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1977俗人重生指南 > 第176章 火红年代!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76章 火红年代!

    第176章 火红年代!
    返城途中,方堃特意放慢脚步,带著寧姚去看了看广州沿海一带的发展。
    二十层楼,高69.9米的鹏城电子大厦已经建成。
    五十三层,高一百六十米的国贸,定位鹏城首家五星级酒店的南海酒店,全部在建。
    甚至四十余栋罗湖高层建筑群,蛇口工业区的大规模土地平整已经完成,整个广州就连空气中的味道,感觉都跟內地北方的不一样。
    这里的年轻人见面打招呼喜欢把“老板』掛在嘴边,广州十三行的批发市场別说寧姚叶子婷她们了,就连方堃现在看了都大受震撼。
    天南地北,操著各种口音的男人女人,肩上扛著尿素袋,胳膊肘挎著手提包四处进货。
    大家不以光明正大谈钱为耻,甚至眼神里泛著后世人很难看到的那种光亮。
    像是期待,也不知道具体在期待什么,更有热情,改开进行中,各种政策放宽,市场活跃,大家对美好生活的热情,是后世人很难在只言片语中理解的。
    这是独属於他们这一代人的火红年代!
    寧姚大受感动,没有具体到什么人和事上,有的只是情到深处的流泪,她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发展。
    是个人的,更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
    这趟香江旅行,可以说完全开拓了眼界,也见证了现在亚粥四小龙之首香江的发展之繁华。
    “我现在明白那天在游轮上你说话的底气来自哪里了,没准咱们五十多岁的时候,真的能等到那一天。”
    方堃笑道:“哪里需要五十年,其实从现在开始,每一天每一年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飞机稳稳落在首都机场,空中遇见强气流的晃动,给人嚇的不轻。
    正值六一儿童节,董浩在外面早早候著,旁边还跟了韩錚。
    “是不是閒的,你怎么也过来了。”
    韩錚兴奋的上前接过包裹,道:“哥,楚楚生了,是个六斤四两的大胖小子。,“生了?”
    方堃砸么了一下日子,的確够十月了,又嫌弃的看著他:“这都当父亲的人了,还这么毛毛躁躁的,不在家照顾老婆孩子,来机场干什么。“
    “我这不是从董哥这里打听到你今天回来嘛,满月酒定在了八月十二號,提前跟你和嫂子说一声。”
    跟郑卫东叶子婷俩人告別,约好时间吃饭,上车,方堃从包儿里拿出一条腰带甩给他。
    “真牛皮的,不出意外用个十几年都没问题,正好有孩子了,以后不听话,揍起来也有趁手的傢伙什。”
    寧姚在一旁听著白了他一眼:“就你会说话,韩錚,孩子起名儿了没?””起了,是我在字典上找的,叫韩子均。“
    方堃感嘆道:“好名字,这还没长就知道以后是个帅伙。”
    韩錚脸上笑的更欢了,打孩子是不可能打的,现在这小子在家里就是小太上皇,疼都来不及,谁捨得打。
    不过小孩儿嘛,也就小的时候可爱,越长大越惹人嫌,方堃篤定这条牛皮腰带准有用到的那天。
    回到家,刚凑近门口开门,院子里就响起逐渐靠近的猫叫声。
    看见铲屎官,德柱咕嚕嚕个没完,方堃进院子一看,賑灾粮早就没了,甚至盆光碗净的,多半是別的野猫来吃的。
    房檐上的小燕子仍旧叫唤个不停,一般来说孵化后二十天左右就会学会飞行,掐著时间也就这几天了。
    离家只是一个星期,过程感觉过得很快,可现在回来了,又感觉走了很久。
    开门开窗通风,寧姚也不管潮不潮,今儿太阳好,那就把被褥抱出来晾晾。
    在香江拍的能有上百张照片,也拿出来在桌子上码好,挑几个最好的回头找相框裱起来。
    方堃屁股还没坐定,隔壁的邓玉堂拎著一袋子糕点走了进来。
    “你们这是上哪儿去了,一连五天没见著人,我老婆生了,这月十七號办满月酒。“
    “恭喜了邓哥,今儿怎么回事,一下飞机全是办满月酒的。”
    韩錚在一旁主动掏出烟递过去,俩人现在有个共同的特徵,笑的倍儿瓷实。
    “是男孩儿还是女孩?”
    “女孩儿。”
    邓玉堂难得的点上烟,感嘆道:“这几个月都不敢碰这玩意儿,现在也只敢在外面抽,进屋的时候还得拍拍衣服。”
    韩錚感同身受道:“谁说不是呢,没怀孕前床上抽菸都没事儿,现在家里娘们儿只要闻见一点菸味儿就想吐,处处得小心,有时候衣服上带点菸味儿也得落一顿数落,关键是孩子也不让抱,这找谁说理去。”
    “欸,我是挺喜欢女儿的,女儿跟父亲亲嘛,可你嫂子却不这么觉得。”
    这话邓玉堂说的时候,还压了压嗓子,毕竞两家就一墙之隔,这种閒嘮一般不会隨便讲,可三个老爷们儿在这儿,说了也就说了。
    方堃乐呵呵的:“老爷子是想要个男孩儿的吧?这又不打紧,咱现在还年轻,多生几个唄。”
    方青山苦笑道:“这娘们儿家的脑子,有时候真不知道成天在想什么,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觉著生儿子比生女儿好,虽然都没说什么,其实心里都较著劲儿。
    韩錚在一旁乐乐呵呵的,话是这么说,理儿也是这么个理儿。
    可赶讲话了,谁家不希望首胎能有个传宗接代的大孙子,尤其是当爷爷奶奶的,孕妇在临產的时候这样的压力同样不会小。
    等邓玉堂离开,方堃又赶韩錚滚蛋,看见这小子就烦。
    “你去街道办看看,咱们不在这几天,有没有送过来的信没收到。”
    “是《龙珠》吧,话说也该有动静了。”
    方堃去了趟街道办,刚进去就被周洁带到办公室。
    “总算是回来了,日笨寄过来的国际邮件,邮递员一连来了三天碰不见人,最后找到街道办来了,我们只是代收,还没拆开,后面还得让小姚去一趟邮政局签个字。”陈爱军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厚厚的素皮包裹。
    方堃笑道:“谢谢主任了。”
    陈爱军见他没拆的意思,指道:“拆开让我也看看啊,这是不是就是日笨人专门来求的那个漫画。”
    “主任,这是给寧姚的我打开也不合適,我先回去了,您要有空去我那儿喝杯茶坐会儿。“
    方堃麻溜闪人,回到家,厨房里的寧姚瞥了一眼,麻溜出来。
    “样刊真到了?”
    “给,还没拆,漫画前期肯定是得连载刊登的,每日追读才能增加热度和销量,你的单行本估计得明年了。“
    寧姚也不第一时间拆,就是来回爱不释手的翻开包裹外表。
    拆开,除了手感不错的《周刊少年jump》新一期的样刊外,就是匯票单。
    这次不能去邮局拿钱了,接收国际匯款的主要是种银行和西联匯款渠道,这里面还涉及一个匯率问题。
    杂誌都不用翻,外面封皮就是抱著一条青龙的孙悟空,后面比克大魔王,科林,天津饭,雅木茶,龟仙人环绕其后,七颗龙珠散落在各处。
    单从封面上看,就挺吸引人,寧姚翻看著,儘管是日语,可还是笑的很开心。
    方堃瞥了一眼道:“等著吧,只要热度一上来,总有一天会翻译成各种语言全球各个国家发行,到时候你就是享誉全球的漫画家的。“
    寧姚美目看了他一眼:“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看来得抓紧第二部的更新了,我也不能懈怠!
    99
    下午俩人先去邮局签了个字,又去种银行拿钱。
    单页三千五百日元的稿酬,一共是八十九页,共计三十一万一千五百日元。
    工作人员办理手续的时候极其惊讶,因为这匯票上面写的很清楚,集英社,龙珠。
    兑换成软妹幣的话,就是18390元。
    直接喜提万元户!
    等现金的时候,年轻的工作人员也把方堃认了出来,对於方大作家已经有对象,心感可惜,可转头对上寧姚拿到日笨寄过来的將近两万块的稿费,更是震惊。
    一千一沓,共十八沓,这钱多到唬人的很,俩人被请到了单独的会客室,毕竟在大厅交接被人看见,引起骚乱不说,有可能还会带来危险。
    “寧姚同志,一万八不是个小数目,你就这么带出去太惹眼不说,拿回家可能也睡不安稳,我们银行这边还是建议存起来最稳妥。”
    寧姚想到了地下室的现金,哪怕被搬了两百万,可仍旧量大管饱。
    看向方堃,后者笑道:“存起来吧,银行现在的利率是多少?”
    工作人员一听,热情道:“我们这边的活期存款年利率在1.44%,我建议还是存定期,年利率在7.92%,如果存五年期的定期存款的话,年利率在5.04%,也就是说五年后,除了本金你们还可以拿到....”
    茶几上摆著一个电子计算器,咔咔一顿按,一万八存五年,到时候可以额外拿到四千六百块钱寧姚的確心动了,出了银行,还兴致高涨道:“这利息比每天上班发工资都高,要按这么算,我这辈子不用上班都能养活自己了。“
    方堃打击道:“那你有没有考虑到以后会不会通货膨胀?”
    “再通货膨胀能涨到什么程度,五年四千六啊,好多人一年也挣不到一千块。”
    方堃意味深长的笑了笑,两万本金存银行就敢想舒舒服服的靠利息养老,不用十年,再有五年寧姚都不敢这么想了。
    傍晚回学校,一连七天的確什么事儿也没碰上。
    玩心收拢,方堃进行了学校的最后一场期末大考,隔天就是拍照。
    知晓只提供班级大合照,系院大合照,前者免费,后者得额外收钱。
    毕业分配工作,不是说北大的学生都会留在这里,有自愿回家乡发展的,也有被分到地方的。
    所以至此一別,嘴上说著有机会常聚,可闹不好在学校就是最后一面。
    所以学校拍完,都是去外面凑钱租相机,满京城的跑,两人的,三人的,一个宿舍的,嗷嗷就是拍。
    方堃宿舍喝了一次酒,地点就选在帽儿胡同赵勇军的新家。
    没有喝红星二锅头,六个人三瓶莲白,后面不尽兴又整了些啤的。
    所有人喝的醉眼朦朧,方堃没有刻意收著,就像人生难得能有几次糊涂一样,喝酒图什么,该醉的时候就得醉。
    当晚转醒,一起返校的途中,赵勇军叼著烟道:“家里那边通了信了,不用七月初,下个星期天一家子过来。”
    方堃笑道:“好事啊,人多不多,我把车借给你用两天。“
    “我最开始想著是老婆孩子过来就行了,后面一想家里老子老娘也没出过远门,更別说来首都了,既然来就都来一次,搞到现在老丈人他们也要来。“
    赵勇军样貌虽然显老,可更平添了几分稳重。
    “乾脆一起来,趁著没上班之前招待一下,也算是给现阶段划上一个句號,开始新的人生阶段”'
    至於车,赵勇军直接给摆手拒绝了,麻烦方堃已经够多的了,他是说什么也不会借车充当门面的。
    自家人知根知底儿,一个丈母娘半个妈,又不是没结婚前需要打扮倒饰门面。
    邓玉堂家摆满月酒,方堃提前一天过去帮忙,小姑娘眼睛瞪的老大,半天都不带眨一下的。
    吉普车帮忙用来运席面需要的酒菜,垒大灶,搬桌子,最后一桌吃席,收拾完方堃隨大眾上了两块钱的礼钱。
    以后礼钱会上涨那是以后的事儿,大不了等自家小子以后长大了他们那一辈多上点。
    席面剩了几条红烧鱼,夏天放不住,放久了吃不完也是个坏,方堃往家里拎了一条。
    德柱那廝这两天,鱼鳃鱼泡吃了个饱,连前院的大槐树也不趴了,圣贤时刻,看石雕鱼缸里的鱼是前所未有的和善。
    月底,学校进入了这学期最后收尾时刻,高中生要准备迎接一个星期后的高考,各大高校准备迎接新一批的新生,大一学生脸上退却了刚入校时的青涩。
    方堃这捆老韭菜终於要被割了,工作分配开始。
    “钢集团?这是干啥!”
    张伟一脸懵,大家虽然嘴上都说无所谓,去哪儿都是投身国家建设,可真到这时候,心里要没点小期盼是假的。
    部委不行,要求再降点,哪怕去个跟文科沾边的报社杂誌也行啊,怎么进企业单位了!
    方堃在一旁:“你咋呼什么,京城石景山钢铁厂,国內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你这话说的,我们东北还是重工业基地呢,缺这一个钢铁厂?“
    “那你打报告拒绝分配唄。”
    张伟欲哭无泪,方堃懒得搭理这傢伙,首钢今年刚刚推行了经济责任製革改,利润创新高。
    八二年的制度革改,可以说是全国头一份的,也不是方堃吹,以他们北大毕业生的身份去工作,怎么可能去做学徒做钳工。
    给个十年八年的,这小子绝对比谁都滋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