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苟秦 > 第67章 汾水之约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7章 汾水之约

    第67章 汾水之约
    “马先,你怎会同张和在一起?”张平看著还拄著根拐棍的马先。
    闻问,马先不禁警了张和一眼,然后一脸的苦涩道:“稟使君,前者小人奉使君之命,南下刺探,北归之时,正遇张太守,因而隨军作战,不料为苟军所俘,
    1
    这个回答当然是不尽不实,不过张平显然不是很在意,眉头稍微舒展之后,
    问道:“以你所探,河东苟逆虚实如何?”
    对此,马先不假思索,將他南下所见所闻“如实”道出,其中重点描述苟军的兵精粮足、士民依附以及安邑的固若金汤....:
    这些话,已经是马先说的第三遍了,因而格外熟练、顺畅,当然给人的感观,也更具可信度。张平又看向张和,语气严厉地道:“你前遭败绩,全军覆没,败总要败个明白,囚居敌营这些许时日,可曾反思清楚?”
    面对张平这样的詰问,张和的反应也很迅速,立刻稟道:“回叔父,小侄无能,为苟逆所谋,中其圈套,乃至惨败。
    然以小侄愚见,苟逆之精兵,並不弱於叔父中军劲旅,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军纪肃然,並且兵力不下两万之数,或许更多。
    这段时间,也不断有壮丁押运著粮草、军械,自南边北来,充实苟逆大军,
    因此,苟逆的实力绝不可小,叔父如欲破贼,还当审慎而行!“
    张和这边,自然要怎么强怎么难缠,就怎么夸苟军了,否则,他这个被全歼的先锋军,岂不显得无能?同时,不管对这个不中用的子侄有多失望,这终究是自家族裔,在所述事实上,他还是更加相信张和的话。
    而两人的话,则加重了张平心中处理当前局面的某种倾向。收回目光,看向已经將书信传阅完毕的僚佐们,问道:“对苟逆此信,诸君有何建言?”
    “明公,此贼狂妄,依属下之见,不若成全他,全军渡河,击破贼眾!”魔下的一名参军,立刻表態道,言语间仍旧带有几分蔑视。
    同样的一封信,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解读,恰如这名参军所言,他从中看到的,只有苟政的狂妄。同时,也显然並不符合张平心意。
    而不待张平回应,张和就出言反对了:“叔父,此举不可,全军贸然涉渡,
    十成战力怕也去了八成,若贼军半渡而击,恐为其所趁!”
    “张太守莫非因此前败,胆气尽丧,畏惧苟逆了吧?”一名太原將不由出言讥讽。
    张和闻之大怒,梗著脖子道:“某怎会惧怕逆贼,只是痛定思痛,不愿我军再有轻率之失。当初我便是轻视苟军以为流寇,贸然渡河,为其袭破?难道同样的错误,还要再犯吗?”
    “太守之言,也不无道理!”张和这话,却也得到支持,另外一名僚佐向张平道:“明公,苟逆岂是信诺之人,他的话岂能轻信?
    这未尝不是其奸计,赚我渡河,一旦全军行动,其毁诺突袭,倘遭败绩,我等皆將为天下有识之士所耻笑了...
    ,
    “苟逆信上可言,愿意退兵三十里,退却与否,一探即明,有何可虑?”
    “岂不闻退避三舍之故事?昔时普文公与楚交战,退避九十里尚且一战而破楚军,何况区区三十里?”
    “明公虚怀若谷,號令严明,岂是子玉之流可比?”
    张平在太原,可是养了不少士人,这隨军几人都是其中的者,多出自并州士族。眼见这几人的爭论,开始引经据典,但全无自己关心的內容,张平內心不满极了,但为了维持平日的风度,一时间也不好发怒。
    还是注意到一直未曾开言的贾雍,念及这一路南下的诸多见解与谋划,心中一动,伸手示意道:“子防,你有何意见,还请为我参谋!”
    闻问,贾雍抬眼看向张平,见他一脸期待,沉吟少许,方道:“明公,苟逆奸猾,这是必然的!然而,诸君却忽视了,在其狂妄邀战背后的那抹心虚与谦卑。
    以苟逆之凶顽,若明公率军南渡,他必定拼死一战,这等亡命之徒,绝无束手就擒之可能。然其真心所求者,却未必是与明公决战!”
    张平两眼一亮,立刻道:“此言何解,先生可详细述来!”
    贾雍道:“说来亦不值一提,在下近来在想,苟逆因何胆敢率眾北上,拒明公大军於汾水?他们本为残匪余寇,若非先帝猝然崩逝,早已被朝廷的精兵猛將歼灭,何来今日窃据一郡之地。
    从苟逆此信,兼併马先適才所述安邑情状,在下大胆猜测,与明公相持南北,非其所愿,其所欲者,恐怕是化干戈为玉帛....
    “哼!明公乃朝廷重臣,九州牧伯,岂能与逆贼友邻!”贾雍话还没说完,
    便有人很不礼貌地將其打断。
    贾雍没有爭辩,垂首默,张平也没有继续就此事討论下去,在將张和剥夺一切职务,令其戴罪留用军中之后,宣布解散此次会议。
    但同时,张平又特地遣人,將贾雍请了回来,主臣二人独处之时,也不遮掩了,直接问道:“適才帐议,话未说尽。相持日久,我亦难耐,依子防之见,该当如何?”
    对张平的问询,贾雍一脸认真的反问道:“还需看明公之志!”
    “何解?”
    贾雍道:“明公如欲击灭苟逆,恢復河东,继续兵於汾水,同时遣劲旅南下袭扰,此为制胜之策,以河东之力,断无法长期与并州相持,然久则生变,且并州、河东之外的变故,亦难料也:
    如明公心忧并州,不欲穷耗军力民財於河东,那么或可尝试与河东联繫,调解误会,缓和爭端,相约撤兵,暂时化敌为友,以谋將来..::.
    工“与其和议?”听其言,张平顿时大怒,面上甚至露出几分羞恼之色,冷冷地盯著贾雍:“苟逆可害了我五千先锋军卒,如不破之,传將出去,我顏面何存,今后又如何统军治民?”
    对此,贾雍只是平静地注视著张平。
    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张平又道:“何况,今若轻易罢兵,只怕不好向朝廷交代!”
    贾雍想了想,拱手道:“是进是退,是战是和,不在苟逆,亦不在千里之外的朝廷,而在明公一念之间。如欲进,切莫再有迟疑;如欲和,自有说法,取河东而乱并州,敦轻熟重,就是朝廷也该清楚,而况朝廷自顾尚且不暇..:::
    面对贾雍这样一番见解,张平收敛起了所有的锋芒,坐在那儿沉思许久,终於抬头,以一种真正商量的语气说道:“然而,这一切还是揣测,那苟政究竟是何考量,其虚实如何,犹未得知!“
    贾雍略作犹豫,主动请道:“在下愿代明公,往河东大营一行!”
    “不,子防乃我股肱,逆贼狠戾,若失陷於敌营,有所差池,我罪莫大焉!”张平连连摇头,一副不舍的样子。
    贾雍深吸一口气,郑重拜道:“明公关怀,感激涕零!然此议既由在下提出,其责亦当由在下担起!况且,依在下观来,那苟政並非普通草寇,就名声而言,即便与明公为敌,也不至於害我,尤其在下是携带善意前往拜访!”
    听贾雍这么说,张平方才不再坚持,拱手道:“既如此,那便摆脱子防,此去一探究竟,万事小心!”
    就在当日下午,贾雍身负张平使命,大摇大摆自张军大营出,南渡汾水,向南岸巡视苟军士卒表明身份及来意。得悉之后,苟政心喜,当即命令,中军营门大开,苟政亲自率將佐精兵列队迎接,又於师帐摆设宴席,款待来使。
    对贾雍这个并州军使者,苟政表示了极大的尊重,即便他已经下令全军整顿,做好拔营的准备。而对贾雍来说,百闻不如一见,真正到苟政军中一观之后,方才认识到这支军队的精悍,那种军容、纪律与气质,绝非普通流寇。
    同时,他直面的苟政,也再不是当初的一个流贼头子,而是一个掌握数万部眾的一方之主,气质是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的。
    贾雍面对苟政,竟从头到尾,也不敢生出丝毫的藐视之心来。苟政比之张平,两者之间年岁差了一倍,但在气度与涵养上,贾雍甚至觉得张平这个堂堂的并州刺史,不如这个苟政这个偽河东太守.....
    当夜,在一番盛情款待之下,苟政与贾雍方才进入主题,討论起攸关两军前途的战和问题来。苟政没有扯任何外交辞令,而是开门见山地表示:“不知贾先生此来,是要交朋友,还是要下战书?”
    看著苟政那张年轻却严肃的面庞,贾雍压下心头的感慨,保持著风度,淡定地说道:“这就需要看苟將军了!若將军能够迷途知返,率部属归顺,张使君有言,并州下辖,必有將军及部眾一席之地,並且保证將军及部属安全!”
    闻之,苟政笑一声,直勾勾地盯著贾雍,说道:“此番事端,全是并州挑起,我本无意与张公为敌,率兵抗拒,只为自保!
    我去信之意,已然表述清楚,如张公不肯放过,定要攻我,那么我军愿意退后,让开渡口,让并州大军安心南渡,然后双方摆开阵势大战一场,解决爭端。
    不论谁胜谁负,都省得河东士民百姓,再遭兵祸乱,也算我为河东尽一份力.:
    1
    “將军此议,是否將生死军爭之事,想得太简单了?”听其言,贾雍不禁玩味地道。
    “在下没有读过几年书,与魔下將士,也只是一些武夫丘八,能够想到的,
    也只是一些简单粗暴的办法!”苟政淡淡道。
    但紧跟著,看著贾雍的眼神中透著一股凶狠:“但如要我將士不战而降,那是万万不能!如欲害我將士性命,夺我棲身之地,也必將誓死抗爭!”
    “將军此言,可不是化解爭端之態度!”贾雍有些被苟政的眼神嚇到了,但迅速稳定心神,说道。
    苟政与之对视著,冷幽幽地道:“还是最初那个问题,先生此来,意欲何为?
    贾雍迎著苟政压迫十足的目光,却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道:“使君身负朝廷差遣,引大兵南来,前者败於將军之手,损兵折將,如此劳师动眾,岂能轻易罢兵归去!”
    听其口风,苟政心思微动,身体微微前倾,凝视著贾雍,嘴角露出一点淡淡的笑意,道:“烦请先生回復张公,若肯退兵,我愿放还俘虏之并州將士,愿赠盐两万斤,以偿军用损失。
    罢兵之后,河东愿与张公相处睦邻,友好往来!河东能够拿出手的,只有解盐,我亦愿与张公共享!”
    “当真!”显然,贾雍都有些吃惊於苟政的態度与手笔。
    “苟政虽然不名一文,但所言从来掷地有声!”苟政坚定道。
    “倘若此,那在下愿代將军,向张使君说项!”贾雍表示道。
    闻之,苟政当场表示感谢,並差人奉上百两黄金,这可是他难得的积储。然而,贾雍却直接拒绝了,他此来因公为义,不敢受赏,这倒让苟政高看此人一眼。
    翌日清晨,苟政又亲自將贾雍礼送出营,甚至很熟络地表示拜託之意,姿態放得很低。同时,为了表示诚意,苟政还让贾雍先行將十几名俘虏的并州將校领回去。
    北岸,贾雍回营復命。听完贾雍的匯报,苟政的態度进一步清晰而明確地展现在他面前,等他抉择。
    而经过此前那诸多铺垫,张平最终的选择,也就可以预料了。他向贾雍说道:“我引兵南下,除却为朝廷討逆,更为关键的,在於河东盐利。
    这苟政既识时务,愿分享河东盐利,那又何必逼人太甚,枉动刀枪。不战而屈人之兵,兵法之上者也....
    7
    言罢,张平便遣贾雍再度南行,代表自己与苟政商討和议细节,总得来说,
    张平犹豫归犹豫,但贪婪之心却没有丝毫收敛。
    而经过贾雍连续三次的往返奔波,苟政与张平之间,终於达成了一致的协议,约定有三:
    其一,双方弹兵罢战,各自撤军,以汾、为界,互不侵犯;
    其二,苟军放归俘虏之上党將士、旗甲,赠盐三万斤作为补偿,张平则回礼一百匹战马;
    其三,河东今后每月向晋阳输盐两万斤,张平则充许河东与并州之间的经商往来。
    至於细节方面......莫谈细节,那並无多大意义。因为这样的约定,只是秘约,不管是对张平还是苟政,可以做,却不可以宣之於口。
    同时,谁都可以轻易撕毁,但却丝毫不影响,何尝发生在“河东地区”的“內战”,最终以一种出人意料的平滑的方式告一段落。
    张平那边的得失暂且不论,但对苟政与苟军而言,或许有那么几分卑躬屈膝,但却避免了一场註定弊大於利的战爭,获得一份难得的休养生息、发展势力的时机。
    同时,从张平最终选择和的决定,也能反映出,如今苟氏集团的进步。对这些豺狼虎豹来说,若是完全不对等的情况下,可不会诞生这样的和约。
    虽然名义上依旧是羯赵叛贼逆匪,但至少在河东地区,苟政与苟军的名声,
    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认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