
    事情传到桂林,崔成呆不下去了,没等他做出反应呢,广西那边也出事了,龙禁尉突然出击,一口气抓了六个官员,文武各半。
    广西巡抚这边自然不干了,涉及到领导责任,出手要阻拦,没想到龙禁尉根本不买账,直接亮出钦差手令,上面还盖了大印的。
    于是广西官员来找崔成做主,不能就这么让贾琏乱来,你是总督啊,要说话的。
    崔成哪有任何办法,非但没法子,还捏着鼻子回广州,等回到广州,城门口看见了杀人告示。
    被杀的犯人里没有官员,都是地方上的士绅以及豪强,在新军的步枪面前,这些人的抵抗力无限接近为零。
    人抓回来突击审问,确定了三十几个首犯要犯后,贾琏亮出圣旨,宣布斩立决。
    接着崔成闻讯,广东文武官员十六人,被拿下后关在大牢里,罪名已经定下来了,判决书也送京城了,就等京城回复,这群官直接流放。
    广西那边也一样,只要牵扯到大烟走私里的,民间首犯要犯一律斩立决,官员抄家流放。
    崔成被气的说不出话来,堂堂的两广总督,竟然治下的官员被抓都不带通知他一声的。
    崔成立刻让人给贾琏送拜帖,贾琏回帖充满了羞辱性,就俩字,没空!
    这种举动,在官场就是撕破脸的行为了。崔成气急败坏的要弹劾贾琏,罪名是残害士民,迫害官员。
    没等他出手呢,两广这边几十份奏折已经到了京城,都是弹劾崔成的。
    罪名也很明确,收受贿赂,放纵走私,造成了国家财政损失不说,还导致了百姓受大烟毒害。
    这些奏折到了京城后,立刻被送到内阁,方颂这边看完后发现贾琏没亲自下场,很遗憾的整理完毕拿到林如海的跟前。
    “事涉二品大员,方某也不好直送御前,林相看看吧。”
    林如海这边很耐心的把这些弹劾看完后,不动声色的问一句:“看来方大人与不器关系交情不浅啊!”
    方颂当然不会接这个话,笑道:“公事公办罢了!”
    李清这边听到消息,气急败坏的赶到,听到方颂的话,强然怒火进来。
    打招呼之后,李清非要看一下这些弹劾奏本,林如海和方颂也没看着,让他随便看。
    李清看完之后,发现贾琏没有亲自下场,颇为庆幸。
    “事关朝廷二品大员,照例要派巡视组复核。”李清只能先拖一下,脑子里想着怎么捞人的办法。
    方颂冷笑道:“贾不器人在广州,何必多此一举,让他去复核便是。”
    李清赶紧化解:“贾不器乃禁烟钦差,并非御史,怎么好的!”
    方颂一听这话便笑道:“巧了不是,本官记得,不器身上担着御史的衔呢!”
    李清一时无话可说,只好看看林如海,希望他能说句话。
    林如海自然不肯粘锅,淡淡道:“两边意见都贴上小票,转呈御前决断吧!”
    李清得不到林如海的支持,在方颂分管的事情上,自然无法与之抗衡,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一迭奏本送到御前,李元看了之后也很吃惊,没有立刻决断,完全是想到贾琏人在广州,先等一等看他的汇报。
    次日,贾琏的奏本就到了,还是先到了内阁,并且是直接送到林如海跟前的。
    林如海仔细的看完之后一言不发,直接示意转给其他阁臣看看。
    贾琏的奏本转了一圈回来,没有一个内阁大臣在上边拟小票给意见。本以为是贾琏借题发挥,没曾想事情还挺严重。更可笑的是崔成的态度恶劣,贾琏在广州呆了很长时间,他一直不见面,躲在桂林。
    贾琏根本没受他的影响,该抓人抓人,该砍头的砍头,这不现在一堆官员被拿下,判了流放,就等着朝廷回复了。
    对了,贾琏在奏本里还说了,相关卷宗的抄本也送回来了,随时去通政司调阅。
    这就是贾琏做事的风格了,只要办案子,按罪名,一定是证据确凿的。
    了解贾琏的人都知道,没救了。按照那厮做事的调调,肯定不怕你复查。
    更不要说,这些官员肯定是有问题的,真不能去复查,没准复查还能查出更大的问题。
    通政司这边也哭笑不得,从来没见过这么玩的,你还送来一堆卷宗。还好林如海没为难他们,让通政司先收好归档。
    李元这边收到了奏本后,还真就是体现了贾琏的预见性,李元不算特别愤怒,更多是好奇,卷宗里都有啥。让胡敏去通政司,把卷宗都拿来。
    等李元熬夜看完这些卷宗后,站在乾清宫里破口大骂,非常的失态。
    收回澳门在进行中,这个激动一下就过去了,后续关于大烟走私的情况,可谓是触目惊心。不过是两广,目前就查明的金额,达到了一千万元。
    这里面,贾琏也没客气的指出,王家在其中扮演了极其不光彩的角色,为了一家私利,给西洋商人做跳板。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