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苟秦 > 第537章 联合行动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37章 联合行动

    第537章 联合行动
    回到河北城的邓遐,方才得到喘息的机会。
    此时的小城內情况也不好,当地士民百姓早就跑乾净,剩下一些晋军留守幢队、氐卒、溃兵、民夫混在一起,整个乱糟糟一片。
    不过,邓遐一时间却没有心思与精力去整顿了,惊心动魄的逃亡之旅,完全透支了他的精神与体力,当激情消退,勉强回到一个安全区,除了吃饭、睡觉,他什么都不想。
    但这样的局势下,睡眠都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了,迷瞪了半夜,邓遐从昏天黑地中被扯醒,人虽被拽醒了,但魂儿显然还没回窍,怒喝一声:“何事?“
    “氐部苻校尉派人求援,请將军速速发兵,支援津!”麾下军官道。
    脑子还是一团浆糊,但不妨碍他发脾气,何况,对於苻硕与氐军,他本已积攒著一口巨大的恶气,当即怒斥道:“苻硕?这贼子,临阵脱逃,致我败军,害我將士,他有何顏面向我求援?”
    关於蒲坂惨败,亡命途中,邓遐还是抽得一点时间进行反思的。无暇细想,但兵败的这个“黑锅”,他还是自己分了分。
    首先是桓温,怨他太保守,支持力度不够,错过了大好机会;其次怪他自己,过於固执,对危险把控不足,临机决断,也有诸多可商榷之处;
    而最后一口大锅,毫无疑问要盖到氐將苻硕头上去,此贼临阵脱逃、以邻为壑的做法,对邓遐来说无异於背叛与出卖。
    向使苻硕能率氏军稍尽其责,多拖延一时半刻,给他爭取一定时间,即便仍然摆脱不了失败的阴影,但损伤绝不会如此严重。
    八千甲士,八千精锐,其中不只有训练多时、情谊深厚的荆州弟兄,更有他陈郡邓氏的家族部曲,结果就惨惨澹淡地回来千百来人。
    这样的结果,是很难轻易接受的,也很难不对苻硕產生愤恨,宰了苻硕的心都有!
    此时,听到苻硕求援,暴怒的情绪是怎么都按捺不住,尤其是,苻硕都带人跑到逗津渡了,一双虎目都快喷火了!
    见邓遐那一副要吃人的样子,军官下意识瑟缩著脖子,但还是尽职地把情况通报清楚:“苻校尉言,有秦军偷袭渡口,泣津几乎失守,他已率部誓死抵抗,为免后路断绝,请將军速速率军支援!”
    闻此讯,邓遐就像被一桶凉水,从头浇到脚,更从心底发寒。
    “津失守!”邓遐扼著嗓音,急声问道:“信使呢?”
    很快,一名神色匆匆的氐人军官被引来面见邓遐,將更详细的情况通报给他。
    苻硕带人跑的是很快的,在河北城略事休整之后,便果断撤往逗津渡,在苻硕看来,只有津还是真正休整歇息之地。
    但显然,他还是乐观了,等他率领一干疲兵赶到泣津时,那里激战正酣,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秦军,正在猛攻津渡晋军。
    出击蒲坂之时,邓遐只在泣津渡口留下一千五百卒,並安排亲信部將镇守。
    但是,河东这是秦军的主场,对地理道路情况的熟悉,根本不是晋军能够比擬的。
    秦军出现地突然,进攻更是迅猛,人数也数倍之,津的守备几乎被摧毁。也就是苻硕所率氐军跑得够快、够远,在最危急的时候,赶上了逗津之战。
    这等时刻,苻硕就顾不得氐军那点保存实力的小心思了,再不尽力,让秦军抄了津,那北渡的晋军全得玩完。
    有苻硕率军加入,泣津晋军的防守总算重新稳住,但苻硕手下这支氐军,可不是正常状態,都蒲坂逃亡,兜兜绕绕两三百里,哪里还能剩下多少精神与体力。
    爆发出来的一点战力,都是出於保住渡口以求生的本能欲望。
    於是,在竭力抵挡秦军攻杀的同时,苻硕赶忙派出两路信使,一路南渡,一路西驰,分別向湖县的桓温与河北城的邓遐求援。
    听到逗津还未失守,邓遐暗暗鬆了口气,至少生的通道还没有完全关闭,但若是不抓紧时间,想法破局,只怕仍然难免成为异域之鬼。
    “来犯秦贼究竟多少人马?何人领军?”邓遐急问道。
    “具体不清楚,但不下五千!”信使回道:“至於敌將,观其旗號,只知是一名姓张』的贼將!”
    “张?”邓遐呢喃一句,此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大大的问號,秦国有哪个大將姓张吗?
    当然,以秦晋两军对对方有限的认识,就算邓遐绞尽脑汁,也无法从一面旗號,便判断出敌方將领的身份。
    尤其是,领军攻袭逗津的,乃是河东方面的將领,了解就更少了。事实上,哪怕秦晋两军鏖峙数月之久,晋军这边对秦军的认识,也只停留在那几名在战场上闯出了偌大声名的將帅。
    弘农一战,对苻氐造成重大杀伤的宣德將军刘异,算是新进入晋军视野的一名秦將。
    蒲坂一战后,恐怕又要多几人了。
    甩甩脑袋,仿佛能清空杂念一般,邓遐深吸一口气,儘可能让自己沉著些,冷静地对信使吩咐道:“你立刻返回泣津,告诉苻硕,让他务必顶住,不许再后退一步,本將即可带人支援!”
    “诺!”
    “传令下去,河北城內所有兵卒,立刻到城东集合,除了甲冑、武器之外,其余外物,悉数拋弃!”邓遐则站起身来,高声下令道。
    大概是起得猛了,邓遐顿时两眼发黑,两腿都是软的,脚步发飘,这时才发现,一股难以言喻的沉重正的袭满全身,就仿佛从头到脚灌了水银一般。
    显然,即便再勇悍,邓遐恐怕也没办法像在蒲坂之战中那般勇猛无畏、带头衝锋,起表率作用了。
    经过一阵紧急集合,邓遐总算在河北城勉强集结起不到两千的人马,然而这就是一干乌合之眾,除了留守河北城的两三百晋卒,剩下的不是蒲坂的败军,就是民夫。
    或许他们平日里都是精锐,但眼下这光景,装备残损破烂,士气更是衰弱,战力十不过二三.
    但就是一批残兵败將,却是唯一能够缓解津危机的军队,虽然东援,还要跑个几十里地。
    至於河南的晋军,短时间可是赶不到的,桓温的主力大军,仍在湖县,在河南渡头,同样只有少量守备兵马。
    更何况,渡河援救,也不是个简单的活计。晋军中虽不乏江水中滚出来的勇士,但黄河滔滔,儼然是另外一种情况,没有那么容易挑战与征服。
    而入秋之后,晋军大营中,已经出现许多因为水土不服而染病的情况了,这自然不是什么好兆头。
    关於东援,邓遐没有藏著掖著,瞒也瞒不住,他只是强调津失守的严重后果,还想回家的人,都隨他去拼命,把最后一丝气力耗尽。
    当然,刺激之余,耍些手段安抚军心,也是很正常的。邓遐还告诉麾下晋军们,太尉在大河南岸屯有兵马,他们只需坚持,便可得到南岸友军的救援与支持...
    在战火烧到逗津之时,湖县的晋军大营,桓温也收到了北岸变故、秦军来袭的消息。
    然后,桓太尉怒了。苻硕派出的信使,不仅是求援,还报告了邓遐蒲坂兵败的情况.——
    “这个邓遐,刚愎自用,贪功冒进,狂妄自专,害我数千精甲,乱我大计,简直死有余辜,不可饶恕!”堂皇的帅帐內,一向风度翩翩的桓太尉失態地怒骂著,近乎咆哮。
    在场的晋军文武,皆作凛然,等桓温发泄一阵,长史孙盛嘆息一声,起身劝慰道:“还请太尉息怒,而今之计,还当速速发兵,接应北岸將士!
    蒲坂一败,已挫士气,若是放其覆没,只怕军心难挽回,还当尽力弥补才是.,...
    →
    闻劝,桓温也深吸一口气,压制著心头怒意,稍加思忖,旋即下令道:“传令薛珍,立刻派船发兵,北渡支援,让他们务必保住北岸寨防!“
    哪怕到此刻,桓温还想著保住北岸的桥头堡,那是他直接干预河东战局的有力支撑。
    北渡晋军已然死伤惨重,若是连渡口也丟了,那就又回到此前困阻潼关、河南的局面。不只白干,亏损还严重,桓温必须得想法止损。
    至於薛珍,由於此前对桓温的军略屡屡出言质疑,被桓温赶到逗津看守,也是南岸晋军能够最快应援的军队。
    缓过劲儿,桓温又看向眉头紧皱的苻生:“討虏將军,汝弟与部卒,也在河北,仅靠薛珍一部,远远不,还请率部驰援!”
    此时,苻生的表情不只凝重、难看,在那只独眼的映衬下,更显恐怖。
    桓温的交待,让苻生回了神,双手抱拳,语气低沉地道:“太尉,此事末將自当竭力!只是,我部自伐秦以来,死伤颇重,眼下兵力微薄,营中只遗些许骑兵,只怕不適合渡河作战.”,苻生这番话,倒也合情合理,当然桓温也无细究的意思,大方地摆摆手,道:“此事易,孤拨给討虏將军三千兵马,由你亲率,直奔渡口。孤此番,正欲用將军之勇也!”
    “末將领命!”闻言,苻生顿时来了精神,振奋道。
    事实上,如果真动用他麾下氐部,捏著鼻子,苻生还是会上的。毕竟,他不能放弃苻硕以及那些部下,但那样,对桓温只会更加离心。
    而桓温这样一番安排,虽不至於让苻生感激涕零,但却很好地安抚住他。並且,极大刺激其力战之心,打起仗来,苻生还是格外英勇的。
    “此一败,將士伤亡且不论,只恐让秦军缓过劲儿来,致使战局崩坏啊!”安排好援济之事,念及来自河东的败讯,忧虑又於不知觉间,爬上了桓太尉额头。
    “太尉,眼下只能竭力挽回损失,稳住局面,而后从长计议!”孙盛劝慰道。
    对此,桓温摆摆手,没有应话,坐在帅案后,锁著眉头,思虑著。
    然而,还没等桓温想明白,便又收到一份急报。
    秦军又有异动了,不过这回动静来自西边,探骑来报,大股秦军东出潼关,直奔湖县而来,打著“大都督陈”的旗號。
    显然,秦军此番针对晋军的反击,並非是孤立的,而是邓羌、王猛以及陈晃三人打的一次配合,联合行动。
    当然了,犹豫道路距离以及通讯办法的限制,使三路秦军在配合上,难以做到紧密、
    及时,但终究形成了合力。
    而各自的目標也十分明確,邓羌渡河破邓遐,王猛则遣军打逗津、截其退路,陈晃的任务最轻鬆,佯动於潼关,吸引桓温注意,牵制其中军。
    不得不说,这还是对峙数月以来,桓温第一次见到秦军展现如此强大的攻击力,心中顿时警铃大作。
    不过,对陈晃走出乌龟壳的行为,还是由衷地感到欣喜,不论秦军如何张牙舞爪,对他来说,都是一个机会。
    潼关的铜墙铁壁他不想让將士去碰,但论野战,不论是他,还是麾下的晋军將领们,都有一战的自信与决心。
    因而,桓温的注意力,迅速从河北转移到河南,立刻聚將点兵,集三万步骑,西出湖县大营,迎陈晃而去。
    桓太尉的热情,註定是会被辜负的,陈晃哪里可能与桓温在野战中硬碰硬,但斥候报告,確认桓温大军动向之后,就立刻率军,缩了回去。
    哪怕桓温把麾下唯一一支骑兵派出追击,拼著马腿跑断,都没能在上麟趾原的黄巷坂前將秦军拦住。
    在面对一个足够冷静、机智的对手的时候,靠侥倖,是完全不够的。桓温踌躇满志,乘兴而去,但终究败兴而归,一无所得。
    在此期间,泣津北渡的交锋,也接近尾声。北岸的寨垒,已然被完全攻破,秦晋双方上万將士,廝杀在一起。
    但是,幢队混杂、指挥不一且士气低落的晋军,面对秦军统一、强大且及具锐气的进攻,愈加式微。
    在邓遐、苻硕的带领下,晋军的抵抗还是够坚决的,但敌我力量、状態的悬殊是现实的,隨著那股血勇不断被消磨,信心逐渐流失,疲敝重新袭来,他们反抗,也越来越孱弱.
    “晋军扛不住了,把预备幢队派上去,送晋军下河餵鱼!”
    终於,一直表情冷峻的建义將军张珙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对身边的军令官吩咐道,决定对北岸晋军,发起致命一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