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其他小说 > 我父刘玄德 > 第669章 刘璋弃军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69章 刘璋弃军

    第669章 刘璋弃军
    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先前前往繁敦丘增援,却没能赶上的曹恭所部。
    醒觉过来之后,曹昂马上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言,连续多道命令发出。
    第一道命令,便是司马懿方才所言,命令曹恭死守待援,绝对不能让左幕军冲下繁敦丘。
    第二道命令乃是传令给蜀军,请刘璋务必派出有力部队增援曹恭,保住两军之间的联系通道,同时,请蜀军做好撤军的准备,如果接下来的战事发展不利,可后撤至繁城大营据守。
    第三道命令,乃是命令张绣所部的骑军出动,紧急增援曹恭所部,等待蜀军援兵抵达。
    第四道命令是将情况通传给自家右翼的曹仁部,告知其繁敦丘失陷的消息,同时请其做好准备,一旦情况不妙,联军若是必须撤退时,还需要曹仁所部来殿后。
    等到命令发完之后,曹昂满心懊恼,后悔先前没有让张绣所部驰援繁敦丘。
    事实上这还真责怪不了曹昂和司马懿,张绣所部乃是骑兵精锐,如何能投入到营寨肉搏战中?
    这简直就是隋珠弹雀之举,而且当时的繁敦丘虽处下风,却一点也没有陷落的迹象,别说曹昂了,就是司马懿也想不起来用张绣的骑军去增援。
    可现在想起来,还是会忍不住的懊恼后悔。
    随着曹昂命令的下达,三路主将都分别收到了消息。
    右路主将曹仁收到消息后,勃然色变。
    曹仁的军事能力虽比不了司马懿,却是在曹昂之上的。
    曹昂都明白的事情,他自不可能不懂。
    “将军,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左右看见曹仁脸色的变化,忍不住询问起来。
    曹仁却是摇头不答,反而开始下达起命令来。
    “让张公则继续猛攻,不得懈怠。”
    曹仁摆了摆手,然后话锋一转道:“让高迁、徐商、吕生三人来见我。”
    高迁、徐商、吕生乃是曹仁手底下的亲信军司马,各领一营千人,如今正在阵中坐镇。
    很快,得了曹仁的召集,三人将部曲交给副手,本人则带着三两亲兵朝着曹仁所在的本阵疾驰了过来。
    甫一见面,曹仁就止住了三人的礼节,将他们召到面前,压低声音道:“繁敦丘已陷,局势不容乐观。”
    繁敦丘已陷五个字,像是一颗惊雷炸响在高迁三人的耳中,险些失态。
    曹仁给了三人一点时间接受,等到他们回过神来之后,开始下达了命令:“子脩传令于我,命我做好殿后的准备。汝等三人各领所部人马,后撤五里,于繁城南面三里处当道下阵,多掘壕沟,为大军撤退时遮蔽追兵。”
    “喏!”
    高迁三人不敢细思,直接应了下来。
    曹仁这才稍稍松了脸色,又安抚了高迁三人几句,让他们立时行动起来。
    曹仁这边有条不紊的布置着退路,而刘璋那边却要难堪许多。
    不需曹昂通报,刘璋就已经看见了繁敦丘的沦陷。
    要不是左右眼疾手快,刘璋几乎就要瘫倒当场。
    刘璋本人虽然发动的战争并不少,光是刘表、赵韪挑起的叛乱就是两场不小的战争,随后在庞羲大败之前,又连续多年征讨张鲁。
    只是这些战争虽然多是刘璋一手推动的,但他却从来没有真正参与过战事。
    事实上刘璋上面还有两个兄长,而且还都是刘璋一母同胞的嫡长兄,刘焉的位置怎么都轮不到刘璋继承的。
    刘璋的大兄刘范早在初平年间,就已经官拜两千石的左中郎将,而二兄刘诞也已经是六百石的中枢要职治书御史。
    如果不是他们俩在长平观事变中身死,怎么都轮不到刘璋上位。
    再加上刘璋入蜀时,刘焉身体已经相当不好了,没两年听闻长子、此子反李傕而被杀,当即就暴病而死,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教导刘璋。
    这就使得刘璋不但缺少威望,更是不通军略。
    如果说政治能力上,刘璋还能依靠天赋来边做边学的话,那在军略、军事上,刘璋当真就是一无是处了,所做的决断简直是荒唐至极。
    以堂堂益州一州之地,非但不能钳制制服仅有汉中一郡的张鲁,反倒是落入了下风,被张鲁侵入了巴郡、广汉,当真是世之奇观。
    刘璋本身性格就优柔寡断,外厉内荏。
    此番能够出阵,亲临一线并非是因为刘璋意识到此战的重要性,在其内心当中,却是因为繁城城小地狭,离开大军保护,坐立难安。
    因此,刘璋才会随军出战,并将指挥权力下放给庞羲和张任二人。
    如今张任在一线指挥蜀军作战,左幕军攻势如潮,根本无暇分心。而庞羲则坐镇中军,接连调兵遣将,支援张任,唯有刘璋一人端坐在后阵之中。
    得到曹昂报警之信后,刘璋竟吓瘫在地。
    对于曹昂来说,这是提前通报信息,以达到让蜀军配合己方行动的目的。可对于刘璋来说,却是误以为局势已经恶劣到需要撤军了。
    刘璋回过神来之后,第一意识竟然是逃跑。
    他身边庞羲、张任、吴懿、吴班等人竟数都在前线。
    这一路的对手可是魏延、黄忠这等猛将,指挥调度的又是陆逊这等名帅,早就压的蜀军喘不过气来了。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蜀军和东州兵都已经到了尽弃前嫌,通力合作的地步,吴懿、吴班、冷苞、刘璝等将校悉数亲临一线,这才坚持到现在。
    如此一来,身居后阵安全之地的刘璋身边竟然出现了真空,除了刘璋左右亲随外,竟无一大将随侍,只剩下王商、王累等文官随侍。
    刘璋只觉得手脚冰凉,遥遥望去,繁敦丘中的左幕军已经拿下了全寨,全琮所部已经开始从北门开出,朝着曹恭所部人马压迫了过来。
    同时,蜀军前线也是激战正酣,人喊马嘶,双方的甲士已经犬牙交错在了一起,到处都是一片腥风血雨,断肢横飞。
    刘璋只觉得心口被一只无形大手紧紧捏着,像是要把它捏爆了似的,让他难以喘息。
    下一刻,也不知道从哪里生出了一股力量,让他猛的站稳了起来,口中更是大声高呼起来。
    “备马,速度备马。”
    王商、王累等人俱是脸色大变,不可置信的看向刘璋。
    随从不知原因,只是听从刘璋的命令,立刻将马匹按上马鞍,然后牵到刘璋的跟前。刘璋当即就要上马,却不想王累竟直接扑了过来,伸手拉住缰绳,口中大呼道:“明公,大军仍在浴血厮杀,您如何能走!?”
    “放开!”
    刘璋此时已经吓晕了头,完全失去了判断能力,脑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离开此处危险之地。
    王累却是块硬骨头,竟不顾刘璋眼中已是杀机毕现,兀自挺直脊梁,慨然进谏道:“明公!繁敦丘虽失,然我大军根基未损,胜负犹在未定之天!此刻正当亲临战阵,执桴鼓以励三军。将士们若见明公牧旗高扬,必当感奋涕零,愿效死力!届时雷霆一击,何愁刘贼不破?”
    王累忠言逆耳,刘璋竟半点也听不进去,反而勃然大怒,抽出马鞭竟直接抽在王累的脸上,愤怒叫喊道:“尔欲陷死君父耶?”
    王累目眦欲裂,血泪交迸,十指深陷缰绳勒出血痕,犹自嘶声苦谏:“主公!万万不可退啊!若牧驾后移,则前线数万浴血儿郎皆为弃子!那些为您披肝沥胆的忠臣良将,又该魂归何处?!主公——三思啊!”
    “今日除非臣下气绝于此,否则断不敢纵放龙驹北还!”
    王累手中缰绳铮铮作响,刘璋的坐骑仿佛都被其泣血忠言所感动,低下马首顿在原处。
    “贼子,敢尔!”
    刘璋怒发冲冠,手中马鞭接连抽在王累的身上。可后者却仿佛吃了秤砣铁了心,哪怕脸上被抽出了道道鞭痕,身上衣衫褴褛,也不肯松开缰绳。
    “万胜!”
    突然,南面传来一阵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刘璋、王商等人俱是被吓了一大跳,仔细去听,竟是左幕军勇将魏延阵斩了蜀军大将刘璝,蜀军先阵开始溃散。
    其实此时此刻,蜀军虽然屈居下风,却仍然没到崩溃的地步。
    可这对于刘璋来说,却无疑是雪上加霜,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没等王商等人反应过来,刘璋竟然扔掉了手中的马鞭,直接将腰间的宝剑给抽了出来,恶狠狠的瞪视着王累,像是从牙缝中蹦出了几个词:“汝竟放也不放!”
    “不放!”
    王累竟立时回道:“臣宁死不放!”
    “好、好、好!”
    刘璋恶狠狠的点点头:“既尔求死——我便全汝忠名!”
    言罢,刘璋竟抬手便刺,在王商等人的惊呼声中,一剑穿心。
    下一刻,包括刘璋在内,所有人都呆愣在地,看着王累失去了全身的力气,瘫软在地。
    可即便这样,他依旧没有松开攥着缰绳的左手,两眼至死都没有闭上。
    不知过了多久,刘璋突然右手一松,宝剑掉落在地,将众人惊醒了过来。
    不等王商等人说些什么,刘璋却是先一步动了起来。
    只见他俯身捡起宝剑,然后走到坐骑旁边一划拉,将被王累紧紧攥着的缰绳割断。随即,刘璋丢开手中的宝剑,上前两步,牵着坐骑绕开地上的王累,然后翻身上马,竟就这样带着身边的亲随侍卫,以及刘璋大旗朝着繁城疾驰而去了。
    被扔下的王商等人目露绝望之色,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刘璋跑远。
    很快,刘璋逃跑的消息传了开去,还在前线浴血奋战,殊死抵抗左幕军攻势的蜀军登时大乱,上至将校,下至士卒,都忍不住回头去看后方的刘璋大旗。
    后面的景象不但没有化解他们眼中的惊疑,反而给了他们沉重一击。刘璋后阵中的大旗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一起消失的还有刘璋本人以及整个后阵。
    原本驻扎在后阵,保护刘璋安全的两千亲军也已经不见了,整个后阵如今只剩下王商等寥寥几个人。
    这一发现,直接将蜀军的士气跌至谷底,有的部曲竟然发生了哗变。
    猛攻中的左幕军虽然不知具体发生了什么情况,但明显能感觉到当面的蜀军士气变得更低了,抵抗的意志也在消退,完全不能和方才相提并论。
    陆逊敏锐的把握到了这一战机,将手中的预备队一股脑儿的全部砸了下去,尤其是孙策的三千骑军,仿如出栏猛虎一般,一个漂亮的斜角度切入,就直接穿透了蜀军大阵,成功透阵而出,这一举动,无疑将蜀军的士气彻底浇灭。
    任凭庞羲、张任等人如何极力挽救,益州军依旧开始缓缓解体,包括东州兵在内,整个益州军大阵开始变得支离破碎起来,不断的有士卒朝着四面八方逃跑。
    魏延、黄忠等将校俱是大喜过望,都知道收割战果的时刻已经到了,拼命的督促着麾下士卒追杀益州军。
    以魏延、黄忠的勇武善战,先前猛攻了近两个时辰,也不过才前进了一百余米,可现在仅仅只是一盏茶的时间,就已经追出了整整大半里地,斩俘获不但超过了先前所得,而且还是翻了倍的超过。
    血战近两个时辰,不过杀伤益州军千余人,可眼下短短的一盏茶时间,光是俘虏就已经抓了三千余人了,陆逊、魏延、黄忠、孙策等人麾下的将校士卒亢奋的眼睛都红了。
    期间不是没有将领想要组织益州军进行抵抗或是成建制撤退,可孙策却紧盯着益州军行动,平时只是控制着速度在一旁侧击驱逐,可一旦发现有益州军将校聚拢士卒,当即就会分出合适的兵力前来驱散。
    在这件事情上,孙策都无须陆逊叮嘱,以他的军事能力,天然就会有执行这样的战术。
    左幕军持续不断的追杀,再加上孙策从旁不断侧击驱散,益州军的军阵开始彻底崩溃了起来,大量的士卒四散奔逃,宛如尸体上的腐肉被甩了出去。
    陆逊并没有理会这些四散奔逃的士卒,只是紧盯着益州军的主力追击。
    捷报接连不断的传递到了后方,蜀军将校不断被斩首或者俘虏,直到张任被黄忠阵斩的消息传扬开来,益州军彻底丧失了斗志,丢盔弃甲,抱头鼠窜,连回头都不敢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