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 > 第76章 确定了,常温近乎超导!这叫先见之明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6章 确定了,常温近乎超导!这叫先见之明

    第76章 确定了,常温近乎超导!这叫先见之明!
    “快去,别耽误了!赶紧去做检测室,去看一下!”
    “验收不是给样品了吗?你们去做你们的,研究更重要!”
    谭延明大喊了一声。
    朱炳坤顿时反应过来,他也不再管验收组,率先冲进了检测室。
    薛坤和方慧敏紧随其后。
    张明浩也跟着走了进去,他也想看看造出来的‘拓扑绝缘态’材料究竟是什么模样。
    陈帅犹豫了一下,他左看看、右看看,也朝着检测室挪了几步。
    他正想进门,结果被谭延明提前拦下了。
    谭延明不确定的问道,“陈教授,你也参与这个研究?”
    “这个、这个……”
    陈帅顿时有点尴尬。
    他没有参与实验研究,但怎么也是实验室的研究员,还能不让进了?
    同时,心里也非常气愤。
    “果然!”
    “朱炳坤、薛坤,这两个狼狈为奸的家伙又把我甩下了!”
    “他们做研究,把我甩在一边……”
    “上次是‘张氏现象’,这次又是什么重大成果?”
    陈帅身后,孟志阳、洪振宇等验收组的人也很好奇。
    孟志阳往前凑了一点,是想站在门外看看,结果都被谭延明拦住了。
    谭延明解释道,“抱歉了,孟院士。”
    “这个研究和验收也没有关系,在研究确认之前,暂时需要保密!”
    谭延明说的非常肯定。
    张明浩在他耳边就说了一句话,“常温100%导电率材料。”
    这一句就够了。
    常温100%导电率,就等同于常温超导,绝对是国际最顶级的研究成果。
    别说是研究出来,只是‘擦上一点边’,都够获得个国际重大奖项。
    如此大的研究成果,可不管什么专家验收组之类的,连验收项目都不重要了。
    谁也不能进、谁也不能打扰!
    验收组一行人站在门外,他们互相对视一眼,脑子都有些发懵。
    看着对方的架势也知道,肯定是完成了什么重大研究。
    孟志阳干脆说道,“这边也没什么看的了。材料已经有了,拿回去做检测吧。”
    王贵元也有些好奇,他是行政人员,做研究方面也不关心,他过来打了个圆场,开口道,“孟院士,去行政处吧。”
    “这个项目的经费情况还没有看呢。”
    项目验收也需要核算经费的使用情况,经费核算也是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笔经费支出都是有记录的,各个部分的支出,总计都要按规定进行,单项不能超过所规定的比例。
    不过绝大部分项目经费使用上都不会出问题,经费的审核上也只是走一下流程而已。
    或者说,哪怕是有问题,在验收的时候也已经没问题了。
    验收组一行人都心不在焉的。
    他们都在想对方完成了什么样的研究,竟然会有这么大阵仗。
    连验收组都不管了?
    他们就不怕验收组找点问题,拖着不给验收通过?
    仔细一想,还真是不怕!
    对方的研究成果明明白白的放在那里,高科技未来材料都准备了一大箱。
    这种情况,谁敢卡着验收不给过?
    即便想找点问题也是边边角角,和研究本身就没有关系了。
    只要研究上没问题,卡着验收不给过,江州大学和省科技厅都会出面,到时候,事情可就闹大了。
    所以只要有研究成果在,验收组也没什么大不了。
    “他们究竟完成了什么研究?”
    “我听了几耳朵,好像说什么绝缘之类的……”
    “绝缘?是说半导体?”
    一行人还是很好奇,也忍不住小声讨论起来。
    洪振宇和曹旺心里有猜测,而且还猜的很准确。
    绝缘?
    应该是多层锡烯薄膜堆迭材料吧?
    也就是,制造出一块多层锡烯薄膜堆迭的‘三维’材料,并测定到内部具有绝缘特性,就能实现‘三维’意义上的拓扑边缘态。
    直白来说,实现常温100%导电率!
    对方研究的方向,真正的大成果也只能是这个了。
    但是,他们根本不敢相信。
    “不可能!”
    曹旺和洪振宇对视一眼,讨论着说道,“洪教授,这个难度你知道的。”
    “必须承认,他们做出的锡烯样品质量很高,但依旧没脱离常态,多层锡烯薄膜堆迭必须要让锡烯薄膜稳定的生长。”
    “那不是现在能造出来的,甚至说,再过十年都不可能!”
    洪振宇思索着点点头。
    他知道曹旺说的是对的,但其他还能是什么呢?
    ……
    应用电磁实验室,检测室。
    朱炳坤、薛坤以及张明浩一起盯着试验台上一块片状材料。
    那是一小块轻薄材料,只有成年人拇指大小,明显是从制备好的多层锡烯薄膜材料切下来的,和一些标准样品很相似。
    “放心吧!”
    方慧敏站在三人身后,开口道,“我切的位置都是没有测定到绝缘特性的部分,里面的部分根本不敢动。”
    朱炳坤顿时轻呼一口气,特别说了一句,“方教授,我们都相信你。”
    方慧敏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看刚才朱炳坤的表情就知道,肯定是怀疑自己破坏了材料结构。
    多层锡烯薄膜材料,当然不能随意的进行切割。
    材料是多层堆迭整齐的锡烯薄膜组成,锡烯薄膜是单原子层结构,材料只需要稍稍进行物理性的触碰,就可能会影响到物理特性。
    直接性进行物理切割,就更加严重了。
    那会让材料边侧,直接失去本该有的特性。
    但材料也必须要切割。
    没有测定到绝缘特性的位置,原子层排列肯定不规整。
    想让整块材料直接展现出拓扑边缘态特性,使得其能够常温100%导电特性,就必须要在原子层排列整齐的边缘‘下刀’,把排列不整齐的部分全部去除。
    这会是一个对于材料的大手术,甚至可以说是一项小的研究了。
    “去光所吧!”
    谭延明了解情况以后,建议道,“你们的设备精细度不够。”
    “去光所,用超高精度的设备,再设计个方案就可以了。”
    ……
    几人带着材料一起去了光学研究所的设备间。
    他们仔细研究,设计了一套极为精细的材料分割方案,又根据方案问了设备专家汪海涛。
    汪海涛道,“这个方案是没有问题,但是操作上要求非常精细,光靠邓工一个人可能不行。”
    邓家山是工业研究所最好的工程师,是高精度设备操作的‘手艺’人。
    他一个人解决不了,那只能再找一个。
    谭延明干脆和机械学院沟通了一下,找来机械工程研究所的工程师张元启。
    张元启同样也是‘手艺’人,非常擅长高精度的操作。
    邓家山和张元启一起研究了方案,随后进行了工作分工,就开始对材料进行切割。
    这可是一项大工程。
    朱炳坤、张明浩等人在外面等着,一等就到了晚上,但没有一个人离开,连谭延明都等在外面。
    他可不想错过‘见证奇迹’的时刻!
    常温100%导电率,就等同于常温超导。
    这是多么惊人的成果!
    哪怕只制造出一小块常温超导材料,也会成为科研领域独一无二的瑰宝。
    科研领域来说,0到1,也就是从无到有的研究是最难的。
    现在制造出了一小块,就说明能够制造出第二块,伴随着工艺改进、技术改进后,总会有大批量制造的那一天。
    这个研究成果,比诺贝尔物理学奖还要珍贵。
    九点半,设备室的门终于开了。
    张元启从里面走出来,很随意的说了句,“就放桌上了,你们看看行不行。”
    几人顿时进了房间。
    邓家山正在做工作的收尾,他指着桌上玻璃托盘,说道,“就是那块,t字型的。”
    玻璃托盘上放置一个小t字型的薄层材料。
    几个人都过去仔细的看。
    对比最初的手指大小,切割后的材料已经小了一倍以上,整体也就是个指甲盖大小。
    朱炳坤视若珍宝般的捧起玻璃器皿,找了个塑料罩子盖在了上面,防止会发生磕碰。
    他们带着材料回了应用电磁学实验室,进行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测——电阻率。
    常温100%导电率,说明材料的电阻为零。
    但实际上,不存在电阻为零的材料。
    哪怕材料处在低温超导状态,电阻也只是理论上为零,一定是微乎其微的存在着。
    应用电磁学实验室有能够精密测定电阻的仪器。
    当使用精密测定仪器对材料进行测定的时候,几个人都盯着仪器上显示的数值。
    0.0001……
    过了几秒钟,数值依旧没有任何变化。
    朱炳坤忍不住激动地攥紧了拳头,满心兴奋道,“这下能确定了!”
    “锡烯薄膜的理论是正确的,确实可以做到常温百分百导电!”
    薛坤也跟着道,“显示的是最小值,也就代表电阻率小于0.001微欧,是常规导电金属的千分之一以下!”
    “这一块材料近乎于实现了常温百分百导电!”
    “我们真造出来了!”
    谭延明走过来看了下数据,也不由得惊叹道,“电阻率还真是低,到最小值测不出来了吧?”
    “了不得!”
    他也跟着惊叹了好半天,冷静下来以后,说道,“材料还是要拿去做详细检测。”
    “可以再切下一个小薄片,拿到省里的检测技术研究院,到时候,就可以出详细数据了。”
    “还有,你们还能造出第二块吗?”
    朱炳坤道,“这一块我们用了十几天,有足够的经费,再造一块也应该没问题,就看运气了。”
    薛坤和方慧敏也一起点头。
    谭延明又看向了张明浩,张明浩想了想,满脸惆怅,“如果大规模进行实验,造出来的概率就高,前提还是要有经费,我们实验室的经费都快花光了。”
    “谭院长,您看看,这么大的成果,学校不支持一下?”
    谭延明知道张明浩是在要经费,他看着都有些好笑,但还是道,“我可以保证,学校肯定是百分百支持,不仅仅是学校,我们可以联系省科技厅,甚至再上一级,都可以全力支持。”
    他说完忽然想到一个问题,马上问道,“对了,我看你们造出的锡烯材料,和给验收组的不一样吧?”
    “是不一样。”
    薛坤道,“这不是项目里的,是张明浩自己研究的。”
    “什么意思?”谭延明没听明白。
    朱炳坤笑着解释道,“我们现在的锡烯制造技术,不是项目中做出来的,是张明浩的个人研究,技术是有成果归属的。”
    “张明浩个人研究?”
    谭延明一愣,顿时反应过来,“张明浩,你不还是个博士生吗?到时候,成果归属怎么算?”
    张明浩点头道,“我和学校签了协议,成果技术归属已经划分好了。”
    谭延明脑子里转了半天弯,才明白过来,“成果归成果、技术归技术,对吧?”
    “也就是说,未来有技术转让收入,或者材料专利收入,就按照合同来分配。”
    “成果,则还是正常申报,我这样理解,没问题吧?”
    “对!”
    其他人一起肯定的点头。
    谭延明愣了一下,他发现几人在这个问题上莫名的团结,心里顿时有些怪异,他怀疑的问道,“和学校签的协议上,你们不会都有技术所属权吧?”
    几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不用问,也知道了。
    谭延明哭笑不得的指着几人,说道,“一个个都是滑头。”
    他又指着张明浩,“尤其是你,年纪最小、最滑头……”
    张明浩顿时纠正道,“不是滑头,这叫有先见之明,否则不就有纠纷了。”
    “好、好,是你对,真是有先见之明!”
    谭延明好笑的摇了摇头。
    他倒是很欣赏这种‘先见之明’,锡烯薄膜稳定生长的技术,必定是能造出新材料,未来可能牵扯到利益纠纷。
    提前有了协议,纠纷也就提前化解了。
    再想想‘常温100%导电率’的多层锡烯薄膜材料,牵扯的利益可能就更大了。
    首先是科研价值,大量的科研机构都会想研究这样的材料。
    另外,也会具有不小的应用价值。
    即便不能大批量制造导致材料成本高昂,只是少量制造,也可以用在高科技领域的关键元件上。
    常温下近乎100%导电率,必定能大大提升关键元件的性能。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