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1977俗人重生指南 > 第155章 打工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55章 打工

    第155章 打工
    七月芙蓉,灼灼盛开。
    碧叶连天处,晚霞照应河面,似火如血。
    傍晚的岸堤上行人不绝,孩童涕笑,小贩叫卖,一片岁月静好。
    方堃告辞谢晋,试镜结束,於情於理都会聚会小酌几杯,换往常可以,可今天註定是不行了。
    赶回家门口,大门敞开看,眾人果然已经看完电影回来。
    《端盘子的女孩儿》方堃上辈子看过,郭靖饰演的小凡子天真浪漫,充满幻想,却又好高远不肯脚踏实地。
    改开大势浩浩前行,作为无数人中的一份子,要么爭取站在潮头独领风骚,要么被滚滚大浪拍死在沙滩上。
    个体户现在是个热词,盖因为那些赚了钱的人让人眼红,报纸上报导了第一个真正靠个体经商赚到『万元户』身价的老板。
    爭做万元户的口號,如约出现在了京城晚报上。
    年轻人迷茫仿徨,心浮气躁,嫌赚钱少,嫌服务类工作不体面,“劳动光荣”的口號仿佛正在失去意义,这时候一部正向的电影面世尤为重要。
    寧姚没有碰龙珠手稿,而是在撰写评论文,她前前后后在报纸上发表了不下三篇文章,儼然已经是一名合格的评论员。
    看了一部好的电影,有感而发,当然要写成文章面世,供大家一起討论。
    方怡和自己的这个未来嫂子,表现的关係很亲切,人长得漂亮不说,心底也友善,现在正静静地趴在一旁看她书写。
    方堃先问了自己老子老娘电影好不好看,对於老两口而言,电影优先看的就是个新奇。
    方汉民强点,知道电影內容反映了现在的社会心態,年轻人对体面工作的盲目追求,不想再要底层劳动者的身份而焦虑。
    梁英侠女士则不会考虑这些,只是觉著小凡子傻傻的,挺可爱,这电影比在大队看露天电影有氛围多了。
    至於其他的,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了。
    第二天一大早,方堃带著小爸方汉升先去军分区打听,最后又转至驻京部队驻扎地。
    门口的哨兵先打电话匯报,又让两人在门口做登记信息,差不多十分钟,里面来了一个年轻人接人。
    指望填写完登记表,俩人直愣愣进去瞎晃悠是不现实的。
    “同志你好,我是侦查连7连四班的卫旭,也是方远山同志的战友。”
    方汉升热情伸手:“你好你好小同志,我是远山的父亲,这孩子两年没回家了,我就想著来这边看看,要是打扰你们训:::”
    “不打扰方叔,我们正在做日常训练,不过指导员已经说了,可以给远山放一天假,晚上九点前归队就行,我现在就带你过去。”
    方堃跟在身后,途径训练场,场面跟电视剧里看到的大差不差,唯一有区別的就是现实没有电视里的滤镜,除了白色建筑,就是绿草地绿军装,还有断断续续的喝声。
    走了十几分钟,俩人终於到达七连所在的训练场,方汉升四处张望,饶是亲爹这时候也看不清哪个是自己儿子。
    卫旭让两人先等著,很快一个高高瘦瘦的黑个子窜了过来。
    方汉升一时间还不敢认:“远山?那是不是远山?我的儿!”
    “爹,方堃,你们怎么来了,班长给我说我还不信。”
    “你两年没回家,这次我爹娘来京看我,小爸顺道就跟著来了,好傢伙,你这变化够大的。”
    方堃打量著方远山,短髮,剑眉星目,肤色黑,凑近了一股子彪悍气息,这跟进部队之前的气质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尤其是跟后世那个转业十几年,在村里当了十几年的大腹便便村长相比,形象更是翻天覆地。
    方汉升激动的眼晴进了沙子,这两天净看汉民家孩子怎么怎么样,建军多有出息,到现在了,看著自家小子身上的军装,心道自家儿子也不差!
    方远山给俩人带离训练场,先去宿舍换便装,又一起出军区。
    自己的堂哥去年已经满两年义务兵年限,正式转一期士官,计划满五年退役。
    三年后退役,按士官退伍,不满足安置条件,不过这並不妨碍方远山回村竞选村长职务。
    他们村,乃至自己熟络的周边村子,书记是上面任命,可村长是实打实的靠村民一票票选举选出来的。
    在京城当了五年兵,又有小爸和董川他们站台,村长一职对堂哥来说可以是手拿把掐等董川一退休,方远山则是村长兼书记,小日子混的风生水起。
    三人走了好半天才赶到一处进城的公交站台点,没有明显標记,还是见人就问打听出来的。
    进城,回家,方汉升总算有炫耀资本了,那张老脸堆著的笑容就没消失过。
    倒是方远山,里里外外参观完方堃的院子。
    “我们连有一个京城本地人,我去过他家,跟你这居住条件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以后不打算回村了?”
    “回,怎么不回,不过工作肯定是回不去了。”
    別看现在一个大学生难得,尤其还是北大出来的,可把方堃放在四亿亿人堆里,单从数量上来看,渺小的简直就是一粒沙子。
    以方堃现在的条件,毕业后做一个职业作家是完全可以的,他所发表的文学作品,不管是文学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是有目共睹的。
    更为关键的是,校领导明著侧著都表示过,希望他毕业后留校任职,不管怎么著,回老家发展是不可能了,方堃也不打算回去。
    中午吃了碗自家做的炸酱麵,一家子做好计划直奔天坛颐和园。
    方堃拿著相机,咔咔就是一顿照,梁英侠看著下一辈人的成长,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只是又可惜道:“早知道就应该死活让你妈和远明一起来的,这照相少两个人,回去拿给她看,不得羡慕死。”
    “大娘,等以后有机会了咱们再来,反正方子一直在这边不是。”
    方堃笑道:“等以后条件变好,交通便利了,咱们老方家一年聚一次会,一年组团出去旅游一次,这种机会不愁没有。”
    方汉升背著手,斜暉照在脑门上,目光远眺,那几道深深的抬头纹像极了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咱们方家现在来看,就属你们和采华那丫头爭气,我们老了,是不行了,以后能走到什么光景,靠的也是你们这一代人了。”
    “小爸你这话不妥当,”方堃笑道:“没有您和我爸他们在精神上財力上的支持,也没我们现在这幅光景,只能说后者继承前者,一代比一代更好嘛。”
    事实上也的確如此,方远山如果没有父亲方汉升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极高的魄力,怎么可能大几百块钱落一个来京城当兵的名额。
    这事儿,落母亲梁英侠眼里,乃至很多村民妇人眼里,是不可思议想不通的,认为没这个必要。
    可从长远来看,不光有必要,而且可能是惠及数代人的必要。
    方堃自己就更不用说了,见自己学习成绩好,又喜欢读书,老子老娘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把自己供出来。
    恰逢赶上恢復高考,哪怕没有恢復,也是有体面工作可以乾的,老一辈人离不开土地,却不想让儿子也一辈子在地里刨食。
    像他这种情况的比比皆是,可又有多少是家里秉力支持的,有多少是父母嫌钱多,而中途放弃的。
    一家子晚上直奔东来顺,羊肉火锅吃到撑,晚上方堃给郑卫东打电话,联繫了一辆车,方汉升陪著,给人送回了部队。
    接下来几天,但凡是京城知名可以逛的景点,方堃带著一家子是逛了一个遍。
    好吃的好喝的,八大居八大楼,轮著去。
    刚开始看什么都新鲜,可时间一长就不行了。
    梁英侠女士惦记家里的庄稼了,生恐野草拔的不及时,玉米土豆的养分全部被抢掉。
    “再住几天吧,这还没十天呢。”
    “不了不了,见你在这边过得开心我们就放心了,哪能一直住著。”
    “娘,我不想回去。”方怡可怜巴巴的。
    这里有数不清的美食,有让她欲罢不能的冰镇北冰洋,还有一个有钱捨得给她钱的哥哥。
    现在冷不丁回到乡下,小丫头是极其不乐意的。
    可管再不情愿,也抵不过归心似箭的父母。
    方堃捏著她的脸蛋,笑道:“真要喜欢这里,就好好读书,以后通过高考考过来,到时候哥送你份成人礼。”
    “这可是你说的,拉鉤!”
    “拉鉤,前提是你好好学习才行。”
    “看不起谁呢,我才不像二哥那么笨,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方海哭笑不得,他竟然没办法辩驳,毕竟在学习这件事上,自己的確一塌糊涂。
    来京第八天早晨,也是今年高考进行的第二天,方家一行人返家。
    特意联繫了薛建军,薛谷材再出现的时候,整个人换了一身儿行头,头髮过了,面部修过了,体面的不像话。
    肖从南也跟著送了送,方堃壕无人性的买的全是臥票,可以让他们舒舒服服的躺著回去。
    摆摆手,看看火车匡次匡次走远,才回过神。
    薛建军这几天请了次假,同样带著里九外八逛了一圈,管怎么样,做儿子的本分是尽到位了。
    今年的高考並不是只有高中应届生,同样有如赵勇军李春生那样的,已经结婚成家的人报考。
    这种情况,一直到八四年才算结束。
    高考是一个家庭的大事,尤其是现在,虽然都闭口不谈阶级,可这个途径却是实现阶级跨越最好的手段,没有之一。
    张伟和李春生的烧烤摊摆的非常不错,刚开始儘管手忙脚乱,哪儿哪儿都跟想像中的流程不一样,可胜在一直改。
    方堃寧姚请薛建军两口子吃烧烤,到地方烤炉上烟燻火燎的,张伟穿著白色坎肩儿,肩膀搭著毛巾,手里拿著蒲扇。
    “来一来看一看,现杀现宰新鲜的羊肉串儿,不好吃不要钱!两毛一串,五毛三串,一块六串儿!”
    方堃听著一乐,这廝不光嘴上喊,旁边还有牌子立著,顾客开口之前,还得在心里算一笔帐,到底划不划算,怎么买最划算。
    总结起来就是,横竖都赚商家一串羊肉串。
    有了这个羊毛的心理,生意自然就好起来了。
    “你这口號喊的,万一有人好吃也说不好吃,要赖不给钱怎么办?”
    张伟得意道:“你说的这情况还真有过,不过你那小兄弟带人在这儿吃过一回,就没人敢耍无赖了,来几串?”
    “耽不耽误你生意,要是..:”
    不等方堃说完,张伟示意李春生给他们安排到小桌子上。
    原先计划四张,现在是六张,不能再多了,不然他能把秀水街占满,別人就有意见了。
    “这摊子我是老板,客隨主便,生意什么时候都能做,哪还缺你们这几串。”
    方堃一乐,看向薛建军肖从南:“正好星期天,都喝点儿?”
    “不醉不归!”
    “有啤酒没,来壶啤酒!”
    李春生拎著一个暖壶过来,生意做了七天,已经从燕京啤酒厂开始拿啤酒,烧烤摊一天的用酒量,少说二十壶啤酒,主要也就从下午五点开始,一直到凌晨十二点。
    这生意刚开始李春生还挺心里打鼓的,可现在事实证明,俩人选对了。
    “也不知道老赵和卫东在天津卫怎么样,还不如一起来我们这儿烤串儿。”
    “北大尖子生暑假一起在街边练摊儿,这要是上了报纸,绝对是大新闻。”方堃乐道。
    “上就上唄,有钱赚才是硬道理,这几天晚上回去我们数钱手都能抽筋,零零碎碎的压根数不过来。”
    薛建军和肖从南多是听,尤其是肖从南,是越听越觉著不可思议。
    个体户这个名字她不可能不熟悉,可对於个体户到底赚不赚钱,哪怕报纸上有报导了,可只要不是亲身经歷,她还是觉著不可思议。
    数钱都数到手抽筋?这未免太夸张了些。
    薛建军则道:“李哥,你们这边我看就两个人,人手够不够?”
    “凑合吧,还是那句话,累归累,可只要能见到钱,累点也值了,听你这意思,你想来?”
    薛建军扫了一眼:“要是可以,反正我们下午六点半就下班了,烧烤摊也是晚上生意最好,我可以过来帮帮忙。”
    “那热烈欢迎!”
    李春生没得拒绝,仅是方堃乡里发小这一条,就没得拒绝。
    方堃则表示工资从他那部分出,烧烤摊也就看晚上这会儿,一个月三十块钱。
    薛建军爽快的应下了,公家上班好就好在下班快,有钱赚的活儿,傻子才不干。
    而肖从南在一旁则是乐意之至,甚至还张口问能不能一起,方堃来者不拒。
    这摊子他是不指望赚什么钱的,甚至自己心里是玩票儿的性质,只要大家能赚到钱,都开心。
    他何乐而不为。
    ps.明天月底最后一天,请假偷懒一天,望周知。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