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8章匠人们看房
杨本满一直密切留意著燕王府的一举一动。作坊城的工程虽然规模浩大,但只要用心,总能看出些门道。
可惜大多数人只是看个热闹,看过便罢。
杨本满却不同,自打李想修建水泥路,顺带圈下那一大片荒地开始,他就在琢磨其意图。
再结合如今作坊城內的种种动静,他始终在推演李想究竟想从中图谋何等利益。
以他对李想的认知,三瓜两枣的小生意,对方连看都不会看一眼。
这就意味著,作坊城背后必有惊天之利。
但这利益究竟是什么,杨本满一直未能勘破。
直到最近武媚娘强收诚意金的消息传来,他才仿佛拨开了云雾,窥见了一丝端倪。
“这倒是。”杨老四心算一番,附和道,“一名匠人不过一贯钱,不买房还能退,买了房又能抵扣。”
“就算几百套房子的诚意金全被私吞,也不过区区数百贯。”
“这点钱,如今咱们杨家都未必放在眼里,更何况是燕王府。”
“正是如此。”杨本满目光深邃地望著人头攒动的售楼处,“燕王府看不上这点小钱,却偏偏做了这件看似不合情理之事,其背后必有我们尚未洞悉的深意。”
“今日来此,我就是要亲眼看看,他们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王富贵今日特意换上一身锦袍,亲自坐镇售楼处,担当起了首席解说。
照理说,区区一百栋房產,就算全部售罄,也不过是万贯上下的生意。
以王富贵掌管的燕王府產业体量来看,这点数目实在算不得什么大买卖,远不值得他屈尊前来。
但他还是来了。
即便他將要面对的,只是一群工坊里的寻常匠人,身份与他有云泥之別,他依旧选择了亲自出面。
只因他深知,东家李想对这件事格外看重。
“王管事,您要的沙盘都已就位。每一栋屋舍的位置都精准无误,其形制外观也与实物別无二致,买家一眼便能瞧见自己未来的家是什么模样。”
刘广,作为李想座下的大弟子,亲率格物学院与算学院的一眾学子,完成了这套堪称奇观的楼盘模型。
只是李想的要求实在严苛,任务下达得又急,他们一行人披星戴月,直到昨日才將这沙盘在售楼处內彻底安设妥当。
“好,刘郎君办事,我向来是放心的。”
王富贵嘴上称讚,心里却不以为然。
毕竟第一批房源大都落成,只余下些许內部装潢的收尾活计。
况且售楼处一旁便设有装潢齐备的样板房,在他看来,沙盘做得再精巧,也不如亲眼看看样板房来得真切,更不如实地踏入自己的宅院来得踏实。
当然,他尚未想过,若有朝一日无法亲临现场,又该如何售卖。
“昨日下午,我已经將售楼处的伙计们都培训了一遍。若无他事,我便先告辞了。”
刘广是个纯粹的学者,对这些商贾之事兴致缺缺。
他也瞧出王富贵对自己耗费大半月心血赶製出的作品,似乎並不怎么上心。
“行,宾客们马上就要入场了,我就不远送了。”
王富贵瞥了一眼厅內那座巨大的落地钟,开盘的吉时即將到来。
……
徐永辉是四轮马车作坊的一名四级匠人。
不久前,他刚在长安城里斥八十个银幣置办了一处院落,成了一名新晋的长安居民,因此对这作坊城里的房子並无半点念想。
儘管每日需从长安城乘车往返工坊,路上要多些辰光,但当初买房时他便已將此考虑在內。
他的住处离公共马车站不远,加上作坊还有车费补贴,他对眼下的生活状態颇为满意。
前些日子,工坊里宣讲售房事宜,他压根没往心里去,更別提报名缴纳什么诚意金了。
谁知工坊竟下了硬性要求,四级以上的匠人必须全部报名缴金,参加今天的摇號。
徐永辉对此也颇感无奈。
可他不敢有任何怨言。
於这些匠人而言,东家李想的恩情重於泰山。
这指令又是李想的侧妃武媚娘亲自下达,谁也不好忤逆。
更何况,奔驰四轮马车作坊给出的工钱確实丰厚得令人咋舌。
像徐永辉这样的四级工,短短两三年便能在长安城里安家落户,谁又愿意丟掉这样一份金饭碗?
別看如今长安城里到处缺人手,隨便一个壮劳力都能寻到活计。
但活计与活计之间,终究是有天壤之別的。
这就好比后世的读书人,若只求有份差事餬口,那再容易不过。
可要寻一份称心如意、前程远大的美差,却是难上加难。
“您是三十四號,可以先进去看看沙盘和样板间。半小时后准时抽籤,抽中的贵客请到帐房付钱。”
徐永辉对这房子已经提不起半点兴趣,但今天还是起了个大早赶到售楼处。
他心里只盘算著,那笔诚意金已经交了,就算是为了早点把钱拿回来,也得亲自跑这一趟。
“就为区区一百套房子,竟然能挤进来这么多人。”
徐永辉身旁的郑光合低声感慨。
他也是四轮马车作坊的四级工,今天和徐永辉搭同一班公共马车来的。
他望著黑压压的人群,神色颇为复杂,“我看这作坊城里建好的屋子少说也有几百栋,本以为不愁卖呢。”
“可不是么。”徐永辉应和道,“光我们作坊就来了快五十號人,其他地方来的人也不少,眼前这阵仗,没五百人也差不多了。”
“就算把所有房子都拿出来,怕是也能一抢而空。”
“真搞不懂建设局为何要用这种方式卖房。”
他虽不敢公然抱怨,但话语里的那份不满却藏不住。
“確实让人费解。我打听过,这些房子內部倒是装潢得不错,就是格局太小了。”
“据说最大的也不过一亩地,最小的才两百平米出头。”
郑光合继续说道,“虽说是独门独院,可跟长安城里那些宅子一比,就显得太侷促了。”
“偏偏这售价,听说比城里的还贵,也难怪当初愿意交诚意金的人不多。”
“唉,要不是有这些硬伤,买的人肯定不少。”
“毕竟住在这儿,去作坊上工就方便多了,省得天天来回奔波。”
徐永辉当初动心,也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