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繁敦丘破
第668章 繁敦丘破可史涣却是不喜反忧,因为集结在这里的兵力已经是他麾下最为精锐的部曲了。
入蜀时,史涣所部四千人都是比较精锐的曹军主力部队,其中大半都是有战斗经验,装备齐备的老兵,剩余的也都是年轻力壮的青年。
可入蜀之后的战事让史涣所部伤亡不小,除了伤兵回归建制外,其他就是从汉中郡兵以及蜀地青壮中拣选身强体壮的青年补充。
如此一来,虽然史涣所部的兵力依旧是满员状态,但战力却是有所下降的。
眼下与文聘所部激战正酣的千余人,是史涣麾下最为精锐的老底子,不但七成以上的兵员都是老兵,而且还装备了史涣所部大部分的铁甲以及防护力最好的皮甲和长短兵杖。
如此精锐,再加上巨楯车上的弓弩掩护,竟只能占到优势,别说将左幕军赶出寨墙了,就连击退都迟迟难以做到,这让史涣如何能高兴的起来?
须知另外两面的左幕军也已经在攻击寨墙了,只是因为没有文聘这边的攻城器械,不得不蚁附攻城,进展不大罢了。
可问题就久守必失,守军必须要掌控一支有力的机动兵力进行机动反击作战。而史涣手里的那支机动兵力,眼下却被文聘所部给死死缠住了。
一旦其他方向上的左幕军有了进展和突破,史涣几乎再拿不出任何能用于反击的有效力量了。
史涣阴沉着脸色,虽然极不愿意,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还是做出了正确的决定,那就是向曹昂求援。在史涣看来,眼下战事才刚刚开启不久,坐拥金汤要寨的他居然最先求援,也不知主将曹昂会如何看待他?
可比起曹昂可能的轻视和不满,丢掉繁敦丘的后果无疑更加可怕,史涣不敢拿曹氏大军做赌注。
事实上史涣还真想多了。
远处曹昂看见繁敦丘这边的异变后,在司马懿的建言下,已经以曹恭为将,领两千援兵疾驰而来了。
没有人比曹昂和司马懿更清楚,若是繁敦丘有失意味着什么。
那将会是整个联军崩溃的起始点。
史涣在派出求援使者后长松了口气,重新将注意力投回到正面战场上。
左幕军正如他预想的那样,不但没有后退,反而不断的再价码。
又是两个新锐屯的甲士踏入战场,替换下了两个屯久战疲倦的战友,双方交替了战线后,新锐甲士继续朝着曹军阵地猛攻。
铁甲士在阵战的时候,伤亡是相当小的。
铁甲士最大的伤亡往往发生在两个时间点上,第一种就是战败崩溃后,那时候的铁甲锐士将会像一只受惊的兔子般任凭对手恣意猎杀。
第二种则是近身肉搏乱战,这种情况往往失去了编制,失去了战友的掩护,搏杀仅在瞬息之间,伤亡烈度自然直线上升。
可现在两种情况都不是,因此前线打的很是火热,可伤亡却并不大,反倒是疲劳度增长的很快,两边都不得不调派部队轮换。
这种轮换的过程中相当考验指挥官的经验和判断,否则很容易被对方抓住弱点,直接打开局面。
被撤换下来的士卒在辅兵的帮助下脱下沉重的盔甲,大量的汗水直接喷涌而出,仿佛一个个小型喷泉似的,溅湿了地上的泥土。
可士卒们根本顾不上这些,他们大口大口的喘息着,一边将水囊口对着喉咙倾倒着。
史涣眉头紧皱,眼下的伤亡比是曹军占优,双方的交换比大概在七比十之间,曹军七,左幕军十。
然而史涣却愈发忧心起来,文聘所部硬扛着不利的战损比,却源源不断的投入部曲,只是这半个时辰,文聘麾下的十个近战屯已经全部上阵,换了一轮了。
可文聘却没有半点退缩,依旧将休息好了的士卒再度顶上来轮换,甚至就连他本人都已经推进到了营外近点,要不是亲兵死死拦着,早就进入弓弩射程范围内指挥了。
冲锋在最前沿的文则也身负三处箭伤,两处枪伤,还被铁瓜在胸口砸了一下,以至于明光铠的护心镜都被砸瘪了。但他仍高呼酣战,只下去休息了两盏茶的时间,就又冲了上来。
以史涣的经验判断,左幕军此时也已经相当疲倦了,这时候局势是十分有利于曹军的。
如果史涣手中还有一支生力军,不需要多少,只要五百甲士,一波反冲锋很可能就能冲动对方的阵脚,将左幕军逐出营寨。
营外就是斜坡,左幕军一旦被赶出了营寨,根本收拢不住阵脚,只能一路溃退到丘下。
届时再拿剩余的巨楯车堵上缺口,左幕军这一个时辰的努力就瞬间化为泡影,而史涣就有了余力应对两翼的左幕军攻势,危险也就解除了。
可史涣还有余力吗?
答案是没有了。
唯一可以动用的就是史涣身边的亲卫屯,这也不过区区百人。哪怕加上弓弩手,也凑不出三百人来。况且史涣所部的弓弩手也一直在战斗之中,连续的射击使得许多弓弩手的臂膀开始酸胀,体力损耗丝毫不比前线的甲士来的少。
难道从其他两面寨墙上抽调兵力?
这念头刚一生出来,就被史涣给掐灭了。
他冒险反击的目的就是能有余力去应对两翼可能发生的突变,现在从两翼抽调兵力,这不是反而增加了发生突变的可能性吗?
这简直就是本末倒置了。
关键时刻,史涣还是咬牙忍耐住了,并没有从两翼抽调兵力,而仅仅只是下达命令让亲卫屯做好战斗准备。
如果有可乘之机的话,他还是想打文聘一波反击。
就在史涣耐着性子寻找战机,曹恭所带的增援兵力紧急赶来救援的时候,繁敦丘右侧猝生大变。
只见一铁甲将校突然窜至寨墙之上,先以左盾荡开守军两把长枪的刺击,随即往前就地一滚,手中长刀一撩,登时将那两名守军的小腿划开,紧跟着,又顺势而起砸翻第三个守军,然后以肩甲硬扛第四个守军劈砍,反手一刀割破了对方的喉咙。
只是这一瞬间的事情,这铁甲将校竟然清空了这一片城头的四名守军,后续的左幕军开始源源不断的登上城头。
“好!此将甚勇!”
刘封远远望见,登时大喜,遥指着那将校夸赞道:“此当为先登!”
其实刘封这话很容易引起争端,毕竟文聘所部虽然被死死的挡在了第二道防线外,并没有打开局面,但他们事实上却是已经攻入了木栅之内。
这时候刘封将先登许给此将,虽然也不能说就是错了,但对于文聘所部的士卒来说还是有些过于委屈了。
“主公,此将虽勇,登上墙头,然文仲业也已于繁敦丘上激战久已。”
说话的人乃是荆州庞桦,是最近才与一批士人一起调来蜀中的,为的是后续担任蜀中要职,稳定局势的。
只要今日一战能够击败曹昂,蜀中的大局便算是定下了,接下来就要治理地方,恢复民生了。
蜀中上县就有十几个之多,除了成都外,郫县、雒县、广都、江原、武阳、临邛等县邑皆是万户以上的上县,而且还物产丰饶,不乏盐铁漆器之利。
各郡的太守,刘封可以留半数以上给益州本地士族,以作安抚,但下面的各县,尤其是上县,刘封是打算要从外州抽调人手更易的,数量最少要占七成以上。
这般操作,既能稳定蜀人之心,也不至于让本地人上下窜连,架空了自己。
庞桦便是刘封委任的绵竹令,随军出征。
在场众人之中,徐庶是豫州人、孙权、周道、周峻、顾邵皆是扬州人,陈琬是徐州人,唯有新来的庞桦是荆州人。
作为荆州人,庞桦自然要为文聘据理力争。
“山民所言甚是,是封失言了。”
听见庞桦的话后,刘封失笑起来,竟直接自承己过。
庞桦当即拜倒:“将军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真乃明主也。”
随着刘封地位的不断上升,以及军事上胜利的捷报频传,身边之人对他的态度就愈发恭敬了起来,以至于有些过敬似谀了。像庞桦这样骨头比较柔软的士人,哪怕是在进言时,也会选择非常婉转的话语,并伴以赞誉。
刘封虽然知道这种情况并不正常,但也是无可奈何,眼下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各地士人过度解读,又值大战之中,实不是整顿的良机,只能暂时搁置,同时尽力维持自身的清明,提醒自己也是个凡人,不能失去自我认知。
刘封虽不厌其烦的将其搀扶起来,只是随即就又将目光投向了繁敦丘所在。
只见那将刚刚阵斩一曹军将校,并将其首级砍下,单手高提,似乎正在喊些什么。
下一刻,左幕军方向响起了一片震天动地的万胜战吼,很可能是阵斩了曹军在这一方向上的主将,最不济也是斩杀了曹军一员勇将。
果然,正如刘封猜测的那般,繁敦丘营寨东面寨墙上的曹军大旗很快就被砍断,换上了左幕军的旗帜。
刘封喜不自禁,繁敦丘一下,此战已是必胜之局。
远处的呼喊声传了过来,刘封仔细倾听了片刻之后,脸上露出了惊讶之色。他没有想到,那斩将夺旗之左幕军铁甲将校,竟是吕蒙。
吕蒙在战将夺旗之后,指挥左幕军在寨墙之上朝两翼扩张。
失去了主将之后,曹军虽然依旧死战,拼命抵抗左幕军,可没有了将领的指挥,这些抵抗根本形不成战线,轻而易举的就被左幕军找到了突破口,墙头的左幕军玄色战甲变得越来越多,最终彻底压倒了曹军。
在这过程之中,史涣并不是没有举措,他第一时间就将早已经做好备战准备的亲兵屯派了出去。
可仅仅只有一百人的亲卫屯纵然精锐,又哪里能力挽狂澜?
更别说他们第一时间就撞上了前来夺取寨门的吕蒙所部,双方立时就是一阵刀兵相加。
吕蒙势如猛虎,连斩三人,宛如江流磐石一般将曹兵的反扑之势给遏制住了。
眼看着吕蒙夺下了北门,再看看距离繁敦丘尚有一里多远的曹恭援军,史涣仰天长叹。
旋即,史涣带着身边仅剩的几个亲卫走下望楼,拔出腰间配刀,默不作声的朝着一线走了过去。
史涣的出现和入阵无疑提振了曹军的士气,只不过这也是最后的回光返照了。
当后续登寨的全琮带着本部部曲从后背冲曹军时,已经力竭的曹军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片刻之后,阵中响起了文聘阵斩史涣的高呼声,宣告了繁敦丘军寨内曹军彻底崩溃。
源源不断的左幕军汹涌而入,全琮甚至直接自北门而出,摆出迎击曹恭的态势。
繁敦丘仅仅一个多时辰就被左幕军给攻克,这给繁敦丘右翼的曹军以及左翼的蜀军造成了极大的震动。别说底层士卒了,就连刘璋、庞羲、张任等人都忍不住生出了惊惧的情绪。
要知道先前的军事会议上,他们拟定的计划可是依托繁敦丘来压制战场中央,以达到获取内线机动的优势。
谁也想不到有重兵驻守的繁敦丘会掉的这般轻易。
要知道曹昂已经将除了本部亲卫,以及曹仁亲卫之下最为精锐的史涣所部放在繁敦丘了,这可是一个满编的四千人校尉部。
不是曹昂他们不想多放,而是繁敦丘就这么点大,放四千人已经很饱和了,放的多了,只会增加己方承受远程火力时的伤亡。
曹昂脸色煞白,一脸呆滞的望着繁敦丘的方向。
还是司马懿最先反应了过来,拉住曹昂的胳膊道:“主公,当速度传令给曹恭,命其原地坚守,绝不能让繁敦丘里的左幕军趁势切入,否则我军大阵就要被分割了。”
曹昂被司马懿的话给惊醒了过来,立刻反应了过来。
繁敦丘在联军手里时,那是压制左幕军中军和右翼之间联系的堡垒。可一旦落入了左幕军之手后,中路的曹军和左路的蜀军之间的联系可就变得岌岌可危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