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元界智控的恐怖价值潜力预期
第189章 元界智控的恐怖价值潜力预期就在消息传出来不久,华尔街财团给元界智控3万亿美元的天价估值一事,有不少的内地人士提出质疑。
觉得这个数字给的太离谱,简直就是满嘴跑火车。
显然,现在的很多人想象力还是太小了,并不会想到当下市值1000亿美元出头的英伟达能在七八年后干到4万多亿美元的高度。
这比现在华尔街财团给出元界智控3万亿美元的估值,还要高出1万亿美元。
元界智控到底值不值3万亿美元,在内地引发了巨大的讨论。
该公司2016年的业绩也出来了,虽不是上市公司,但也会在元界社区公布营收和利润两项关键数据。
前段时间媒体还报道过,元界智控2016年全年营收5719亿,净利润1957亿。
其净利润折合美元大约是286亿美元,苹果公司同年的净利润达到了457亿美元,是元界智控的1.6倍左右。
质疑者拿苹果公司来与之进行对比,因而得出元界智控顶多值5000亿美元,不可能值3万亿美元。
显然,这样对比足见是外行的。
行业赛道不同,企业成长潜力不同,给出的市盈率是天差地别的。
对比两家公司的成长潜力,元界智控毫无疑问是要完爆苹果公司。
元界智控依然保持着极为惊人的高增长能力,去年业绩营收暴增2.5倍,净利润暴增1.8倍。
反观同时期的苹果公司,净利润非但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77亿美元。
华尔街资本市场给了苹果公司16.5倍的市盈率,而元界智控是完全可以给出至少50倍以上的市盈率,对应的估值规模就是1.43万亿美元左右。
最重要的还是成长潜力预期大,这决定了未来的天板上限,元界智控的未来想象空间远远超过了苹果。
公司旗下的几大业务,除了仿生义肢,其它业务都没有迎来真正的爆发期。
小元机器人销量持续快速爬坡、固态晶格电池业务初步商业化,“五号金属”研制成功在金属材料领域又带来革命性的突破,这又给公司的未来业绩预期注入一个新的增长点。
说起来,投资界已经流传了这么一个说法:元界智控的业绩爆发永远都在下一年。
元界智控在2014年的营收暴增751亿的时候,大家觉得2015年才是真正的业绩爆发期,等到2015年营收暴增至1636亿的时候,大家觉得真正的业绩爆发应该在2016年。
然后前段时间出了2016年业绩,年营收巨幅暴增至5719亿,大家一看,不止不止,这还远没到元界智控的极限,真正的业绩爆发应该是在2017年,也就是今年。
总之,真正的业绩爆发期,永远都在下一年。
元界智控的恐怖业绩增长与成长潜力,总是一次又一次极大的超出外界分析师的预估。
公司旗下的业务,无一例外都是具备超高技术垄断壁垒,这种高技术垄断型的企业又是资本的最爱,高科技产品你做不出来就是做不出来。
……
君毅创投基金总部。
这是一家内地实力雄厚的投资机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均有其投资业务,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了3500亿之巨,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私募。
此刻,君毅创投的掌门人郑鸿毅把二十几位主要的lp请了过来。
所谓的lp就是“limited-partner”的缩写,中文通常叫“有限合伙人”,一句话概括lp就是:出钱的人,但不干活。
君毅创投的这些lp就是把钱交给这家投资机构做资产管理,郑鸿毅作为gp是负责干活儿的人。
“……你说什么?全梭哈元界智控上下游产业链?”
此时此刻,在场的lp们听到郑鸿毅的决定,顿时就坐不住了,都震惊的看着他。
郑鸿毅无比肯定地说道:“没错,我的想法是把现有的业务全部收缩变现,集中资金投资元界智控上下游各产业链,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要下重注,只要跟元界智控有具体业务合作的公司,我们都投一笔钱上车占个坑位。”
直接投资元界智控是最好的,但这家公司不上市也拒绝了所有的资本抛来的橄榄枝,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投资上下游产业链的其它企业。
这次华尔街财团声势浩大的来访,媒体有板有眼的报道元界智控可能要赴美上市。
结果吃了个闭门羹,斯蒂芬·罗奇甚至都没能见着陆安的面,让外界各路媒体和业内外人士大跌眼镜。
显然,直接投资元界智控是不用想了。
过了一会儿,与会的一位lp说道:“老郑,你不会真觉得元界智控值3万亿美元吧?这太离谱了!”
此话一出,郑鸿毅当场看向这位lp反问:“秦先生,你不会真觉得元界智控就只值3万亿美元吧?”
这句反问让在场的lp们都愣了一下,郑鸿毅接着说道:“如果说当前阶段给出3万亿美元的估值,或许有不少泡沫,但如果时间周期拉长了看,十年后再回头来看,元界智控估值3万亿美元是严重被低估了。”
郑鸿毅补充道:“可以这么说,即便元界智控以后没有新的突破,就靠着吃现有的老本,未来都不止值3万亿美元。”
他这次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内就专注于投资元界智控全产业链,就在这个领域埋头耕耘。
但时间周期太长了,君毅创投基金旗下的资金大部分都不是他的,而是其他出资人委托他进行资产管理,让他这个专业人士去做具体的业务投资,为他们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这么大的战略决策必须要说服这些lp们,不然他们到时候半路撤资赎回资金,就会打乱整个战略布局。
不过,他这一惊人的决定,让在场的lp们震惊又质疑,觉得他太冒险了。
面对lp们的质疑,郑鸿毅说道:“各位想想,华尔街那些资本财团怎么可能会让自己吃亏?他们敢给出这个价码,是因为他们很清楚的看到了元界智控未来的价值,是要远远超出他们今天给出的价码。”
顿了顿,郑鸿毅补充道:“而我,我也一样,我也看清楚了元界智控不可估量的价值。”
郑鸿毅环视众人:“且不说元界智控旗下其它新的增长点,光是人形机器人这个业务,其所能够创造的价值就难以估算。”
这时,其中一位lp说道:“你就这么笃定?”
郑鸿毅当即向在场的lp们拆解元界智控旗下的人形机器人业务前景预期。
人形机器人在当下光是靠一款家政服务型机器人就为元界智控带来了数千亿恐怖的营收,郑鸿毅向众人表示,这还只是人形机器人业务的一个开胃菜而已。
真正的业绩大爆,是未来作为生产型机器人上岗工作大规模普及开来的时候。
不管是现在已经推出的小元机器人,还是外界盛传期待的所谓赛博伴侣型机器人,虽然市场潜力也很大,但生产型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更大,甚至大出一个数量级,也就是十倍以上。
作为更先进的生产力,郑鸿毅坚信普及机器人上岗工作劳动,是未来必然的大趋势。
郑鸿毅站在会议室内的投屏前,只见他看向一众lp继续说道:“这里的潜力到底有多大呢?”
说着,他调出一个ppt来投屏到会议室的大屏幕上,郑鸿毅瞅了一眼ppt内容,“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劳工组织的最新数据,当前全球劳动人口约占总人口规模的45%左右,全球总人口规模大约是75亿左右。”
说到这里,郑鸿毅收回目光,然后转身看向与会的lp们。
“换言之,全世界每100个人里面就有45个人是劳动人口,也就是有33.75亿人正在工作,或者正在积极寻求工作。”
“这33.75亿人,我就算他有15%的总失业率,15个百分点已经非常夸张了吧?”
“33.75亿x(1-15%)=28.68亿人有工作,假定未来三十年后机器人的上岗普及率是70%左右,那就需要20.07亿个机器人的市场缺口。”
“家政服务机器人、伴侣型机器人这些消费级场景我就不算它们了,就算这20亿个机器人。”
“规模化效应必然带来成本下降,单价25万到30万左右肯定能做到,就算它25万的单价,一个机器人的单价25万,20亿个机器人的产值是多少?”
说到这里,郑鸿毅环视在场的人。
此刻,一众lp们不由得在心里盘算着,还没等他们算出来,郑鸿毅直接了当地给出答案,只见他笑呵呵道:“也不多,就500万亿人民币而已。”
郑鸿毅故意反差的说,在场的lp们听到这个数字当场就目瞪口呆,有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
其中一位lp惊愕万分地道:“好家伙!500万个亿?”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
这相当于去年全国gdp总量的6.5倍,去年全球gdp规模折合人民币约522万亿左右,相当于跟2016年全球gdp规模持平。
过了片刻,郑鸿毅看向众人:“各位,我这还是保守估算得出的数据。说起来斯蒂芬·罗奇携华尔街资本财团跑去嘉宁市,也不怪人家陆安连面都不见一个,元界智控如此恐怖的未来成长潜力摆着,他们给出3万亿美元的估值就想上车?做梦去吧!”
……
(本章完)