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闭关与暗流
接下来的三周,林凡和夏晚晴进入了一种近乎疯狂的“闭关”状態。偌大的办公室,成了他们两个人的世界。
白天,他们並肩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无数的代码流如星河般闪烁。
林凡负责构建“小龙”ai的底层框架和核心算法。
他的思维,来自於“未来科技”app,每一个指令,都超越了这个时代的认知。
而夏晚晴,则像一块贪婪的海绵,疯狂地吸收著林凡拋出的每一个概念。
她负责將林凡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用一行行扎实的代码去实现,並处理好所有的细节和优化。
两人的配合,天衣无缝。
林凡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总设计师,勾勒出宏伟的蓝图。
夏晚晴则像一个技艺精湛的首席工程师,將蓝图变成坚固的实体。
“船长,『模糊反馈』模型的权重係数调整好了,自適应学习的效率提升了30%!”
“很好。现在,开始接入『多模態情感感知』模块。我要让它不仅能听懂,还能『看』懂。”
“『看』懂?”夏晚晴愣了一下。
“没错。”林凡调出一份新的技术文档,“通过摄像头,实时捕捉目標的微表情、瞳孔变化、肢体语言,结合语音语调,进行综合情感判断。这是我们的杀手鐧。”
夏晚晴看著那份文档,感觉自己的认知又一次被刷新了。
这种技术,她只在科幻电影里见过!
到了晚上,两人就叫外卖在公司解决。吃完饭,短暂的休息时间,就是夏晚晴最期待的“提问环节”。
“船长,为什么这里的『神经元突触』要用非线性连接?”
“因为情感的传递本身就不是线性的,它充满了跳跃和不確定性……”
林凡总能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她所有的疑惑。
每一晚的交流,都让夏晚晴感觉胜读十年书。
她看著林凡的眼神,也从最初的崇拜,渐渐多了一丝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依赖和倾慕。
当然,累了困了,办公室角落里那两张舒適的行军床,就是他们临时的港湾。
在这种高强度的合作下,“小龙”ai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著脱胎换骨的变化。
它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人性化”。
它甚至学会了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
“夏小姐,根据您的生理数据监测,您已经连续工作18个小时,再不休息,您的髮际线可能要向您的船长看齐了。”
夏晚晴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而一旁的林凡则无奈地摸了摸自己的额头。
三周的时间,转瞬即逝。
当大赛报名截止日的最后一刻到来时,一个全新的,强大到足以让世界为之震惊的“小龙”ai,已经静静地躺在了“潜龙科技”的伺服器里。
林凡和夏晚晴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疲惫和兴奋。
“我们的『秘密武器』,准备好了。”林凡说。
“船长,”夏晚晴握紧拳头,“这次,我们要拿冠军!”
“不,”林凡摇了摇头,眼中闪烁著自信的光芒,“我们的目標,从来就不是冠军。”
“那是什么?”
“是让所有看到它的人,都记住『潜龙科技』这四个字。”
……
就在林凡和夏晚晴闭关修炼的同时,一股暗流也在悄然涌动。
海城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办公室。
一个头髮白、戴著金丝眼镜的老教授,正热情地接待著周伟。
他叫孙立群,是周伟和林凡当年的系主任,也是一个在学术圈颇有声望的人物。
“小周啊,你现在可是我们学院出去的骄傲啊!”孙立群亲自给周伟泡了一杯茶,“年纪轻轻就成了『启航网络』的项目总监,前途无量,前途无量啊!”
“孙教授您过奖了,都是您当年教导有方。”周伟嘴上谦虚,脸上却满是得意。
他很享受这种被学术权威认可的感觉。
“这次的『星火杯』,我听说了。”孙立群放下茶杯,说道,“你愿意掛名指导我们学院的队伍,我代表学院,非常欢迎!”
“能为母校做点贡献,是我的荣幸。”周伟假惺惺地说。
“队伍的人选,我已经帮你挑好了。”孙立群推了推眼镜,“就是我们系里最优秀的那几个研究生,技术扎实,听话肯干。他们做的那个『智能图像识別』项目,已经很成熟了,拿去比赛,稍加包装,拿个前三名,问题不大。”
“那就好,那就好。”周伟满意地点点头。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不需要什么天才,也不需要什么创新。
他只需要一个听话的团队,一个成熟的项目,然后掛上自己的名字,去评委面前镀一层金。
至於项目的具体內容,他根本不关心。
“对了,孙教授,”周伟状似无意地问道,“我们公司之前有个叫林凡的员工,也是咱们系毕业的,您还有印象吗?”
孙立群想了想,摇了摇头:“没什么印象。学生太多了,没什么突出表现的,一般记不住。”
周伟的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笑。
看吧,林凡就是这样。
一个在学校里默默无闻,在公司里默默无闻,註定一辈子都只能当个背景板的失败者。
“没什么,我就是隨便问问。”周伟端起茶杯,轻抿一口。
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站在“星火杯”的领奖台上,接受著李雪、赵海平等行业大佬讚许的目光。
而林凡,或许正窝在某个阴暗的出租屋里,为下个月的房租发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