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三国:吾儿刘备,大帝之资! > 第58章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8章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臥虎庄议事厅內,烛火摇曳。
    刘弘与卢植对坐,刘备侍立在刘弘身后。
    案几上摊开著几份刚由快马送来的密信。
    这是刘弘离开洛阳时留下的暗子遣人送来的。
    窗外秋风萧瑟,透著阵阵寒意。
    霜杀百草。
    天下之间,此时也是血流满地。
    在短暂的隱忍过后,宦官对党人大规模的报復,终於开始了。
    卢植拿起一封密信,看过之后,手指微微颤抖。
    “子高,汝南消息…范孟博…慷慨赴义了!”
    卢植说起事情经过,竟为之感慨流涕!
    不久之前,朝廷下令捉拿范滂,於是督邮吴导带著逮捕范滂的詔书来到县衙。想到要抓拿范滂,他抱著詔书痛哭,不忍心执行命令。
    范滂听说这事后,说:“这一定是为了我啊。”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於是自己主动前往县衙投案。
    县令郭揖大吃一惊。
    为了救范滂,郭揖想要解下自己的官印和綬带,放弃官职和他一起逃亡。
    范滂阻止他说:“我死了,这场灾祸就能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过连累您,又让我的老母亲流离失所呢?”
    范滂的母亲前来与他诀別。
    范滂对母亲说:“弟弟仲博为人孝敬,足以供养您老人家。我这就隨父亲去九泉之下,生者和死者都算是各得其所了。只希望母亲能割捨难以忍受的骨肉之情,不要过分悲伤。”
    他的母亲说:“你今天能够与李膺、杜密这样的忠义之士齐名,死了又有什么遗憾!一个人已经获得了美好的名声,还要再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怎么能同时得到呢?”
    范滂跪著接受母亲的教诲,拜了两拜后辞別母亲而去……
    临刑前,范滂回头看著自己的儿子说:“我想教你做坏事吧,但坏事本来就不该做;想教你做好事吧,可是你看我一生没做坏事,却落得这个下场。我还能说什么呢?”
    过路的人听到这些话,没有不感动流泪的。
    刘备抚掌而嘆,“范孟博,真豪杰也!”
    刘弘也是点了点头。
    范滂確是真豪杰,出仕之时,他登车揽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即便是后世的苏軾,也要为之心折。
    第一次党錮之祸时,他便能以气节逼的王甫这个杀人无数,且最为痛恨党人的宦官肃然起敬。如今为不牵连他人,又寧愿慷慨赴死。
    如果这样的人都不算真豪杰,那怎样的人才算呢?
    以后世之人比之,单以气节而论,可比谭嗣同。
    刘弘拿起另外一封密信,看过之后,冷笑起来,“好一个望门投止!”
    这上面,却是一个截然相反的故事了!
    党人张俭为了逃避追捕,四处流亡,只要看到有人家就去投宿求助…他逃到鲁国,去投奔老朋友孔褒。然而事情泄露了,官兵包围了孔府。
    孔褒和他的弟弟孔融爭著承认自己有罪,要求替对方去死。
    孔褒说:“张俭是我的朋友,他是来投奔我的,不是我弟弟的过错。”
    孔融爭辩说:“张俭是来求助於我的,是我收留了他,罪责在我身上。”
    他们的母亲也站出来说:“一家的事务应当由长辈负责,这罪过应当由我来承担。”
    一家人爭著去承担死罪,也即是后世颇为有名的一门爭死!
    最终,负责审判的官员商议后判定:罪责在孔褒身上。於是孔褒被关进监狱並处死!孔融和他的母亲得以倖免。而张俭则一路向北逃亡,因为他逃亡而收留他导致家破人亡的人家,竟有成千上万之多!
    论其行径,可比后世康有为。
    看过书信,刘弘心中也多有感慨。
    大概这便是歷史悠久的好处吧,前事后事,哪怕隔了千年百年,总是能找到对应。
    卢植嘆息一声,“阉竖!国贼!屠戮忠良,株连无辜!孔氏何其无辜!张俭…唉!”
    他既痛恨宦官,又对张俭逃亡牵连孔家感到复杂难言。
    昔年,在党人之中,张俭的名声是远远大过范滂的。
    谁想事到临头,两人竟是全然不同的做法!
    当年他在太学求学之时,与张俭也算是故友。那时的张文节意气风发,几次为劝諫天子,都险些丟掉性命!
    谁能想到,年轻时敢说死便死的豪杰,如今竟也变了模样!
    刘弘抬起眼,望向卢植,“子干,按信上所言,那张俭是一路北来的。若是有朝一日,他来到我臥虎庄,叩门求救,你以为如何?”
    卢植沉默下来。
    他虽然也觉得张俭望门投止的做法有失士人风骨,可张俭其人到底在士林之中名望素著。
    若是张俭身死,於天下士人而言,无疑会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刘备也看出卢植的为难,他上前一步,慨然道:“卢师,此事有何为难!孽自己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男儿丈夫,纵死乡野,不渡乌江!”
    刘弘抚掌而笑,“范孟博是豪杰,阿备却也不逞多让。如张俭等辈,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卢植也笑了起来。
    有弟子如此,確实让他欣慰。
    ……
    月余之后,在一个乌云蔽月、风声呜咽的深夜。
    卢植拿著一个包裹,悄悄出了山庄。
    白日里,有人给他送来了一封书信。
    信上的字跡,他熟悉的很。
    山庄外的密林里,故人相会。
    其人正是逃亡多日、如同惊弓之鸟的张俭。
    卢植看著眼前这个形销骨立,眼窝深陷之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將之与当初在太学时所见的,那个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张元节联繫在一起。
    张俭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子干,別来无恙?”
    卢植问道:“元节,何以至此?”
    张俭苦笑道:“子干,你当知我为人。我岂是贪生怕死之人!最初时,我本欲效范孟博杀身成仁,只是隨即又想到当留取有用之身,如此一来,才能为天下人多做些事!
    子干啊,於我辈士人而言,最重者,莫过名声!所以,求死易,求生难!若非心怀天下,只怕我早已死在北来的路上,又如何能支撑到今日!
    子干,你我当年在太学之中,矢志要匡扶汉室,当年的情谊,当年的志向你都忘了吗!我是何等人物,难道你还不知吗!”
    卢植长长的嘆息了一声,“当年太学之中的张元节,是何等人物,我是知道的。可如今的张元节是何等人物,我当真有些不知了。”
    张俭默然。
    卢植將手中的包裹扔给张俭。
    “元节,出塞吧。你留在中原之地,只会让更多人因你而死。这天下,不该再有义士枉死了。”
    张俭深深地望了卢植一眼,没有言语,拾起地上的包裹,踉蹌而去。
    变的何止是他张元节,他卢子干又何尝没有改变呢?
    张俭走出不远,几个身影自林中出现,护卫在他身侧。
    想来是些感慨於张公“大义”的义士。
    卢植望著张俭的背影,默然站立良久,这才转身朝臥虎庄走去。
    而在方才卢植站立的稍远处,刘弘正按剑而立。
    在他身侧,孙瘸子收起弓箭。
    孙瘸子方才持弓瞄准的,正是张俭。
    若是方才卢植流露出想要收留张俭的意图,那刘弘就只能趁夜埋葬张俭了。
    刘弘有自知之明,他这种人,是做不成英雄豪杰的。
    他只能竭尽全力,守护他所要守护的一切!
    好在,刘郎有才气。
    苍生多难,自有英雄拔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