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皇上,你跑题了吧?
第960章 皇上,你跑题了吧?上海城沪州布政司大会堂。
大门顶上的牌子刚刚换过,以前是沪州政事府大会堂,现在换成沪州布政司大会堂。
根据前些天《皇明朝报》、《中国政报》刊登的皇上诏书,以后两京和各直隶州官署等同各省,全部通用布政、按察和兵备三司。
进拱形大门后是一方水泥坪地,两边是草坪,各树着一排标语。
左边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万岁!”。
右边是“大明各界劳动人民万众一心!”。
大会堂正门顶上树着一排标语。
“大明万岁!皇帝万岁!”
大会堂的大门就有官兵把守,盘查森严,进来的人都要再三检查。
旁边临时搭有棚子,进来的人在里面被搜身,还配有女官兵,因为进来被检查的人还有两百多位女工、女护士、女学生等女性。
这些被召集来开会的农工商学兵代表,进了大门后,沿着水泥坪地走三十米,走十级台阶上平台。
大会堂的正门还有一道检查哨,由锦衣卫奉宸司和安保总局组成。
检查通过进去后,大家聚在空旷的大厅里三三两两散开,议论纷纷。
这边在聊。
“今天怎么召集了这么多人?”
“不知道,说是皇上的意思,召集沪州各界代表开会议事。”
“万历新政都十一年了,年年不是有新样吗?”
那边在嘀咕。
“最近风向又变了?”
“是啊,《南京政报》、《东南政报》等报纸上有刊登,万历十年七月东海省琉求郡东宁县(高雄)海防团武库,数百军械被盗,是内外勾结,借着台风泥石流犯下的大案。
抓了几千人啊。”
“据说这案子还跟山东蜀山湖谋逆案有关,兴业银行理事长吴保金是首犯之一。”
“吴保金?我听说过,不是少府监赫赫有名的十二天王之一吗?”
“十二天王被抓了四个,还有少府监一系的人,也被抓了数百位,光是统筹处老人就抓了几十位。”
“想不到这股风,终究刮到了少府监头上。”
这人说话的语气,满是幸灾乐祸。
“我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的!”
“什么意思?”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胡说!保守派有坏人,新党就全是好人?不可能,天下之人有好有坏,现在抓到少府监一脉,我看啊,有些人本性如此。”
“什么人的本性?人性本恶?”
“人性无恶善!只是有些人压抑不住心中的贪婪和自负而已。得意便猖狂”
“好了诸位,少说这些事。”眼看争执得越来越火爆,有人出来圆场,“你们看,今日来的人真是五八门。”
“没错,除了我们商界和文坛学界,还有农工兵。”
“是啊,那些是崇明农垦局的,那些是金山农垦局,那些是淀山湖农垦局的。还有六七十位华亭、青浦、奉贤等县的村长、乡老和辅导员。”
“那些是码头工人,那些是纱厂女工,那些是水手海员,那些是机器厂工人,那些是教师,那些是医院的医生女护士,还有那些是我们供销社、百货公司的售货员,里面也有女的”
有人摇着头叹息,“这叫什么事,怎么什么人都被叫了进来。这开的什么会啊?”
“或许皇上是要与民同乐。”
“与民同乐霈恩均,是没错。可今儿是开会,怎么让这些人来参加,这些人听得懂,识几个字?”
马上有人反驳,“你还别说,人家的学识不见得比你低。”
那人马上不乐意了,“什么意思?当年我可是秀才.”
“那些教师医生,不是师范就是医学院;那些水手海员,不是航海学院就是航运学校;那些售货员、工厂工人,就算是纱厂女工,也都是各类技校出来的。
就算卖力气的码头工人,人家也强制每年上一定期限的夜校,上足三年,才有更高的薪水。
你这小小的秀才,在人家面前真不算什么。”
有人马上接话:“人家背四书五经可能不及你,但算数搞生产,你不如他们。万历新政,四书五经反倒成了杂学,能生产的理工科学,反倒成了香饽饽。”
数百人各自聚在一起,就像上百堆麻雀在开会,大厅里洋溢着嗡嗡的声音。
“咣当!”
会堂的三扇大门被推开,有工作人员大声喊道:“诸位代表请进来开会。”
众人马上停止议论,分成三股人流,顺着大门向会堂里走去。
会堂就是个标准的新式会堂,一排排座椅,椅子面可以上下闭合和展开,每一个区域都立着一个木杆牌子,上面写着各单位的名字。
与会代表由工作人员引着走向各自所属的区域。
江南船舶局、江南制造局、上海织造局、上海纺织局、招商局、远洋海运局八大金刚在靠前的位置。
几家农垦局、各县村庄代表在最前面的位置。
然后是供销社、百货公司、各大商社、医院、中小学校、各大院校的代表。
等到大部分坐下,还看到几家昆曲团、海盐戏团的文艺工作者,和着道士、和尚等人,最后走进来。
还真是什么人都有。
大家都安静地坐下,看到前面是主席台,足足四排长桌,铺着干净的印巾,上面摆着一瓶瓶鲜,还有一个个水杯。
主席台上方挂着一条长幅,写着一行字。
“大明沪州第一届各界代表政事协商大会。”
主席台幕后是两排红旗,如扇面在两边展开,中间是一面巨大的徽像。
圆形红底,上面是黄色的日月,如古朴篆体字。
中间是巍峨承天门,由下面雄厚的青山蓝海托住。山分五岳,海分四海。
最外面有一圈金色的圈纹,上面三分之二是云纹,最下面三分之一圈比上面的要粗,由稻穗和齿轮组成。
这是最新颁布的大明国徽。
下方是两面交叉的大明国旗,底色是青红黄白黑五色,代表五方,中间有一颗硕大匀称的金黄色的五角星。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这是最新钦定的。此前的明字大旗有点太简朴了,于是又征求意见,定下这一款国旗。
过了一会,不知从哪里开始,与会代表纷纷站起,热烈鼓掌,不到半分钟,整个会场的人都站起来,掌声雷动。
一行人簇拥着朱翊钧走了进来,大家都穿着黑色和藏青色的资服,朱翊钧穿着一件深灰色的资服,独一无二,格外瞩目。
众人很默契地在各自的座位上站好,朱翊钧在第一排最中间一位,左边是徐贞明,右边是张四维,两边依次是潘应龙、俞大猷、胡恭如、林泽友、李贽、杨令德、叶梦熊、李鄂、赵冠才
除了朱翊钧的部分随行人员,以及列席旁观的江苏、浙江、安徽、南京官员,其余的都是沪州布政司、按察司和兵备司,以及司理院、检法厅的官员。
大家都侧着身,鼓着掌,看着朱翊钧。
掌声响了大约一分钟,朱翊钧双手往下压了压,先从主席台,然后是整个会场,掌声逐渐平息。
朱翊钧率先坐下,其余的人也陆续坐下,会场响起哐哐的座椅面翻动的声音。
林泽友座位前摆着一个银灰色的铁疙瘩,盒子一样厚重的底座,长长的如筷子粗细的撑杆,弯成一道弧线,顶着一个切成一半的小茄子对着他的嘴巴。
底座下面还有一根长长的黑线,沿着地面向主席台两边走去。
据说这是最新的扬声器。
林泽友拍了拍前面的小茄子,会场发出砰砰的声音,把众人吓了一跳。
抬头一看,主席台两边墙上高高地挂着两个大喇叭,每个大喇叭都有脸盆大,里面发出巨大的声音。
“诸位,大明沪州第一届各界代表政事协商大会,正式召开,鄙人沪州布政司知州林泽友,是这次大会的主持人。
现在,由大明皇帝陛下给大家讲话。”
林泽友直奔主题。
朱翊钧桌前也放了一个同样的扬声器。
他在扬声器小茄子一样的拾音器上敲了敲,笑着说。
“这电子扬声器,是上海第一电子厂制造的。”
朱翊钧的声音十分洪亮清晰,在会堂到处回荡。
“万历七年,第六研究局和钦天监第四研究院陆续研制出,可以规模生产,投入商用的有线电报机、交流电动机、交流发电机、电灯、电磁式拾音器、耦合放大器和电磁式扬声器等电子设备后,万历十年,沪州布政司马上联手少府监,成立上海电子工业局集团以及第一电子厂和第一电机厂,比天津电子工业局还要早两个月,比电报局北京设备厂早三个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到了电子工业的头汤。
很敏锐啊!”
“这一套朝阳牌电子扬声器设备,就是上海第一电子厂生产的。还有会场里顶上上百盏白炽灯也是上海第一电子厂灯泡车间生产的。
不过现在叫上海灯泡厂,生产的灯泡叫彩霞牌。
二十年前,上海这座叫上海务的小镇成了上海县,自此走在了大明经济发展的最前面,它仿佛长江头,带着整条长江向浩瀚东海奔流而去。
今天,上海又走在大明的前列,第一个召开了各界代表政事协商大会。”
热烈的掌声响起。
半分钟后,掌声慢慢平息。
“今天开会的有朕,有内阁左丞徐公,资政大学士张公,还有内阁右丞潘先生和胡先生,有沪州三司以及司理检法官员,还有六百七十六位来自上海农工商学的代表,以及医教文艺宗教等各界人士。
其中农工商代表占六成,兵学医教各界代表占三成,其余各界代表占一成,可以说汇集了沪州各行各业的代表,也带来了最全面的声音。”
说到这里,朱翊钧顿了一下,继续说:“但是朕知道,与会的代表,包括主席台诸多官员,以及台下的各界代表,都不清楚为什么要开这样的会。
有的心里不屑,认为是胡闹。
有的心里糊涂,以为是与民同乐的新式。
所以朕觉得,必须把开这样大会的意义讲清楚,不讲清楚,这会开十次一百次,都是形式主义,都是空谈!”
会场变得十分安静,众人都在认真倾听。
“朕这次南下巡视,沿着津浦线一路南下到了浦口,又坐渡轮过了长江进了南京城,在孝陵祭拜了太祖皇帝。
在孝陵方城,看着太祖皇帝和高皇后的陵墓宝顶,感慨万千”
众人听得有些糊涂,孝陵祭拜太祖皇帝,跟开这次沪州各界代表协商大会,有什么关系?
皇上,你是不是跑题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