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唐而皇之 > 第27章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7章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李长青无精打采的看著手中的尚书,心情无比的沉重。
    对一旁太子妃送来的精致糕点,更是没有丝毫食慾。
    “每天十个小时的课程,一年到头总共五到十天假期,可以说是全年无休也毫不过分。”
    “这样高强度的上课,高强度的接触大臣,我迟早有一天会暴露。”
    “大臣还好,最怕的就是遇到家人。”
    “今天的太子妃突然到来,就让我心惊肉跳。太子妃倒是可以打发走,万一下次来的是长孙皇后甚至是李世民,那不得分分钟露馅。”
    一想到將来暴露身份的下场,李长青心中越加害怕。
    可害怕也没用,他还是得像提线木偶一样任由李承乾操控。
    这诺大的东宫,他是无论如何都逃不出去。
    即便逃出去也是个死,甚至下场更加悽惨。
    “啪”的一声,李长青將书重重的摔在桌案上。
    脸上的神情不断变化,最后略显狰狞。
    “左右都是死,与其苟且偷生如履薄冰,不如搏一搏!”
    “我那宜春北苑平日里除了李承乾之外,压根不见其他人出入。”
    “下次李承乾来找我,我直接弄死他,將尸体烧成灰,成为真正的太子。”
    “为了避免在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等家人面前暴露,可以谎称落水失忆。”
    李长青心中不断地琢磨,越琢磨越觉得很有可行性。
    “不对!”
    突然,李长青猛地摇了摇头。
    “我手无缚鸡之力,而李承乾弓马嫻熟,身体素质远胜於我。”
    “別的不说,就那头鹿,我拖著都费劲,他却能轻鬆扛著走。”
    “单靠我一个人,绝对弄不死李承乾,反而会被他轻鬆拿捏。”
    就在李长青思索著对策之时,一名宫女进来匯报。
    “殿下,左庶子到了。”
    李长青深吸了一口气,摁下心中的思绪,抬起头道:“宣。”
    宫女领命出去,不一会儿张玄素便走了进来,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参见太子殿下。”
    李长青也起身微微躬身作揖:“老师请起,学生见过老师。”
    张玄素直起身,见太子给他行弟子之礼,心中越发欢喜,眼睛都笑的眯起来了。
    太子殿下越来越尊师重道了,以后定然是个明君!
    “殿下,今日讲学为《尚书》中的《微子》和《西伯戡黎》。”
    张玄素说罢,背负双手摆出要开讲的姿势。
    李长青也赶紧翻开方才预习了一番的《微子》。
    这几天的代课生涯,的確给他增长了不少见识。
    之前他还以为《尚书》属於四书五经中的四书呢。
    后来才知这《尚书》是《史记》之前的上古史书,属於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之列。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书中的德政观念,可谓是开后世仁政、王道学说之先河。
    《微子》和《西伯戡黎》正是《商书》中的两篇文章。
    “殷其弗或乱正四方。我祖厎遂陈於上,我用沈酗於酒,用乱败厥德於下。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卿士师师非度……”
    张玄素抑扬顿挫的诵读著文章,时不时停顿下来讲述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一些事情。
    大半个时辰后,《微子》讲解完毕。
    张玄素问道:“敢问殿下,从《微子》中有何收穫?”
    李长青心中腹誹,又是做阅读理解的时候了。
    好在《尚书》这类史书,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
    每次讲学,张玄素问的收穫其实就是理解故事背后的內涵。
    这种阅读理解,压根难不住李长青。
    九年义务教育下的培训,他理解的內涵能比写文章的本人还要深刻。
    当然,若是《大学》《中庸》这类课程,那对他而言就十分难啃。
    在张玄素期待的目光之下,李长青缓缓起身,道:“身为君王,绝不能沉迷酒色,更不能不听劝諫。如若一意孤行,则国本不稳。”
    张玄素听罢,满意的点点头,道:“殿下所言甚是!”
    “微子身为紂王的兄长,无论从臣子的角度还是从长兄的角度,都会选择相助紂王相助商王朝。”
    “然而他多次劝阻紂王,紂王却不予理睬。”
    “大臣梅伯见紂王与妲己终日沉迷於淫乐,进宫规劝紂王,惹得紂王大怒,最后在妲己想出的“炮烙”之刑下。”
    “如此种种,紂王终究大失人心。最后微子选择逃离商王朝,紂王落得眾叛亲离的下场。”
    “这便是孟子所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殿下近日来大有改变,更能听进去臣等劝諫,可谓是臣等之幸、大唐之幸啊。”
    看著一脸欣喜的张玄素,李长青表面谦逊,一副受教的表情,心中则恍然大悟。
    难怪皇帝和太子都要上课,尤其是太子,严苛程度简直令人髮指。
    这不上课,不读点史书,大权在握之下,日后处理朝政,难免会听不进去劝諫,最后酿成大祸。
    也难怪那些个臣子,都挤破脑袋的想要给太子上课。
    一方面是为了名声,只要教导出一位明君,便能名垂青史。
    一方面也有警示的作用,別看你是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但我们做臣子说的话,你也得听。
    倘若乱来,也会眾叛亲离国本动盪,严重点甚至毁丟掉江山社稷。
    张玄素见李长青似有所感,以为把自己的话都听进去了,心中越发满意。
    “殿下,休息一刻钟,之后臣讲《西伯戡黎》。”
    李长青点点头,邀请张玄素坐下,將桌案上的糕点递了一部分过去。
    “老师,这是太子妃所做糕点,请老师品尝。”
    见李长青如此尊师重道,张玄素差点激动的泪流满面。
    以前李长青別说对他行弟子礼,没有天天打他骂他都算好的。
    如今竟然將太子妃做的糕点分享给他,这简直就跟做梦一样。
    “臣谢殿下恩赏。”
    两人一派君臣相和的景象,品尝著还算美味的糕点。
    直到一刻钟之后,张玄素方才起身继续讲学。
    又是约莫一个时辰,终於结束。
    张玄素道:“殿下,今日讲完《微子》和《西伯戡黎》,《商书》讲学完毕。明日起,讲《周书》。臣讲完《商书》,不知殿下有何领悟?”
    李长青结合这两天的讲学,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理解,有感而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话毕,就见张玄素双眼猛然瞪大,浑身上下都因为激动而止不住的颤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