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其他小说 > 索洛维约夫在沙俄1796 > 第1013章 033 其实大清也能坚船利炮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013章 033 其实大清也能坚船利炮

    但怎么开口,也是个问题。
    其实清朝皇帝的平均水平,还是远高于前朝的,除了最后那个前半生浑浑噩噩,后半生写前半生,又被人民改造过来的以外,皇帝们都还是勤于政务,至少还是有那个志气的。
    哪怕是比光绪还拉的同治,说起来他也不是一无是处。
    智亲王现在问起来火枪的事情,索洛维约夫其实也知道,多少有些门路。
    清朝可能已经意识到了一些问题,但是改变的速度还是很慢的。
    此次来中国的俄国军舰,旗舰“恩典”号拥有130门火炮,是毫无争议的头等战舰。
    在广州外海的时候,蒋攸铦已经接到了奏报。
    至于俄国军舰到达直隶,在海上鸣炮致敬的时候,接连击发的场景,也让清朝官员大为震惊。
    奏折上都写着呢,嘉庆看到了以后,虽然没有和臣子讨论,但是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俄国似乎也是船坚炮利,情报已经有些过时了。
    嘉庆派遣皇二子智亲王绵宁前来,也是为了搞清楚情况的。
    讨论起火枪以后,智亲王也问到了,俄国的武器装备情况。
    本着大清这边,在鼎盛时期也是对手先来挑衅,皇帝才准备动手的原则,俄国这边没有边衅,清军也不会有什么动作。
    除了准噶尔以外,那是基本上被清军杀的就剩下地理名词,只有达瓦齐以下少数的准噶尔人没有挨刀。
    这一单生意可以做,而且一些武器方面的事情,也可以拿出来讲讲。
    因此,索洛维约夫也提到了,英国人的武器装备情况,以及英国能够在本土和海外殖民领地都生产武器。
    连廓尔喀的最新情报,索洛维约夫都提到了。
    “果有此事?”
    “外臣路过巴达维亚时,从当地荷兰官员处得知。欧陆大战期间,英夷曾占据巴达维亚等地,又有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活动,也就是所谓‘公班衙’。”
    清朝是大概知道一些情况,但是情报都并不准确,加上传教士在嘉庆末年开始陆续离开中国,也导致本来就贫乏的情报,这个时间段就更加匮乏了。
    “至于廓尔喀近年与英夷交战,三战而三败,三十年前获得土地,如今三停去了一停,已经是英夷所属了。”
    “不知英夷距其本土万里以外,何以得利?”
    在智亲王看来,显然这样的距离上,还要动兵,那钱粮方面的消耗,也是极为巨大的。
    “皆为利来,王爷也知英夷嗜茶,泰西诸国皆好茶品,而印度虽气候炎热,多有瘴气,然而土地肥沃,适合耕种,又兼有往来供给商贸之利,因此积累巨万。然与天朝通商,却无有盈利之物,因此处心积虑,不欲白银流入天朝。”
    “二哥,皇阿玛两年前接到苏楞额大人的折子,说的就是这事儿。”
    顺道,三阿哥再给补个刀,说明当前的情况。
    显然智亲王的封号和他表现出来的不是一回事,平定天理教的时候,他那通火枪并没有太解决问题,最后还是一等超勇公爵海兰察的次子安成带领锐健营和神机营赶到,总算是出了重拳,驱散了乱民。
    仍然是勇在智前,见事总是有些迟缓的。
    但银两问题,也足以引起他的重视了。
    这个症结,就是要天天讲,月月讲,反复讲,让清朝从皇帝到地方官员,都知道英夷整天干的是什么好事。
    而且此时清朝虽然受到走私鸦片的毒害,但是还没有道光年间那么严重,又不像是明朝有个懒皇帝自己带头吸。
    清朝的宫庭中开始有人吸食鸦片,也是道光年间的事情。
    这太后和嫔妃也受到毒害,索洛维约夫也不免要提到这方面的问题。
    对于下一代来说,烟草和鸦片的环境就很不好。
    虽说智亲王本人受到的影响不多,但是涉及到皇嗣的事情,也是需要他重视起来的。
    道光驾崩时七十岁,当时咸丰才二十岁,鬼子六当年十八岁,其余的阿哥都哪里去了?
    除了传闻踢死的大阿哥,夭折的二阿哥三阿哥,还有过继出去的五阿哥,道光皇帝的儿子序齿有过一段很长时间的空档期,很难说不和宫里的事情有关系。
    但话又说回来,有些人洗了以后,也不受影响,反而可能会被一些人拿出来抬杠。
    因此索洛维约夫只是提到了一些他已经知道的阿片类的危害。
    光是成瘾性一条,就已经问题很严重了。
    而且对于白银外流,嘉庆皇帝父子也是颇为痛恨的。
    “既然如此,不知索将军有何高见?”
    “王爷莫急,若是禁止鸦片,要从海关巡查开始。如果像是过去那样巡查,仅仅由广东水师以及绿营步军巡查,必然漏洞百出。不如从水师中选锋一队,勤加演练,除精通水战以外,还要能够登船检查,这样也只是可防,却不能禁绝。”
    这个招数,智亲王也不是没听过。
    在南书房读书的时候,总是会有翰林院上到满汉两位翰林学士,下到翰林院编修、修撰、庶吉馆的庶吉士。这些人当中,也有些金榜题名以前,在南方接触过打击走私,还有各种营生的。
    其实要是说起来,可能林则徐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和未来的道光皇帝很熟悉了。
    索洛维约夫提到了这事时,智亲王也说:“翰林院的林少穆,中举以后曾帮办海务,清剿海盗,查禁走私,他在经筵中对本王也曾讲过。”
    “不知林少穆是何人?”
    对于清朝人,不像是前代人物那样,有现代知识的人,难免会记他们的名字,而不去注意字号。
    尤其是清朝的时候,其实满蒙很多人,除了脑袋上的辫子以外,已经是高度汉化了。
    林则徐的话,后人也总是称呼他林文忠公,或者直接提到名字,反而是他的字不会被人注意到。
    要是近代人物,有时候一些人还按照传统取了字的,反而经常被人提到。
    比如某个娘希匹,其实很少有人提他的名,却一直在叫他那个该死的字。
    “自然是翰林院的林则徐,他也是嘉庆十六年二甲第四名进士出身。”
    “不知这位翰林如今何往?”
    还真问到地方了,智亲王也知道林则徐自闰六月离京去江西主持乡试,担任副考官,此时还没有回京。
    但他已经入选了翰林院清秘堂,有给皇帝讲授经筵,以及给各位皇子读书授课的职务了。
    说起来,这个岗位,算是将来往内阁中枢,六部尚书侍郎和军机处大臣,外放地方各处作为总督巡抚的最方便跳板。
    至于林大人么,虽然索洛维约夫还在想着要念诗,像是苟.
    现在这首诗还不存在,他想念也没有去处。
    “怎么,索将军也有些兴趣。”
    “这位翰林不想还精通海务,真是意料之外。我不过是外臣,还以为翰林就像是五经博士那样的授课者呢。说起来,在鄙国时,我也为君上的幼弟讲授兵法和汉学。”
    “那索将军也算是个提刀的翰林了。”
    “或许如此。”
    随后智亲王也没有架子的大笑起来,俄国使臣是武将,还要给俄国的王子讲经学,确实有点意思。
    索洛维约夫也跟着笑,然后智亲王又说了。
    “若是在汉代,刘备的老师卢植,也是个又能讲学,又能带兵讨灭黄巾的文武全才。”
    “可是那时候也有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书里面被武侯骂死,儿子又为虎作伥,助司马氏篡魏,还假修圣人家语,欺负郑司农早已故去,不能亲自辩经。更兼其子也是斗富豪奢之辈,真是礼崩乐坏之时。如今这个世道,各国也有不少这种人,英夷的名将威灵顿公爵都得靠兄长买官才能晋升,法国有盘剥地方的文官,俄国有贪污受贿的大臣,还有德意志诸国的关卡厘金”
    貌似这些,大清都有,只不过是程度轻重的区别罢了。
    其实对于清朝来说,他们因为在关外的时候听了太多三国故事,曹魏阵营的人挨骂也是一种政治正确。
    至于用兵的时候,他们用的伏兵技术,基本上都脱胎于诸葛丞相的伏兵战术,外带一点曹丞相的缺德兵法。
    王司徒现在可好,他的大名将来怕是从爱尔兰到契丹无人不知了。
    索洛维约夫可是去过爱尔兰的,如今人又在俄语当中的“契丹”,自然是大家都知道了。
    智亲王倒是也知道,自己的大白胖子皇阿玛,脾气也太好了些,居然能够被手下的这些贪官污吏给气哭了。
    要是换成皇爷爷,这不给皇上捞好处,光顾着自己贪的,怕是各地官员也可以准备一下,脑袋堆京观和议罪银把钱都吐出来二选一。
    可见地方上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哪怕是清朝的皇族无事不得离京城,他们也是有所耳闻的。
    要刷新吏治,倒也不容易。
    智亲王还从索洛维约夫这里听说了,俄国的贵族自身就是大地主,他们到了地方上没少盘剥。至于像岳钟琪那样被判欠了大清国库七十五万两的,倒也不是没有。
    “索将军家中以何事为营生?”
    这事儿也是引起好奇的,既然欧洲都是吏治败坏,那当官的不贪,又怎么为生呢?
    “家父是八等文官,祖父留下世袭爵位和地产,给各位贵人经营为生。至于外臣么,发明专利能换来专营权,家父又颇能经营,因此还有些家资。君上又多有赏赐和授田,军功累算下来,也有五十万两银子了。”
    嗯,他这个奸商属性,确实也一直保留下来,直接把自己的百万卢布赏赐都给换算过来。
    智亲王也算是知道了,俄国这边对于各种有功将士,也是舍得钱的。
    俄国和大清,就像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一样,好多事情都是一样的。
    而且索洛维约夫还提到了,自己光是以国家给设计武器的专利费,还有各项发明的赏赐,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国家也要拨给银子奖励工匠及有功官员?这倒也算好事,不过有无惩处呢?”
    清朝和明朝,都是要对生产设计的武器负责的。
    尤其是明朝的时候,工匠们为了不出毛病,就弄了一堆杀伤力不高,但是还堆迭了些技术的兵器。
    那个时候明朝的武器生产技术还要比欧洲强一些,只是研发相对落后。
    清朝倒是比较注重新式武器,入关也是靠着被逼反的三顺王带来的红衣大炮打了不少仗。
    但是时间长了,还是有些问题在的。
    当然了,清朝注重骑射这块,也没有忘了火器。
    其实清朝使用火器还是很多的,只是很多都是火绳枪,还有“大将军炮”。
    而且炮弹种类相对来说,也比较落后。
    但清军最麻烦的事情,大概还是很多兵勇都不愿意白刃战,遇到对手来肉搏往往会撤退。
    乾隆年间这个问题还不明显,为了打大小金川编练的八旗锐健营,多少还能够起到一些作用,而且战斗力到了嘉庆年间还勉强能够维持。
    要知道乾隆末年,那“十全武功”才算大体上完成。
    在提到了这些武器的情况以后,智亲王也是很佩服。
    毕竟索洛维约夫只是路过炮台,看了几眼以后,就知道了清军的虚实,这样的宿将还颇为年轻,真是难得的人才。
    也好在按照俄国君主的态度,他们和清朝还是倾向于通商和友好的。
    从亚历山大时期的历次和清朝交往也能够看出来,因为恰克图口岸多少还能来钱,俄国也是希望加大通商力度。
    只是这通商的时候,要输出什么商品,其实也是个问题。
    索洛维约夫倒是觉得,可以给清朝把火绳枪和鸟枪都换成正规的燧发枪。
    那些大将军炮什么的,也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俄国淘汰下来的火炮,大概都足够清军使用了。
    后面的问题,那是要看清朝自己的。
    如果满清皇族和部分满汉官员能够看看世界的情况,自然还是有救的。
    至于索洛维约夫对于武器参数的熟悉,也让智亲王有了一个问题。
    “既然索将军这样说,我大清为天朝上国”
    “王爷又何必多虑呢?那红衣大炮也是前明投奔而来的三顺王带来的,要不是明朝那不当人的老爷,因为几个当兵的偷吃了他们家的鸡不依不饶,这炮来的还要晚一些。这都是葡萄牙传教士回到澳门以后,又传到欧洲去的,我们也都知道。而且火器演练,水师战船演练。别说是王爷想看,就是皇上哪一天来了兴致,我带的亲兵也可以演练,以供御览。”
    嗯,他有点不见外,也是喝酒有点上头了。
    这宫廷玉液酒是劲儿有点大,净往外说大实话。(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