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让你宣传环保,车诺比什么鬼 > 第194章 星鵡的计划(4K)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94章 星鵡的计划(4K)

    第194章 星鵡的计划(4k)
    “我告诉他,那个资深工程师是工厂里最有经验的人之一,而且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印度联邦政府的高层干部。”
    当然,这只是星鵡的谎言,只能儘量爭取让他留下,至少暂时留下。
    但不管怎么样,那个名为查克拉瓦蒂的主管还是相信了星鵡的说辞。
    “您做得对,您和那些公司的其他人员不一样。”那名年轻的工程师感激著星鵡。
    “你觉得我当厂长,怎么样?”星鵡试探性地问道。
    “先生,你再合適不过了。”
    “你叫什么名字。”
    “帕瑞克。”
    “以后我就叫你小帕了。”
    星鵡实在是无力去记住这些具有泰拉联邦西方邦文化的人名,於是给了这名工程师一个具有星鵡家乡特徵的名字——小帕。
    而现在星鵡需要彻底了解这家公司的一切情况。
    星鵡交给了小帕一个任务。
    星鵡让小帕联繫那些被辞退的工程师,让他们不要离开,等待消息,如果可以儘量举行一些抗议和罢工行动。
    根据前面几个剧本的经验,星鵡已经判断出其他玩家的任务和情况了。
    他也向直播间分享了他目前的想法。
    “其实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动员群眾,群眾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吃上饭,不被开除。”
    “打工人嘛,说难听点,对於我们这些打工人来说,能过日子就行,但是开除,可就不行了,这联合碳化物公司我是看出来了,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这么多工程师,这么多有能力的人被开除,肯定是大家心有不满的。”
    “此外,前厂长的安全理论依旧深入人心。”
    “综上,我猜测,我的任务应该是在工厂內部对公司进行施压,而施压就需要依靠这些工程师们。”
    “但是光光我们一个工厂施压是完全不足够的。”
    “现在还需要两个。”
    “一个是社会层面,一个联邦层面。”
    “我推测,其他人就在另外两个层面,也就是贫民窟里肯定有不少攻略组的玩家。”
    “还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还是那句话—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在社会层面,那些被开除的工人和他们的家属,他们就是社会的压力点。”
    如果能让他们也行动起来,形成舆论压力,那对公司的施压就会更有效。”
    “利用各种矛盾,把矛盾的双方都动员起来,形成对敌的包围圈。”
    “在这个情境里,公司就是那个敌”,而工人、工程师和社会舆论就是“友”。”
    “在联邦层面,那些政府官员和政策制定者,把工厂的问题上升到联邦层面,把局部问题上升到全局问题,引起上级的重视。”
    “就算联邦和这些公司纠缠在一起。”
    “当人民的力量足够大的时候,未必不能推翻。”
    “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三个层面的力量都动员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施压体系。”
    “在工厂內部,让小帕和其他工程师们组织起来,等待合適的时机。在社会层面,通过那些被开除的工人和他们的家属,製造舆论压力。”
    听到星鵡的解法,弹幕也是纷纷討论起来。
    【好像没问题啊。】
    【我擦,星鵡牛逼!】
    【我去了好几个直播间,我感觉星鵡的想法就完全没问题啊。】
    【这个角度没问题啊,从工厂內部到社会层面,再到联邦层面,局部到全面。】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確定这个方向后的星鵡迅速前往了工厂的档案室查看更多有关於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內容。
    伴隨著一声系统音,星鵡继续阅读起来。
    【更多信息·联合碳化物公司】
    在全球范围內,悬掛联合碳化物公司蓝白旗的国家共有38个,而印度联邦与该公司的关係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个。
    近一个世纪以来,联合碳化物公司一直向印度供应一种极为重要的商品,其重要性堪比空气与水。
    对於数亿印度人而言,电力是一种稀缺资源,而联合碳化物公司的照明设备却为最偏远的村落带来了光明。
    凭藉每年生產50亿块电池的巨大產能,联合碳化物公司早已在全印度家喻户晓,贏得了民眾的深深感激。
    丰厚的垄断利润,以及联合碳化物公司对印度未来市场潜力的坚定信念,促使其在印度成立了名为“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並在此部署了广泛的生產活动。
    时至今日,该子公司的旗帜已在14家工厂上空高高飘扬。
    在印度,联合碳化物公司生產化学產品、塑料製品、摄影感光板、软胶片、
    工业用电极、聚酯树脂、夹层玻璃以及工具机。
    此外,公司还在孟加拉海岸拥有7艘拖网渔船队,专门从事深水捕虾作业。
    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的年收入高达1.7亿美元,堪称联合碳化物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成功典范。
    当然,联合碳化物公司持有印度子公司51%的股权,其意图在於確保母公司能够牢牢掌控印度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產活动以及任何新项目。
    【获得文件·ind—1962—04】
    【档案编號:ind—1962—04】
    【文件类型:gg宣传分析】
    【日期:1962年4月】
    美利坚联邦1888年10月创刊的《国家地理》杂誌在前些年刊登了联合碳化物公司美国管理层发布的全版gg,揭示了该公司在印度的新项目性质与范围。
    gg標题为“科学有助於建设新印度”,其插图寓意深远。
    画面是一位皮肤黝黑、身形瘦弱的印度农民,正使用两头瘦牛牵引著原始的犁,在一片明显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劳作。
    两位身著传统纱丽、头顶水壶与篮子的妇女在一旁观望。
    背景中,恆河静静流淌,而在这河流的对岸,阳光照耀下,一座巨大的现代化化学工厂拔地而起,工厂內高塔林立、烟囱耸立、管道纵横、储罐密布。
    在图片的上半部,橙色的天空中伸出一只淡肤色的手,拇指与食指之间夹著一个装满红色液体的试管,正倾倒在农民及其型上。
    报导的內容如下:“牛在田里干活,永恆的恆河,古老的大象,如今,这些古印度的象徵与现代工业的新愿景並存。”
    “印度正在建设工厂以加强经济发展,並承诺为4.5亿人提供一个璀璨的未来”
    。
    “然而,印度需要西方世界的技术知识。这正是联合碳化物公司与印度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合作的原因。”
    “利用科学资源在孟买附近建设一家生產化学產品和塑料製品的大型工厂。”
    “在自由世界的各个角落,联合碳化物公司已承诺建造工厂,生產化学產品、塑料製品、气体和合金。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合作伙伴们为能与这个伟大国家的民眾分享他们的知识与技术而深感自豪。”
    这段文章以一句劝诫做结:“请来信索取一本名为联合碳化物公司的神奇世界”的小册子。”
    並且,星鵡也在档案室內,找到了这个小册子。
    在该小册子中,联合碳化物公司介绍了其在碳、化学產品、天然气、金属、
    塑料製品以及能源等诸多领域所拥有的丰富资源,以及这些资源如何在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运作。
    联合碳化物公司描述—一他们在日復一日地孕育出新的奇蹟。
    从星鵡整理到的资料来看,联合碳化物公司描述的奇蹟在印度找到了得以兑现的契机。
    正如之前的cg所说,当时的印度联邦正全力以赴地试图摆脱自古以来便如影隨形、难以驱散的饥荒阴霾——绿色革命。
    这一转机的出现,源於一批从墨西哥引进的毫不起眼的穀物—是一种高產的玉米新品种。
    种玉米品种凭藉其沉甸甸的穗子,其不易受到风、光照变化或暴雨影响,加之其短茎对营养需求较低,生长迅速,使得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可实现多次收穫。
    为了实现高產种子的多次收成目標,必须投入大量的水资源和肥料。
    在短短五年间,绿色革命使印度的化肥消耗量激增了三倍。
    然而,高產品种的遗传基础极为狭窄,由此引发的单一栽培模式使得这些新作物在面对疾病和昆虫时的脆弱性显著增强,甚至提高了十倍。
    水稻成为至少上百种不同种类的捕食性昆虫的首选目標。
    捕食性昆虫短短几天內便能摧毁数亩的稻田。
    在大部分地区,还有一种条纹蚜虫的入侵更是摧毁了多座种植园。面对如此灾难,印度农民发现自己几乎束手无策。
    为了推动联邦工业化进程,印度联邦鼓励本地生產杀虫剂。
    然而,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本地製造的產品已明显力不从心。
    更为严重的是,许多杀虫剂含有ddt或六氯环己烷,这些物质已被证实对植物、动物乃至人类都极具危害,因此部分国家已將其禁用。
    印度联邦的领导人很快意识到,国內无法为农民提供足够的有效杀虫剂。
    於是,在1966年,他们决定向国外製造商寻求帮助。
    联合碳化物公司等多家企业已在印度设厂。
    纽约的这家跨国公司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隨即从销售团队中派出一名优秀代表前往印度联邦的首都。
    他便是年轻的阿根廷农艺工程师爱德华多·穆尼奥斯。
    【解锁人物更多信息—爱德华多·穆尼奥斯】
    这已经是星鵡第二次阅读到关於这位阿根廷人的信息了。
    他在这些资料中,对这位阿根廷人有了更多的了解。
    从资料上来看,这位全身心投入的销售代表此前已有成功的案例。
    在这个名为地球的世界上,一个名叫南美洲的地区受益於“西维因”,也就是农药。
    於是,这位阿根廷人一穆尼奥斯以高超的策略开启了他在印度的使命,並迅速证明了自己完全有能力胜任这项工作。
    碳化物印度子公司的几位高管,以及农业部和计划委员会的百余名高官齐聚一堂。
    在眾多记者和摄影师的聚焦下,他们共同庆祝当日下午在农业部签署的一份准歷史性协议。
    这份协议旨在助力印度农民抵御蚜虫及其他昆虫对其庄稼的破坏。
    根据协议,將即刻从美国进口1200吨西维因,而作为回报,碳化物公司承诺在五年內於印度兴建一座生產该杀虫剂的工厂。
    爱德华多·穆尼奥斯与一位名叫萨达尔·辛格的高官就该协议进行了谈判。
    辛格表示,他急切期盼著首批农药的到来。
    他们的家乡位於受灾的地区,那里的农民正是这些掠夺性昆虫的首批受害者。
    机会如期而至,碳化物公司的特使得以比预期更早地满足印度合作伙伴的期望。
    两周后,这批珍贵的西维因如期抵达。
    然而,当他们发现这批从埃及船上运来的西维因竟是浓缩品,必须经过適当处理才能投入使用时,先前的兴奋之情瞬间便烟消云散了。
    在专业术语中,这一处理过程被称为“配方”,即把浓缩的西维因与沙子或石膏粉进行混合。
    正如在药物活性物质中添加以便服用一样,沙子可作为西维因的载体,使使用者能够根据特定需求精准地撒下或喷洒杀虫剂。
    在印度联邦境內,此类调配工作的小工厂並不罕见,但联合碳化物公司却有著別样的打算。
    联合碳化物公司计划自行建造配方工厂来调配西维因。
    儘管印度联邦的《工业发展与管制法》明文规定,仅允许规模较小且具有印度国籍的公司建造此类工厂。
    但联合碳化物公司很有经验,它完全可以找人作为幌子,轻鬆地绕过这一法律限制。
    同世界上其他诸多地区一样,印度联邦也从不缺乏那些隨时准备在各类商业交易中扮演中介、代理人乃至买办角色的中间人。
    1967年6月的某个清晨,一位面带喜色的男人踏入了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办公室。
    而星鵡也从档案里找到了这个男人和联合碳化物公司的交流。
    【这信息量也太大了吧!】
    【这gg宣传分析有意思,把印度联邦描绘得好像在西方帮助下才进步似的,感觉这背后还有其他猫腻啊!是不是在给后面的作品做铺垫?】
    【哇,这联合碳化物公司真是无孔不入啊,连这种法律漏洞都能钻!】
    【回楼上,泰拉联邦也挺常见的,不少大资本都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