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唐而皇之 > 第33章 见孔颖达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3章 见孔颖达

    太极殿上,在李承乾的期待当中,在群臣好奇的目光之下,李世民爽朗一笑:
    “眾爱卿过誉了,此良言乃昨日张玄素在东宫讲《尚书》之时,太子感悟所得。”
    话音落下,原本略显嘈杂的太极殿,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便是身为太子舅舅的长孙无忌,都一脸震惊的看向李承乾。
    不是这些臣子们不相信,而是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太子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心里有数。
    聪慧吗,的確是聪慧。
    可这番感悟,绝对不是普通的聪慧所能有的。
    若是出自儒学大家,亦或是执掌朝政十数年的李世民之口,他们定然不会疑惑。
    但这要是出自年纪轻轻的太子之口,那著实令人惊嘆。
    面对眾人惊嘆的目光,李承乾一脸矜持的笑了笑。
    “若无左庶子悉心教导,本宫绝无此感悟。”
    “承蒙诸公夸讚,本宫受之有愧。”
    龙椅之上,李世民见李承乾不骄不躁,还提及教导他的老师张玄素,心下更加满意。
    笑呵呵的说道:“左庶子教导太子有方,加封银青光禄大夫。太子也不可因此心生傲慢,今后还需勤学,不得懈怠。日后每逢早朝,来太极殿听政议事。”
    话音落下,朝中文武百官浑身一震,立马捕捉到了李世民这番话中的深意。
    原本只是东宫属管左庶子的张玄素,因教导太子有方,官拜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这个赏赐倒是合情合理。
    可太子从今往后要听政议事,就非同寻常了。
    因为这代表著太子要逐渐掌权了。
    如若皇帝老迈,太子听证议事,百官无可厚非。
    毕竟太子听政议事,古来有之。
    总不能真要等登基之后,才开始学习如何治国吧?
    可问题就出在如今天子正值壮年,还未至不惑之年。
    这就不得不让他们有所担忧了。
    要知道,歷史上皇帝和太子之间的爭斗已经屡见不鲜了。
    一时之间,文武百官们心中掀起滔天巨浪,一个个面面相覷。
    值此关头,长孙无忌上前一步,道:“陛下……”
    然而,他话刚一开口,就被李世民打断了。
    “此事朕意已决,无需再议。”
    长孙无忌闻言,知晓李世民的决定,只能应诺退下。
    其余大臣们见状,也不再劝諫。
    毕竟在这种事情上劝諫天子,无疑是挑拨君王和储君之间的天家亲情。
    除了长孙无忌之外,其余人都不好说什么。
    即便头铁的魏徵,也默不作声。
    太子虽然才十六七岁,但早已行了冠礼,如今听政议事,合情合理合法。
    只要李世民愿意,任谁都挑不了他的理。
    一味头铁,怕是有可能引来祸事。
    默默站在旁边一言不发的李承乾,直到现在才重重的鬆了一口气。
    今日过后,他听证议事已成定局。
    往后只要不犯什么重大错误,前景將一片光明。
    虽然不可能达到他父皇登基之前的权势,那也比歷史上绝大部分的太子都要强上许多。
    李世民炫耀完他的好大儿,封赏了张玄素,又宣布了太子听证议事的决定之后,这才心满意足的宣布散朝离去。
    文武大臣们,也一个个向李承乾行礼告退离宫。
    魏徵、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则往两仪殿而去。
    大会开完,他们还得和李世民开小会。
    ……
    东宫。
    回到承恩殿的李承乾,此时可谓是意气风发,心情畅快到了极致。
    不一会儿,一名宫人进来匯报:“殿下,国子司业、太子右庶子孔颖达在殿外候见。”
    闻言,李承乾心中的畅快欣喜,瞬间压下去了许多。
    在他的几个老师当中,他最不喜的就是孔颖达、于志寧、张玄素三人。
    张玄素喜欢向李世民告状。
    于志寧几次三番骂他是秦二世。
    孔颖达虽然很少告状,也不会骂他秦二世,但讲学却是眾多老师当中最为严厉的。
    偏生他又讲的十分无趣,令人听的昏昏欲睡。
    李世民给他请了诸多老师,唯一能得他认可和敬重的,唯有之前的太子太师李纲。
    可惜李纲几年前过世了。
    这些年来越加顽劣,虽与年龄渐大变的叛逆有关,但若有李纲继续教导,想来也会好上不少。
    心中思索片刻,李承乾道:“先带他去偏殿等候,告诉他本宫沐浴一番便来。”
    他决定,还是把李长青喊来上课。
    一来孔颖达讲学他听不进去,二来心中认为孔颖达所讲之物,於治国无益。
    往后他只听魏徵和杜正伦两人讲学,于志寧、张玄素以及孔颖达,都交给李长青来应付。
    如此他既能学到治国之要,又能抽出时间多多参与国家政务。
    否则每天五个时辰听讲,哪里有空有精力插手政务?
    宫人应诺离去之后,李承乾立马赶去宜春北苑,悄悄的將李长青带了过来。
    ……
    “孔颖达此人是个老学究,最好应付,却也最难应付。你若能让他和张玄素一般,在父皇面前夸讚本宫,本宫重重有赏!”
    承恩殿屏风后面,李承乾不断地交代李长青一些注意事项和细节。
    “殿下放心,草民一定全力以赴,定不负殿下所望。”
    李长青对孔颖达这位唐初大儒,如雷贯耳。
    心中对他也十分好奇。
    李承乾点点头,这替身有才华,才短短几天就让他名利双收,更是使得他將太子的权利从东宫向朝堂延伸。
    这让他十分满意。
    “你第一次听孔颖达讲学,为了確保不出紕漏,还是老规矩,本宫先观望几次。”
    “另外,不出意外的话,你要的美人,今晚便能送到宜春北苑。”
    李长青闻言,连忙道谢。
    心中暗暗期待晚上的美人究竟有多美。
    李承乾毕竟是太子,送来的美人总不至於比不上赏碧阁的魁吧?
    “本宫便在此处观望,你去吧。”
    李承乾挥了挥手,示意李长青出去听讲。
    已经换好太子常服的李长青,摘下面具从屏风后走出,来到桌案前坐下后便呼唤宫人进来。
    “请右庶子过来讲学。”
    宫人领命,不一会儿就將在偏殿等候的孔颖达请了过来。
    “臣孔颖达,参见太子殿下。”
    刚进承恩殿,孔颖达就恭敬的向李长青行礼。
    李长青抬眼望去,这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看上去並无身居高官的威严,唯有一股浓浓的书生气扑面而来。
    光看外表,就会认为这是一个饱读诗书之人。
    “老师快快请起。”
    正要替李承乾好好表现的李长青赶紧起身,快步走到孔颖达身前,亲自將他扶起来。
    这礼贤下士的模样,让孔颖达大为意外和吃惊。
    以往太子殿下虽然也尊敬他,不像对待于志寧、张玄素那般非打即骂,可也从未这般礼贤下士啊。
    一时之间,让他真的相信太子已经改过是非了,不仅老怀宽慰,心中满是欣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