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025 索洛维约夫的进京之路(上)
要进京,自然也是要安排车马的。其实索洛维约夫更想骑马到北京去,他在一年以前还在战场上,这样也能够显示一下。
但是苏楞额听说了以后,话风都变了:“我说索军门,您这还以为在战阵上呢?您这是要进宫面圣,前面还要安排游览御园,以后又要住在内城里居住行走的。皇上有诏书,也是特许你乘车,这也是”
这苏楞额大人,确实也够能说的。
还有一点,就是严格的安排参勤,总是让洋人也不知道大清的虚实。
“苏大人的好意我也知道,就是英夷也是这样安排,不过他们也是能看到沿途景象,与乾隆爷时候相比,总是有些对照的,未免也能够窥探天朝虚实。”
“军门也是好眼力,不过也要奉旨执行。”
“好吧。”
索洛维约夫是进了马车,要照顾卡佳的话,只要米赫丽玛一个人去也不太行。
这一次要安排的行程,也是要先游览圆明园。
马车上的颠簸,倒也要比之前在海上轻松的多。
索洛维约夫是发现妻儿的状态都很好,尤其是儿子,帕沙他对于沿途的景象就颇为好奇。
“爸爸,你看这里的村子,和家里的不一样。”
“是有些不一样,但是哪里不一样啊?”
其实索洛维约夫还是挺重视身边养大这些孩子的启蒙教育,他可不想养出来纨绔子弟,但卡佳都是自己在家里抚养,也到了该请家庭教师的时候了。
不过因为彼得堡的法国家教,他更倾向于找个瑞士或者德国来的家教。
他现在也有精力来带孩子,于是也要考校。
帕沙发现了清朝和俄国的很多不同之处,如此喜欢观察的孩子,确实也讨人喜欢,就是他要是换上女装,也很漂亮。
想想自己血脉的男孩,大体上都这样,就有点幽默了。
看到了房顶,村庄,农田,围墙,人民的不同,索洛维约夫知道儿子够聪明,而且愿意观察,这就让他很满意。
至于莉莎么,她这会儿在车上睡觉。
他对于女孩,还是太过于宽容和溺爱了。
只是清朝如今的景象,确实也不能称为什么“盛世”,看起来就是在走下坡路,但嘉庆时期还是那种缓慢滑行,远没有到以后的那种自由落体的程度。
进京之前,先是在通州安置,等待皇帝诏令。
嘉庆知道了各国使节到达以后,也决定要他们先去圆明园游览,并且在那里,由军机大臣托津,理藩院尚书庆溥,工部左侍郎苏楞额接待,在游览圆明园之后,还要赐宴,安排在太和殿“面圣”。
就这些步骤,也是繁琐和冗长,不过一行人还是很有兴致的。
对于各国使团和家属来说,能够游览中国最宏伟壮丽的皇家园也是一种荣幸,而且多少是有些新奇的地方。
对于索洛维约夫来说,这种机会除非再次出使,否则是没有机会的。
万一一不小心,自己没有操盘成功,以后又有庚子年间,八国联军,打到大沽口,大概这里也是要毁灭的。
来参观也算是物有所值,哪怕是只游览其中一部分。
事实上,法国和俄国和清朝的关系,要比不上道的英国人好得多,造成的伤害也远没有英国和日本严重。
但是架不住法国人和英国人一起来抢劫,俄国又割走了150万平方公里,这样可是会败坏路人缘的。
要论及危害,还是英国人的杀伤力更强一些。
苏楞额和索洛维约夫交谈的时候,也多次提到这个问题,尤其是白银外流。
因为索洛维约夫从欧洲来,他多少也是知道英国东印度公司都在干什么,这么缺德的买卖,他们也做得。
在通州等着的时候,他就和苏楞额说了些事情。
“苏大人可知道,这白银外流缘何而来?”
“本官给皇上上过折子,也是知道些事情的,不知索军门如何看待此事?”
“虽说各自通商,俄国在恰克图,西洋诸国在广州,都是一口而来,但英国夙来谋求的是开放通商,他们还要称为‘自由贸易’,要天朝全面开放。至于舟山之地,他们也是贪婪无度,想要用在身毒的故事,来逐步进行蚕食。”
“有如此恶毒之事?”
“这是我前日写的英国在印度殖民的纪要,以及他们行事的方式。不是请苏大人,就是请庆溥尚书转呈给皇上,算是我这久慕天朝威名的外臣一点心意。”
“索军门的好意,本官也是知晓。”
苏楞额看了以后,又请来庆溥来看。
索洛维约夫根据荷兰和法国的一些知情人士收集的材料,也说明了白银外流的原因。
“天朝富甲四海,特产尤多,故泰西诸国,皆为利来,贩茶与丝,更兼宝瓷与药材,通商而获其利。然天朝所需之物,不过毛皮、洋参、银元而已,故天朝得其便利而白银流入。如今白银流出,无非是鸦片之故。鸦片者,与罂粟提取之物尔,提取烟膏为药用.”
索洛维约夫也会上折子,毕竟在俄国他给沙皇写的奏章就有一大堆,虽然主要是军事情报。
这一次是给了庆溥和苏楞额开开眼,这硬笔写的,上面还都有句读的“标点符号”隔开,阅读也就更加方便了。
他提到了鸦片的危害,以及奥斯曼帝国、波斯帝国和印度所属的孟加拉,是此时鸦片的主要产地,英国人是如何利用贸易来从天朝掠夺财富的。
而且鸦片的成瘾危害,索洛维约夫还尤其强调。
“如此下去,则天朝危矣。还望二位大人,转呈给皇上。我国君上,也颇为厌恶害人之物,更何况鄂图曼与波斯,与我国敌对,边境之间,剑拔弩张.”
他这边说的已经很到位了,庆溥的脸色就很难看。
虽说以前见过纪大人等几位的烟袋锅子,不过里面都是烤制的烟草。
现在的大人们,弄不好烟袋锅子里,就有这些玩意儿了。
“军门虽是使臣,却也是老成谋国之人,若是在天朝能读圣贤书,怕是这个年纪早就金榜题名了。”
“大人谬赞了,不过是熟悉对策而已。”
商业互吹还在继续,只不过是苏楞额意识到白银外流,却没有多少应对策略。
索洛维约夫的奏章写的可好啊,八国使者的书写习惯都是从左至右,哪怕是俄国使者写汉字的时候也是如此。
不过他这里吹捧到位以后,苏楞额也意识到,这可不是一般人,甚至是熟悉英夷内情,和英国太子以及“大公主”都过从甚密,而且知道白银外流的症结所在。
甚至还提到了,两宋之时,日本人来宁波贸易,多为铜钱。
以及如今的白银外流,不光是货币层面,也是商品层面。
更麻烦的事情是,清朝作为世界范围内的生丝和茶叶生产巨头,加工工艺却是逐渐落后的。
虽然索洛维约夫没有提到技术层面,但是英国人在印度建设茶庄的事情,他还是写下来的。
庆溥和苏楞额这回,可是知道了这个“洋军门”的厉害,于是把他写的这份文书,也送到了嘉庆皇帝的案头来。
这也就是苏楞额曾经管理粤海关,对于“夷务”还是颇为熟悉,他才会有些敏感性。
要是换个别的满汉大员,大概就是粉饰太平了。
至于嘉庆么,他这会儿还盘腿在炕上批奏折呢,没有多少时间去管女人的事情。
鄂啰哩这会儿,又打开了门。
“皇上,庆溥和苏楞额二位大人,已经在外面候着了。”
“让他们进来吧。”
嘉庆还是很重视这一次“朝贡”的,他“恩赐”俄法两国是平等关系,而非“朝贡国”,就是给洋人们看的。
至于传教士南弥德,一时间也不需要他做什么,只是各国使臣都熟悉法语,到时候召他觐见,也有些用处。
但办事大臣的事情,庆溥和苏楞额这次来办差,倒是还算顺利,没有像是英夷那样出乱子。
他们两个叩拜的之后,嘉庆也恩准他们起来。
“都起来吧,暖炕上说话不方便,咱们君臣正好到园子里说去。”
嘉庆这样,倒是要保密,也不想身边这些宫女太监们瞎传话。
重要的事情,还是需要保密的。
等到了园里面,嘉庆也开口了。
“这里宽敞又没人,鄂啰哩,你也去歇着吧。”
“能伺候皇上,也是臣/奴才的福分。”
现在的规矩也不像是康雍乾时期那么严了,庆溥虽说是荫官,可是他爹尹继善是科举能够高中的满人,说话的时候称臣也不奇怪。
而苏楞额是满洲正白旗,他自称“奴才”也没错,毕竟是笔帖式出身。
“这次的差事办的怎么样?”
庆溥官大,自然是他先说。
“回皇上的话,臣和苏大人接待八国使节,还有前来贡献的伊梅里纳国王子,亚齐国贡使,文莱国贡使,苏禄国贡使的差事,还都顺利。各国使者都恭顺的很,都按照规矩,赐宴的时候行大礼,那俄国使者还带着他儿子一并下拜。”
“这倒也好,至少他们还懂得规矩。不过那个索洛维约夫,这罗刹名字可够绕嘴的,我朕看了蒋攸铦和董教增的折子,也看了直隶总督方受畴的折子,他们的折子上都写了,你们称呼方便,也按照咱们满人的规矩取了称呼。也别急着跪,朕倒是觉得这是个法子,蒙古正白旗下面,不是还有个俄罗斯佐领么?”
“回皇上的话,这俄国正使也是个妙人,他还和苏大人提及白银外流,还有英夷贸易上的机密。也就给了臣和苏大人抄写了英夷的要务。”
“另外,就是奴才这里,还有这俄国使者写的一份表章,说的也是白银外流的事情。奴才觉得,就应该给皇上如实禀报。”
“苏楞额,朕记得两年前,嘉庆十九年,也是你上的白银外流的折子,朕觉得有些道理,也就下令执行。然而这两年啊,银子还在外流,赶明儿个,要是边关起了战事,内地又有教匪作乱,又出了民变饥荒,这没有银子,可不成啊。”
“皇上圣明,这是与洋人通商所致,但又不可禁绝,不然粤海关的收入也会锐减,到时候国库空虚,更缺银子,反而更加难办。”
“朕也觉得是这样,只不过苏楞额,那使者怎么和你说的。”
“回皇上的话,都在表章里了。以奴才看来,讲的都是良言。臣虽然知道白银流出的厉害,却不知道其中的关节。”
索洛维约夫遇到苏楞额才是运气比较好的,正好他以前上过这种折子,嘉庆还说很好,交谈的时候难免也会漏出来一些。
这会儿大清的满汉官员,虽然混日子的不少,但是让他们工作的时候,还都能够去办差,别管是真干活了还是应付。
嘉庆从苏楞额手里接过来了索洛维约夫的表章,又不是第一次见到,蒋攸铦之前八百里加急曾经送来过,到了方受畴处也有表章上来,可以说是态度恭谨,俄国的察罕汗,这个使者选的就很好,有些才气,可惜是个战场上的武将。
当然,嘉庆也不知道俄国的将军们,也能够外放当总督,就好像是清朝的武官有时候也能专任总督一职。
他的情报工作也不是没做,但是有些过时了。
至于打开这奏章,嘉庆看了以后也是眼前一亮。
“果然有些意思,还附带了图形演画。苏楞额,你也是知道朝廷规矩的。”
“奴才是知道有罪过,可是也要为了皇上和咱大清着想啊。”
“是啊,江山社稷,也不是朕一个人的事情。可是为什么,一个外臣,见识却要比这满朝文武,还有这么多饱学鸿儒,他的见识就要长远呢?苏楞额,你和庆溥两个人,这次的差事办的很好,但也只能赏三级记录在案。等到各国使臣,到太和殿朝拜已毕,怕是还有些事情,朕到时候还要你们去办差呢。”
嘉庆虽然有点抠,不过因为他爹留下的宝物非常多,也就打赏了庆溥和苏楞额各自一件官窑的笔洗。
“谢皇上。”
“好了,都去办差吧。这个俄国使者,朕倒是有意见上一见。”(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